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花鼓戲,湖南地區民間戲曲之一,已經入選非遺

花鼓戲是湖南各地花鼓戲流派的總稱。 由於流行地區不同而有長沙花鼓戲、岳陽花鼓戲、衡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常德花鼓戲、零陵花鼓戲等六個流派之分, 其都各具不同的藝術風格。

各地花鼓戲的傳統劇碼約有四百多個, 音樂曲調三百余支。 音樂主要是以極具地方特色的湖南花鼓大筒、以及嗩呐、琵琶、笛子、鑼鼓等民族樂器作伴奏。 曲調活潑輕快, 旋律流暢明快。 特別是唱遍大江南北, 風靡海內外的湖南花鼓戲名劇《劉海砍樵》其膾炙人口的"比古調"唱段, 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所喜愛。

湖南花鼓戲雖說後來發展有了生、旦、淨、醜諸行當, 但小旦、小生、小丑仍占主要地位, 表演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同時也注重不斷吸收傳統的表演技巧, 如岳陽花鼓戲就直接從巴陵戲中借鑒傳統戲的袍帶、翎子、翅子、扇子、官衣、羅帽、鬍子、把子和撲、跌、翻、打等表演技巧, 用於塑造人物和表現情節, 以豐富花鼓戲劇種的表現力。

花鼓戲的表演藝術樸實、明快、活潑, 行當仍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 小丑誇張風趣, 小旦開朗潑辣, 小生風流灑脫。 步法和身段比較豐富, 長於扇子和手巾的運用, 擁有表現農村生活的各種程式, 諸如划船、挑擔、搗碓、砍柴、打鐵、打銃、磨豆腐、摸泥鰍、放風箏、捉蝴蝶等等。 後期由於劇碼的發展, 表演藝術也有所豐富, 如吸收了兄弟劇種的一些毯子功和把子功, 充實了武功表演。

各地湖南花鼓戲傳統劇碼, 總計約400多個, 以反映民間生活為主, 多以生產勞動、男女愛情或家庭矛盾為題材, 語言生動, 鄉土氣息濃厚。 近代以來, 花鼓戲藝術有較大發展, 不但整理了《劉海砍樵》、《打鳥》等傳統戲, 而且創作了《雙送糧》、《姑嫂忙》、《三裡灣》等不少現代戲。 而《打銅鑼》、《補鍋》、《送貨路上》、《野鴨洲》等已攝製成影片。

後來, 湖南花鼓戲在老藝人和文藝工作者共同努力下, 挖掘、整理和改編了許多傳統劇碼, 其中在全國影響較大的有《劉海砍樵》、《劉海戲金蟾》等。 如今花鼓戲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