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川版《茶館》成都“開張” 巴適得板

話劇《茶館》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創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 今年是中國話劇誕辰110周年, 也是《茶館》劇本發表60周年, 為此四川人民藝術劇院特邀北京人藝川籍導演李六乙,

精心雕琢了一出四川方言版《茶館》致敬經典。

上月底, 川版《茶館》在北京首演引發全國轟動;12月19日川話版《茶館》回到家鄉在成都市錦城藝術宮首演, 一派活色生香的四川韻味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叫好。 就像劇中所說——好茶一碗,

巴適得板!

川味解讀名作

12月19日19:30, 川話版《茶館》成都首演在錦城藝術宮拉開了大幕。 該劇在演出之前就引發了觀眾的高度關注, 演出現場座無虛席, 觀眾們紛紛期待大戲上演。

王利發、常四爺、秦二爺三位主演首先以步履蹣跚的老年狀態出場, “莫談國事”“我愛大清國”“我要建工廠”等純正的川味臺詞紛紛“蹦”了出來。 舞臺上, 川西茶樓伴隨著嗓子面、小籠包等四川小吃的叫賣吆喝聲, “春熙坊”“德仁堂”“鐘水餃”等老成都老字型大小悉數登場, 茶客們一邊喝蓋碗茶一邊擺龍門陣, 有著濃郁四川風情的戲劇場景讓觀眾倍感親切。

與之前《茶館》不同的是, 川版《茶館》以倒敘方式開場, 臺詞講的是四川方言, 喝茶的道具是四川蓋碗茶, 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四川金錢板表演藝術家張徐帶來的一段鏗鏘有力、川味十足的“金錢板”串場更讓現場觀眾津津樂道。

濮存昕點贊川版《茶館》

臺詞如何從京味轉變為地道川味?導演李六乙說語言的置換和“翻譯”是他自己完成的。 “這個過程其實並不難, 川話本身有幽默的因數, 與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很契合。 不過即便是川籍演員, 用四川話演話劇也適應了近半個月。 ”

眾所周知,北京人藝版《茶館》被認為是“無法超越的經典”和“東方舞臺上的奇跡”,而川話版《茶館》之前在德陽連排時就得到了北京人藝版《茶館》“常四爺”的扮演者濮存昕的點贊:“四川話版《茶館》讓人眼前一亮,川音川韻的音樂感和趣味性為這一經典劇碼帶來全新面貌。”川版《茶館》12月20日、21日19:30繼續在成都錦城藝術宮演出,為家鄉觀眾砌上一碗蓋碗兒茶。

眾所周知,北京人藝版《茶館》被認為是“無法超越的經典”和“東方舞臺上的奇跡”,而川話版《茶館》之前在德陽連排時就得到了北京人藝版《茶館》“常四爺”的扮演者濮存昕的點贊:“四川話版《茶館》讓人眼前一亮,川音川韻的音樂感和趣味性為這一經典劇碼帶來全新面貌。”川版《茶館》12月20日、21日19:30繼續在成都錦城藝術宮演出,為家鄉觀眾砌上一碗蓋碗兒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