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庭閱讀存在6個誤區

在一次給家長作的關於作文的講座上, 家長們七嘴八舌討論了引導孩子閱讀和作文的各種看法和做法, 提出各種疑惑。 這些家長素質很高, 很支持孩子課外學習, 也願意陪伴孩子, 令我感動。 不過, 交流中我發現, 他們的家庭閱讀存在6個誤區, 可能也是當前家庭閱讀普遍存在的問題。

誤區一:唯讀繪本。 繪本也叫圖畫書, 它適合幼兒, 在早期教育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對幼兒的語言啟蒙以及行為、習慣、安全意識和美德教育等方面, 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繪本的創作和出版, 通常是針對學齡前兒童的。 在歐美國家,

繪本很少成為小學生讀物, 通常是家庭親子讀物。

現在, 很多出版社和書商大量引進繪本或做原創繪本, 為了行銷, 就片面誇大繪本的閱讀價值。 而且繪本也很好講讀, 一般人都可以順利完成繪本閱讀的任務。 於是很多家長就把繪本當成家庭親子閱讀的主要材料, 或只給孩子讀繪本。 有些語文老師也一味要求學生讀繪本, 在學校開設繪本閱讀課。 其實, 真正的閱讀能力, 是讀文字書的能力, 唯讀繪本解決不了閱讀問題, 容易患閱讀偏食症。 唯讀繪本的孩子以後可能不習慣甚至不愛讀純文字書。

誤區二:唯讀流行書。 有些家長只給孩子讀《淘氣包馬小跳》《笑貓》《冒險小虎隊》《查理九世》等當下流行的童書, 不少家長按照媒體的排行榜來給孩子買書,

炒作得越熱的書, 他們越喜歡買給孩子讀。

大家都知道, 《查理九世》賣得特別火, 出版社掙了很多錢, 但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為禁書了, 因為它宣揚暴力、死亡, 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目前流行的童書絕大部分是搞笑的, 或者是故弄玄虛, 以所謂“幽默故事”來抓眼球。 流行書大多是同質化的書, 讀得再多, 也只是消遣, 很難培養好的閱讀趣味和高的閱讀品位。 有的流行書故事的確吸引人, 但文字缺乏美和詩意, 孩子唯讀故事, 只被情節吸引, 讀得再多, 也難以培養語言的敏感性, 更不可能培養思考力和判斷力。

誤區三:唯讀某一類書。 有的家長只給孩子買科普書和知識讀物;有的家長覺得孩子一定要懂歷史、學知識,

於是給孩子買了一堆類似《吳媽媽講中國歷史》和《林漢達歷史故事集》之類的書;有的家長喜歡哲學, 給二年級的孩子買了一堆哲學書, 甚至連《西方哲學史》都買來了;還有的家長只給孩子讀“四大名著”, 因為將來中考、高考要考。

這些做法不能說完全不對, 這些書也許孩子能讀懂, 也愛讀, 但類別單一, 很難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其實, 小學生要多讀些好的詩歌、散文、小說、童話等多種門類的童書。 在讀了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書外, 增加一些歷史、哲學的童書, 可能效果更好。 只讓孩子讀某一類書, 通常是家長的功利性閱讀觀在起作用, 不利於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和對文字的信任感。

誤區四:一開始就讀大部頭的書。

有位媽媽給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買了“四大名著”, 還問我《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哪個版本好。 我對這位媽媽說:“一年級, 認字有限, 而且理解力有限, 先別給孩子讀大部頭。 等孩子到了五六年級, 認字多了, 理解力強了, 可以適當地在寒暑假讀幾本長篇小說, 甚至讀‘四大名著’。 ”

讀書要循序漸進, 剛開始要給孩子讀短一點、優美一點、有趣一點的文字, 等孩子愛上了閱讀, 也有理解力了, 他自然會愛讀那些長一些的好書。 一開始就讀大部頭, 很容易難住孩子, 讓孩子在起步階段產生閱讀受挫感。 有些孩子開始讀書時, 因為爸爸媽媽買的書都是大部頭, 他不能看懂和理解書裡的詩意和美感, 只好盯住情節讀, 結果讀了很多卻沒有消化,

只被故事打發了時間。

誤區五:跟著別人讀書。 有些家長看別的家長買什麼書, 自己也買什麼書。 還有不少家長幾乎不逛書店, 也很少去讀童書, 一味跟著媒體和文化公司搞的排行榜書單來買書, 買回來一讀, 發現不怎麼樣。 讓孩子讀, 孩子也不怎麼喜歡。

家長也許不知道, 很多書單和排行榜背後一般都有商業行銷手段, 不宜一味跟著媒體和所謂的“專家”後面買書。 家長還是要親自逛書店, 自己學會挑書, 同時和孩子一起分享閱讀。 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挑書, 讀多了, 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標準, 瞭解什麼才是好的童書, 家長自己也會嘗到再學習的快樂。

誤區六:只讀書, 不思考。 有些家長給孩子買書捨得花錢, 給孩子買的書也挺有品質,但卻不參與或瞭解孩子讀書的過程。有位爸爸對我說:“譚老師,我給孩子買了幾百本書,孩子翻翻就扔一邊了,也不知道有沒有效果。”

家長在鼓勵孩子讀好書、養成讀書習慣的同時,還要指導孩子儘量讀懂好書,多動腦筋、多思考。我告訴這位爸爸,他應該抽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並且和孩子分享讀書的體會和快樂,同時要鼓勵孩子思考。不思考、不動腦筋的讀書完全是消遣,快速而膚淺。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讀書環境,鼓勵孩子適當地做筆記、寫感受,多和父母交流讀書的體會。當然,家長要掌握好度,切忌要求孩子讀每本書都寫讀書筆記或讀後感,逼孩子動腦筋反而會讓孩子厭倦讀書。

相比這些誤區,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家長不太在意孩子讀書的過程,有的家長壓根兒就忽視孩子的讀書,還有些家長甚至認為課外閱讀沒有什麼用。孩子的精神成長需要讀書,家長要學會指導孩子讀書,引領孩子讀書,還要善於自我學習,不能等待專家開“靈丹妙藥”。

(作者單位:北方工業大學中文系)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20日第9版

給孩子買的書也挺有品質,但卻不參與或瞭解孩子讀書的過程。有位爸爸對我說:“譚老師,我給孩子買了幾百本書,孩子翻翻就扔一邊了,也不知道有沒有效果。”

家長在鼓勵孩子讀好書、養成讀書習慣的同時,還要指導孩子儘量讀懂好書,多動腦筋、多思考。我告訴這位爸爸,他應該抽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並且和孩子分享讀書的體會和快樂,同時要鼓勵孩子思考。不思考、不動腦筋的讀書完全是消遣,快速而膚淺。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讀書環境,鼓勵孩子適當地做筆記、寫感受,多和父母交流讀書的體會。當然,家長要掌握好度,切忌要求孩子讀每本書都寫讀書筆記或讀後感,逼孩子動腦筋反而會讓孩子厭倦讀書。

相比這些誤區,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家長不太在意孩子讀書的過程,有的家長壓根兒就忽視孩子的讀書,還有些家長甚至認為課外閱讀沒有什麼用。孩子的精神成長需要讀書,家長要學會指導孩子讀書,引領孩子讀書,還要善於自我學習,不能等待專家開“靈丹妙藥”。

(作者單位:北方工業大學中文系)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20日第9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