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投資中,你虧得最多的一筆錢是什麼?

很多人說, 投資理財是一門玄學。

大部分人所追求的, 無非是投入一筆本金, 追求4%~12%不等的年化收益率, 然後年復一年利滾利。

玄學之處在于,

現實生活中, 我們這種看似簡單的願景往往會在執行過程中受到阻撓。

比如風險偏好低的人, 他們可能只想賺點貨幣基金的收益, 結果聽說別人發財之後得隴望蜀, 也想從高收益資產中分一杯羹。 最後呢?折騰一年下來, 可能還是只賺了四五個點。

風險偏好高的人呢, 通常是在股票之類的權益類投資品種裡殺得七進七出, 今年賺20%, 明年虧30%, 不亦樂乎——可能到最後他也沒搞清楚, 讓自己盈利或者虧損的, 到底是因為個人能力, 還是市場的大勢所趨。

有意思的是, 後者的虧損, 又往往與機構分析師、專家們的推薦密不可分, 由於投資者本身對所投的股票、基金缺乏深入瞭解, 這樣的虧損大多以迅速割肉止損告終。

根據普林斯頓大學的卡尼曼教授提出的"前景理論", 這種割肉行為可以被理解為:人們對損失比對獲得更敏感, 損失時的痛苦感要大大超過獲得時的快樂感。

所以, 我們應該如何減少自己在投資理財中的損失呢?

小編覺得, 你的風險偏好低也好,

風險偏好高也好, 首先要做的一件事, 就是減少你在理財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因為投資理財這件事, 本身就是不確定性極高的。

要知道, 即便是風險很低的貨幣基金, 其年化收益率也是浮動的, 股票的漲跌就更難以捉摸了, 所以挖財君一直推薦大家固收類理財產品、基金定投, 兼顧不同風險的資產進行均衡配置, 都是為了降低這種不確定性。

另一種不確定性則是人為造成的, 常見於我們在理財過程中缺乏規劃以及缺乏堅定執行規劃的勇氣——看別人賺了不少, 也想去撈一筆;看自己一直虧損, 就放棄了基金定投。

這種不確定性地增加, 很難讓你形成一個長年穩定的投資策略和收益率, 今天你聽了分析師的話買了這個基金, 明天你聽鄰居的忽悠買了個保險, 然後又因為承受了虧損做出連鎖的錯誤決策……你的心都是漂泊不定的, 穩定的收益率怎麼跟著你走呢?

有鑑於此, 小編特意在社區發起了一項調查, 想研究一下大家賺得或者虧得最多的一筆錢是什麼,

是聽了誰的話做出的決策。

結果發現, 這個話題成了"比慘大會", 而許多網友都吐槽, 讓自己虧得最多的一筆錢, 是聽了別人的話, 懵懵懂懂地就把錢投出去了。

@事事媽:

虧得最多是2015年聽別人推薦買了股票, 結果遇到千股跌停, 賠了2000左右, 趕緊全拋了, 再也不會炒股了。

@晞寶媽咪:

那年才二十幾歲, 待人誠懇, 被鄰居老太太天天纏著買保險, 雖然我很煩她, 但是終究被她打敗了, 乖乖拿出銀行存摺, 一下子兩千多轉給了太平洋保險, 是一種重大疾病分紅險, 我也不懂, 被家裡人罵了一通, 才明白很多人在保險吃過虧, 交錢容易, 理賠難, 況且一交就持續不斷, 真生病, 也基本都是要死的病才能報銷, 後來就沒有續交了。 虧了我兩千大洋, 那時可以買一平米房子了。

@Daicy宋:

2015年下半年,本來想買房來著,結果聽同事推薦去買了個債券基金,小賺三千塊,然後踏空整輪樓市行情。

@財友121:

朋友讓我買白銀,在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去了,虧了40%。

@停停想想:

哪壺不開你提哪壺,2015年的股災我一周吐了40萬,一輛奧迪直接沒有了,現在想起來還是很鬱悶……

@六月竹:

虧的最多的一筆,是去年五月份炒郵票,自己不懂被人拉下水,虧了兩千多吧,害的現在我老公吵架一沒理了就拿這個嘲笑我,唉!

@諸葛肖曼:

我不會告訴你,我虧得最多的,就是借給朋友的錢。前前後後借了小一萬,後來,就沒有後來了。

看完了以上網友的血淚史,你是不是也想吐槽了?

其實小編並不是反對大家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參考別人的建議,畢竟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但首先,你要有獨立思考能力,能夠為自己的錢負責。

對於過往的虧損,我們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確保自己的信源,即給自己提出參考建議的人是值得信賴的,在你自有的理財觀念框架裡能夠給予幫助的,而不是一個秩序的破壞者。

期贏家

晶晶

那時可以買一平米房子了。

@Daicy宋:

2015年下半年,本來想買房來著,結果聽同事推薦去買了個債券基金,小賺三千塊,然後踏空整輪樓市行情。

@財友121:

朋友讓我買白銀,在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去了,虧了40%。

@停停想想:

哪壺不開你提哪壺,2015年的股災我一周吐了40萬,一輛奧迪直接沒有了,現在想起來還是很鬱悶……

@六月竹:

虧的最多的一筆,是去年五月份炒郵票,自己不懂被人拉下水,虧了兩千多吧,害的現在我老公吵架一沒理了就拿這個嘲笑我,唉!

@諸葛肖曼:

我不會告訴你,我虧得最多的,就是借給朋友的錢。前前後後借了小一萬,後來,就沒有後來了。

看完了以上網友的血淚史,你是不是也想吐槽了?

其實小編並不是反對大家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參考別人的建議,畢竟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但首先,你要有獨立思考能力,能夠為自己的錢負責。

對於過往的虧損,我們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確保自己的信源,即給自己提出參考建議的人是值得信賴的,在你自有的理財觀念框架裡能夠給予幫助的,而不是一個秩序的破壞者。

期贏家

晶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