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冬季祛濕記住 6 個穴位

冬季寒冷, 很多人都很注意防寒, 卻不大在意除濕, 其實, “風、寒、暑、濕、燥、火”這致病的六種邪氣中, 殺傷力最強的是濕邪。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

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 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由於自己不正確的生活習慣, 冬季寒冷的濕氣已經乘虛侵入體內。

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早起頭暈、刷牙時想嘔吐、身子重、大便稀黏、食後胃脹、四肢冰涼、頭面部愛出油、易水腫等,

這是體濕在作怪。 濕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 可以說, 人體的萬病皆始於濕, 當體內濕氣嚴重時, 很容易誘發疾病, 所以冬季更要做好祛濕工作。

中醫專家指出, 祛除濕氣要從日常生活習慣中做起, 除了平時要吃一些祛濕的食物,

同時也可以刺激以下幾個祛濕穴位, 這樣雙管齊下才能有效祛濕。

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腹中線, 臍上4寸。 刺激此穴對於濕邪侵襲引起的腹脹、反胃、消化不良、泄瀉等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天樞穴 天樞穴位於人體腹部, 肚臍旁開2寸處。 刺激此穴可促進濕邪、毒邪排出, 有助於緩解濕邪侵襲所致的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病症。

曲池穴 曲池穴在屈肘時的肘橫紋外側端。 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穴, 也就是說, 血脈之氣從四肢彙集到這裡。 刺激此穴位能夠起到調理大腸氣血、清利濕熱的作用, 可治療濕邪壅滯大腸, 腸腑傳導失職所致的腹脹、吐瀉、痢疾、腸癰等病症。

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此穴為祛濕要穴。體內濕氣除了要“外散”,還要“內化”,適當刺激此穴可以內化濕邪,起到清利濕熱、健脾理氣、通經活絡的作用,可輔助治療腹脹、泄瀉、水腫、膝痛等。

豐隆穴 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1.5寸。此穴為除濕祛痰的要穴。中醫認為“濕必生痰”,刺激此穴可以化痰濕、清神志,尤其適合體內濕邪較盛的人群,症見頭身困重、食欲差、大便溏、眩暈、面肢浮腫等。

地機穴 地機穴位於小腿內側,在陰陵泉穴直下3寸,即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脛骨內側面後緣處。此穴具有較強地滲散脾土水濕之功效,可用於緩解小便不利、水腫等脾不運化水濕病症。

刺激穴位的方法很簡單,以點按為主,每次按摩100~150下,也可用艾炷熏灸 3~5 分鐘,每日早晚各 1 次。

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此穴為祛濕要穴。體內濕氣除了要“外散”,還要“內化”,適當刺激此穴可以內化濕邪,起到清利濕熱、健脾理氣、通經活絡的作用,可輔助治療腹脹、泄瀉、水腫、膝痛等。

豐隆穴 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1.5寸。此穴為除濕祛痰的要穴。中醫認為“濕必生痰”,刺激此穴可以化痰濕、清神志,尤其適合體內濕邪較盛的人群,症見頭身困重、食欲差、大便溏、眩暈、面肢浮腫等。

地機穴 地機穴位於小腿內側,在陰陵泉穴直下3寸,即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脛骨內側面後緣處。此穴具有較強地滲散脾土水濕之功效,可用於緩解小便不利、水腫等脾不運化水濕病症。

刺激穴位的方法很簡單,以點按為主,每次按摩100~150下,也可用艾炷熏灸 3~5 分鐘,每日早晚各 1 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