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李時珍與《西遊記》

明代吳承恩創作的《西遊記》, 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這部中國古典神魔小說, 講述的是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 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 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像、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幽默詼諧的語言, 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遊記》藝術宮殿。

《西遊記》不僅內容生動, 藝術奇特, 而且還巧妙地利用醫藥學進行敘事。 君不知, 吳承恩《西遊記》中妙趣橫生的醫藥故事, 卻來自於李時珍及其《本草綱目》, 幾乎如出一轍, 只不過在文字、地名、人名等略作了調整。

翻開《西遊記》, 我們可以看到, 在第六十八回裡, 孫悟空在朱紫國為國王診病時說, 國王“如果不敢見我, 我可以‘懸線診脈…;而明嘉靖三十七年(西元1558年), 李時珍入宮給皇室和貴族看病, 因不能直接切脈, 只能用根絲線拴在病者手腕處診脈, 叫做“絲線診脈”。

《西遊記》第二十四回中寫道:“萬壽山山中有一座觀, 名喚五莊觀”, 那觀裡出“異寶”, “喚名草還丹, 又名人參果”。 “人若有緣, 得那果子聞了一聞, 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 就活四萬七千年”, 故八戒、悟空“偷幾個嘗新”;而李時珍為了編寫中藥巨著《本草綱目》, 帶著弟子龐憲到各地名山大川採集中藥。

一天, 他們來到太和山下, 聽說山上有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果”, 就想弄清“仙果”究竟是伺物及其藥用功效, 於是在山下找了客棧住下。 因屬皇家禁地, 李時珍進不去, 為解開“仙果”之謎。

李時珍不得不冒險在夜深人靜之時採摘了幾枚“仙果”和幾片樹葉。 經品嘗研究, 得知它只不過是一種榆樹果實的變種, 名叫榔梅, 其藥用功效與梅子差不多。 李時珍後來在《本草綱目》第二十九卷五果類中寫道:“榔梅出均州太和山, 杏形桃核。 氣味甘酸平, 無毒, 主治生津止渴, 清神下氣, 消酒。 ”

那麼, 吳承恩是小說家, 李時珍為醫藥學家, 兩個不同的行當, 怎麼會“扯”在一起的呢?原來, 兩人有過一段鮮為人知的交往。 在明隆慶六年(1572年)秋, 李時珍辭去太醫院院判之職回鄉著《本草綱目》, 荊王為其擺酒接風, 年長李時珍18歲的吳承恩亦在席上作陪。

李時珍見吳承恩身弱體衰, 便以其家酒配方相贈,三十二種藥材,配七成陳年穀酒,泡制而成,有強筋壯骨、怯風活血、固腎護肝、滋陰壯陽、補氣健腦、靜神安眠、益壽延年之效用,並調配了這種酒送給吳承恩。

因此,兩人成了好朋友。由於《西遊記》和《本草綱目》都成書于作者的晚年,他們經常一起爬山,互相探討問題,所以吳承恩從李時珍那裡學到了很多醫藥學知識,再加上古代文人大都兼習醫理,文醫相通讓吳承恩在創作《西遊記》過程中納入了很多醫藥學元素。

延伸閱讀:歷史上真實的宋江

便以其家酒配方相贈,三十二種藥材,配七成陳年穀酒,泡制而成,有強筋壯骨、怯風活血、固腎護肝、滋陰壯陽、補氣健腦、靜神安眠、益壽延年之效用,並調配了這種酒送給吳承恩。

因此,兩人成了好朋友。由於《西遊記》和《本草綱目》都成書于作者的晚年,他們經常一起爬山,互相探討問題,所以吳承恩從李時珍那裡學到了很多醫藥學知識,再加上古代文人大都兼習醫理,文醫相通讓吳承恩在創作《西遊記》過程中納入了很多醫藥學元素。

延伸閱讀:歷史上真實的宋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