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如何對待動物?秦穆公和楚莊王給出的答案,值得愛狗人士深思

史海鉤沉42:秦穆公和楚莊王如何對待動物和人

近年來, “愛狗人士”成了貶義詞, 許多人一提起“愛狗人士”就是一副鄙夷和嘲笑的態度, 對為何有些人非得將狗比作人、對狗比對待自己的同胞還要好很不理解, 因為這其實是和我國的傳統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在我國傳統中, 狗並非像在“愛狗人士”心中那麼高的位置, 而是一個十分不好的字眼。 狗, 只是六畜之一。 何為六畜呢?《周禮·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獸、六禽, 辨其名物。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六畜、五牲、三犧, 以奉五味。 ”杜預注曰:“為六畜:馬、牛、羊、雞、犬、豕。

”南宋王應麟編寫的《三字經》中也有:“馬牛羊, 雞犬豕。 此六畜, 人所飼。 ”《百家姓》《千字文》同為舊時童蒙必讀識字課本, 因此“六畜”一詞可謂婦孺皆知。

這也即是說, 狗和馬、牛、羊、雞和豬一起, 並稱“六畜”, 而且在六畜中排名第五。 在十二生肖中, 狗也只是排名第十一名, 地位非常的低下。

六畜:馬、牛、羊、雞、狗、豬

而在人們心目中, 狗也是一個十分不堪的字眼。 這從一些成語和熟語就可見一斑:狼狽為奸、豬狗不如、狗拿耗子, 多管閒事、狗仗人勢、喪家之犬、狗尾續貂、蠅營狗苟、阿貓阿狗、雞鳴狗盜、狗咬呂洞賓、狗皮膏藥、狗頭軍師、狗急跳牆、狼心狗肺、掛羊頭賣狗肉、人模狗樣、雞零狗碎、狐朋狗友、狗彘不如、關門打狗、狗血噴頭、豬朋狗友、狗嘴裡吐不出象牙、狗屁不通、狗惡酒酸、牛黃狗寶、狗血淋頭、狗續貂尾、畫虎類狗、飛鷹走狗、狗眼看人、鼠竊狗盜、蹠狗吠堯、畫虎不成反類狗、打落水狗、聲色狗馬、豬卑狗險、土龍芻狗、指豬罵狗、泥豬疥狗、行同狗彘、狗彘不食、狗吠非主、貂狗相屬、狗吠之驚、狗豬不食其餘、狗吠之警、鼠竊狗偷、狗走狐淫、獲兔烹狗、幫狗吃食、狗續侯冠、驢心狗肺、鼠偷狗盜、狗盜雞啼、咬人狗兒不露齒、捉雞罵狗、鼠竄狗盜、人面狗心、雞腸狗肚、引狗入寨、椎埋屠狗、狗心狗行、賊頭狗腦、行同狗豨、椎埋狗竊、狼嗥狗叫、狗顛屁股……

而人們罵人的時候, 也喜歡用“狗東西”、“狗奴才”、“狗雜種”等一類的詞語。

由此可見, 在我們傳統文化中, 狗的確不是什麼好貨, 人們將自己所討厭的東西, 全給狗給用上了。

狗仗人勢

而吃狗也一直是我國許多地方的一個傳統, “仗義每多屠狗輩”, 許多行俠仗義之人, 時不時地打幾條惡犬, 也算是為民除害。 我國民間傳說中的活佛濟公, 他最喜歡吃的就是狗肉。

歷史上最喜歡吃狗肉的當屬漢高祖劉邦了。 劉邦家境貧寒卻好美食, 特別愛吃狗肉。 除在家中做著吃外, 還常到街上和賣狗肉者家去吃。 他家鄉沛邑有好幾家賣狗肉的, 他都去吃過, 他特別喜歡到樊噲家去吃。 無資付狗肉錢, 就賒欠。 樊噲幾乎天天向他要狗肉帳。 賒欠久了, 就成了白吃。 為躲避這個無賴食客,

樊噲曾把狗肉鋪子從護堤河的這邊搬至護堤河的另一邊。 不到兩天, 劉邦渡過河, 找來吃, 由於常吃常欠, 劉邦欠了樊噲一大筆狗肉錢。 樊噲的狗肉鋪子, 因亭長帶頭吃, 生意更興隆了。 後來, 他們倒成了一對好朋友。

宋徽宗時, 有大臣拍馬屁對他說:陛下屬狗, 但京都居然有人殺狗為業, 這是對陛下的大不敬, 應予禁止。 宋徽宗竟然同意, 嚴令禁殺狗食狗。 為了保證這一禁令落到實處, 他還專門撥了兩萬錢, 鼓勵舉報違禁者。 頒佈禁令容易, 老百姓吃狗肉的習慣卻一時半會兒難扭轉。 從前的狗屠就改行殺羊, 私下裡仍然殺狗賣狗肉, 出現了“掛羊頭賣狗肉”景觀。 不久, 北宋滅亡, 狗肉在民間又風靡起來。

宋徽宗趙佶像,他曾經禁止民間吃狗,從而有了“掛羊頭賣狗肉”的成語

鄭板橋在揚州賣畫,只要有人送他一碗狗肉,他就會回贈一幅小畫;但達官貴人、富商豪賈,如想以千金買他的畫,還要看他臉色,倘若不高興,雖千金亦不屑一顧。有一大鹽商,向鄭板橋求畫被拒,後得知他嗜吃狗肉,乃設一圈套,騙走鄭板橋的畫,事後卻被鄭板橋識破,他一氣之下,告進官府,此事轟動揚州城,成為茶餘飯後笑談。

李鴻章也喜歡吃狗肉,1897年,李鴻章訪英,曾與他並肩作戰的戈登將軍為紀念昔日情誼,把自己的愛犬贈送給他。數日後,李回謝函曰:謝謝你送我的狗,味道甚美,我吃了不少。此言在英國報章刊出,引起轟動,莫不譁然,一時傳為笑談、奇談。其實,這不過是東西方飲食文化差異罷了,西方人把狗當作人類忠實的朋友,不吃狗肉;但站在李鴻章的立場來說,吃狗肉古已有之,天經地義。

既然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中國人吃狗肉根本不是什麼事,民間也沒什麼激進分子跳出來說不許吃狗,為何到了現代卻多出一大幫人非得對我國的這一傳統習俗指手劃腳呢?

這得從東西方的文化差異說起。

由於長期處於比較落後的漁獵文化,打獵成為最為重要的生活來源,而狗是所有動物中最適合作為狩獵的伴侶之一。這與我國的農耕文化,將牛看成至關重要的動物是完全不同的。在我國古代,是禁止殺牛的,宋代規定,宰殺耕牛是犯罪行為,而明太祖朱元璋帶著不吃牛肉。

在近代,西方成功引領了人類的先進文明。如今的世界,幾乎已經是全盤西化了。不管是教育制度、政治制度、醫療制度、政府機構等一切的一切,幾乎都是全盤照搬的西方那一套。而在一些所謂的“文明”觀念上,許多國人也都“西化”了。

這其中首當其衝的還得說是海外華人。這些華人遠離祖國本土,他們雖然和本土的同胞一樣,生著黃皮膚和黑眼睛,但他們所接觸的文化全是西方的,也就理所當然地接受了狗是朋友的這一說法。

他們來到祖國大陸後,見到了自己的同胞竟然捉狗殺狗吃狗,一時間覺得難以接受。於是就站出來號召大家不要吃狗,說什麼善待狗。

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畢竟他們只是出於自己的號召,並沒有強迫。但國內的一些同胞就接了過來,甚至走向了極端。

這其中最為根本的原因,是對自己文化傳統的不自信。不錯,近現代的中國,確實是落後了。許多自以為高瞻遠矚的文人,比如譚嗣同、魯迅、錢玄同、陳獨秀、蔡元培等人,都主張廢除漢字,而採取拉丁文字,魯迅甚至說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漢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漢字終將廢去,蓋人存則文必廢,文存則人當亡。在此時代,已無幸運之道。”,“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在裡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能自己死。”等這樣極端的言論。

魯迅像。他曾提議廢除漢字,表現對中國文化的極端的蔑視

其實中國落後的根源根本不是漢字,也不是所有的文化傳承。中國文化中的確有許多不好的東西,但顯然漢字並不在其列。但這些自以為是的文人根本對自己的文化不自信,亂開藥方。幸虧後來的政府並沒有聽從他們的,否則我們現在就成了無根的浮萍,隨波逐流了。

在此影響下,許多本來和我國傳統文化格格不入的西式文化傳了進來,比如婚禮。本來我國的婚禮是很人性化的,以紅色為主基調,夫妻雙方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之下拜天地、拜高堂、對拜。而紅色也是喜慶的顏色,結婚是人生的大事,也是喜事,用這樣的顏色,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

而西方的婚紗卻是白色,白色婚紗代表內心的純潔及像孩童的天真無邪,後期則演變為童貞的象徵。至此白色婚紗做為婚禮禮服基本被傳承下來,並逐漸被世界各地接收。白色的象徵意義當然很好,但在我國卻是喪服的顏色,在我國,喪禮的主色調才是白色。白色婚紗是以基督教文明為背景的,可如今,我國絕大多數人並沒有皈依基督教,就盲目穿上白色婚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這些人盲目的認為西方的所有一切都是好的,而與之不同的我國傳統文化都是不好的,非得滅之而後快。婚禮服如此,在對待狗的問題上也是如此。他們盲目地認為對待狗的態度是一個文明高低的標誌!殊不知,中國落後西方不過是近幾百年的事情,而在數千年以來,中國一直都是領先世界的。如果說中國的文化一無是處,那麼我們中國人早就應該滅絕了,而根本不會傳承數千年!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是清廷的盲目排外、禁錮思想、愚民政策以及敲骨吸髓的掠奪民財,將我中華從一個禮儀之邦淪落為一個野蠻民族,而並非因為我國的傳統文化,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會有這兒或者那兒的缺陷,盲目地崇洋媚外、全盤否定自己的文化,是一種盲人摸象的行為,只會貽笑大方。

許多人正是看不到這點,盲目地以西方人的標準為標準,以愛狗與否來評判一個民族的先進和落後,真是可笑至極。

退一百步說,就算你認為愛狗是文明的標誌,那你得把你的文明表現出來。可在現實生活中,這些愛狗人士卻沒有表現出高出他人的理智、文明和理性。他們一個個的都是偏激狂,他們視法律為無物,圍攻甚至毆打他人,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就說人家的狗是偷來的,甚至於上高速公路上攔車,視人命為草芥。有人甚至還假冒員警,行使自己完全不具備的執法權。這是視法律為無物,藐視法律!還有的愛狗人士,重狗而輕人,為了愛狗而置自己的親人和家庭不顧,伴侶離去他不管,兒子女兒離婚他不管,為了愛狗,他甚至賣房賣車……一個連自己親人都不愛的人,有權利去愛狗嗎?筆者對此感到懷疑。

愛狗人士攔車,是赤裸裸的耍流氓

無論如何,重狗而輕人,將狗命置於人命之上,這是筆者所絕不贊同的。而在我國歷史上,也有一些關於人和物之間的取捨的故事,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春秋時期的“五霸”中的兩位,一是秦穆公,一是楚莊王。

有一次,秦穆公外出,丟失了自己心愛的駿馬。他親自前往去找他的馬,看見有人已經把自己的馬殺了並且聚在一起吃馬肉。秦穆公對他們說:“這是我的馬。”這些人都驚恐地站起來。秦穆公說:“我聽說吃駿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會死的。”他非但沒有責怪他們,反而給他們酒喝。殺馬的人都慚愧地離開了。過了三年,晉惠公發動韓原之戰,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圍困住了。以前那些殺馬吃肉的人互相說:“我們可以以死報答穆公給我們吃馬肉喝好酒的恩德了。”於是他們他們奮不顧身,勇往直前,擊潰了晉軍,解了秦穆公之圍。穆公因此脫險,並因此而打敗了晉國,俘虜了晉惠公。

秦穆公像。他輕馬而貴人,贏得了人心

而春秋另一霸楚莊王養了好多好多的馬。其中有一匹他最心愛的馬,竟給穿上五彩繽紛的錦衣,養在富麗堂皇的屋子裡,睡在有帷幕有綢被的床上,拿切好的棗幹喂它。可惜,這匹馬越來越胖,享了沒多久福,就腿一蹬斷了氣。

這下,楚莊王傷心欲絕,對大臣下令說:“你們快去找天下最好的棺材把它裝進去,外面還要套上一個好棺材,而且要用大夫的禮儀埋葬它。”有的大臣覺得很是離譜,勸諫楚王不能這樣對待一個畜生。莊王臉一沉,說:“誰敢再來勸我不要厚葬馬,我就殺死他!”大臣們一個個縮著腦袋,不再吭聲了。

這時,宮殿演員優孟失聲痛哭起來。楚莊王奇怪地問:“你哭什麼呀?”“我哭馬呀!”優孟邊哭邊說,“這匹馬是國王您最心愛的。我們堂堂的楚國,有什麼樣的事辦不到呢?只用大夫的禮儀來埋葬它,還是太虧待它了。我看應該用君王的禮儀埋葬它才對呀。”

莊王問:“怎樣用君王的禮儀來埋葬它?”優孟答道:“臣請求用雕刻花紋的玉做棺材,外面再套上文梓木做成的大棺材。派士兵們挖大坑,叫百姓們運土,供給它的祭品要最上等的東西。還要請各國的使者來弔唁它。諸侯聽到了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輕視人而看重馬!”

楚莊王聽到最後才明白,優孟哪裡是哭馬,而是用巧妙的語言來勸自己不要太看重馬。他覺得自己錯了,歎了口氣說:“難道我的過錯竟是這樣的嚴重嗎?你覺得該怎樣處置這匹馬呢?”優孟說:“請大王把這匹馬當作六畜來埋葬——在地上挖個土灶作為棺木的外套,用銅鑄的大鼎作為棺木,用薑、棗、粳米為祭品,用大火把它煮熟煮爛,最後埋葬在人們的肚皮裡。這就是最好的處置辦法。”

於是,楚莊王叫廚師把馬肉燒得噴噴香,分給大家吃了。從此,他再不看重畜牲而輕視人了。而他也因此收拾了人心,臣民們更加愛戴他了。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像

秦穆公和楚莊王都是愛馬之人,否則也不會一個親自去尋找,一個甚至要厚葬了。但他們都有一個底線:那就是不能貴畜而賤人!

只有人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世間萬物都是為人服務的,狗也如此。至於有人說狗通人性,這其實也是一個偽命題,不僅狗通人性,馬、牛、羊、豬、雞、鴨、鵝都通人性。即便狗真的是最通人性,也不能作為貴狗而輕人的標準!而實際上,狗是這些動物中最具備攻擊力、對人傷害最大的動物!每年被狗咬傷的有數百萬,被狗咬死的也達數千人之多,這說明中國人怕狗、蔑視狗,以至於打狗、殺狗、吃狗,都是有一定的理由的。

也許有些愛狗人士覺得難以接受,他們會辯解說,我的初衷是好的啊,可為什麼大家為何還要罵我呢?我奉勸你們,千萬別拿初衷來說事。世上的父母沒幾個不希望自己子女好的,可逼得自己子女精神崩潰的、干涉自己子女婚姻自由的、逼得子女殺他們的大有人在,難道說這些父母的初衷不好嗎?方法不對,只會走向反面。初衷從來不是你限制他人自由甚至違法犯罪的理由!

實際上,愛狗人士的努力,只會讓人更加的反感,從而使人形成逆反心理,非但達不到愛狗的目的,反而會走向反面。君不見,正是因為愛狗人士的干涉,使得本來毫無名氣的“玉林狗肉節”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性,全國各地的食客慕名而來,反而使得更多的狗被宰殺。君不見,那些愛狗人士收養幾百條狗,最後無繼為力,這些狗就又成了流浪狗,危害公眾安全嗎?君不見,網路上對愛狗人士全是一味的嘲諷和謾駡嗎?不要怪大家不理解你們,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正是因為你們的偏激、自私和對同胞親人的冷漠,一味的愛狗,反而使得狗的處境更加的尷尬!

愛狗人士的宣傳,其實狗根本不是人類的朋友

一個正常的社會,必然是一個多元的社會。你可以愛你的狗,別人也有權吃他的狗,只要不違法就行,誰也無權干涉。愛狗人士可以救助狗,但一定要以不干涉他人自由為前提、以不影響自己的生活為前提,否則的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非但愛狗成為一個笑話,反而把自己的所有生活都搭了進去,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宋徽宗趙佶像,他曾經禁止民間吃狗,從而有了“掛羊頭賣狗肉”的成語

鄭板橋在揚州賣畫,只要有人送他一碗狗肉,他就會回贈一幅小畫;但達官貴人、富商豪賈,如想以千金買他的畫,還要看他臉色,倘若不高興,雖千金亦不屑一顧。有一大鹽商,向鄭板橋求畫被拒,後得知他嗜吃狗肉,乃設一圈套,騙走鄭板橋的畫,事後卻被鄭板橋識破,他一氣之下,告進官府,此事轟動揚州城,成為茶餘飯後笑談。

李鴻章也喜歡吃狗肉,1897年,李鴻章訪英,曾與他並肩作戰的戈登將軍為紀念昔日情誼,把自己的愛犬贈送給他。數日後,李回謝函曰:謝謝你送我的狗,味道甚美,我吃了不少。此言在英國報章刊出,引起轟動,莫不譁然,一時傳為笑談、奇談。其實,這不過是東西方飲食文化差異罷了,西方人把狗當作人類忠實的朋友,不吃狗肉;但站在李鴻章的立場來說,吃狗肉古已有之,天經地義。

既然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中國人吃狗肉根本不是什麼事,民間也沒什麼激進分子跳出來說不許吃狗,為何到了現代卻多出一大幫人非得對我國的這一傳統習俗指手劃腳呢?

這得從東西方的文化差異說起。

由於長期處於比較落後的漁獵文化,打獵成為最為重要的生活來源,而狗是所有動物中最適合作為狩獵的伴侶之一。這與我國的農耕文化,將牛看成至關重要的動物是完全不同的。在我國古代,是禁止殺牛的,宋代規定,宰殺耕牛是犯罪行為,而明太祖朱元璋帶著不吃牛肉。

在近代,西方成功引領了人類的先進文明。如今的世界,幾乎已經是全盤西化了。不管是教育制度、政治制度、醫療制度、政府機構等一切的一切,幾乎都是全盤照搬的西方那一套。而在一些所謂的“文明”觀念上,許多國人也都“西化”了。

這其中首當其衝的還得說是海外華人。這些華人遠離祖國本土,他們雖然和本土的同胞一樣,生著黃皮膚和黑眼睛,但他們所接觸的文化全是西方的,也就理所當然地接受了狗是朋友的這一說法。

他們來到祖國大陸後,見到了自己的同胞竟然捉狗殺狗吃狗,一時間覺得難以接受。於是就站出來號召大家不要吃狗,說什麼善待狗。

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畢竟他們只是出於自己的號召,並沒有強迫。但國內的一些同胞就接了過來,甚至走向了極端。

這其中最為根本的原因,是對自己文化傳統的不自信。不錯,近現代的中國,確實是落後了。許多自以為高瞻遠矚的文人,比如譚嗣同、魯迅、錢玄同、陳獨秀、蔡元培等人,都主張廢除漢字,而採取拉丁文字,魯迅甚至說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漢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漢字終將廢去,蓋人存則文必廢,文存則人當亡。在此時代,已無幸運之道。”,“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在裡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能自己死。”等這樣極端的言論。

魯迅像。他曾提議廢除漢字,表現對中國文化的極端的蔑視

其實中國落後的根源根本不是漢字,也不是所有的文化傳承。中國文化中的確有許多不好的東西,但顯然漢字並不在其列。但這些自以為是的文人根本對自己的文化不自信,亂開藥方。幸虧後來的政府並沒有聽從他們的,否則我們現在就成了無根的浮萍,隨波逐流了。

在此影響下,許多本來和我國傳統文化格格不入的西式文化傳了進來,比如婚禮。本來我國的婚禮是很人性化的,以紅色為主基調,夫妻雙方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之下拜天地、拜高堂、對拜。而紅色也是喜慶的顏色,結婚是人生的大事,也是喜事,用這樣的顏色,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

而西方的婚紗卻是白色,白色婚紗代表內心的純潔及像孩童的天真無邪,後期則演變為童貞的象徵。至此白色婚紗做為婚禮禮服基本被傳承下來,並逐漸被世界各地接收。白色的象徵意義當然很好,但在我國卻是喪服的顏色,在我國,喪禮的主色調才是白色。白色婚紗是以基督教文明為背景的,可如今,我國絕大多數人並沒有皈依基督教,就盲目穿上白色婚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這些人盲目的認為西方的所有一切都是好的,而與之不同的我國傳統文化都是不好的,非得滅之而後快。婚禮服如此,在對待狗的問題上也是如此。他們盲目地認為對待狗的態度是一個文明高低的標誌!殊不知,中國落後西方不過是近幾百年的事情,而在數千年以來,中國一直都是領先世界的。如果說中國的文化一無是處,那麼我們中國人早就應該滅絕了,而根本不會傳承數千年!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是清廷的盲目排外、禁錮思想、愚民政策以及敲骨吸髓的掠奪民財,將我中華從一個禮儀之邦淪落為一個野蠻民族,而並非因為我國的傳統文化,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會有這兒或者那兒的缺陷,盲目地崇洋媚外、全盤否定自己的文化,是一種盲人摸象的行為,只會貽笑大方。

許多人正是看不到這點,盲目地以西方人的標準為標準,以愛狗與否來評判一個民族的先進和落後,真是可笑至極。

退一百步說,就算你認為愛狗是文明的標誌,那你得把你的文明表現出來。可在現實生活中,這些愛狗人士卻沒有表現出高出他人的理智、文明和理性。他們一個個的都是偏激狂,他們視法律為無物,圍攻甚至毆打他人,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就說人家的狗是偷來的,甚至於上高速公路上攔車,視人命為草芥。有人甚至還假冒員警,行使自己完全不具備的執法權。這是視法律為無物,藐視法律!還有的愛狗人士,重狗而輕人,為了愛狗而置自己的親人和家庭不顧,伴侶離去他不管,兒子女兒離婚他不管,為了愛狗,他甚至賣房賣車……一個連自己親人都不愛的人,有權利去愛狗嗎?筆者對此感到懷疑。

愛狗人士攔車,是赤裸裸的耍流氓

無論如何,重狗而輕人,將狗命置於人命之上,這是筆者所絕不贊同的。而在我國歷史上,也有一些關於人和物之間的取捨的故事,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春秋時期的“五霸”中的兩位,一是秦穆公,一是楚莊王。

有一次,秦穆公外出,丟失了自己心愛的駿馬。他親自前往去找他的馬,看見有人已經把自己的馬殺了並且聚在一起吃馬肉。秦穆公對他們說:“這是我的馬。”這些人都驚恐地站起來。秦穆公說:“我聽說吃駿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會死的。”他非但沒有責怪他們,反而給他們酒喝。殺馬的人都慚愧地離開了。過了三年,晉惠公發動韓原之戰,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圍困住了。以前那些殺馬吃肉的人互相說:“我們可以以死報答穆公給我們吃馬肉喝好酒的恩德了。”於是他們他們奮不顧身,勇往直前,擊潰了晉軍,解了秦穆公之圍。穆公因此脫險,並因此而打敗了晉國,俘虜了晉惠公。

秦穆公像。他輕馬而貴人,贏得了人心

而春秋另一霸楚莊王養了好多好多的馬。其中有一匹他最心愛的馬,竟給穿上五彩繽紛的錦衣,養在富麗堂皇的屋子裡,睡在有帷幕有綢被的床上,拿切好的棗幹喂它。可惜,這匹馬越來越胖,享了沒多久福,就腿一蹬斷了氣。

這下,楚莊王傷心欲絕,對大臣下令說:“你們快去找天下最好的棺材把它裝進去,外面還要套上一個好棺材,而且要用大夫的禮儀埋葬它。”有的大臣覺得很是離譜,勸諫楚王不能這樣對待一個畜生。莊王臉一沉,說:“誰敢再來勸我不要厚葬馬,我就殺死他!”大臣們一個個縮著腦袋,不再吭聲了。

這時,宮殿演員優孟失聲痛哭起來。楚莊王奇怪地問:“你哭什麼呀?”“我哭馬呀!”優孟邊哭邊說,“這匹馬是國王您最心愛的。我們堂堂的楚國,有什麼樣的事辦不到呢?只用大夫的禮儀來埋葬它,還是太虧待它了。我看應該用君王的禮儀埋葬它才對呀。”

莊王問:“怎樣用君王的禮儀來埋葬它?”優孟答道:“臣請求用雕刻花紋的玉做棺材,外面再套上文梓木做成的大棺材。派士兵們挖大坑,叫百姓們運土,供給它的祭品要最上等的東西。還要請各國的使者來弔唁它。諸侯聽到了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輕視人而看重馬!”

楚莊王聽到最後才明白,優孟哪裡是哭馬,而是用巧妙的語言來勸自己不要太看重馬。他覺得自己錯了,歎了口氣說:“難道我的過錯竟是這樣的嚴重嗎?你覺得該怎樣處置這匹馬呢?”優孟說:“請大王把這匹馬當作六畜來埋葬——在地上挖個土灶作為棺木的外套,用銅鑄的大鼎作為棺木,用薑、棗、粳米為祭品,用大火把它煮熟煮爛,最後埋葬在人們的肚皮裡。這就是最好的處置辦法。”

於是,楚莊王叫廚師把馬肉燒得噴噴香,分給大家吃了。從此,他再不看重畜牲而輕視人了。而他也因此收拾了人心,臣民們更加愛戴他了。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像

秦穆公和楚莊王都是愛馬之人,否則也不會一個親自去尋找,一個甚至要厚葬了。但他們都有一個底線:那就是不能貴畜而賤人!

只有人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世間萬物都是為人服務的,狗也如此。至於有人說狗通人性,這其實也是一個偽命題,不僅狗通人性,馬、牛、羊、豬、雞、鴨、鵝都通人性。即便狗真的是最通人性,也不能作為貴狗而輕人的標準!而實際上,狗是這些動物中最具備攻擊力、對人傷害最大的動物!每年被狗咬傷的有數百萬,被狗咬死的也達數千人之多,這說明中國人怕狗、蔑視狗,以至於打狗、殺狗、吃狗,都是有一定的理由的。

也許有些愛狗人士覺得難以接受,他們會辯解說,我的初衷是好的啊,可為什麼大家為何還要罵我呢?我奉勸你們,千萬別拿初衷來說事。世上的父母沒幾個不希望自己子女好的,可逼得自己子女精神崩潰的、干涉自己子女婚姻自由的、逼得子女殺他們的大有人在,難道說這些父母的初衷不好嗎?方法不對,只會走向反面。初衷從來不是你限制他人自由甚至違法犯罪的理由!

實際上,愛狗人士的努力,只會讓人更加的反感,從而使人形成逆反心理,非但達不到愛狗的目的,反而會走向反面。君不見,正是因為愛狗人士的干涉,使得本來毫無名氣的“玉林狗肉節”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性,全國各地的食客慕名而來,反而使得更多的狗被宰殺。君不見,那些愛狗人士收養幾百條狗,最後無繼為力,這些狗就又成了流浪狗,危害公眾安全嗎?君不見,網路上對愛狗人士全是一味的嘲諷和謾駡嗎?不要怪大家不理解你們,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正是因為你們的偏激、自私和對同胞親人的冷漠,一味的愛狗,反而使得狗的處境更加的尷尬!

愛狗人士的宣傳,其實狗根本不是人類的朋友

一個正常的社會,必然是一個多元的社會。你可以愛你的狗,別人也有權吃他的狗,只要不違法就行,誰也無權干涉。愛狗人士可以救助狗,但一定要以不干涉他人自由為前提、以不影響自己的生活為前提,否則的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非但愛狗成為一個笑話,反而把自己的所有生活都搭了進去,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