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盤點2017原材料篇:鋰電音樂會 三首曲目話年景

2017年鋰電池原材料市場最流行的一個字就是“漲”。 2017年鈷、鋰的市場價格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特別是鈷, 根據上海有色網資料,

電解鈷本月以來已經從47.7萬元/噸上漲到最高51.5萬元/噸, 環比上漲10.44%。 按照51.5萬元/噸的成交價格, 較年初上漲幅度超過了88%。

交響曲:《命運》開場點題 “漲漲漲漲!漲漲漲漲!”

近年來, 隨著全球電動汽車產業崛起, 作為鋰電池重要原材料的鈷、鋰價格水漲船高。 由於礦產儲量和產能的原因, 我國嚴重依賴境外鈷、鋰資源, 目前國內鈷資源需求90%依賴海外進口解決, 鋰資源需求70%依賴海外進口解決。

有資料預測, 2017-2020年全球碳酸鋰需求量分別為21.91、25.09和29.30萬噸, 同比增長在10%以上。 而根據行業資料服務商Roskill的預測, 到2026年全球鋰需求量將達到100萬噸, 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8%, 其中主要的推動力來自於電池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 由此, 受到新能源汽車業迅速發展的影響,

鋰礦供需缺口將進一步加大, 作為稀有資源的鋰礦價值將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漲價將成為不可避免的市場趨勢。

鈷礦方面, 鈷全球已探明的含量非常低, 大多伴生於其他金屬礦床, 使得開採分離技術複雜, 開採成本非常高。 而根據業內媒體報導,

目前全球鈷消費增長中大概有60%的比例來自中國, 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鈷消費國。 全球鈷礦主要集中在剛果(金)、澳大利亞和古巴三國, 截至2016年, 剛果(金)探明的鈷儲量達到340萬噸, 位居世界第一, 而我國鈷礦探明儲量僅有8萬噸, 鈷礦儲量極低。

據相關調研機構統計資料顯示, 2016年我國鈷消費量約為4.58萬噸, 同比增加3.78%, 其中電池材料消費量約為3.66萬噸, 占鈷整體消費結構的78%。 目前三元電池憑藉較高的比能量受到了市場的青睞, 鈷需求量暴增, 供需缺口被越扯越大。 有機構預測2016-2018年, 鈷在冶金領域將出現每年1000-3000噸缺口。

2020年後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以及手機、筆記本的更新換代, 化學領域的缺口將更加突出。 而根據機構調研資料, 包括嘉能可、洛陽鉬業、歐亞資源在內的鈷供應商, 短期內沒有過多產能提升。

變奏曲:《鱒魚五重奏》五王爭鳴 描繪年景

事實上, 在這場年度“搶奪”大戲之中有五股力量。 第一股力量是國內外的礦業巨頭, 他們在上游礦產方面經營多年, 掌握著豐富的上游資源, 在上游領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利於對成本和價格進行控制。

鋰資源方面國外的SQM、FMC等, 國內的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等都是這方面力量的代表;在鈷方面有資料顯示, 採礦業巨頭嘉能可、洛陽鉬業、歐亞資源和金川集團目前佔據了全球60%的鈷產量。 通過資本的兼併購,礦業巨頭們進一步提升了對全球鋰鈷資源的控制權,在鈷鋰資源量價齊升的當下,牢牢把握市場主動權,從而保證企業盈利。

第二股力量是新能源汽車企業。考慮到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車企也加入到鈷、鋰資源“搶奪”隊伍之中,以求為企業未來發展儲備上游原材料,試圖參與到鈷、鋰資源的議價體系之中,來保證企業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第三股力量,新能源電池企業。由於鈷、鋰供應滯後,供需失衡導致價格波動頻繁,為搶佔市場先機,保障原材料供應,電池企業紛紛加強對上游資源的掌控權。

第四股力量,電池材料企業。電池材料企業大致上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礦業巨頭直接經營的,如:贛鋒鋰業等;二是專注於材料製作的公司,如:當升科技、杉杉股份等;三是依託回收進行金屬再生利用的企業,如:格林美等。這裡主要指第二類材料企業。

第五股力量,就是各種跨界資本。這些企業大多數在其他領域早有建樹,積累了充裕的資金。希望通過進軍鋰電業務,佈局上游稀有礦產資源,刺激公司業務增長。

奏鳴曲:《月光》“尋鈷搶鋰”道險且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向電池中國網介紹,我國現已探明的“鹽湖鋰”儲量,青海鹽湖有氯化鋰約為1982萬噸,西藏鹽湖已經查明的儲量1740余萬噸,我國“鹽湖鋰”儲量非常豐富。“鹽湖”中的“鹵水鋰”成為近年來企業關注的焦點,包括比亞迪、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沃特瑪、北大先行、諾德股份、華泰汽車等電池產業鏈企業紛紛向青海、西藏進軍,“鹽湖”產業迅速崛起。2017年是“鹽湖”產業初見端倪的一年。企業產能逐步形成,鹽湖提鋰技術逐漸成熟。“鹽湖”產能提速將成為2018年“鹽湖”鋰業的主要工作重心,期待“鹽湖鋰”產能釋放,來平衡目前日益加劇的鋰供需失衡。

國際鈷巨頭Cobalt27近日的“囤鈷”行為讓新能源企業的心跳出了嗓子眼。Cobalt27公告稱,將發行 8500 萬加元(約4.37億人民幣)的普通股以購賣720噸高等級金屬鈷。事實上該公司6月已購入2157.5噸鈷,包括1486.5噸特級金屬鈷和671噸標準金屬鈷。

11月3日至12月8日,國際市場高等級鈷區間價格漲幅達到10%和19%,低等級金屬鈷區間價格漲幅達到8%和7%。Cobalt27宣佈大手筆收購金屬鈷被認為是鈷價近期上行的一個重要推手。業內人士認為,Cobalt27更像是一個鈷產品的ETF基金。Cobalt27的成立,將原本隱蔽的囤貨行為轉變為上市的類ETF產品,將大幅拓寬社會資金進入鈷行業的管道。Cobalt27的囤鈷行為,已足夠影響全球市場的價格,如果Cobalt27囤鈷不息,將加速推漲價格。

除了Cobalt27這種礦業巨頭資本運作導致鈷價上漲外,世界最大鈷供應國剛果(金)的政治局勢也使得脆弱的鈷供應鏈雪上加霜。2017年1月,有傳聞剛果(金)將禁止鈷精礦出口,國內外鈷價格出現上漲。2017年10月,剛果(金)政府發佈檔禁止未經加工銅及鈷礦出口,再度導致國際鈷價波動。而時值年底,剛果(金)國內政局動盪,業內人士認為有可能將再次引發鈷價的上漲,未來保持鈷價穩定的可能性則微乎其微。

總的來看,2017年鈷、鋰資源價格一路上漲、居高不下,對整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約,對電池企業的技術路線選擇也造成了一定影響。而圍繞稀有礦產資源,企業積極爭奪卡位,資本暗流湧動。不管未來鈷、鋰走勢如何,電池中國網都將繼續關注下去。

通過資本的兼併購,礦業巨頭們進一步提升了對全球鋰鈷資源的控制權,在鈷鋰資源量價齊升的當下,牢牢把握市場主動權,從而保證企業盈利。

第二股力量是新能源汽車企業。考慮到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車企也加入到鈷、鋰資源“搶奪”隊伍之中,以求為企業未來發展儲備上游原材料,試圖參與到鈷、鋰資源的議價體系之中,來保證企業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第三股力量,新能源電池企業。由於鈷、鋰供應滯後,供需失衡導致價格波動頻繁,為搶佔市場先機,保障原材料供應,電池企業紛紛加強對上游資源的掌控權。

第四股力量,電池材料企業。電池材料企業大致上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礦業巨頭直接經營的,如:贛鋒鋰業等;二是專注於材料製作的公司,如:當升科技、杉杉股份等;三是依託回收進行金屬再生利用的企業,如:格林美等。這裡主要指第二類材料企業。

第五股力量,就是各種跨界資本。這些企業大多數在其他領域早有建樹,積累了充裕的資金。希望通過進軍鋰電業務,佈局上游稀有礦產資源,刺激公司業務增長。

奏鳴曲:《月光》“尋鈷搶鋰”道險且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向電池中國網介紹,我國現已探明的“鹽湖鋰”儲量,青海鹽湖有氯化鋰約為1982萬噸,西藏鹽湖已經查明的儲量1740余萬噸,我國“鹽湖鋰”儲量非常豐富。“鹽湖”中的“鹵水鋰”成為近年來企業關注的焦點,包括比亞迪、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沃特瑪、北大先行、諾德股份、華泰汽車等電池產業鏈企業紛紛向青海、西藏進軍,“鹽湖”產業迅速崛起。2017年是“鹽湖”產業初見端倪的一年。企業產能逐步形成,鹽湖提鋰技術逐漸成熟。“鹽湖”產能提速將成為2018年“鹽湖”鋰業的主要工作重心,期待“鹽湖鋰”產能釋放,來平衡目前日益加劇的鋰供需失衡。

國際鈷巨頭Cobalt27近日的“囤鈷”行為讓新能源企業的心跳出了嗓子眼。Cobalt27公告稱,將發行 8500 萬加元(約4.37億人民幣)的普通股以購賣720噸高等級金屬鈷。事實上該公司6月已購入2157.5噸鈷,包括1486.5噸特級金屬鈷和671噸標準金屬鈷。

11月3日至12月8日,國際市場高等級鈷區間價格漲幅達到10%和19%,低等級金屬鈷區間價格漲幅達到8%和7%。Cobalt27宣佈大手筆收購金屬鈷被認為是鈷價近期上行的一個重要推手。業內人士認為,Cobalt27更像是一個鈷產品的ETF基金。Cobalt27的成立,將原本隱蔽的囤貨行為轉變為上市的類ETF產品,將大幅拓寬社會資金進入鈷行業的管道。Cobalt27的囤鈷行為,已足夠影響全球市場的價格,如果Cobalt27囤鈷不息,將加速推漲價格。

除了Cobalt27這種礦業巨頭資本運作導致鈷價上漲外,世界最大鈷供應國剛果(金)的政治局勢也使得脆弱的鈷供應鏈雪上加霜。2017年1月,有傳聞剛果(金)將禁止鈷精礦出口,國內外鈷價格出現上漲。2017年10月,剛果(金)政府發佈檔禁止未經加工銅及鈷礦出口,再度導致國際鈷價波動。而時值年底,剛果(金)國內政局動盪,業內人士認為有可能將再次引發鈷價的上漲,未來保持鈷價穩定的可能性則微乎其微。

總的來看,2017年鈷、鋰資源價格一路上漲、居高不下,對整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約,對電池企業的技術路線選擇也造成了一定影響。而圍繞稀有礦產資源,企業積極爭奪卡位,資本暗流湧動。不管未來鈷、鋰走勢如何,電池中國網都將繼續關注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