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怪誕電影專業戶,「龍蝦」導演再拍新作更暗黑

“如果單身, 你願意變成狗嗎?”

前兩年有一部被稱為“2015年最惡毒的電影”[龍蝦], 講了一群單身狗努力脫單, 但最終變成了各種動物的怪異故事。

▲對於這種因獨特風格成為兩極分化的影片, 豆瓣7.5分數已經是高分了

這位獵奇的導演今年又將他的“動物世界”拿出來拍了一部一脈相傳的電影[聖鹿之死]。

▲近日由《The Playlist》雜誌所評選出的2017年恐怖/驚悚片Top15中[聖鹿之死]排名第4

▲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憑藉[龍蝦]同時拿下坎城評審團獎和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歐格斯·蘭斯莫斯的電影一直以在故事上豐富想像力而出名的。

他和他編劇方面的長期合作夥伴埃夫西米斯·菲力浦善於通過在相對封閉的微型社會中重塑行為準則來映射現實世界中的種種問題。

從[龍蝦]入坑的影迷們可千萬不能錯過這部兩位再度合作的最新作。

而這回的演員陣容也比以往豪華。

▲導演(右一)與幾位主演

男主依舊有憑藉[龍蝦]獲得金球獎最佳男主提名的科林·法瑞爾擔任。

▲在[神奇的動物在哪裡]中瘦下來後顏值爆表的科林·法瑞爾

▲在[龍蝦]中大便便的科林, 此次又回到文彬彬的小受角色

男主的妻子則是在第70屆坎城電影節上一人就有四部作品亮相, 最終獲得70周年特別獎的女神妮可·吉德曼飾演。

年近50歲的妮可在片中還是那麼美, 那麼少女, 此次的全裸出境也算滿足了大部分男性觀眾YY多年的畫面了。

而似人似神的少年則由巴里·基奧漢扮演, 就是在[敦克爾克]中在船上冤死的那位小哥。

今年才25歲的巴里·基奧漢已經與兩位鬼才導演合作過了, 在記者問到與歐格斯相比克里斯多夫·諾蘭的指導如何時, 他答道:“他們都非常相似, 既精准又注重細節, 你知道的, 他們都是天才。 ”

▲許多觀眾也是從[敦克爾克]認識他的吧

在[龍蝦]中,導演運用反烏托邦題材與黑色幽默元素搭建一個隻屬於該導演的異次元空間。

在這個怪異冰冷世界中的所有人物,都有著機械式的對話,戲劇式的表演,貌似沒有人是有靈魂的。

這部導演最新作[聖鹿之死]更是走向風格極端化,該有的元素它也都有,怪誕的故事,角度詭異的攝影,刺耳的交響樂,不同的是這次故事少了些政治意味,更偏向於寓言。

“第一階段-肢體癱瘓,第二階段-拒絕進食,第三階段-雙眼流血,第四階段-死亡”

[聖鹿之死]的故事相對於上部作品還是比較簡單的。

男主是一名心臟外科醫生,因在手術前喝了幾杯,導致操作失誤,患者也死在了手術臺上。

出於愧罪他開始逐漸接近已故患者16歲的兒子馬丁。

但怪事接連發生,馬丁好像有神力一般,吸引著醫生一家人的同時也開始無孔不入地滲透進這個家庭。

不久醫生的家人開始突發一系列症狀,年齡最小的男孩開始絕食,只能依靠輸液來維持營養。

▲無可奈何的父親,一怒之下強行將食物塞進孩子嘴裡

沒過幾天,女兒也突然下肢失去知覺,失去行動能力導致癱瘓,兩個健康的孩子瞬間成了殘疾人。

▲無辜的孩子,還不知道父親才是原罪

行醫許久的夫婦肯定不相信眼前的這一切,但所有現代醫療設備檢查的結果都顯示孩子們一切正常。

跟觀眾一樣他們開始懷疑孩子們在偽裝,或是心理問題,直到小男孩雙眼流出鮮血······

這種《走近科學》式的噱頭開場,吊足了著觀眾的胃口,也是導演一貫的個人風格。

▲已經是詛咒的第三階段“眼睛流血”,下個階段就是死亡了

一系列的詛咒果然來自那位神秘少年,是他為父親的死尋找的復仇,聲稱這場詛咒必須由男主親手破解,不然一家人全都會死。

這場大型“醫鬧”所造成的悲劇,顯然具有超現實主義的元素,但它比[龍蝦]還要黑暗。

[龍蝦]在嚴肅講述荒誕故事的同時,也有不少黑色幽默所產生的笑點,然而這部[聖鹿之死]只有讓你頭皮發麻的感覺,讓喜歡驚悚片的觀眾毫無喘息的空間。

兩部影片不同的是新作充滿了關於宗教的隱喻和符號,它更像是一部現代神話。

▲片中類似上帝視角的鏡頭

希臘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以極端和奇異的視角去解析現有世界中的種種問題,幾部影片也均有後現代風格。

片名[聖鹿之死]也出自希臘神話,希臘聯軍的司令官是國王阿迦門農(Agamemnon),這位愛好打獵司令官在一次狩獵中,誤殺了阿苔密斯女神(Atemis)的一匹聖鹿,她一怒之下用狂風巨浪將他的希臘艦隊困在奧利斯港口,並提出只能用他最心愛最純潔無瑕的女兒伊菲吉妮婭(Iphignia)當做祭祀,才能結束這一切。

▲狩獵女神阿苔密斯(Atemis)

“I want to play a game,live or die ,make your choice.”

這個以牙還牙的神話故事也正好概括了片中導演所表達的意圖,即復仇。

幾位關鍵人物也能從片中找到對應,破解詛咒的方法也如出一轍,男主必須做出與選擇性的犧牲,否則會連累所有人。

但選擇誰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無論哪種選擇都會帶來死亡與痛苦,這是一場註定造成的悲劇,早在他不負責任的手術前就已經埋下了罪惡的種子。

[聖鹿之死]中的少年馬丁,左手擁有希臘神話中的女神阿苔密斯的詛咒神力,右手手握[電鋸驚魂]中“堅鋸”的審判權利。

而片中的醫生就像被“堅鋸”懲罰的受害者,他們當中沒有人是無辜的,或多或少的都做過一些惡事,想要活命就必須付出代價,掙扎只能讓他們更加痛苦。

醫生也像那些受害者一樣掙扎過。

在他兒子癱瘓,各項檢查無果後,懷疑兒子在演戲,將孩子拖拽自輪椅,任其數次摔倒在地。

▲緩緩推進的鏡頭與空曠整潔的醫院更加襯托怪異的感覺

▲下肢癱瘓的女兒,為尋求解脫一路爬行過來為他點煙

飾演神秘少年的演員巴里·基奧漢是全片最亮眼的部分,他迷離的眼神當中充滿著一股力量。

當他狂妄又自信的說出自己詛咒時,也是觀眾從認為他是個神經質到古典悲劇人物中的主角的改變。

這種無力感貫穿全片,所有人都被看似柔弱不堪的馬丁所折磨,最終醫生的妻子也不得不下跪親吻他的腳,以表服從。

▲敢問誰不想被女神舔腳呢?

馬丁只是個瘦弱的少年,就像“堅鋸”只是個垂死的病老頭,他們本身並不能成氣候,但當倆人都失去了所愛之人時,那股渴望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欲望,賜予了他們復仇神力。

▲任人宰割的兩位復仇之神

影片最直白的宗教意味肯定是在於忍受不了這一切折磨的女兒,躺在父親懷裡,說出的那一句:

“讓我去彌補你的罪惡吧,父親。

在你眼前殺了我,這樣你就可以確定我死了,以防命運在最後一刻把我放過。

就在你面前殺了我吧,

讓我得以享有讓母親和摯愛兄弟遠離死亡的終極快樂。

我可以為你做任何事情,甚至為你去死。現在證明的機會來了。

我如此愛你,別忘了這個。

你給了我生命,只有你,有權拿走我的生命。

這是天經地義的。

你是我的上帝,我的主人,而我只是一個因你的意願而存在的人。

我如此愛你,

記住這個,當我躺在墳墓裡,無法再說我愛你的時候。

我愛你超過世間任何東西。”

▲無神論者的觀眾,也能看出女孩說的這些話的虔誠

關於宗教有許多優秀的影片,有的像[岡仁波齊]一樣開門見山的講述方式,也有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用夢幻般的場景描述信仰力量的作品。

對於相比較缺乏信仰的我們,對於宗教電影有時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表現。

▲IMDb評分7.5,MTC45家媒體評分均分73

▲豆瓣電影評分6.8,觀看人數也在持續上漲中

要講好一個宗教故事,其實還是需要瞭解一些背景的,否則可能會無視掉創作者們用意。

▲影片除了上述露骨的神話隱喻,也有著像[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中隱藏的彩蛋式的宗教隱喻

▲玻璃反光中一閃而過的耶穌形象

真正打動人的還是故事本身,關於宗教的電影很大程度促發了一些思考,價值在於揭示現象,劃出一個疑問號,然後留下一個較為開放式的結局。

這也是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最擅長最有特色的一點。

可以用《舊約》中經典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來概括這部影片想要表達的宗教觀點。

相信在“以德報怨,何以報德”與“冤冤相報何時了”中糾結了幾千年的我們,看完影片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答案。

▲許多觀眾也是從[敦克爾克]認識他的吧

在[龍蝦]中,導演運用反烏托邦題材與黑色幽默元素搭建一個隻屬於該導演的異次元空間。

在這個怪異冰冷世界中的所有人物,都有著機械式的對話,戲劇式的表演,貌似沒有人是有靈魂的。

這部導演最新作[聖鹿之死]更是走向風格極端化,該有的元素它也都有,怪誕的故事,角度詭異的攝影,刺耳的交響樂,不同的是這次故事少了些政治意味,更偏向於寓言。

“第一階段-肢體癱瘓,第二階段-拒絕進食,第三階段-雙眼流血,第四階段-死亡”

[聖鹿之死]的故事相對於上部作品還是比較簡單的。

男主是一名心臟外科醫生,因在手術前喝了幾杯,導致操作失誤,患者也死在了手術臺上。

出於愧罪他開始逐漸接近已故患者16歲的兒子馬丁。

但怪事接連發生,馬丁好像有神力一般,吸引著醫生一家人的同時也開始無孔不入地滲透進這個家庭。

不久醫生的家人開始突發一系列症狀,年齡最小的男孩開始絕食,只能依靠輸液來維持營養。

▲無可奈何的父親,一怒之下強行將食物塞進孩子嘴裡

沒過幾天,女兒也突然下肢失去知覺,失去行動能力導致癱瘓,兩個健康的孩子瞬間成了殘疾人。

▲無辜的孩子,還不知道父親才是原罪

行醫許久的夫婦肯定不相信眼前的這一切,但所有現代醫療設備檢查的結果都顯示孩子們一切正常。

跟觀眾一樣他們開始懷疑孩子們在偽裝,或是心理問題,直到小男孩雙眼流出鮮血······

這種《走近科學》式的噱頭開場,吊足了著觀眾的胃口,也是導演一貫的個人風格。

▲已經是詛咒的第三階段“眼睛流血”,下個階段就是死亡了

一系列的詛咒果然來自那位神秘少年,是他為父親的死尋找的復仇,聲稱這場詛咒必須由男主親手破解,不然一家人全都會死。

這場大型“醫鬧”所造成的悲劇,顯然具有超現實主義的元素,但它比[龍蝦]還要黑暗。

[龍蝦]在嚴肅講述荒誕故事的同時,也有不少黑色幽默所產生的笑點,然而這部[聖鹿之死]只有讓你頭皮發麻的感覺,讓喜歡驚悚片的觀眾毫無喘息的空間。

兩部影片不同的是新作充滿了關於宗教的隱喻和符號,它更像是一部現代神話。

▲片中類似上帝視角的鏡頭

希臘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以極端和奇異的視角去解析現有世界中的種種問題,幾部影片也均有後現代風格。

片名[聖鹿之死]也出自希臘神話,希臘聯軍的司令官是國王阿迦門農(Agamemnon),這位愛好打獵司令官在一次狩獵中,誤殺了阿苔密斯女神(Atemis)的一匹聖鹿,她一怒之下用狂風巨浪將他的希臘艦隊困在奧利斯港口,並提出只能用他最心愛最純潔無瑕的女兒伊菲吉妮婭(Iphignia)當做祭祀,才能結束這一切。

▲狩獵女神阿苔密斯(Atemis)

“I want to play a game,live or die ,make your choice.”

這個以牙還牙的神話故事也正好概括了片中導演所表達的意圖,即復仇。

幾位關鍵人物也能從片中找到對應,破解詛咒的方法也如出一轍,男主必須做出與選擇性的犧牲,否則會連累所有人。

但選擇誰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無論哪種選擇都會帶來死亡與痛苦,這是一場註定造成的悲劇,早在他不負責任的手術前就已經埋下了罪惡的種子。

[聖鹿之死]中的少年馬丁,左手擁有希臘神話中的女神阿苔密斯的詛咒神力,右手手握[電鋸驚魂]中“堅鋸”的審判權利。

而片中的醫生就像被“堅鋸”懲罰的受害者,他們當中沒有人是無辜的,或多或少的都做過一些惡事,想要活命就必須付出代價,掙扎只能讓他們更加痛苦。

醫生也像那些受害者一樣掙扎過。

在他兒子癱瘓,各項檢查無果後,懷疑兒子在演戲,將孩子拖拽自輪椅,任其數次摔倒在地。

▲緩緩推進的鏡頭與空曠整潔的醫院更加襯托怪異的感覺

▲下肢癱瘓的女兒,為尋求解脫一路爬行過來為他點煙

飾演神秘少年的演員巴里·基奧漢是全片最亮眼的部分,他迷離的眼神當中充滿著一股力量。

當他狂妄又自信的說出自己詛咒時,也是觀眾從認為他是個神經質到古典悲劇人物中的主角的改變。

這種無力感貫穿全片,所有人都被看似柔弱不堪的馬丁所折磨,最終醫生的妻子也不得不下跪親吻他的腳,以表服從。

▲敢問誰不想被女神舔腳呢?

馬丁只是個瘦弱的少年,就像“堅鋸”只是個垂死的病老頭,他們本身並不能成氣候,但當倆人都失去了所愛之人時,那股渴望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欲望,賜予了他們復仇神力。

▲任人宰割的兩位復仇之神

影片最直白的宗教意味肯定是在於忍受不了這一切折磨的女兒,躺在父親懷裡,說出的那一句:

“讓我去彌補你的罪惡吧,父親。

在你眼前殺了我,這樣你就可以確定我死了,以防命運在最後一刻把我放過。

就在你面前殺了我吧,

讓我得以享有讓母親和摯愛兄弟遠離死亡的終極快樂。

我可以為你做任何事情,甚至為你去死。現在證明的機會來了。

我如此愛你,別忘了這個。

你給了我生命,只有你,有權拿走我的生命。

這是天經地義的。

你是我的上帝,我的主人,而我只是一個因你的意願而存在的人。

我如此愛你,

記住這個,當我躺在墳墓裡,無法再說我愛你的時候。

我愛你超過世間任何東西。”

▲無神論者的觀眾,也能看出女孩說的這些話的虔誠

關於宗教有許多優秀的影片,有的像[岡仁波齊]一樣開門見山的講述方式,也有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用夢幻般的場景描述信仰力量的作品。

對於相比較缺乏信仰的我們,對於宗教電影有時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表現。

▲IMDb評分7.5,MTC45家媒體評分均分73

▲豆瓣電影評分6.8,觀看人數也在持續上漲中

要講好一個宗教故事,其實還是需要瞭解一些背景的,否則可能會無視掉創作者們用意。

▲影片除了上述露骨的神話隱喻,也有著像[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中隱藏的彩蛋式的宗教隱喻

▲玻璃反光中一閃而過的耶穌形象

真正打動人的還是故事本身,關於宗教的電影很大程度促發了一些思考,價值在於揭示現象,劃出一個疑問號,然後留下一個較為開放式的結局。

這也是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最擅長最有特色的一點。

可以用《舊約》中經典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來概括這部影片想要表達的宗教觀點。

相信在“以德報怨,何以報德”與“冤冤相報何時了”中糾結了幾千年的我們,看完影片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