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排行榜上的基金是最好選擇嗎?

每到年底, 各種基金業績排名不斷, 有業績排名, 有管理能力排名, 有賺錢能力排名, 有短期業績排名, 也有長期業績排名……無論什麼名目的排名,

幾乎都是圍繞業績作為, 從而吸引投資者關注的。

業績排名的出現, 一方面向外界傳遞出各檔基金的管理能力, 另一方面也讓部分投資者更加關注業績, 特別是短期業績。 他們喜歡快進快出, 也願意根據業績排名殺跌追漲, 好像這樣可以踏准節奏分一杯羹。 但事實上, 他們所依賴的短期業績排名到底有多大靠譜性還真值得存疑。

在投資領域, 我們都知道沒人能夠靠追短期業績排名而持續盈利。 這是因為, 短期業績往往易主比較快, 大部分短期內業績不能持續, 所以追短期靠前的基金容易在高點買入, 從而嚴重被套。

短期風口靠不靠譜?

一般來說, 能夠在短期業績排行榜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基金,

大多數具備兩個特徵:一是集中持倉, 二是熱點風口。 這背後的邏輯是, 風口的帶動, 讓市場集中持倉, 大量的資金湧入提振市場, 從而為基金帶來收益。

但是風不可能一直吹一個板塊, 風最強勁的時候往往是基金漲得最凶的時候, 特別是主題基金。 這類基金在短期內會有不錯的業績表現, 此時對市場會形成強大的吸引力。 但是風口結束後經常是一地雞毛, 受傷的就只能是那些跟風追漲的投資者。

例如, 今年4月, 雄安新區建設方案曝光之後, 市場上便迅速刮起一撥雄安概念風。 彼時, 不少雄安概念股被炒得沸沸揚揚, 就連一些雄安概念主題基金也是收穫較大漲幅。 然而, 經過一撥集體大幅度炒作後, 雄安概念主題很快便進入低迷。

能否依據協力廠商平臺給出的漲幅來判斷基金的好壞?

這些榜單和排名會讓人誤以為, 近期漲幅好或者長期都在漲的這些基金都是好基金, 給人一種馬上買進就能大賺的感覺。

但事實上, 任何業績或漲幅都不代表未來。

短期漲幅40%的基金是不是牛基?

在基金圈裡, 常常有人將短期漲幅40%的基金稱為牛基。 這種邏輯認為, 這類基金潛力大, 會是一隻能夠持續大漲的基金。 沒多少人會懷疑牛基會走下坡路。

例如, 此期討論的一檔基金——光大中國製造2025混合。 該基金從6月到9月, 3個月左右漲幅近40%, 位居排行榜前列。 正是憑藉著這個成績, 讓這檔基金從默默無聞成為當時的明星基金。

一時間, 在貼吧和東方財富網基金平臺上,

不斷有基民給出好評, 認為這檔基金具有很強且持續的爆發力, 所以加倉者數不勝數, 以至於該基金公司不得不採用限額來保護原持有人的利益。

然而, 從9月下旬開始, 該基金淨值出現較大變化, 業績也跟著大變臉。 這時, 追高者已經被深套其中。

根據業績排名來買基金, 就像是炒股只看股價一樣, 容易追漲。 如果炒股總是買在股價的階段性高點, 那麼漲幅縮小之後, 投資收益往往不理想, 投資基金也是一樣。

過度關注短期業績, 往往會讓人產生浮躁感, 容易對自己持有的基金產生不滿足。 所以, 我們經常發現, 有人賣出自己漲得慢的基金去追那些已大漲的基金, 最後結果卻是兩邊打臉。 而理性的投資是, 在買入之前反復研究基金風格、基金經理能力、未來方向和基本資訊,

而當基金短期走下坡路時也同樣能夠保持理性, 分析之前的那些邏輯是否存在, 是要及時離場還是給基金經理多一點時間, 只有這樣, 才是投資長期制勝的法寶。

(作者:白利倩, 歡迎關注理財吧(lczzlicaiba)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資訊。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