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幾無懸念,明年養老金繼續漲!快來看看具體怎麼漲

自2005年起, 我國養老金水準持續穩步提高, 截至2017年已實現十三連漲。 儘管養老金支付壓力上漲, 但相關部門不斷出臺措施, 今年以來, 啟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等一攬子政策相繼出臺。 多位專家表示, 2018年養老金十四連漲幾無懸念。 但受經濟增速放緩、老齡化加速等多重因素影響, 養老金漲幅或略低於2017年, 約為5%左右。

多位專家表示, 就目前我國的政策取向和經濟增速而言, 養老金仍將持續上漲。 “養老金指數化增長是養老金制度設計中應有之義。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指出, 明年養老金無疑將迎來十四連漲。 “考慮到明年經濟增長率將會在6%-7%之間, 而社會平均工資也將上調, 根據2012年全面深化改革以來的重要決定, 養老金也會相應有所上調。 ”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表示,

養老金增長是為了讓退休者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同時也不會因物價上漲造成生活水準明顯下降, 因此養老金增長一般會與工資或物價掛鉤。 目前中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 加上物價增幅不大, 相應的工資和養老金增速也會有所放緩。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齊傳鈞也表示, 明年養老金的漲幅約為5%左右。 “這主要出於兩方面考慮, 一是經濟進入新常態, 增速相對前幾年有所放緩, 財政收入增速也出現同樣趨勢, 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增速明顯大於收入增速, 財務可持續性面臨一定風險;另一方面美聯儲開啟縮表進程, 全球可能進入加息週期, 因此通脹壓力不大。 ”齊傳鈞說。

不少專家也指出, 此前養老金連續大幅上漲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效應。 譬如, 參保人產生養老金將一直快速上調的預期, 一些參保人選擇提前退休。 對於個人而言, 甚至在相同因素條件下, 出現了後退休人員養老金少於先退休人員的“倒掛”現象。 “應該理性看待養老金增長, 過高期望會加大決策壓力, 增速過快也會給工作一代帶來繳費納稅壓力, 易產生代際矛盾, 而且也與中央減稅降費政策相悖。 ”張盈華告訴記者。

此外, 老齡化的加速以及轉製成本的上升也使部分地區支付能力出現不足。

近日人社部社保事業管理中心發佈的《中國社會保險年度發展報告2016》提到, 在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養老保險基金收支情況中, 有13個統計地區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的可支付月數已經不足1年。

齊傳鈞表示, 維持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性重在開源, 養老金投資管道的拓寬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走向。

事實上,面對日益增大的養老金支付壓力,近段時間,我國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社保新政。如加快研究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工作,準備明年邁出第一步,先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同時,今年養老金開啟投資運營步伐,11月,國務院公佈《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明確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納入劃轉範圍,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股權分紅及運作收益專項用於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也在穩步開展。根據人社部11月發佈的資料顯示,北京、安徽等9個省(區、市)政府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署委託投資合同,合同總金額4300億元,其中1800億元資金已經到賬並開始投資。

多位元專家指出,系列新政的出臺,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養老金支付壓力,保障退休職工養老金的穩步增長。“當前養老壓力日漸加大,在堅持安全投資、穩健投資的原則下,有必要採用多種方式對養老保險基金結餘資金進行投資,這有利於提高收益水準,實現基金保值增值。”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表示。

不過,在楊燕綏看來,解決養老金可持續性問題還需要多頭並進,打造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重點加大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體系發展。一方面是改變當前養老金結構,通過中央統籌基礎養老金減少地方差異,另一方面加速改革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加速發展個人養老,通過個人建立養老資產帳戶,實行稅收減免,讓個人在信託、基金和保險之間選擇,加強第三支柱建設,同時倒逼此類金融行業轉型升級,以增加養老金積累和百姓權益的維護。”楊燕綏說。

養老金漲幅如何確定?

2005年~2015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增幅保持在10%,2016年漲幅為6.5%,2017年漲幅為5.5%。面對增幅的變化,很多職工不太理解。

51社保網CEO余清泉告訴記者,此前10年主要是以前雙軌制下企業單位退休養老金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養老金調整節奏不一致且相差較大,企業養老金需要“小步快跑”逐步縮小差距。隨著長達10年的持續調整,差距逐步縮小,加上2015年以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的全面改革,雙軌制並軌,落實《社會保險法》規定的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具備了制度條件和現實條件。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表示,確定5.5%左右的上調比例,是綜合考慮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和人口老齡化新形勢慎重做出的決策,統籌考慮了經濟發展狀況、職工工資水準、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及人口老齡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後確定的調整幅度。

養老金年均增長8.8%

7月28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佈消息稱,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從2012年的1686元提高到2016年的2362元,增長了676元,年均增長8.8%。

2005年至2016年,我國已連續12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並在普遍調整的同時,注意向高齡退休人員適當傾斜。今年,我國繼續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準,總體調整水準比上年增長5.5%左右,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十三連漲”。

請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添加關注吧

事實上,面對日益增大的養老金支付壓力,近段時間,我國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社保新政。如加快研究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工作,準備明年邁出第一步,先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同時,今年養老金開啟投資運營步伐,11月,國務院公佈《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明確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納入劃轉範圍,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股權分紅及運作收益專項用於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也在穩步開展。根據人社部11月發佈的資料顯示,北京、安徽等9個省(區、市)政府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署委託投資合同,合同總金額4300億元,其中1800億元資金已經到賬並開始投資。

多位元專家指出,系列新政的出臺,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養老金支付壓力,保障退休職工養老金的穩步增長。“當前養老壓力日漸加大,在堅持安全投資、穩健投資的原則下,有必要採用多種方式對養老保險基金結餘資金進行投資,這有利於提高收益水準,實現基金保值增值。”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表示。

不過,在楊燕綏看來,解決養老金可持續性問題還需要多頭並進,打造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重點加大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體系發展。一方面是改變當前養老金結構,通過中央統籌基礎養老金減少地方差異,另一方面加速改革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加速發展個人養老,通過個人建立養老資產帳戶,實行稅收減免,讓個人在信託、基金和保險之間選擇,加強第三支柱建設,同時倒逼此類金融行業轉型升級,以增加養老金積累和百姓權益的維護。”楊燕綏說。

養老金漲幅如何確定?

2005年~2015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增幅保持在10%,2016年漲幅為6.5%,2017年漲幅為5.5%。面對增幅的變化,很多職工不太理解。

51社保網CEO余清泉告訴記者,此前10年主要是以前雙軌制下企業單位退休養老金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養老金調整節奏不一致且相差較大,企業養老金需要“小步快跑”逐步縮小差距。隨著長達10年的持續調整,差距逐步縮小,加上2015年以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的全面改革,雙軌制並軌,落實《社會保險法》規定的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具備了制度條件和現實條件。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表示,確定5.5%左右的上調比例,是綜合考慮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和人口老齡化新形勢慎重做出的決策,統籌考慮了經濟發展狀況、職工工資水準、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及人口老齡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後確定的調整幅度。

養老金年均增長8.8%

7月28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佈消息稱,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從2012年的1686元提高到2016年的2362元,增長了676元,年均增長8.8%。

2005年至2016年,我國已連續12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並在普遍調整的同時,注意向高齡退休人員適當傾斜。今年,我國繼續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準,總體調整水準比上年增長5.5%左右,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十三連漲”。

請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添加關注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