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訪談|流馬:夜晚不懷疑,春天不荒廢

夜晚懷疑我

像懷疑一個來自白天的奸細

——流馬《烏鴉》

問: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寫詩的?

答:我寫詩比較晚, 一直不情願當一個詩人。

1998年, 和幾個朋友成立了一個文學小組織, 開始出版民刊, 那本雜誌叫做《寫字板》, 總共出了四期。 那個團體裡沒有詩人, 都寫小說, 覺得寫小說遠比寫詩牛逼。 2000-2005年左右, 是BBS最發達的時代, 這個時期寫了很多小說, 詩歌只是偶爾為之, 不過數量也不少。

“讀首詩再睡覺”的出現是個轉機, 寫作的衝動被重新撩撥起來, 怎麼利用碎片化時間寫自己想寫的東西, 成了一個問題, 不知不覺中, 用手機寫詩變成和用手機讀詩一樣的習慣。

問:你在濟南生活很長時間, 好像濟南給你創作影響蠻大的。

答:我在濟南生活長達十年, 這本詩集的第三卷絕大部分都是在濟南寫的, 占整本書的四分之一吧。 濟南這個城市的氣質, 對我有比較深的影響。 它更像一個隱士,

內秀低調, 不事喧嘩, 有一種不與天下爭的沉靜, 在泰山與黃河這兩個宏大敘事的夾縫中, 過著小橋流水人家的世俗生活。 和北京相比, 濟南當然是太適合生活了, 但它又是一個省會城市, 註定不能甘於平淡, 所以它其實也有點糾結。 隱士的內心其實是糾結的, 我覺得我在濟南的生活和創作, 也有這樣一種印記在裡面。

問:所以你還是來了北京?

答:事實上來北京後更加“宅”了, “宅”是不是一種更加形式化的“隱”, 我不知道, 但我挺喜歡這種狀態, 北京比較好的一點是沒有人覺得你“宅”不好。 大家見面都已經習慣先聲明自己有社交恐懼症, 然後就成了社交病人的聚會。 在北京沒有什麼複雜的社會關係, 認識的除了同事,

基本就是以前沉澱下來的寫作上的“網友”, 幾年也見不了一面。 因為工作和詩歌牽扯不大, 所以寫詩變成一件非常純粹的事情, 只有晚上有時間想一想。

問:那麼夜晚對你意味著什麼?

答:夜晚沉靜, 容易引發人的反思, 可能會回想這一天的所作所為, 也可能會回想更久遠的事。 人在快樂的時候很難有所謂沉靜的時刻, 也就無所謂反思, 而總是當情緒低沉, 容易想起讓人遺憾、後悔、傷心的事情。 黑夜常常讓我感到被懷疑和孤立, 但我又是一個並不那麼堅強和決絕的人, 寫詩對我來說不是對抗, 恰恰是妥協, 溝通, 是向黑夜的表白。

問:為什麼是夜晚“懷疑”我, 怎麼會有這種感受?

答:當你懷疑自己的時候, 就是別人也懷疑你,

周遭的一切都開始懷疑你的時候。 夜晚是一個巨大的沉靜, 一個巨大的傾聽, 在沉靜中, 如何做到坦然, 在被傾聽中, 如何做到誠實, 是非常困難的。 一個總是掩飾自己的人很難不被“懷疑”, 而有時我也很享受這種被“懷疑”的狀態, 懷揣著某種秘密的感覺畢竟不一樣, 奸細們過的都是秘密的生活。

平時懶得說話

週末就用來養烏鴉吧

只有烏鴉可以傳遞彼此寒酸的靈魂

——流馬《烏鴉》

問:《烏鴉》是詩集裡比較特殊的一組, 為什麼會想到“烏鴉”?“烏鴉”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答:“烏鴉兄”的出現純屬偶然。 我居住的地方很少有烏鴉, 反而喜鵲比較多。 烏鴉不是與人類接近的生物, 它很神秘, 這是它吸引我的地方。 在古代, 烏鴉是神鳥, 先民的太陽鳥“金烏”就是烏鴉,

古人又叫它玄鳥。 在我的這組短詩中, 雖然烏鴉的身份有時是朋友, 是兄弟, 是我自己的外化, 但更多時候它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存在, 是一個可以給我帶來啟示但是身份未明的存在。 為什麼說身份未明呢, 因為它是一個仍在生長的形象。 它很神秘, 它不與世俗往來, 它是另一個獨立存在的世界。 這個系列還要寫下去, 希望寫夠一千頁。

問:短詩是不是一種比較適合新媒體時代傳播的詩歌文體?您對這兩年出現的短詩體裁比如“截句”怎麼看?

答:說短詩適合新媒體傳播, 是個誤會。 短詩並沒有在新媒體時代比長詩更受人愛戴。 絕大多數人仍然沒有真正閱讀詩歌, 而不過是隨手一發, 或者模仿某個突然火爆起來的詩歌句式。 不是短詩適合新媒體傳播,而是“漂亮的句子”太容易被消費。我們應該避免寫那種過於漂亮的句子,它會讓詩歌變得廉價。詩歌之內,所有新的命名,都不過是一種行銷。

問:你是重度手機使用者,還用手機寫詩,這種跟手寫有什麼不同?你怎麼看人工智慧寫詩?

答:其實我們這一代寫作者早就擺脫了紙和筆的工具束縛。這種情況應該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等到移動互聯網普及,手機使用率越來越高的時候,人們又說手機不是生產力工具,這其實也是偏見。從紙筆時代到電腦輸入再到手機創作,改變的僅僅是生產力工具,對真正的創作者而言,生產資料的變化,只會帶來新的可能,而不會損失別的什麼。

我們現在看到很多科技手段正深度介入藝術創作,這種深度介入大大拓寬了藝術家們創作的方法,也可能從深層改變他們的審美與判斷。詩歌也是這樣的。大家可能覺得,詩歌無非就是寫作、出版、朗誦和傳播,能與科技發生化學反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其實不是這樣的。詩人,不應對科技抱有保守的心態。現在人們覺得人工智慧寫詩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再過十年,人們也許就不這麼想了。

問:“讀睡”對你創作有什麼樣的影響?

答:讀睡的確開創了新媒體時代詩歌的傳播範式,到現在5年過去了,我常常想,詩和新媒體之間,是不是有什麼鴻溝是永遠無法彌補的。詩,有反媒體傳播的一面,而新媒體,也有反詩的一面。“讀睡”能夠堅持下去,主要因為這是詩歌的事業。唯有詩歌,能夠給人帶來持續的精神力量。人們可能有一天會拋棄新媒體,但愛詩歌的人生生不息。

“讀睡”的影響,有兩個方面吧,一則大量的詩歌閱讀是一種刺激;二是創作更容易獲得讚美和鼓勵,“點贊”雖然無聊,但有時就是能這麼淺薄地轉化為寫作動力。

晚安之前

想一想那些沒辦法把心裡的苦

捧出來給人嘗的人

想一想那只在顫動的花枝下

一閃而過的小貓

——流馬《烏鴉》

問:能否談談你比較喜歡的詩人?

答:國內有不少詩人的作品我很喜歡,有的已經在讀睡推過了,有的還沒來得及。

最近我都在閱讀狄蘭·湯瑪斯。他的詩非常晦澀,但有力量。就我自己寫作風格來說,和狄蘭的差別相差何止千萬裡,我也無法奢求寫出這般具有力量的詩篇,但這種力量卻始終在感召著我。

和狄蘭相比,我覺得菲力浦.拉金離我更近一些。他是一個始終糾結著生活的老男人。他的詩歌總是在嘲弄、反諷著自我和所處的世界。他可能懷有某些生活的不滿足,比如愛情,但同時又過得坦然。你讀他的詩,會覺得他就是住在你家隔壁的鄰居,你儘管覺得他有點怪,但是很熟悉,沒有太多距離感,有時會引為知己。

而以色列詩人阿米亥是真正的智者,詩歌寫得無比通透。他對我的啟示既不是情感的,也不是技術的,而是啟示性的。

問:最後一個問題,詩歌和生活是什麼關係?

答:很大程度上,詩歌都和生活無關,這是平行的兩個系統。就像我,一直在具體的“生活”中,絕大多數時間和詩歌無關,但只有在深夜睡前的短暫時間裡,我們像“生活”的囚徒,終於獲得了難得的放風,並且和詩歌發生“豔遇”的時刻。

提問 / 山東商報 張雙、本書編輯 向尚

推薦語

筆名有時候是一種宿命,流馬的詩經常會讓人想起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不因風水,施機自運”,簡潔而有機關、通透卻能負重。

——胡續冬(詩人,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流馬是個夢境潛行者式的小說家,轉而寫詩也有別於當下的詩歌風尚,他不鑽營詞藻、譬喻、詠歎,卻善於整體佈局、製造氣氛和意象敘事,所以他的詩雖然不是什麼敘事詩,卻具有迷人的故事性。

——秦曉宇(詩人、文學評論家,紀錄片導演)

這本詩集情與思之間掩藏著豐厚的秘密,行間憂鬱的氣息肅穆又風趣,鮮明的個人語調既當下又未染習氣; 特別是其寫作展現出的柔軟與耐心,一種與“無名”的相依,令很多詩具有優異、稀有的質感。

——宇向(詩人)

讀這些詩,像一點一點吃掉夢境,也被夢境吃掉。不是一下就吃掉,而是,吃掉一塊,就換上一塊別的東西,青草,白花,野獸,烏雲。

——韓松落(作家)

流馬詩句的氣息總是很迷人。語調細微,靜如夢境,卻又波瀾頻生。他擅長從一滴夜雨,一個洞穴,一縷月色,進入廣袤無限的世界。他是我們詩人中的“榮格”,佛洛德的情敵。

——周公度(詩人、作家)

17年前認識流馬,是讀了他的小說。4年前創辦“讀首詩再睡覺”,拉他入夥一起薦詩,才意識到他同時是一個傑出的詩人。

——範致行(“讀首詩再睡覺”創始人,“一條”聯合創始人)

不是短詩適合新媒體傳播,而是“漂亮的句子”太容易被消費。我們應該避免寫那種過於漂亮的句子,它會讓詩歌變得廉價。詩歌之內,所有新的命名,都不過是一種行銷。

問:你是重度手機使用者,還用手機寫詩,這種跟手寫有什麼不同?你怎麼看人工智慧寫詩?

答:其實我們這一代寫作者早就擺脫了紙和筆的工具束縛。這種情況應該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等到移動互聯網普及,手機使用率越來越高的時候,人們又說手機不是生產力工具,這其實也是偏見。從紙筆時代到電腦輸入再到手機創作,改變的僅僅是生產力工具,對真正的創作者而言,生產資料的變化,只會帶來新的可能,而不會損失別的什麼。

我們現在看到很多科技手段正深度介入藝術創作,這種深度介入大大拓寬了藝術家們創作的方法,也可能從深層改變他們的審美與判斷。詩歌也是這樣的。大家可能覺得,詩歌無非就是寫作、出版、朗誦和傳播,能與科技發生化學反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其實不是這樣的。詩人,不應對科技抱有保守的心態。現在人們覺得人工智慧寫詩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再過十年,人們也許就不這麼想了。

問:“讀睡”對你創作有什麼樣的影響?

答:讀睡的確開創了新媒體時代詩歌的傳播範式,到現在5年過去了,我常常想,詩和新媒體之間,是不是有什麼鴻溝是永遠無法彌補的。詩,有反媒體傳播的一面,而新媒體,也有反詩的一面。“讀睡”能夠堅持下去,主要因為這是詩歌的事業。唯有詩歌,能夠給人帶來持續的精神力量。人們可能有一天會拋棄新媒體,但愛詩歌的人生生不息。

“讀睡”的影響,有兩個方面吧,一則大量的詩歌閱讀是一種刺激;二是創作更容易獲得讚美和鼓勵,“點贊”雖然無聊,但有時就是能這麼淺薄地轉化為寫作動力。

晚安之前

想一想那些沒辦法把心裡的苦

捧出來給人嘗的人

想一想那只在顫動的花枝下

一閃而過的小貓

——流馬《烏鴉》

問:能否談談你比較喜歡的詩人?

答:國內有不少詩人的作品我很喜歡,有的已經在讀睡推過了,有的還沒來得及。

最近我都在閱讀狄蘭·湯瑪斯。他的詩非常晦澀,但有力量。就我自己寫作風格來說,和狄蘭的差別相差何止千萬裡,我也無法奢求寫出這般具有力量的詩篇,但這種力量卻始終在感召著我。

和狄蘭相比,我覺得菲力浦.拉金離我更近一些。他是一個始終糾結著生活的老男人。他的詩歌總是在嘲弄、反諷著自我和所處的世界。他可能懷有某些生活的不滿足,比如愛情,但同時又過得坦然。你讀他的詩,會覺得他就是住在你家隔壁的鄰居,你儘管覺得他有點怪,但是很熟悉,沒有太多距離感,有時會引為知己。

而以色列詩人阿米亥是真正的智者,詩歌寫得無比通透。他對我的啟示既不是情感的,也不是技術的,而是啟示性的。

問:最後一個問題,詩歌和生活是什麼關係?

答:很大程度上,詩歌都和生活無關,這是平行的兩個系統。就像我,一直在具體的“生活”中,絕大多數時間和詩歌無關,但只有在深夜睡前的短暫時間裡,我們像“生活”的囚徒,終於獲得了難得的放風,並且和詩歌發生“豔遇”的時刻。

提問 / 山東商報 張雙、本書編輯 向尚

推薦語

筆名有時候是一種宿命,流馬的詩經常會讓人想起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不因風水,施機自運”,簡潔而有機關、通透卻能負重。

——胡續冬(詩人,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流馬是個夢境潛行者式的小說家,轉而寫詩也有別於當下的詩歌風尚,他不鑽營詞藻、譬喻、詠歎,卻善於整體佈局、製造氣氛和意象敘事,所以他的詩雖然不是什麼敘事詩,卻具有迷人的故事性。

——秦曉宇(詩人、文學評論家,紀錄片導演)

這本詩集情與思之間掩藏著豐厚的秘密,行間憂鬱的氣息肅穆又風趣,鮮明的個人語調既當下又未染習氣; 特別是其寫作展現出的柔軟與耐心,一種與“無名”的相依,令很多詩具有優異、稀有的質感。

——宇向(詩人)

讀這些詩,像一點一點吃掉夢境,也被夢境吃掉。不是一下就吃掉,而是,吃掉一塊,就換上一塊別的東西,青草,白花,野獸,烏雲。

——韓松落(作家)

流馬詩句的氣息總是很迷人。語調細微,靜如夢境,卻又波瀾頻生。他擅長從一滴夜雨,一個洞穴,一縷月色,進入廣袤無限的世界。他是我們詩人中的“榮格”,佛洛德的情敵。

——周公度(詩人、作家)

17年前認識流馬,是讀了他的小說。4年前創辦“讀首詩再睡覺”,拉他入夥一起薦詩,才意識到他同時是一個傑出的詩人。

——範致行(“讀首詩再睡覺”創始人,“一條”聯合創始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