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讓校長告訴你:你和炒股高手的差距在哪裡

這幾年隨著遊資大佬們的迅速崛起, 尤其是炒股養家、趙老哥十年一萬倍的股市神話等, 讓一大群朋友踏上了超短交易之路,

他們不僅懷惴著夢想, 也歷經了艱辛, 絕大多數卻仍落到這麼一個結局, “懂得那麼多的道理, 卻仍做不好超短”。

是不是超短交易這條路本身就不可行了呢?但事實證明, 象炒股養家的成功, 我們是一直跟蹤過來的, 現在還有一群後起之秀也紛紛冒尖了。 我不知道, 大家有沒有深入去思考過這個問題, 我們和頂尖高手的差距究竟在哪裡?如果說是勤奮, 那只是必要條件, 還有更勤奮的交易者處於窘迫狀態的;如果談天賦這些神秘主義的東西是沒意義的, 那是拒絕深入思考的一種託辭。

我也苦苦是思索了十餘載, 終於找到了答案, 是方法論。 談到“方法論”, 相信有一些朋友會反感, 認為自己已經積累很多經驗了, 況且超短交易是一種實戰行為,

過多強調理論的東西並無卵用。 對於這樣的一種觀點, 雖然普遍, 但非常合理, 在人類進化過程中, 人們是喜歡用固有的經驗去認知和理解事物, 遇到與固有認知不太相同的觀點, 自然會出現心理上的抵觸的。 “學習”這個詞, 在日語翻譯是兩個中文字“勉強”, 我覺得這種翻譯挺傳神的。 按照進化論的解釋, 學習並不是人類的本能, 需要通過長期的鍛煉而習得的。 說白點, 學習是要燒腦的, 而不是令人愉悅的。

很多朋友可能會說, 我幾乎天天都在看書在學習嗎?其實, 這種的學習是非常低效的, 他們只是用固有的經驗做一個延伸, 看一些與自己固有認知相似的內容, 起到的作用是強化固有的認知而已。

這樣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一來重複學習相似度的內容, 還以為自己學習足夠努力了, 同時對於真正值得學習的知識, 已經無感了。

說說經驗, 是特殊條件和場景下發生資訊, 只要條件和場景變化了, 自然就會失靈了。 不同人的經驗就如同盲人摸象所摸的的不同部位, 似乎各有各的道理, 但其認知是非常大的局限的。 我想, 超短交易者最迷茫和困惑的地方就在於此。

而方法論則不同, 我們這樣打一個比方, 將我們一般人的大腦與高手們的大腦做個對比, 假設大家接收的信息量是一樣的, 但在一般人的大腦橫七豎八地堆放在大腦裡的, 而高手們就不一樣的, 他們先在大腦裡搭建一個框架, 將這些資訊分門另類地放在自己設定好的地方。

最終, 前者的大腦就象一個堆放資訊的倉庫, 而後者的大腦裡面卻樹立起一幅建築物。 這樣大家都感覺到兩者的差距有什麼不同了吧?

方法論在認知方面由概念, 思維模型和第一性原理組成, 實踐方面就是刻意練習。 今天, 先來講講方法論的最基本單元——概念。 概念是你對事物認知的凝結, 也是一切思考的基石, 如果你腦中缺乏準確、客觀、必要的概念, 就無法進行高品質的思考。

比特幣首富李笑來是這樣說的:“判斷一個人聰明與否, 一是看他腦海是裡是否有足夠多清晰、正確的概念, 二是看他腦海裡這些概念之間是否有足夠清晰、正確的聯繫。 ”這句話, 我非常認同, 並在咱們校長職業炒手的言行上得到印證。

有關職業炒手的至理名言和演講視頻, 我細讀過N遍, 一開始覺得校長講的東西太過空泛了, 一直都是在強調幾乎同樣的言語。 後來, 我從方法論的視角去領會, 才恍然大悟, 其實校長告訴我們的經驗之談, 象“示範效應”這種的說法完全可以上升到方法論的層面, 成為超短交易的核心概念。 應該這麼說, 校長已經擺脫了經驗層次, 上升到方法論的層面了, 通過校長對一個概念的打磨, 卻能在交易成績上比常人超出了N個檔次。 熱衷於看龍虎榜的的朋友, 可以統計一下國泰君安成都北一環、華泰證券南一環第二營業部的席位, 用資料的角度體驗和印證一下校長強調的這個核心概念。

你和炒股高手的最大差距在於:你看到了樹木他看到了森林, 你看到了森林他看到了林中的生態 ,當你全都看到了還沒決定是否走進這片林子的時候,他已經從裡面走了出來。

你看到了森林他看到了林中的生態 ,當你全都看到了還沒決定是否走進這片林子的時候,他已經從裡面走了出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