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母儀天下五十年,大明帝國皇太后如何淪落到“席槁待罪”?

看古裝韓劇, 經常會看到後妃“席槁待罪”的場景。 一名犯了錯誤的後妃, 身穿白衣, 垂下頭髮, 不飲不食, 長時間跪坐在宮殿門前的一張粗陋的草席上, 或作可憐狀, 或作悲憫狀, 或沉默無語, 或哀嚎不已, 向國王、王后或太后請罪。 這種行為, 表面上是請求懲處治罪, 實則希望以此換取同情和諒解。

席槁(gǎo, 也作蒿), 是指用禾稈、稻杆編成的席子。 席槁待罪, 也叫席槁請罪, 作為古人請罪的一種方式, 並非韓國古代首創和獨有。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就有“鄭安平為趙所圍, 以兵二萬降趙, 應侯席槁請罪”的早期記載。 《明史·周延儒傳》也有“陳演等公揭救之,

延儒席槁待罪, 自請戍邊”的記載。

除了周延儒“席槁待罪”, 《明史·後妃傳》中也載有一例, “亡何, 奸人劉東山者告變, 並逮鶴齡下詔獄。 太后至, 衣敝襦, 席槁為請, 亦不聽”。 這個可憐的太后, 就是明孝宗的遺孀, 孝康皇后、昭聖康惠慈壽皇太后, 張氏。

張氏, 初為孝宗太子妃, 孝宗即位後立為皇后;孝宗崩, 武宗尊其為皇太后、慈壽皇太后。 孝宗朝十八年皇后, 她獨寵後宮;武宗朝十六年皇太后, 她順風順水。 在丈夫孝宗、兒子武宗這兩任皇帝執政的有利背景下, 張氏母儀天下、富貴尊榮了三十餘年。 但是, 隨著武宗駕崩, 世宗即位, 張氏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世宗即位時, 雖然只有十五歲, 雖然好學至孝, 但絕不是一盞省油的燈。

世宗的身份很尷尬, 他是孝宗的侄子, 武宗的堂弟, 且一直身在藩國。 毫無根基, 毫無威信, 世宗若不想成為仰人鼻息、任人擺佈的傀儡, 只能內心強大起來, 氣勢強硬起來, 跟皇太后張氏以及支持張氏的廷臣展開鬥爭, 拼出一片天。

“大禮儀之爭”, 世宗爭得很艱難, 但有一點對世宗是有利的, 即他來做皇帝屬於繼統, 而不是繼嗣。 憑藉這一點, 世宗步步為營, 在理論上佔據上風。 與此同時, 世宗與張太后的明爭暗鬥也頻頻打響。 世宗大婚, 下懿旨的不是正牌的聖母張太后, 而是世宗的祖母邵太后(世宗尊封);蔣太后(世宗生母)壽誕, 世宗大操大辦, 張太后壽誕, 世宗不理不睬, 而且不允許命婦朝賀, 等等。

世宗為何如此對待張太后?其一,

皇權, 世宗不想受人掣肘, 張太后絕非平庸等閒之輩, 未必沒有野心;其二, 孝心, 世宗為了提尊生母蔣太后, 必須冷落和壓制張太后;其三, 仇恨, 張太后居高臨下, 對世宗生母蔣太后不夠禮貌, 世宗懷恨在心。 名義上, 張太后依然是母儀天下的皇太后, 但世宗沒把她當回事。 多年以後, 世宗仍對張太后耿耿于懷, 這種仇恨遲早會歇斯底里發作出來。

為了報復太后, 世宗甚至劍走偏鋒, 把矛頭指向了張太后的兩個弟弟張鶴齡、張延齡。 張氏兄弟為非作歹, 橫行霸道, 怨聲載道, 正讓世宗抓住把柄。 對張氏兄弟動手, 標誌著世宗與張太后的鬥爭從暗鬥轉為明鬥, 並上升到白熱化。 張鶴齡的問題涉及“謀逆”, 按律株連, 張延齡跑不掉,

張太后也罪責難逃。

張氏家族面臨滅頂之災, 張太后也只能“衣敝襦, 席槁為請”, 向世宗低下高貴了多年的頭顱。 張鶴齡入獄時, 在嘉靖十六年(1537年)十一月, 天寒地凍風嘯, 真不曉得張太后“席槁待罪”期間受了多少苦, 多少罪。 孝宗生於成化六年(1470年), 張太后與孝宗年紀相仿, 此時也該是年近七十的老人了。

在明朝, 乃至中國歷史上, 作為長輩的皇太后向作為晚輩的皇帝下跪的, 也只有這位張太后了。 但是, 世宗不為所動, 後在近臣的勸說下, 世宗仍不肯鬆口。 可憐張太後母儀天下五十年, 如今即便丟盡了老臉, 也沒能救出張鶴齡兄弟。 張鶴齡雖然沒被砍頭, 但被活活餓死在獄中。 受此打擊, 張太后一蹶不振, 一病不起, 於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離世。

張太后剛一咽氣, 張延齡被處死。

從政治上看, 張太后是世宗的恩人, “賴後與大學士楊廷和定策禁中, 迎立世宗”, 但世宗對張太后卻“顧日益薄”(《明史·後妃傳》)。 世態炎涼, 或許能讓張太后明白一個世人都足以追悔莫及的著名成語——引狼入室。 (劉秉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