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櫟陽,曾經是秦國的都城,秦漢從這裡走向強大

櫟(yuè)陽鎮, 屬西安市臨潼區管轄, 雖然是一個小鎮, 它卻有著不平凡的來歷和故事。

先說這個地名吧, 櫟”字發音有二, 即lì和yuè。 前音是一種樹名, 後音則專用於此。

戰國初期, 櫟陽是秦國秦獻公和秦孝公的都城所在地。 西元前383年, 為了收復河西之地, 秦獻公於櫟邑修築城, 將國都由雍城遷至櫟陽。

西元前356年, 秦孝公在此詔令天下, 任用商鞅變法, 使秦國強大起來, 為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櫟陽作為秦國的都城只有34年, 這一時期秦國正處在由弱變強的時期, 所以櫟陽在我國都城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秦末, 項羽三分關中, 櫟陽曾作為塞王司馬欣的都城。

漢高祖劉邦也曾一度以櫟陽為都。 漢高祖建都櫟陽時, 曾將其父接來。 因不便君臣禮節, 隨封為太上皇, 這便是中國歷史上“太上皇”的開端。 傳說老人家來櫟陽, 人地生疏, 難以適應。 高祖便在櫟陽之南一近水之地, 照老家克隆了一個新村, 把原村人畜一併遷來, 各居其所, 這個新村即有名的“新豐”鎮。 後來老人辭世, 葬于櫟陽北原, 稱為萬年陵。

櫟陽作為都城的時間短暫, 前後只有三四十年。 但卻是秦漢兩個王朝統一中國的出發地, 是秦獻公、秦孝公、劉邦這些歷史風雲人物征戰九州的總後方、根據地,

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濃重的一筆。

櫟陽也是咸陽通三晉的必經之地, 是關中的交通樞紐。 據《西安古代交通志》載, 當時由咸陽東行, 經高陵、櫟陽、重泉, 至臨晉的蒲津渡過黃河, 向北可達太原、上黨。 秦並天下以後, 這條路成為秦代東北幹道, 秦始皇第三次出巡歸來時, 就是經此路返回咸陽的。

東漢末年, 軍閥混戰, 櫟陽城遭到嚴重毀壞。 到了清代, 它已沒有什麼明顯的遺址標誌。 乾隆本《臨潼縣誌》中說:“今城郭雖廢, 氣象猶存。 ”

古櫟陽城遺址位於今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官莊村和禦寶屯一帶,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的櫟陽鎮,是一個以蕃茄制種而享譽全國的農業大鎮.

古櫟陽城遺址位於今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官莊村和禦寶屯一帶,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的櫟陽鎮,是一個以蕃茄制種而享譽全國的農業大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