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現在,要鄭重說一下《芳華》破10億的事了!

文|呂世明

《芳華》成了!她可能要賣到十億!

由馮小剛執導的《芳華》在本週一創下一個記錄, 破6000萬是非商業片在工作日週一的最佳成績, 今年只有三部影片在週一突破了6000萬, 他們分別是《戰狼2》《極限特工3:終極回歸》和《金剛:骷髏島》。

同時《芳華》首周周日票房高於週六, 之前也只有《戰狼2》在暑期檔做到了, 絕大多數口碑佳、知名度高的進口片也極少做到這樣。

這一切都源於影片的極好的口碑, 但好口碑的影片並不少。

那麼《芳華》到底緣何打破國產文藝片叫好不叫座, 她PK掉多部影片的內因和外因又是什麼, 作為話題人物的馮小剛這次又為什麼可以贏得輿論界和影評人的讚譽呢?

甄選優質檔期和絕對口碑助力《芳華》保八沖十

一部能夠在票房取得成功影片僅有足夠好的內容是不夠的, 《芳華》則成為了大幅度調整檔期最大的獲益者。 當然這一切的基礎仍然是《芳華》自身足夠優秀的口碑。

因特殊原因從國慶檔調整到賀歲檔, 《芳華》並沒有因檔期後延而被拖累, 甚至積累了更多的關注度。 大家都非常好奇一部軍旅青春片為什麼要突然撤檔, 一些之前看過點映的觀眾也會對影片重新上映是否刪節提高關注度。

現在來看, 《芳華》所處的檔期“得天獨厚”, 12月15日只有《奇門遁甲》一部等量級影片和其正面PK,但到了12月22日將有《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妖貓傳》和《機器之血》上映, 到了12月29日將有《前任3:再見前任》《妖妖靈》《二代妖精》和《解憂雜貨鋪》四部影片上映。

這並不是馮小剛和華誼兄弟在賀歲檔首次遭遇到圍追堵截, 2015年的賀歲檔和今年有異曲同工之處。 12月18日《尋龍訣》和《萬萬沒想到》上映, 到12月24日平安夜《惡棍天使》和《老炮兒》上映,

12月31日元旦檔期則有《唐人街探案》和《一念天堂》上映。 巧合的是, 除了《一念天堂》之外其他幾部影片首日的票房均高於《老炮兒》, 似乎老氣橫秋的《老炮兒》和遠離我們的《芳華》都沒有在最初受到大家的關注和青睞。

但《老炮兒》走出了令所有人都意外的曲線,

該片連續21天位列日票房的前三名, 在整個上映期間, 除了當日有新片上映之外, 均是每日上座率最高的影片。

時至今日, 《芳華》則有希望去複刻《老炮兒》的曲線, 即便要面臨12月22日3部商業大片, 和12月29日四部IP加持嚴重的影片, 《芳華》似乎也並不落於下風。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妖貓傳》和《機器之血》基本都已經和部分媒體觀眾見面, 比起《芳華》的全民討論熱潮, 這三部影片要想在12月22日圍堵口碑爆棚的《芳華》, 勢必要做出超越已往的努力。

這幾部影片暫時只能先依靠明星陣容和優厚的票補在週五一起圍堵《芳華》。 目前來看, 《芳華》過8億已經問題不大, 但是票房能否從8億上升到10億, 就看本週末是否可以突破《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妖貓傳》和《機器之血》三部影片的圍堵。

不過, 就目前來看, 《芳華》“突出重圍”的機率很大。

總之, 《芳華》成為一部10億票房體量的文藝大片勝券在握。

其實《老炮兒》也最初也不為大家所看好, 和《芳華》一樣, 這兩部影片表面看似乎都脫離的普通觀眾, 但這兩部影片都反映了很多深刻的社會問題。

《老炮兒》展現了落寞的一代和新生代無法調和的矛盾, 這些恰好是目前中國社會家庭都要去面臨的最尖銳的問題, 《芳華》則要去談“我把青春奉獻給你, 但我最終只需要一個臂膀”這個幾乎所有人都要去面對的問題。

《芳華》則塑造了一個我們大家都盼望著出現, 卻自己難以做到的角色, 我們都希望身邊有劉峰, 但我們又不想自己去做劉峰。 和的六爺兒一樣,觀眾都希望有個爺們兒、有個同學和戰友為自己平事兒,無奈的是不管是雷鋒還是劉峰,或者是六爺兒,都在生活中都難以出現。

回頭再看賀歲檔其他幾部影片,無論是題材、話題性關注度都無法和形成足夠影響力的《芳華》相比,《芳華》和華影天下再一次走出了《老炮兒》和《摔跤吧!爸爸》一樣的依靠內容取勝的華麗曲線。

抓緊女性觀眾,用故事出發,靠“共情”來打動大家

《芳華》講得是文革、越戰期間的故事,作者和編劇嚴歌苓特別擅長女性視角,這部《芳華》也是馮小剛從影以來第一部真正意義為女性觀眾拍攝的影片,《芳華》恰好也是作者嚴歌苓和馮小剛兩人那段崢嶸歲月生活的寫照。

《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和王朔在相互彌補,《芳華》也剛好把嚴歌苓和馮小剛的故事相互補全。這兩部作品都是幾位元編劇和導演隱藏于內心最底層的故事,也是他們最想傾吐給大家的,把心窩子裡面最真誠的故事掏給大家,無疑會用自己最大的心血和熱情來製作。

與《芳華》同日上映的《奇門遁甲》沒有做到為女性觀眾來服務,相比而言,《芳華》《尋夢環遊記》和《帕丁頓熊2》則更好的適應目前主流女性觀眾的欣賞品味。

如果說《尋夢環遊記》是家長帶著孩子看,那麼到了《芳華》則做到了年輕人要想和家長共同去分享的效果。她們看到父母的青春只和自己有年代的距離,但品質並沒有區別,甚至父母的青春要比自己更美好單純。

五六零後他們是《芳華》年代的親歷者,《芳華》對於他們而言暨是自己的過往,自己的生活,那些或美好、或殘酷的青春記憶躍動在大銀幕上,他們也會看到自己的倒影撒到游泳池中湛藍的水面上;

七八零後雖然未曾親身經歷過文革和越戰,但要開始已經步入中年的他們,《芳華》濃厚的情懷才是最能夠吸引他們的因素,畢竟孩提時代美好的記憶和《芳華》裡面的陽光一樣的溫暖;

九零和零零後雖然不會再去經歷文革、越戰和文工團的歲月,但文工團女孩子們青春靚麗的面龐,柔美舒展的身體,包括男孩子健壯有力的臂膀都會在感官上給她們極大的刺激。

雖然這三批觀眾在《芳華》上所能接受的資訊並不完全相同和對等,但這次馮小剛做得最好的一面是降低了觀影門檻,任何年紀的觀眾,無論是老去的、還是剛剛經歷過,或者是正值青春年華,大家都會在鮮亮的銀幕體驗到鮮活生命帶給他們的青春體驗。

其實從貓眼智庫對影片的用戶的畫像分析也佐證了這一點,依靠口碑和足夠強的話題性,《芳華》在一線城市獲得了高於平均線的支持,同時,25歲以上的最主流女性觀眾和最具有傳播效益的25歲以上男性觀眾也都是《芳華》主要的票房支持者。

《芳華》精准的對觀眾的定位,完美的用戶性別黃金比例,也是《芳華》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無論是《致青春》還是《匆匆那年》或者是《同座的你》,無論這個故事有沒有原著做支撐,普通觀眾仍然只是去看一部讓他們值得回味的青春片,僅此而已。

《芳華》後,文革題材的文藝片真要迎來他們的“芳華”嗎?

馮小剛說自己的《芳華》一波十三折,甚至在9月10日點映後,影片也被相關部門臨時抽調放映,那一夜整個華誼兄弟無法入眠。

從一些管道曝光看所謂的芳華刪節劇情,其實大部分都沒有出現到之前多倫多電影節放映的版本之中去,但這些劇情也可以看出導演對影片的一種取捨和對審查制度的規避。

《芳華》的成功勢必會引發更多現實主義題材影片的出現,這對於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觀眾無疑是好事,但這一切又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畢竟馮小剛只有一個。 從《芳華》還是可以管中窺豹,來找尋拍攝更有深度的敏感題材影片。

《芳華》的啟示是,作品仍然要以創造者自己真實生活為出發點,對於問題切勿刻意規避,但同樣不必渲染誇大,《芳華》無論對於文革還是越戰幾乎都做了冷眼旁觀和客觀表現程度。

就觀眾而言,普通觀眾容易認同真實且貼近自己角色的命運,之前《活著》《歸來》、甚至《山楂樹之戀》等對命運大開大合的描寫初看起來蠻過癮,但普通觀眾極難會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認同點,這些影片的角色也並不完全會和觀眾產生共鳴。

有一條芳華的評論很具有代表性,“馮小剛拍了我們父母和他的芳華,那麼未來誰又會去拍我們的芳華”。

1995年《陽光燦爛的日子》五千萬的票房放到今天就是25億的體量,《芳華》即便最終只有8億,也是現實主義題材的勝利,也是文革題材文藝片的突破。

那麼僅僅有一部《芳華》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是希望芳華可以賣到10億,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也不僅僅是馮小剛的華麗回歸,也不僅僅是有一筆商業對賭的成功。

這是關係到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大事,馮小剛這次的成功也給予了後續更多文革文藝片誕生的希望,也為更多優秀電影埋下了可以發芽的種子。那麼小剛導演現在是否還有勇氣去拍攝他心願清單的最後一部影片《朝鮮戰爭》呢?

未來電影人想要去擔負起拍攝現實題材和敏感話題影片,最終仍然要以當下中國的重要社會矛盾為出發點,找到中國人所要去面臨共同的問題和矛盾,能夠引起共鳴的作品,是不需要依靠流量明星和票補來搶佔市場的。

和的六爺兒一樣,觀眾都希望有個爺們兒、有個同學和戰友為自己平事兒,無奈的是不管是雷鋒還是劉峰,或者是六爺兒,都在生活中都難以出現。

回頭再看賀歲檔其他幾部影片,無論是題材、話題性關注度都無法和形成足夠影響力的《芳華》相比,《芳華》和華影天下再一次走出了《老炮兒》和《摔跤吧!爸爸》一樣的依靠內容取勝的華麗曲線。

抓緊女性觀眾,用故事出發,靠“共情”來打動大家

《芳華》講得是文革、越戰期間的故事,作者和編劇嚴歌苓特別擅長女性視角,這部《芳華》也是馮小剛從影以來第一部真正意義為女性觀眾拍攝的影片,《芳華》恰好也是作者嚴歌苓和馮小剛兩人那段崢嶸歲月生活的寫照。

《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和王朔在相互彌補,《芳華》也剛好把嚴歌苓和馮小剛的故事相互補全。這兩部作品都是幾位元編劇和導演隱藏于內心最底層的故事,也是他們最想傾吐給大家的,把心窩子裡面最真誠的故事掏給大家,無疑會用自己最大的心血和熱情來製作。

與《芳華》同日上映的《奇門遁甲》沒有做到為女性觀眾來服務,相比而言,《芳華》《尋夢環遊記》和《帕丁頓熊2》則更好的適應目前主流女性觀眾的欣賞品味。

如果說《尋夢環遊記》是家長帶著孩子看,那麼到了《芳華》則做到了年輕人要想和家長共同去分享的效果。她們看到父母的青春只和自己有年代的距離,但品質並沒有區別,甚至父母的青春要比自己更美好單純。

五六零後他們是《芳華》年代的親歷者,《芳華》對於他們而言暨是自己的過往,自己的生活,那些或美好、或殘酷的青春記憶躍動在大銀幕上,他們也會看到自己的倒影撒到游泳池中湛藍的水面上;

七八零後雖然未曾親身經歷過文革和越戰,但要開始已經步入中年的他們,《芳華》濃厚的情懷才是最能夠吸引他們的因素,畢竟孩提時代美好的記憶和《芳華》裡面的陽光一樣的溫暖;

九零和零零後雖然不會再去經歷文革、越戰和文工團的歲月,但文工團女孩子們青春靚麗的面龐,柔美舒展的身體,包括男孩子健壯有力的臂膀都會在感官上給她們極大的刺激。

雖然這三批觀眾在《芳華》上所能接受的資訊並不完全相同和對等,但這次馮小剛做得最好的一面是降低了觀影門檻,任何年紀的觀眾,無論是老去的、還是剛剛經歷過,或者是正值青春年華,大家都會在鮮亮的銀幕體驗到鮮活生命帶給他們的青春體驗。

其實從貓眼智庫對影片的用戶的畫像分析也佐證了這一點,依靠口碑和足夠強的話題性,《芳華》在一線城市獲得了高於平均線的支持,同時,25歲以上的最主流女性觀眾和最具有傳播效益的25歲以上男性觀眾也都是《芳華》主要的票房支持者。

《芳華》精准的對觀眾的定位,完美的用戶性別黃金比例,也是《芳華》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無論是《致青春》還是《匆匆那年》或者是《同座的你》,無論這個故事有沒有原著做支撐,普通觀眾仍然只是去看一部讓他們值得回味的青春片,僅此而已。

《芳華》後,文革題材的文藝片真要迎來他們的“芳華”嗎?

馮小剛說自己的《芳華》一波十三折,甚至在9月10日點映後,影片也被相關部門臨時抽調放映,那一夜整個華誼兄弟無法入眠。

從一些管道曝光看所謂的芳華刪節劇情,其實大部分都沒有出現到之前多倫多電影節放映的版本之中去,但這些劇情也可以看出導演對影片的一種取捨和對審查制度的規避。

《芳華》的成功勢必會引發更多現實主義題材影片的出現,這對於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觀眾無疑是好事,但這一切又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畢竟馮小剛只有一個。 從《芳華》還是可以管中窺豹,來找尋拍攝更有深度的敏感題材影片。

《芳華》的啟示是,作品仍然要以創造者自己真實生活為出發點,對於問題切勿刻意規避,但同樣不必渲染誇大,《芳華》無論對於文革還是越戰幾乎都做了冷眼旁觀和客觀表現程度。

就觀眾而言,普通觀眾容易認同真實且貼近自己角色的命運,之前《活著》《歸來》、甚至《山楂樹之戀》等對命運大開大合的描寫初看起來蠻過癮,但普通觀眾極難會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認同點,這些影片的角色也並不完全會和觀眾產生共鳴。

有一條芳華的評論很具有代表性,“馮小剛拍了我們父母和他的芳華,那麼未來誰又會去拍我們的芳華”。

1995年《陽光燦爛的日子》五千萬的票房放到今天就是25億的體量,《芳華》即便最終只有8億,也是現實主義題材的勝利,也是文革題材文藝片的突破。

那麼僅僅有一部《芳華》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是希望芳華可以賣到10億,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也不僅僅是馮小剛的華麗回歸,也不僅僅是有一筆商業對賭的成功。

這是關係到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大事,馮小剛這次的成功也給予了後續更多文革文藝片誕生的希望,也為更多優秀電影埋下了可以發芽的種子。那麼小剛導演現在是否還有勇氣去拍攝他心願清單的最後一部影片《朝鮮戰爭》呢?

未來電影人想要去擔負起拍攝現實題材和敏感話題影片,最終仍然要以當下中國的重要社會矛盾為出發點,找到中國人所要去面臨共同的問題和矛盾,能夠引起共鳴的作品,是不需要依靠流量明星和票補來搶佔市場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