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天天看國產的抗日神劇,你見過日本拍的嗎?

最近小編看了部“抗日神劇”, 其實也不算“抗日”, 但是亮點是這部劇是日本人拍的, 沒錯是日本人拍的, 整部劇裡的演員也都是日本演員, 看著一群日本演員穿著解放軍的衣服, 而去還說著一口流利的日語, 著實讓小編我尷尬不已, 不過我依然看完了這長達4個小時的劇。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去年的反法西斯戰爭70周年, 小編記得很清楚是9月3日, 因為那天放假。 日本TBS為了紀念這天, 推出了此劇。 邀請了日本著名男女演員西島俊秀, 松島菜菜子參演, 講述得是以一位元戰地女護士的視角來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戰。 該作品分為2集, 每集2小時, 該劇除了揭露戰爭的殘暴外, 更注重對人性的描述。

故事講述的是女主角希代是一名從小立志要成為護士的小女孩,

在接受艱苦訓練後, 成功接到軍隊的召喚, 義無反顧的前往日本戰爭前線, 做了一名戰地護士, 但是戰爭的現實卻讓她感到疑惑, 對於關東軍的殘暴行為無法接受, 其間認識了富有博愛精神的丈夫中川亙, 結婚育子, 本來可以很幸福的生活。 卻在戰爭中遭到與家人的淒慘離別, 自己也被收入中國的醫療編隊。 至此希代開始了自己救死扶傷, 與家人失散的漫長時光。

(看來劇組功夫下得不到位, 國旗穿越了?)

劇中雖存在中日對立矛盾, 但是並沒有中日軍方衝突的劇情。 但是也有不少片段引起爭議, 因為此片是在日本播放, 所以一些片段讓日本民眾大為不滿, 劇中承認了關東軍的暴行, 日本人販賣日本小孩等劇情讓日本觀眾大為不滿, 甚至給此片打出了0分。

雖然在口口相傳下,此片被傳為“反省侵華戰爭之作”,但是事實上似乎卻不是這樣。劇中是以女性勵志開頭,家庭苦情結尾,中間圍繞戰爭這麼個主題在敘述。整部劇都有種“日本人也是受害者”的感覺,其實可以說是日本的主旋律電影,只不過沒有我們的抗日神劇來的那麼直接。

不過該劇更多所注重的是人道主義,在生命面前民族什麼的都可以放一邊。劇中蘇軍,日軍都偏醜化,解放軍的形象是正面的,甚至要好於日軍,其他的不說,我想咱們可以拍出這樣的作品嗎?

作為一部反戰劇,對人性的描述到位,但是因為牽涉到一些敏感的歷史遺留問題,就應該客觀地去面對。劇中對於一些細節的還原不正確,對於一些客觀存在的問題似乎是刻意的在回避,有人說此片是日本反省自己戰爭醜惡行為,也有人說這是日本認為自己也是受害者逃避責任的。

小編想說歷史問題客觀存在,無論你怎麼逃避都沒用,同樣我們也不必帶著批判的心態去看待此片,也希望咱們的戰爭片抗日片能吸收一點別人值得學習的地方,拍出一些讓我們觀眾稱讚的作品。

雖然在口口相傳下,此片被傳為“反省侵華戰爭之作”,但是事實上似乎卻不是這樣。劇中是以女性勵志開頭,家庭苦情結尾,中間圍繞戰爭這麼個主題在敘述。整部劇都有種“日本人也是受害者”的感覺,其實可以說是日本的主旋律電影,只不過沒有我們的抗日神劇來的那麼直接。

不過該劇更多所注重的是人道主義,在生命面前民族什麼的都可以放一邊。劇中蘇軍,日軍都偏醜化,解放軍的形象是正面的,甚至要好於日軍,其他的不說,我想咱們可以拍出這樣的作品嗎?

作為一部反戰劇,對人性的描述到位,但是因為牽涉到一些敏感的歷史遺留問題,就應該客觀地去面對。劇中對於一些細節的還原不正確,對於一些客觀存在的問題似乎是刻意的在回避,有人說此片是日本反省自己戰爭醜惡行為,也有人說這是日本認為自己也是受害者逃避責任的。

小編想說歷史問題客觀存在,無論你怎麼逃避都沒用,同樣我們也不必帶著批判的心態去看待此片,也希望咱們的戰爭片抗日片能吸收一點別人值得學習的地方,拍出一些讓我們觀眾稱讚的作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