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可能是馮小剛最後一部電影!看《芳華》的理由,有這兩個就夠了!

9月24日淩晨, 只有5天就將上映的《芳華》宣佈正式撤檔。 當天, 該片最後一場路演在上海影城舉行, 馮小剛在映後攜全體主創現身, 為撤檔一事鞠躬致歉。

發言中, 馮小剛否認了炒作等傳言, 數度哽咽落淚。

“因為不得已的原因”馮導很無奈

在經歷一波三折之後, 12月15號, 這部電影終於正式上映。 在其他人一味追求視覺衝擊和熱點話題的今天, 這部沒有大牌明星, 沒有喜劇元素, 單純去講述上世紀70年代文工團的電影究竟有什麼看點?

也許不多, 但這兩個就足夠了!

Sexy

不止一篇文章裡提到過, 這有可能是馮小剛的收山之作:“如果《芳華》圓滿了, 我就該退了。 ”

對於現在的80、90後, “文工團”只是歷史書裡一段記載, 但對於馮小剛而言, 那是他的青春, 是記憶中最美最快樂的時光。

因為是在8月裡, 天很熱, 她沒有穿白襯衫, 空堂穿著的確良夏裝, 光潔的頸部優美地立在軍裝的小翻領中, 使脖子看上去更白, 領章看上去更紅。 現在只要是提到性感這個詞, 我首先想到的畫面就是以上的描述。

——摘自馮小剛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

所以, 《芳華》發佈的概念宣傳海報, 正是用女性身體特寫為主題, 描述了他所認為的Sexy。

香肩 吊帶 晶瑩的汗水

性感不是暴露 而是若隱若現的迷離

電影還使用了大量的長鏡頭來表現他印象中的青春, 之所以用長鏡頭, 也是捨不得破壞美好的流暢感。

因為他記憶中的練功房、合唱團、樂隊, 以及姑娘們的泳姿, 每個畫面都在他內心流淌。

這一切都來自馮小剛對生活的理解, 他一直懷念在文工團當兵時, 每聞到姑娘洗完澡身上的香皂味, 就欲罷不能。

而《芳華》中這個“芳”字正是代表這種芬芳的氣味。

正因為導演的執念,所以這部電影才會出現如此生動有情、性感撩人的畫面。

真實

一方面是演員的真實。

為了演得像那個時代的人,演員們在拍攝前和拍攝時都付出了滿分的努力,傾注了十足的真心。幾個姑娘4個月以來同吃同住,好像真的戰友一般。

飾演蕭穗子的鐘楚曦,為了找准角色的感覺,除了讀嚴歌苓的《芳華》原著,在開拍前她還將嚴歌苓的所有作品都看了一遍。

拍戰爭戲時也不用替身,每個鏡頭都傾注了充沛的情感,一場戲拍完,仍止不住的落淚。如此投入,只為呈現出那個年代的真實。

另一方面,是導演的真實。

馮小剛曾說,有一位導演的批評讓他出過一身冷汗,第一次,他感到自己像是做了對不起電影的事,這段話是這樣的:

電影應該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但它得是酒。你拍的東西是很新鮮的葡萄,甚至還掛著霜,但你沒有把它釀成酒,開始時是葡萄,到了結尾還是葡萄,沒有釀造的過程。小剛,你應該把葡萄釀成酒,不能僅僅滿足於做一杯又一杯的鮮榨葡萄汁。

說這話的,是姜文。也許馮小剛總是被媒體置於大眾的對立面,無論是和粉絲的關係、電影體制,甚至處世哲學,這讓馮導一直緊繃神經,所以,在過了知天命的年紀後,他終於如意拍出自己的“青春片”:

“拍攝這部片子的體驗就像是喝了一杯度數很高的紅酒,酣暢不已。”

從一開始,他就在角色挑選上下足了功夫。

還花費了上千萬,搭建還原文工團的拍攝場景,從排練廳、宿舍、醫院……全都是一磚一瓦堆砌起來的,每一個細節都不曾放過。

電影後半段關於越戰的戲,為了使戰爭場面拍出來的效果連貫好看,馮導選擇“一鏡到底”,這在戰爭片中還是第一次。

而不論演員還是攝製組,這個長達6分鐘的戰爭長鏡頭,對他們專業度配合度的挑戰都非常之大。要完成這一個長鏡頭的效果,更斥資700萬!

然而,就是這場戰爭戲,成為《芳華》當初被撤檔最關鍵的原因。血腥的場面和越戰這個諱莫如深的歷史題材,讓電影變得有些敏感。

但馮小剛還是堅持要拍攝,他始終記得自己的承諾:為當年死去的戰士發聲,為受那場戰爭影響的人發聲。在情懷面前,他不只是導演,也是“六爺”!

他的心思也沒有白費,在和群裡朋友聊天的時候,一位網友提到“印象最深的就是戰爭場面的鏡頭,這讓我明白了戰爭不會偏袒任何一方,贏或輸都是血與肉堆積起來的,我愛這個和平年代的國家”。

影片中有很多鏡頭引起觀眾的唏噓和眼淚,當我們為一部電影而流淚不止時,就是在肯定這部電影的成功。

一位真性情的導演,創作出一部真實的《芳華》,也因為夠真,才夠打動人心。

馮小剛用自己的執著致敬自己的青春,也正是這份堅守,令人肅然起敬,

也許去看這部電影還有很多理由,但我覺得,有這兩個就足夠了。

你去看《芳華》了嗎?

正因為導演的執念,所以這部電影才會出現如此生動有情、性感撩人的畫面。

真實

一方面是演員的真實。

為了演得像那個時代的人,演員們在拍攝前和拍攝時都付出了滿分的努力,傾注了十足的真心。幾個姑娘4個月以來同吃同住,好像真的戰友一般。

飾演蕭穗子的鐘楚曦,為了找准角色的感覺,除了讀嚴歌苓的《芳華》原著,在開拍前她還將嚴歌苓的所有作品都看了一遍。

拍戰爭戲時也不用替身,每個鏡頭都傾注了充沛的情感,一場戲拍完,仍止不住的落淚。如此投入,只為呈現出那個年代的真實。

另一方面,是導演的真實。

馮小剛曾說,有一位導演的批評讓他出過一身冷汗,第一次,他感到自己像是做了對不起電影的事,這段話是這樣的:

電影應該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但它得是酒。你拍的東西是很新鮮的葡萄,甚至還掛著霜,但你沒有把它釀成酒,開始時是葡萄,到了結尾還是葡萄,沒有釀造的過程。小剛,你應該把葡萄釀成酒,不能僅僅滿足於做一杯又一杯的鮮榨葡萄汁。

說這話的,是姜文。也許馮小剛總是被媒體置於大眾的對立面,無論是和粉絲的關係、電影體制,甚至處世哲學,這讓馮導一直緊繃神經,所以,在過了知天命的年紀後,他終於如意拍出自己的“青春片”:

“拍攝這部片子的體驗就像是喝了一杯度數很高的紅酒,酣暢不已。”

從一開始,他就在角色挑選上下足了功夫。

還花費了上千萬,搭建還原文工團的拍攝場景,從排練廳、宿舍、醫院……全都是一磚一瓦堆砌起來的,每一個細節都不曾放過。

電影後半段關於越戰的戲,為了使戰爭場面拍出來的效果連貫好看,馮導選擇“一鏡到底”,這在戰爭片中還是第一次。

而不論演員還是攝製組,這個長達6分鐘的戰爭長鏡頭,對他們專業度配合度的挑戰都非常之大。要完成這一個長鏡頭的效果,更斥資700萬!

然而,就是這場戰爭戲,成為《芳華》當初被撤檔最關鍵的原因。血腥的場面和越戰這個諱莫如深的歷史題材,讓電影變得有些敏感。

但馮小剛還是堅持要拍攝,他始終記得自己的承諾:為當年死去的戰士發聲,為受那場戰爭影響的人發聲。在情懷面前,他不只是導演,也是“六爺”!

他的心思也沒有白費,在和群裡朋友聊天的時候,一位網友提到“印象最深的就是戰爭場面的鏡頭,這讓我明白了戰爭不會偏袒任何一方,贏或輸都是血與肉堆積起來的,我愛這個和平年代的國家”。

影片中有很多鏡頭引起觀眾的唏噓和眼淚,當我們為一部電影而流淚不止時,就是在肯定這部電影的成功。

一位真性情的導演,創作出一部真實的《芳華》,也因為夠真,才夠打動人心。

馮小剛用自己的執著致敬自己的青春,也正是這份堅守,令人肅然起敬,

也許去看這部電影還有很多理由,但我覺得,有這兩個就足夠了。

你去看《芳華》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