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起著名的“船難事件”?《海上鋼琴師》到底該正看還是該反看?

什麼是悲劇?魯迅先生道:“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你看。 然而, 把已經撕碎的東西, 再重新拼回給你看, 那種不可名狀的淡淡憂傷令人彷徨不安。

”看經典影片《海上鋼琴師》正讓人有此感覺。

自由女神代表的自由, 無邊無際的大海代表的廣博, 都讓我們對即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傳奇人物帶給我們的世界和境界充滿了期待。 《海上鋼琴師》如果從前往後看, 我們會看到一個頂級音樂天才1900的誕生史。 他的無父無母, 無名無姓, 生來孤獨, 無師自通, 都讓我們想起《梅蘭芳》中關於天才的注腳:天才註定是寂寞的;而1900甘心蝸居於海船上從船頭到船尾幾十米的空間距離, 其擁抱純粹無邪和音樂心靈, 拒絕鋼琴商業運作, 拒絕陸地情欲誘惑, 拒絕凡俗世間一切物質的羈絆和複雜的“潛規則”, 都讓我們進一步領略到了藝術家的單純和藝術的真善美。

在《海上鋼琴師》中, 最令人歎為觀止、拍案叫絕的高潮部分, 是1900和爵士樂鼻祖Jerry“鬥琴”的一幕大戲。 第一次, Jerry趾高氣昂地彈了一曲, 而1900則輕鬆隨意地彈了一曲;第二次, Jerry認真地彈了一曲, 1900令人驚訝地完全重複了Jerry的演奏;第三次, Jerry投入地彈了一曲, 彈得人熱淚盈眶。 1900則疾風驟雨地彈了一曲,

速度快到驚人。 彈到最後, 一根香煙竟被發燙的琴鍵點燃了。 1900和爵士樂鼻祖Jerry的音樂造詣於是高下立判。

如果影片《海上鋼琴師》就這樣從前往後看, 我們看到最多的, 是音樂天才帶給我們的一場場極致的聽覺盛宴。 但是, 如果我們將影片從後往前看的話, 我們將會看到:這分明是一場讓人痛斷肝腸、無力阻擋的“船難事件”阿。 當3噸重的炸藥炸向“維珍尼亞號”時, 獨守廢墟的1900滿含著熱淚對他的好友MAX說:“我的左臂被炸沒了……我生在海上……死在海上。 ”這分明只是一種意象抑或幻象, 1900彼時其實早已化灰化煙。

而當我們懷著悲傷的心情去看1900前面所有的“船難”鋪墊時, 你絕對不會像前番那麼輕鬆隨意, 因為前面所有輕描淡寫的敘述其實都是一起“船難”的碎片。 當另一位鋼琴家MAX和小號手KANS在大廳裡面旁若無人地邊滑行邊彈鋼琴時, 那分明是遭受船難前船身的步步傾斜;而1900和爵士樂鼻祖Jerry的“鬥琴”史, 分明是炸藥來襲時船身越來越炙熱到了水深火熱的險境;而後來時不時船上隨處可見的積水,

則是海水已經灌進了船倉;而最後1900在那條邁向大陸的求生通道上, 禮帽落了水, 他中途折返回到船上, 則說明1900沒有逃過那場“海難事件”, 和2000多名海難者共同葬身于大海。

《海上鋼琴師》可以說是用了一種極為“隱晦”的“暗喻”表現手法, 表面在寫一位值得紀念和讚美的天才鋼琴師, 其實內核是一起極為惡劣的“船難事故”。 而這一切全部發生在崇尚自由和民主的美國紐約, 不無諷刺。 用“美好”的形式去展現“罪惡”, 這美好更令人無比憐惜, 這罪惡更令人咬牙切齒。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