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周相華:小廊落花 月曉風輕

□ 楊蜀連

周相華的作品清雅簡靜。 他畫扇面, 往往是筆墨之間留白很多, 畫一個意境深遠的安靜之地;他畫人物, 變形、誇張、寫意、天趣,

讓人在他散淡隨意的筆墨中, 領悟到他其實用心用真誠畫出的意境。 這些畫面猛然一看, 往往有些不可思議的詭異與奇妙, 進而再看, 頓時會讀到筆墨之間的意趣天然以及人物形體語言中的某種難以解讀的特殊味道。

畫家周相華, 其貌平凡,

無顯著特點。 但他善良率真, 性情恬淡, 天趣自然。 二十多年來, 他在中國水墨畫上探索、執著、思考、堅守, 創作出筆墨簡遠, 風格清雅、蒼茫高曠的水墨作品。 在藝術上, 周相華善琢磨、喜研讀。 他固執地堅守著自己獨有的繪畫風格, 在藝術的認知上始終遵從內心, 不改初衷。

周相華的作品以山水為主, 亦有人物、花鳥。 他的小寫意作品題材較為廣泛, 其中小青綠山水、花鳥小品尤為淡雅空靈。 他的很多作品, 筆墨疏淡有致, 留白明顯。 畫面往往滲透出凝練清雅的簡潔, 散發出“五更疏月朗, 一樹碧垂柳”的超脫與寧靜。 其作品的題跋與印章皆透出畫家在某一瞬間, 或者某一種精神意識裡自在逍遙遠離喧囂的一些書卷氣。

多年來, 周相華以自學為主, 默默領悟中國傳統的儒釋道精神, 揣摩中國畫的筆墨韻味, 努力汲取古代、近現代傑出畫家的筆墨精髓與精神, 在筆墨中尋找屬於自己心靈導向的寫意畫。 因而, 他所追求的疏淡墨趣讓他時常自我陶醉, 樂在其中, 同時也讓很多喜歡他中國畫意境的藏家欣賞。

與周相華交流, 除了隨和與真誠, 周相華的個性裡還有著很明顯的執拗與固執。 但是, 他也有瞬間春暖花開的燦爛, 談起藝術, 必定如孩童般情致盎然, 滔滔不絕, 眉飛色舞。 在我的印象中, 他似乎是一個一直活在自我精神世界裡的畫家, 他的內心為藝術而絢爛。 或許, 他永遠都是那個不願走出自我精神緯地的畫家。 但是, 這樣的特點, 對於一位藝術家, 或許並不是一件壞事。 藝術往往就是一個孤獨的靈魂在靜思中綻放, 他的身上, 閃爍著這些影子。

1959年, 周相華出生在成都。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職工。 但周相華的舅舅擅長書法, 或許自幼受舅舅的一些薰染, 幾歲的周相華就顯露出了藝術天分。 據周相華回憶, 上世紀六十年代, 他看到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畫, 他就模仿畫這幅畫。 接著, 他看到一套郵票上有人物有槍彈, 就找來包水泥的牛皮紙畫這套郵票。 為了把郵票畫得精美準確, 他跟著別人學會了打格子繪畫的方法。 那個年代課程不多, 經常停課。 於是,在家裡他就找來大量牛皮紙,埋頭認真地畫完一整套郵票。“我感覺自己在當時畫郵票上的人物畫時,就像今天畫的素描”。後來,他下鄉,在農村一干就是四年。這四年,他觀察農村的山水,並銘刻在腦海裡。1978年他參加高考,考上師範卻沒有去。他選擇了去唐山當兵。他當的是唐山大地震後軍隊的“基本建設工程兵”,就是為災後的唐山修房子。兩年後,因部隊大裁軍,他轉業回到成都當了一名工人。周相華是一個天性散漫,卻又總是不願放棄藝術夢想的人,他考上了電大。三年後回到單位企業管理處當了一名宣傳幹事,畫畫,寫標語,辦壁報,並跟著廠裡一些搞書法的老師學習書法。這個時候,藝術在他的心裡與身邊漂浮著,卻好像總是抓不住。上世紀九十年代,他離開已經蕭條的工廠,一邊從事郵票生意,一邊專注地撿起了書畫,並一心從師徐壽鵬老師、沈作常老師,開始專心進行中國書畫的學習,並從此立志要成為一名畫家。

周相華是有自我認知的一個畫家。

不可否認,歲月賦予周相華的不僅僅是水墨藝術的積澱與認知,歲月同時也給予堅持藝術夢想的周相華一個明晰的今天。他崇尚千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他坦承,在他的精神認知裡,毛筆、宣紙、水墨就是最靈敏的“磁帶”。他強調筆墨的重要性,認為寫意的東西不可逆,因為它可修煉人心、人性;他喜歡中國畫的三原色:黑、紅、白。“我認為,中國畫,就是用中國繪畫的特殊工具,寫出來的,有意味的筆墨構成的意象,筆墨千古不易,形象當隨時代。”

近期,他畫了一組關於各種蔬菜的小品,其筆下的苦瓜、洋蔥、茄子、蘿蔔等造型與色彩接近自然,頗有天趣。他的水墨山水作品,使用皴法、暈染、勾勒,幹濕枯淡,疏密有致,完全滲透出畫家本人的精神訴求。他的彩墨山水畫,竟然有些陳子莊繪畫的味道:筆簡、墨淡且構圖野趣。有一幅作品給我印象很深刻,這幅作品叫《執卷品茗圖》:畫面中兩位元古人,一人身著藍衣,另一人身著紅衣,他們的身邊有一木凳,上面佇立著一盆盛開的鮮花,兩位古代男子的神情,都專注於手中一幅留白的畫卷,地上放著熱氣氤氳的清茶。作品構圖巧妙,色彩淡雅,人物形象妙趣天然,最為精彩的就是那副留白的紙卷,正因為留白,它才給觀者留下了神秘的猜想與精神的渴求。

周相華的扇面作品同樣清雅。

他畫扇面,往往是筆墨之間留白很多,就畫出一個意境深遠的安靜之地。青瓦、老樹、淺灘、木橋、青枝、翠葉、僧人、芭蕉等等,這些畫家意象中癡迷的元素,以物象寫意的方式,在畫家洗練安靜的筆墨中,悄然呈現,視覺簡雅。尤其喜歡周相華先生的人物畫,變形、寫意、天趣,讀他的人物畫往往讓人在他散淡隨意的筆墨中,領悟到他其實用心畫出的意境。這些畫面猛然一看,往往有些不可思議的詭異與奇妙,進而再看,頓時會讀到筆墨之間的意趣以及人物形體語言中的某種難以解讀的特殊味道。

他始終認為,中國畫就是畫文化。“我欣賞的境界,是禪的境界,是心不亂,是內心寧靜。”在周相華中國畫藝術理論的認知中,他似乎早就領悟到了如古代八大山人那樣用凝練的筆墨來表現的“禪悅”之境界。他表示,這是他一直追求的心境,深邃而恬淡。他的作品,除了筆墨、色彩、意象,還注重題跋。他的題跋多是禪機妙趣的哲理性語言,讓人在閱讀之中頓然開悟,同時,也加深了觀者對他繪畫表達的深刻認知與解讀。周相華的繪畫作品中筆墨蒼勁,清淡沉著;而在精神層面上,他嚮往著那種登山寡源、多覽史書、師法自然以及在繪畫中找到內在精神氣象與高曠境界。

與周相華交流,會感覺到他談吐的爽直與率真。他的身上潛藏著“清溪深不測,隱處微孤雲”的個性;讀周相華的作品,會感覺到一種“簡、淡、清、空”的意境。這種感覺很深刻。他直率地表達,他的個性裡從不喜歡濃烈的東西,他追求的就是簡約與簡單。他在創作上,筆墨是凝練簡約的,他堅持認為越簡單越好。他更喜歡留白,因而,他的作品往往筆墨不多、不滿,給人想像的空間就很大。在自我認知的藝術世界裡,在內心與畫面的交流融合中,他始終在尋找一種自己認可的、詩意的、朦朧的、不清晰的表達。他說:“在繪畫上,我喜歡不清晰,這種在混沌中生出光明景象來的表達,更能讓人產生出內心深處的觸碰與微妙。”他崇尚黃公望繪畫的簡淡深厚筆力老到;他欣賞明末清初畫家石谿的性情寡淡、潛心繪畫;他在八大山人孤獨清冷淒清的精神境界裡,去觸碰其作為中國繪畫一代宗師的藝術成就。周相華對中國繪畫的敬仰與追尋,在其作品裡,我們可以讀到他含蓄清朗的意象表達。他手法平實的隱喻繪畫藝術風格,在未來的藝術道路上,一定會帶給人們更多“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視覺象徵意義。

藝術簡歷

周相華,字順弱,1959年生於成都。四川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大學錦城學院中國畫老師。

於是,在家裡他就找來大量牛皮紙,埋頭認真地畫完一整套郵票。“我感覺自己在當時畫郵票上的人物畫時,就像今天畫的素描”。後來,他下鄉,在農村一干就是四年。這四年,他觀察農村的山水,並銘刻在腦海裡。1978年他參加高考,考上師範卻沒有去。他選擇了去唐山當兵。他當的是唐山大地震後軍隊的“基本建設工程兵”,就是為災後的唐山修房子。兩年後,因部隊大裁軍,他轉業回到成都當了一名工人。周相華是一個天性散漫,卻又總是不願放棄藝術夢想的人,他考上了電大。三年後回到單位企業管理處當了一名宣傳幹事,畫畫,寫標語,辦壁報,並跟著廠裡一些搞書法的老師學習書法。這個時候,藝術在他的心裡與身邊漂浮著,卻好像總是抓不住。上世紀九十年代,他離開已經蕭條的工廠,一邊從事郵票生意,一邊專注地撿起了書畫,並一心從師徐壽鵬老師、沈作常老師,開始專心進行中國書畫的學習,並從此立志要成為一名畫家。

周相華是有自我認知的一個畫家。

不可否認,歲月賦予周相華的不僅僅是水墨藝術的積澱與認知,歲月同時也給予堅持藝術夢想的周相華一個明晰的今天。他崇尚千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他坦承,在他的精神認知裡,毛筆、宣紙、水墨就是最靈敏的“磁帶”。他強調筆墨的重要性,認為寫意的東西不可逆,因為它可修煉人心、人性;他喜歡中國畫的三原色:黑、紅、白。“我認為,中國畫,就是用中國繪畫的特殊工具,寫出來的,有意味的筆墨構成的意象,筆墨千古不易,形象當隨時代。”

近期,他畫了一組關於各種蔬菜的小品,其筆下的苦瓜、洋蔥、茄子、蘿蔔等造型與色彩接近自然,頗有天趣。他的水墨山水作品,使用皴法、暈染、勾勒,幹濕枯淡,疏密有致,完全滲透出畫家本人的精神訴求。他的彩墨山水畫,竟然有些陳子莊繪畫的味道:筆簡、墨淡且構圖野趣。有一幅作品給我印象很深刻,這幅作品叫《執卷品茗圖》:畫面中兩位元古人,一人身著藍衣,另一人身著紅衣,他們的身邊有一木凳,上面佇立著一盆盛開的鮮花,兩位古代男子的神情,都專注於手中一幅留白的畫卷,地上放著熱氣氤氳的清茶。作品構圖巧妙,色彩淡雅,人物形象妙趣天然,最為精彩的就是那副留白的紙卷,正因為留白,它才給觀者留下了神秘的猜想與精神的渴求。

周相華的扇面作品同樣清雅。

他畫扇面,往往是筆墨之間留白很多,就畫出一個意境深遠的安靜之地。青瓦、老樹、淺灘、木橋、青枝、翠葉、僧人、芭蕉等等,這些畫家意象中癡迷的元素,以物象寫意的方式,在畫家洗練安靜的筆墨中,悄然呈現,視覺簡雅。尤其喜歡周相華先生的人物畫,變形、寫意、天趣,讀他的人物畫往往讓人在他散淡隨意的筆墨中,領悟到他其實用心畫出的意境。這些畫面猛然一看,往往有些不可思議的詭異與奇妙,進而再看,頓時會讀到筆墨之間的意趣以及人物形體語言中的某種難以解讀的特殊味道。

他始終認為,中國畫就是畫文化。“我欣賞的境界,是禪的境界,是心不亂,是內心寧靜。”在周相華中國畫藝術理論的認知中,他似乎早就領悟到了如古代八大山人那樣用凝練的筆墨來表現的“禪悅”之境界。他表示,這是他一直追求的心境,深邃而恬淡。他的作品,除了筆墨、色彩、意象,還注重題跋。他的題跋多是禪機妙趣的哲理性語言,讓人在閱讀之中頓然開悟,同時,也加深了觀者對他繪畫表達的深刻認知與解讀。周相華的繪畫作品中筆墨蒼勁,清淡沉著;而在精神層面上,他嚮往著那種登山寡源、多覽史書、師法自然以及在繪畫中找到內在精神氣象與高曠境界。

與周相華交流,會感覺到他談吐的爽直與率真。他的身上潛藏著“清溪深不測,隱處微孤雲”的個性;讀周相華的作品,會感覺到一種“簡、淡、清、空”的意境。這種感覺很深刻。他直率地表達,他的個性裡從不喜歡濃烈的東西,他追求的就是簡約與簡單。他在創作上,筆墨是凝練簡約的,他堅持認為越簡單越好。他更喜歡留白,因而,他的作品往往筆墨不多、不滿,給人想像的空間就很大。在自我認知的藝術世界裡,在內心與畫面的交流融合中,他始終在尋找一種自己認可的、詩意的、朦朧的、不清晰的表達。他說:“在繪畫上,我喜歡不清晰,這種在混沌中生出光明景象來的表達,更能讓人產生出內心深處的觸碰與微妙。”他崇尚黃公望繪畫的簡淡深厚筆力老到;他欣賞明末清初畫家石谿的性情寡淡、潛心繪畫;他在八大山人孤獨清冷淒清的精神境界裡,去觸碰其作為中國繪畫一代宗師的藝術成就。周相華對中國繪畫的敬仰與追尋,在其作品裡,我們可以讀到他含蓄清朗的意象表達。他手法平實的隱喻繪畫藝術風格,在未來的藝術道路上,一定會帶給人們更多“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視覺象徵意義。

藝術簡歷

周相華,字順弱,1959年生於成都。四川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大學錦城學院中國畫老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