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有錢別任性!政府喊話民企:出去“買買買”不得“淘氣”

中國企業到歐美市場“買買買”刷頭條的新聞仿佛就在昨天, 如今監管之手已經甄選那些“淘氣”的套利資本, 引導投資走向實體經濟。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日前發佈《民營企業境外投資經營行為規範》, 指出民營企業境外投資不得以虛假境外投資非法獲取外匯、轉移資產和進行洗錢等。

未來, 民企在境外市場任性“買買買”的形勢, 將發生轉變。

1

禁止民企進行虛擬投資

近期, 針對當前民營企業境外投資經營存在的問題, 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交部、全國工商聯等五部門聯合發佈了《民營企業境外投資經營行為規範》(以下簡稱《行為規範》)。

《行為規範》明確指出, 要求民營企業境外投資應按照相關規定, 主動申請備案或核准。 民企不得以虛假境外投資非法獲取外匯、轉移資產和進行洗錢等活動。

《行為規範》主要從以下五方面對民營企業境外投資經營活動進行了引導和規範。

一是完善經營管理體系。 民營企業要建立健全境外投資決策、授權管理、財務管理等內部規章制度。

二是依法合規誠信經營。 民營企業及其境外分支機搆要認真履行國內外相關手續, 開展公平競爭, 誠信經營。

三是切實履行社會責任。 鼓勵民營企業在境外投資過程中熱心公益事業, 增進文化交流, 樹立服務社會的良好企業形象。

四是注重資源環境保護。

宣導民營企業提高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意識, 遵守東道國環保法規, 履行環保責任和相關法律義務。

五是加強境外風險防控。 民營企業要加強全面風險防控, 建立健全應急處置機制, 完善境外安全保障措施, 做好安全事故處理。

2

加強規範管理越發重要

中國實施對外開放戰略以來, 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快。 據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介紹, “過去5年期間, 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一直在60%以上, 當前境外投資的70%來自民營企業的投資。 ”

企業開展境外投資的同時, 加強對民企的規範管理也顯得越發重要。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表示, 之前, 由於缺少必要的規範, 很多民營企業進行遊擊式投資經營, 有些企業缺乏誠信損害國家形象, 同時也有不少企業缺乏風險防範意識, 到海外投資容易碰壁, 這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信心。

自去年以來, 中國的監管機構已在甄選那些“淘氣”的套利資本,

引導投資走向實體經濟。 從2016年初隱性的窗口指導, 到2016年底發改委、商務部、央行、外匯局四部門連續公開發佈通告, 監管層已密切關注近期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的一些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

一位長期協助企業海外投資的資深律師在接受公開採訪時稱, 《民企投資規範》一出, 就在自己朋友圈刷屏, 這相當於畫線, 對未來的業務可能產生較大影響。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 已經公佈的《民企投資規範》並沒有實質性的政府監管條款, 只是給市場釋放了一個信號, 真實的境外投資還是鼓勵的, 但是要打擦邊球, 或是通過虛假境外投資轉移資產或騙取外匯的, 就得打消念頭。

3

建立聯合懲戒機制

為落實《行為規範》的指引作用,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 國家發改委將從三方面入手:第一做好指導協調工作, 各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企業“走出去”協調工作;第二強化服務保障, 按照“放管服”要求進一步的加大力度, 簡化辦事手續,優化辦事流程;第三是加快境外投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剛剛建立了對外經濟合作領域信用機制,下一步要把這一機制用好,進一步健全有關信用記錄和黑名單制度。通過信用體系的完善,為境外投資經營活動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行為規範》明確指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外經濟合作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將出現情節嚴重、影響惡劣不規範行為的境外投資經營活動主體和相關責任人納入信用記錄,實施聯合懲戒。

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秘書長和振偉表示,在境外投資領域建立黑名單制度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效。“企業自身的信譽是寶貴的無形資產。一旦被劃入黑名單,意味著企業被貼上缺乏信譽的標籤,企業投資經營必然會受到很大影響。未來在黑名單裡,也不排除再次劃分等級,企業的無形資產越來越重要。”

此外,孟瑋還透露,國家發改委將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會同國資委等有關部門研究起草《國有企業境外投資經營行為規範》,並爭取儘快發佈,實行精細化管理。

4

長期制度建設箭在弦上

2017年以來,隨著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非理性泡沫逐步擠出,一些始於去年的臨時性措施也開始逐步退出,而轉為長期制度建設。

根據中國商務部最新公佈的資料,2017年1~11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74個國家和地區的5796家境外企業新增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1075.5億美元,同比下降33.5%,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進一步有效遏制。

12月2日,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管局局長潘功勝在演講中談到關於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時強調,2016年底,幾個部門針對非理性的對外直接投資採取了階段性管控措施,到目前已經基本上退出。

事實上,在長期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之前,目前《民企投資規範》可以起到臨時性規範管控作用。今年以來的多項措施已經表明,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監管即將全面轉型升級。

11月初,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在官網上公佈《企業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和起草說明,正式公開徵求公眾意見。徵詢意見的截止日期為2017年12月3日。中國對外國際投資高速增長、企業國際化加速推進,但中國境外投資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卻明顯滯後,這一舉措可謂中國境外投資管理法制化的一個重要步驟,意圖從根本上改變現實情況。

8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交部《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指導意見的通知》(下稱《指導意見》),通過鼓勵、限制、禁止三類境外投資活動,較為詳細地給出了下一步企業對外投資的方向。

簡化辦事手續,優化辦事流程;第三是加快境外投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剛剛建立了對外經濟合作領域信用機制,下一步要把這一機制用好,進一步健全有關信用記錄和黑名單制度。通過信用體系的完善,為境外投資經營活動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行為規範》明確指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外經濟合作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將出現情節嚴重、影響惡劣不規範行為的境外投資經營活動主體和相關責任人納入信用記錄,實施聯合懲戒。

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秘書長和振偉表示,在境外投資領域建立黑名單制度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效。“企業自身的信譽是寶貴的無形資產。一旦被劃入黑名單,意味著企業被貼上缺乏信譽的標籤,企業投資經營必然會受到很大影響。未來在黑名單裡,也不排除再次劃分等級,企業的無形資產越來越重要。”

此外,孟瑋還透露,國家發改委將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會同國資委等有關部門研究起草《國有企業境外投資經營行為規範》,並爭取儘快發佈,實行精細化管理。

4

長期制度建設箭在弦上

2017年以來,隨著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非理性泡沫逐步擠出,一些始於去年的臨時性措施也開始逐步退出,而轉為長期制度建設。

根據中國商務部最新公佈的資料,2017年1~11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74個國家和地區的5796家境外企業新增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1075.5億美元,同比下降33.5%,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進一步有效遏制。

12月2日,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管局局長潘功勝在演講中談到關於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時強調,2016年底,幾個部門針對非理性的對外直接投資採取了階段性管控措施,到目前已經基本上退出。

事實上,在長期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之前,目前《民企投資規範》可以起到臨時性規範管控作用。今年以來的多項措施已經表明,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監管即將全面轉型升級。

11月初,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在官網上公佈《企業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和起草說明,正式公開徵求公眾意見。徵詢意見的截止日期為2017年12月3日。中國對外國際投資高速增長、企業國際化加速推進,但中國境外投資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卻明顯滯後,這一舉措可謂中國境外投資管理法制化的一個重要步驟,意圖從根本上改變現實情況。

8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交部《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指導意見的通知》(下稱《指導意見》),通過鼓勵、限制、禁止三類境外投資活動,較為詳細地給出了下一步企業對外投資的方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