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和尚自稱能辟谷 知縣便關他進密室 最後把他淩遲了

傳統文化中有些東西很玄妙, 比如辟穀。

所謂辟穀, 就是運用自然催眠等方式不進食物只喝水, 目的是調節身心, 清除體內垃圾,

排除體內毒素, 培充人體正氣, 所以它又叫“卻谷”、“斷谷”、“絕穀”、“休糧”、“絕粒”, 最初是道家“修煉成仙”的一種方法。

辟穀本來是一種養生術, 具體起源於何時已不可考, 但至少在先秦時代就已盛行於世, 一些名人、文人不但信之不疑, 還對其津津樂道, 比如漢代的張良, 他是這樣說的:“道引不食谷, 杜門不出歲餘”;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不但深信不疑, 還親自做過辟穀養生的實踐者, 並作詩談感受:“儀客白皙上仙郎, 方寸清虛內道場。 兩翼化生因服藥, 三屍餓死為休糧。 ”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辟穀說》一文中說:一人墮入洞中不能出, 效龜息, 遂不復饑, 身強力壯。 後, 卒還家, 不食……

不吃不喝還能身強力壯, 回家後也不吃飯, 養生都養成神仙了——蘇老爺子,

你自己信不?

說這玩意兒很玄, 是因為不進食物只喝水到底能不能達到想要的目的, 至今也沒人敢打包票, 也未經科學證實, 於是就給了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其招搖撞騙的機會。

成書于明朝萬曆年間的《杜騙新書》, 就記錄了一個妖僧利用辟穀行騙的故事。

01

有一個和尚, 自稱能辟穀, 不少有錢人家都把他請到家裡來, 都想試試到底是真是假。

結果發現, 這個和尚真的可以七八天不吃一口食物, 每隔兩三天喝一盆白開水而已。

隨著時間的推移, 這件事越傳越遠, 那和尚的名氣, 也越來越大, 人們爭先恐後地花錢把他請到家裡來。

和尚能辟谷的事情, 連一個姓褚的知縣都知道了, 是一個鄉官告訴他的。

鄉官告訴他這件事後, 還十分感慨地說:“沒想到世上居然有如此高僧, 這哪裡是什麼凡人, 簡直是神仙下凡!”

褚知縣好歹是個有頭腦的人, 豈能相信這種無稽之談, 何況他素來都不信什麼僧道, 在他看來, 這幫人除了裝神弄鬼, 可沒幹多少正經事!

聽了鄉官的講述, 褚知縣說:“人是活生生的動物,

需要五穀雜糧提供能量, 需要新陳代謝維持生命, 怎麼能斷絕食色?你說的這種事並不稀奇, 多了去了, 那些聲稱能辟穀的, 都是騙人的, 而且騙術很簡單, 不過暗藏乾糧, 欺騙老實人罷了。 凡是明理的君子, 都不會相信的。 那些真能辟穀的, 肯定會遠離人間, 呆在深山老林, 唯恐名落人間, 怎麼會到鬧市來招搖呢?還有, 既然他們都不需要食物了, 受人錢財又有什麼用呢?這分明是利用人們的無知騙人錢財嘛。 ”

遭到知縣大人這般駁斥, 鄉官心裡很不高興, 這不是暗諷我是不明事理的傻子麼!可對方是知縣老爺, 又不能生氣, 所以他很鬱悶。

他又不想輕易“認輸”, 因為那樣, 就證明他真的是個傻子了。

於是他略顯尷尬地笑了笑,

說:“大人若不信, 可把那人叫來試一試, 方知晚生所言並非空穴來風。 ”

02

鄉官的話, 也正是褚知縣所想。

他當即差人去把那個和尚叫來, 仔仔細細搜了身, 除了二十四個彌陀珠, 沒有發現有其他夾帶。

搜完身, 褚知縣命人給和尚準備一間淨室, 在淨室裡擺一張床席,供他在上面打坐。

然後派人暗中密切監視其動靜,每天派人打開門進去看看,出來後仍然把門鎖上。

一連兩天,都沒有發現有什麼異樣,和尚始終盤腿而坐,雙手合十,嘴唇微動,仿佛在念經,容貌也沒有絲毫變化。

第三天打開門探視的時候,才發現和尚臉上有汗,向來人要開水喝。

征得褚知縣同意,探視者把水給了和尚,鎖門而出。

而暗中監視的人,把他看到的情況告訴了褚知縣:“僧以一彌陀珠調水飲訖,容貌複好。”

此後兩天,暗中監視的人都看到和尚並未直接喝水,都是“以珠調吃”。

這裡所說的“珠”,也就是和尚帶進去的那二十四個彌陀珠。

轉眼十一天過去了,把和尚叫出來,查看他帶進去的彌陀珠,發現少了五個,手上只有十九個了。

褚知縣不動聲色地微微笑了笑,把剩餘的珠子收了,命人把和尚收入輕監,不許他亂說亂動,“聽彼靜坐,以候發落”。

然後,褚知縣把看守叫到身邊,湊近他的耳朵面授機宜:“若本官所料不差,兩日後和尚必定向你要吃的。你可以答應他,但條件是要他告訴你怎樣才能做成彌陀珠,做成的彌陀珠要跟他的彌陀珠絲毫不差,也能以水調之。你辦好這件事,本官重重有賞。”

不出所料,還沒等到兩天,第二天和尚就向看守要吃的了。

看守說,想要吃的很簡單,你只要告訴我做珠的方法,我便給你吃的,還管飽,說不定還有酒有肉。

和尚卻不想上他的當,怎麼也不肯,說:“此藥極其難得,你就別問了,反正你也搞不到。你只管給我吃的,我出去後一定會重金酬謝。你別問,貧僧不會說的。”

和尚不說,看守自然不給他吃的。

僅僅過了三天,和尚就餓得昏倒在地,一臉青黃,面無人色。

03

時機成熟,褚知縣把和尚提出來審問。

公堂之上,驚堂木響。

褚知縣大喝一聲:“大膽妖僧,居然敢在本官地界妖言惑眾,招搖撞騙!本官早就知道你那珠子是孩兒丹,你騙得了他人,騙不了本官!只要你供出製造方法,可以免你一死,否則你將死得很難看!”

和尚自知罪孽深重,全身發抖,緊閉雙眼裝死,哪裡敢應。

褚知縣對大家說:“大家看看吧,這個所謂的能辟谷的和尚,在褚爺面前現了原形了吧,沒想到剛辟穀三天,就餓死了!真是有趣!這個妖僧的孩兒丹,大家知道是用什麼東東做的嗎?是用婦人胎內的孩子做的!”

聞聽知縣此言,之前還很安靜的人群出現騷動,有人驚歎,有人朝和尚吐口水……

待人們重新安靜下來,褚知縣清了清嗓子,繼續說:“要做此丹,必須先把孕婦殺了,剖開肚皮,取出孩子。這和尚做了這麼多孩兒丹,也不知害死了多少人命,他當然不敢承認,因為這罪孽太深重了!”

褚知縣轉向和尚:“想死還不簡單,一頓亂棍,包你沒命,但那樣太便宜你了!”

為了讓圍觀群眾心服口服,褚知縣命人在縣衙前搭起一個檯子,取來四個彌陀珠,用開水一調,滿碗都是膏液。

褚知縣面向人群:“哪位想來嘗嘗?”一連問了三遍,才有一個膽子大的圍觀群眾走出人群,徑直來到台前,勇敢地喝了一口。

“味道怎麼樣?”褚知縣問。

“又香又甜!”那人高聲回答。

更奇的是,一個成年人只需喝兩口,整天都不會餓。

這個惡僧得到了應該的懲罰,被綁在臺上淩遲處死。

褚知縣說:“縣令為民父母,豈忍殺人?但為眾冤洩恨矣。”

圍觀群眾紛紛拍手稱快。

從此以後,那個鄉官也不再信僧道。

在淨室裡擺一張床席,供他在上面打坐。

然後派人暗中密切監視其動靜,每天派人打開門進去看看,出來後仍然把門鎖上。

一連兩天,都沒有發現有什麼異樣,和尚始終盤腿而坐,雙手合十,嘴唇微動,仿佛在念經,容貌也沒有絲毫變化。

第三天打開門探視的時候,才發現和尚臉上有汗,向來人要開水喝。

征得褚知縣同意,探視者把水給了和尚,鎖門而出。

而暗中監視的人,把他看到的情況告訴了褚知縣:“僧以一彌陀珠調水飲訖,容貌複好。”

此後兩天,暗中監視的人都看到和尚並未直接喝水,都是“以珠調吃”。

這裡所說的“珠”,也就是和尚帶進去的那二十四個彌陀珠。

轉眼十一天過去了,把和尚叫出來,查看他帶進去的彌陀珠,發現少了五個,手上只有十九個了。

褚知縣不動聲色地微微笑了笑,把剩餘的珠子收了,命人把和尚收入輕監,不許他亂說亂動,“聽彼靜坐,以候發落”。

然後,褚知縣把看守叫到身邊,湊近他的耳朵面授機宜:“若本官所料不差,兩日後和尚必定向你要吃的。你可以答應他,但條件是要他告訴你怎樣才能做成彌陀珠,做成的彌陀珠要跟他的彌陀珠絲毫不差,也能以水調之。你辦好這件事,本官重重有賞。”

不出所料,還沒等到兩天,第二天和尚就向看守要吃的了。

看守說,想要吃的很簡單,你只要告訴我做珠的方法,我便給你吃的,還管飽,說不定還有酒有肉。

和尚卻不想上他的當,怎麼也不肯,說:“此藥極其難得,你就別問了,反正你也搞不到。你只管給我吃的,我出去後一定會重金酬謝。你別問,貧僧不會說的。”

和尚不說,看守自然不給他吃的。

僅僅過了三天,和尚就餓得昏倒在地,一臉青黃,面無人色。

03

時機成熟,褚知縣把和尚提出來審問。

公堂之上,驚堂木響。

褚知縣大喝一聲:“大膽妖僧,居然敢在本官地界妖言惑眾,招搖撞騙!本官早就知道你那珠子是孩兒丹,你騙得了他人,騙不了本官!只要你供出製造方法,可以免你一死,否則你將死得很難看!”

和尚自知罪孽深重,全身發抖,緊閉雙眼裝死,哪裡敢應。

褚知縣對大家說:“大家看看吧,這個所謂的能辟谷的和尚,在褚爺面前現了原形了吧,沒想到剛辟穀三天,就餓死了!真是有趣!這個妖僧的孩兒丹,大家知道是用什麼東東做的嗎?是用婦人胎內的孩子做的!”

聞聽知縣此言,之前還很安靜的人群出現騷動,有人驚歎,有人朝和尚吐口水……

待人們重新安靜下來,褚知縣清了清嗓子,繼續說:“要做此丹,必須先把孕婦殺了,剖開肚皮,取出孩子。這和尚做了這麼多孩兒丹,也不知害死了多少人命,他當然不敢承認,因為這罪孽太深重了!”

褚知縣轉向和尚:“想死還不簡單,一頓亂棍,包你沒命,但那樣太便宜你了!”

為了讓圍觀群眾心服口服,褚知縣命人在縣衙前搭起一個檯子,取來四個彌陀珠,用開水一調,滿碗都是膏液。

褚知縣面向人群:“哪位想來嘗嘗?”一連問了三遍,才有一個膽子大的圍觀群眾走出人群,徑直來到台前,勇敢地喝了一口。

“味道怎麼樣?”褚知縣問。

“又香又甜!”那人高聲回答。

更奇的是,一個成年人只需喝兩口,整天都不會餓。

這個惡僧得到了應該的懲罰,被綁在臺上淩遲處死。

褚知縣說:“縣令為民父母,豈忍殺人?但為眾冤洩恨矣。”

圍觀群眾紛紛拍手稱快。

從此以後,那個鄉官也不再信僧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