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BAT各娶一家!蔚來、威馬、小鵬會成為新勢力中的頭部三強嗎?

要數上周車市熱點, 造車“新勢力”們, 可謂搶足了風頭。

大週一, 威馬就搞了場隆重的品牌發佈會, 百度CEO陸奇親自月臺。

沒想到第二天,

又爆出阿裡已經戰略投資小鵬3-4億元, 占股10%的大新聞。

如今, 這一資訊也得到了小鵬官方確認。

同時, 路邊社還指出阿裡後續將進一步加大對小鵬的投資, 而騰訊也將入股威馬, 資金也達到了2億元以上。

而這一系列新聞, 都讓週末即將舉行的蔚來ES8上市發佈會, 又多添了幾分“火藥味”。

在BAT三家互聯網巨頭各“娶”一家的情況下, 蔚來、威馬、小鵬儼然已經成為不少媒體眼中的頭部三強。

但是, 三強坐席是否已定?且看功夫AUTO逐一分解。

融資能力PK:威馬、蔚來已超百億, 小鵬暫時差距明顯但勢頭強勁

正所謂三軍未動, 糧草先行。

要為“新勢力”們排座次, 檢閱他們的融資能力, 自然是最重要的一環。

其中, 蔚來至今已獲包括騰訊在內的5輪投資, 共計約146億元, 是目前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另一方面, 此前較為低調的威馬, 也共計獲得超過120億元的投資, 與蔚來差距不算太大。

小鵬方面, 目前則相對顯得遜色一些。 據可查資料顯示, 前三輪共獲投資約23億元, 但如果加上阿裡最新投入的約3-4億, 則應該至少達到27億元左右。 雖然與前兩者的差距比較明顯, 甚至低於何小鵬提出的2017年50億融資目標。

但是, 如果考慮到阿裡對小鵬這輪投資只是先期行為, 後續很有可能聯合其他機構加大投入。 那麼, 小鵬的勢頭與潛力, 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據阿寶估計, 小鵬明年整體融資規模接近50億-60億元, 應該不會太難。

因此, 從“糧草”充足的程度來看, 目前蔚來、威馬確實是毫無爭議的頭兩強。

至於小鵬, 雖然還有一定變數, 但占住半個“頭部”坐席, 也是合情合理。

產品實力PK:三家都打SUV, 量產車均為明年交付

在產品方面, 三家企業走的都是先量產SUV的路數。

畢竟, SUV在中國的火熱程度, 無需多加解釋。

按照蔚來官方的說法, 首批由江淮負責生產的江淮蔚來ES8將在明年一季度交付, 功夫AUTO之前也向蔚來方面求證過這一講法。

具體回歸到產品亮點上, ES8採用的是全鋁車身, 輕量化程度較高。 2-3-2座椅佈局, 不俗的外觀、內飾設計, 超300公里的綜合續航能力及智慧互聯系統, 都讓市場對此產生了比較高的期待。 當然, 作為一款大7座SUV, ES8的預計售價會超過40萬元以上, 整體定位相對較高。

對於威馬來說,之前我們也報導過,首款量產車型EX5將在明年北京車展正式發佈,同時明年在威馬的溫州智慧工廠下線。

儘管威馬方面還未明確EX5的產品交付時間,但按照行業慣例,明年3、4季度讓消費者真正接觸到量產車的機會應該很大

。同時,從先期透露的資訊來看,威馬的綜合續航能力也能夠超過300公里以上,並搭載可旋轉式觸控式螢幕,以及極具科幻感的車窗智慧交互功能。尺寸方面,EX5的軸距約2700mm,定位緊湊級SUV,起步價格區間為20萬元。

至於小鵬,首批由鄭州海馬生產的15輛試製車已經下線。

據官方透露的資訊,量產版車型“Identity X”將在2018年下線。尺寸方面,Identity X同樣為緊湊型SUV。而最具標誌性的,則是Identity X車頂的一套“攝像頭”系統,並且能夠提供超過300公里的綜合續航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和前兩者相比,率先進入工信部新能源車目錄的小鵬,多少還是有著某些政策上的優勢。

因此,綜合目前產品方面的因素考慮,蔚來、威馬、小鵬三家中,蔚來速度相對要快一些,但三家之間整體的差距還不算十分明顯。

生產製造、研發能力PK:蔚來依靠江淮、威馬自建工廠、小鵬“兩條腿”走路

正如前一部分我們也提及過,蔚來在整車生產上,將和江淮進行深度的合作。前期主要產品均將由江淮負責生產。

但在關鍵的電機和電控系統上,蔚來總投資30億元,在南京自建的生產基地也已經落成。

蔚來南京工廠

同時,蔚來在北美-聖何賽設有負責智慧網聯與前沿駕駛技術研發的北美研發中心、在英國倫敦則設有極限性能研發團隊,負責性能專案管理,而造型中心則設立在慕尼克。

以上三者,最終將在上海研發總部得到匯總。

威馬溫州工廠

威馬方面,生產製造將在溫州自建工廠進行,一期規劃年產能10萬輛,並配有先進的數位化工廠理念,能夠實現定制化需求。

研發方面,德國技術中心主要負責核心技術供應,成都研究院負責整車研發,北京大資料中心負責IT部分,同時作為總部的上海中心則擔負其設計中心和綜合研發中心的職能。

至於小鵬,在生產製造方面則採用“兩條腿”走路的模式。

先期產品將和鄭州海馬合作生產,協議年產能為5萬輛。自建工廠方面,小鵬通過與肇慶市政府合作,一期工廠投資約40億元,規劃產能10萬輛,現時已開設動工興建。

至於研發方面,小鵬目前在廣州、北京、矽谷三地設有研發機構。

回頭再看BAT,除了當“金主” 還有什麼佈局?

看罷三家“新勢力”之間的對比,我們回頭再來看BAT三家在汽車產業的佈局。

通過下圖,從整個大出行領域來看,我們基本可以看到BAT的投資方向:

而從BAT三家各自核心業務來分析,也不難發現,百度在汽車方面的主要重心,是做自動駕駛的軟體和系統平臺,誓要把Apollo打造成汽車業的安卓。

而阿裡除了給車企做車載系統,還在汽車電商上有動作。阿裡除了堅定不“造車”外,主要佈局仍是集中在,智慧系統和銷售售後方面為新勢力“賦能”。

而現時的騰訊,則還是以投資為主,從“左蔚來右威馬”這種兩邊下注的做法也不難看出。騰訊當下主要定位還是要先占坑,雖然在自動駕駛和車載系統上也在進行研發,但在具體投入上未見得比前兩家要高太多。

畢竟,講到底,智慧汽車作為今後移動網聯生活的一個重要“流量”入口,是BAT三家都不會放過的。

同時,我們也不要忽略,整車生產製造只是整個大出行產業的其中一個環節,從目前的股權結構來看,無論是蔚來、威馬還是小鵬,BAT三家的直接投資也遠未到可以控股的份上。

此番,BAT看似各自選定了一家作為代表, 但整個智慧網聯與新能源汽車只是處於剛起步的階段。

急於為“新勢力”們排座次,或許還是太早了一些。

對於威馬來說,之前我們也報導過,首款量產車型EX5將在明年北京車展正式發佈,同時明年在威馬的溫州智慧工廠下線。

儘管威馬方面還未明確EX5的產品交付時間,但按照行業慣例,明年3、4季度讓消費者真正接觸到量產車的機會應該很大

。同時,從先期透露的資訊來看,威馬的綜合續航能力也能夠超過300公里以上,並搭載可旋轉式觸控式螢幕,以及極具科幻感的車窗智慧交互功能。尺寸方面,EX5的軸距約2700mm,定位緊湊級SUV,起步價格區間為20萬元。

至於小鵬,首批由鄭州海馬生產的15輛試製車已經下線。

據官方透露的資訊,量產版車型“Identity X”將在2018年下線。尺寸方面,Identity X同樣為緊湊型SUV。而最具標誌性的,則是Identity X車頂的一套“攝像頭”系統,並且能夠提供超過300公里的綜合續航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和前兩者相比,率先進入工信部新能源車目錄的小鵬,多少還是有著某些政策上的優勢。

因此,綜合目前產品方面的因素考慮,蔚來、威馬、小鵬三家中,蔚來速度相對要快一些,但三家之間整體的差距還不算十分明顯。

生產製造、研發能力PK:蔚來依靠江淮、威馬自建工廠、小鵬“兩條腿”走路

正如前一部分我們也提及過,蔚來在整車生產上,將和江淮進行深度的合作。前期主要產品均將由江淮負責生產。

但在關鍵的電機和電控系統上,蔚來總投資30億元,在南京自建的生產基地也已經落成。

蔚來南京工廠

同時,蔚來在北美-聖何賽設有負責智慧網聯與前沿駕駛技術研發的北美研發中心、在英國倫敦則設有極限性能研發團隊,負責性能專案管理,而造型中心則設立在慕尼克。

以上三者,最終將在上海研發總部得到匯總。

威馬溫州工廠

威馬方面,生產製造將在溫州自建工廠進行,一期規劃年產能10萬輛,並配有先進的數位化工廠理念,能夠實現定制化需求。

研發方面,德國技術中心主要負責核心技術供應,成都研究院負責整車研發,北京大資料中心負責IT部分,同時作為總部的上海中心則擔負其設計中心和綜合研發中心的職能。

至於小鵬,在生產製造方面則採用“兩條腿”走路的模式。

先期產品將和鄭州海馬合作生產,協議年產能為5萬輛。自建工廠方面,小鵬通過與肇慶市政府合作,一期工廠投資約40億元,規劃產能10萬輛,現時已開設動工興建。

至於研發方面,小鵬目前在廣州、北京、矽谷三地設有研發機構。

回頭再看BAT,除了當“金主” 還有什麼佈局?

看罷三家“新勢力”之間的對比,我們回頭再來看BAT三家在汽車產業的佈局。

通過下圖,從整個大出行領域來看,我們基本可以看到BAT的投資方向:

而從BAT三家各自核心業務來分析,也不難發現,百度在汽車方面的主要重心,是做自動駕駛的軟體和系統平臺,誓要把Apollo打造成汽車業的安卓。

而阿裡除了給車企做車載系統,還在汽車電商上有動作。阿裡除了堅定不“造車”外,主要佈局仍是集中在,智慧系統和銷售售後方面為新勢力“賦能”。

而現時的騰訊,則還是以投資為主,從“左蔚來右威馬”這種兩邊下注的做法也不難看出。騰訊當下主要定位還是要先占坑,雖然在自動駕駛和車載系統上也在進行研發,但在具體投入上未見得比前兩家要高太多。

畢竟,講到底,智慧汽車作為今後移動網聯生活的一個重要“流量”入口,是BAT三家都不會放過的。

同時,我們也不要忽略,整車生產製造只是整個大出行產業的其中一個環節,從目前的股權結構來看,無論是蔚來、威馬還是小鵬,BAT三家的直接投資也遠未到可以控股的份上。

此番,BAT看似各自選定了一家作為代表, 但整個智慧網聯與新能源汽車只是處於剛起步的階段。

急於為“新勢力”們排座次,或許還是太早了一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