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劉昊然要火,黃曉明要證明演技了,最良心古裝劇回來了!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上線, 雖然目前只有8集, 但毫無疑問, 年度最佳古裝劇。

熟悉的正午配方, 熟悉的“良心劇”味道。

不過, 我一直不明白, 正午這樣的良心團隊, 《琅琊榜》二十萬人打出9.1的高分, 為什麼第一、二集總不夠抓人。

恕我直言, 琅琊榜的第一集...並不夠好看。

風起長林也一樣。

大篇幅寫戰爭慘烈, 格局工整, 細節走心。

哪怕是這個群演, 屍體如山中被踐踏而過, 都值得加雞腿。

但一頭一尾, 總覺得跟不上整部劇作的平均值。

來, 我們從頭說起。

宣佈演員陣容有黃曉明的時候, 劇組估計就沒少接到“不要不要就不要”的哀嚎...

呈現效果呢, 比預期要好。

簡單來講, 側臉比正臉好。

內斂比用力好。

一開始, 城牆殺敵的時候, 還是略有一絲油膩和邪魅狷狂, 但, 整體上已經接近中正勇毅了。

最被吐槽的,是他中箭倒下時,各種大特寫和慢鏡頭。

圍觀群眾的不舍震驚臉,都換了幾個側面。

還有背面的小全景。

各種慢鏡頭。

連天上的雲,遠方父王帶兵趕來,都剪進了這一段裡。

如此濃墨重彩,在鏡頭表達裡,算很高規格的“英雄禮贊待遇”了吧,可以放大結局主角領盒飯了。

當然,我相信劇組的初衷,不是要給黃教主加戲,只是為了強調這個角色,“死過一回”的悲壯和痛苦。

(眼睛裡有藍光,不知道是要鋪墊什麼,還是燈光師要背鍋)

問題在於,才第一集,觀眾對人物很難有情感代入,也就很難產生認同。

這段的彈幕,充滿了“黃教主下線了好開心”的歡欣鼓舞!

你看,英雄角色的傷感,變成了“我不信任他、快下線”的演員情緒。

當然,這已經近乎於雞蛋裡挑骨頭了,畢竟,黃教主在隔壁,被網友群嘲為“人猿泰山”...

其實他有時候是個好演員,當年在陳可辛的戲裡,《中國合夥人》的表演,誰能說不好?

這次孔笙導演也很厲害,收制住了黃教主,劇集越往後看,越覺得他收斂、順眼。

甚至,越來越好。

問題在於,他的角色,比梅長蘇還“多智而近妖”。

每次陷入僵局,都有觀音兵從天而降,然後再重播,其實大哥早就已經算好了...

梅長蘇其實很有傑克蘇的嫌疑,但本質的不同,在於梅長蘇有赤焰軍七萬忠魂的悲劇感。

落點不在計謀和能力,而在赤子之心;還有胡歌本人“死過一次”,戲裡戲外的互文。

黃曉明的戲外口碑,不連累他就不錯了,戲裡如果沒有足夠的“情感正義”,必然會落入傑克蘇光芒萬丈太假的質疑中。

接下來,我們聊聊他弟弟劉昊然,表演的痕跡有點著急,但少年氣滿滿,聰明感也很自然。

少年

蕭平旌這個角色,是少年林殊、飛流、景琰的綜合體。

你看,他從不按規矩出牌,這是小飛流的路子啊。

像“水牛”一樣不聽勸,你想起來誰了嗎?

他有三種特質,第一層是聰明,對案件真假、套路虛實,非常通透;第二層是單純,對人心叵測、居心不良,他很耿直、並不甚在意;第三層是飛揚和蠢萌,少年心性,沒事愛自戀。

所以,劇組和劉昊然,要讓這三種特色,層次非常清楚,又完整有機地“生長”在一個人身上。

否則,就會覺得他智商情商忽高忽低,很奇怪;比如他雙商下線、當醫鬧,再以“關心則亂”做理由,都覺得圓不回來。

最典型的正面例子,是謝耳朵和卷福,他們專業上很聰明,對人情世故一竅不通。

劉昊然的角色,更複雜,官場人心種種,他也不是一味不懂。

況且,未來在經歷變故之後,他還有一個變沉著的痛定思痛的過程。

所以,其實也就更難,目前來看,完成度還可以。

聰明、機警,在他的判斷裡非常清楚。

看一眼地圖,通過沉船地點,推出大哥那裡要出事。

看一眼街上這麼多兵,就明白撫台大人不可能不知情。

單純,比如他哥總是給他“下套”,他卻一直以為是他爹,找到機會就“懟”自己親爹。

皇后對他的舉動很猜忌,他還很耿直,有啥說啥。

“飛揚”和自戀,最明顯。

老愛吹噓自己,然後迅速被打臉;每次看他耍帥,就知道一會要被打臉了...

林奚敲門,沒人開,他瀟瀟灑灑翻牆,輕輕鬆松進人家院子。

結果,門一開,有人在家,這就很尷尬了...

一臉自戀問人家姑娘,你是要一直跟蹤我到大同府嗎?被對方公事公辦解釋了一通,這就很尷尬+1了。

少年長大的一天,是他的耍帥、耍寶,變成真正的舒展帥氣。

而按照《風起成林》的走向,他的成長,會建立在巨大悲劇的基礎上。

就像當初,少年心氣淩雲,京是城裡最有名的天才小爺,連吹牛都神采飛揚、理所當然;後來被奸佞所害、痛定思痛,回首已是百年身,故人都換了模樣;轉身重來,踏上復仇之路,為私人恩怨,更為海晏河清。

這是蕭平旌,這更是梅長蘇本蘇啊!

如果說,《琅琊榜》只拍了後三分之一,復仇的部分,那麼《風起長林》這個鏡像版本的《琅琊榜》,拍得更遠、更深,更全。

從起,到落,再到起。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又何止大樑呢?

雖然,上一次的老皇上偏私,這一次的陛下寬仁,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沸騰的欲望,和不斷滋生的猜忌。

總有人,要淪為欲望的犧牲品。

為了彰顯這種殘酷,被犧牲的名單裡,永遠有最好的少年。

(請一定不要告訴我這部裡風流也要悲劇)

林殊是。

蕭平旌也是。

反派

因為看過度娘上的劇情簡介,知道蕭元啟未來要黑化。(我也希望他不黑化,歡迎打臉)

第一眼,注意力在“小應勤你真的好像黃軒啊”!第二眼,脖子短,穿這種古裝(其實是帶毛領的時候)格外吃虧。

可是慢慢,就發現這個未來要黑化的少年,角色真好。

上場的時候,他帶著一身正氣“見義勇為”,既然是宗室子弟,何來連累一說。

而這種“正”裡面,又夾雜著幾分,長期被輕視的憤怒。

他殺人,更多是因為被踩到尾巴,你以為我京城閒散子弟,就只敢說話、不敢殺人嗎?

回來以後稟報母親,母親說,被人忘了,就是我們最好的境況。

反復告誡他:長林府的公子們能做的事情,你不能做。

越是壓制,就越容易被引爆。

尋求自我價值、自我認知卻不得,長期被壓抑的痛苦,大過於對大道、正義的追尋。

兩種情緒,來回爭鬥。

正、邪,一念之間;這才讓人心生唏噓,不忍、警醒啊。

上一部裡,浴巾也好,蕭景睿也好,都算“京城閒散子弟”,卻都帶著最美好的面相,從頭到尾很理想。

蕭元啟,是陰影裡的他們。

然後我們說一說這一位撫台大人,一看見“樊勝美的哥哥”,我就想笑...但,雖然認出他來,從頭到尾也沒有一秒出戲。

特別好。

他這種“哎呀媽呀,說好了大家分贓,莫非你們想坑我?”狀態,演得太好了。

著急上火生氣。

還有幾分智商餘額不足,在反派團隊當“豬隊友”,沒少惹麻煩,打撈了“不該打撈”的船,還傻呆呆耍橫:那你讓我怎麼辦嗎?

上線時間一共也沒多長,居然演出了這麼多層次,很招人嫌棄、又可憐,還有蜜汁萌感。

(尤其是被蕭平旌打屁股or腿的時候)...

那種“慫”,一打就聽話的蜜汁慫萌。

他手下的那位錢統領,戲份更少了,基本是“殺人工具”;被威脅以後,不得已出賣他。

以為找到了另外的辦法,第一句話不是抓人,而是問:可以把我們撫台大人放了吧。

從戲份上講,非常“小角色”了,勝在這一句話,人物的不得已、自私、愧疚,都有了。

還有宋浮大人,明明是做錯事,但最後牢裡對話,莫名自帶肅然起敬的氣場。

至於看起來規格很高的上師大人...emmm

看劇照的時候,我以為郭京飛演的是大內官、宮人之類的角色,打扮也太妖豔了吧。

看這清秀的小辮子。

看這妖嬈的小指甲(像手機)

畢竟,郭京飛是個超級段子手,自帶笑點,但看戲的時候,我基本可以忘了他是郭京飛。

為了突出這種不陰不陽,他的臺詞,用了很多氣聲和低音,重音頓挫拿捏得很喜歡。

雖然從妝容上說,明顯這一部的佟麗婭,造型路子很像秦般弱;但從角色上講,我覺得郭京飛才更接近。

接下來,說一些具體的“延續”。

延續

這部劇最開心的打開方式,包括“姓氏連連看”“劇情連連看”。

網友大把吐槽,幾十年了,大渝怎麼還沒被滅?蕭景琰你這麼多年都幹了些啥啊?

再比如,荀飛盞,蒙大統領的弟子,終於有智商了,好開心!

夏江大人的演員王永泉,變成了醫者,氣場完全不一樣,所謂判若兩人,說的就是這種老戲骨吧,同場出現兩個角色,搞不好都認不出來是一個人。

(希望最後不要告訴我,他是夏江後人...)

庭生長大以後,成了老王爺,不知道是因為人設還是表演,常有幾分“大家長”的倨傲(內心os:難怪被朝臣猜忌)...

除了人物,鏡頭語言、佈景細節、背景音樂全都那麼熟悉。

就連配音,都很耳熟。

第一部的皇帝,應該是這一次的荀白水;

上一次的譽王配音,是荀飛盞。

當然,最重要的一以貫之,其實是風骨。

最愛聽他們罵人。

“熱血”這麼虛妄的東西,可以拍得這麼具體。

當年梅長蘇找言侯爺相幫靖王,如此不合情理、又無勝算可言,王爺你可願意?他願意。

梅長蘇問靖王,查赤焰軍這個事情,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死局,你還要做嗎?要做。

而今小平旌救下撫台大人,斥責:你也是為官一方,若有一絲是非曲直,何至於落到如此境地?

那種風骨,盪氣迴腸,如出一轍。

數十年已過,垂髫小兒已經成了國之棟樑,然而風雲再起。

世事蒼茫。

海晏的作品,如果說是歷史劇,會有太過“傑克蘇”的嫌疑,劉和平老師編劇的《大明王朝1566》,甚至正午團隊自己的《北平無戰事》都更成熟。

而琅琊榜和風起長林的可貴,在於赤子之心。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樣的偏向虎山行,大多是要身敗名裂的;從這個角度說,琅琊榜和風起長林的勝利,更像童話。

心如明月,海晏河清。

最被吐槽的,是他中箭倒下時,各種大特寫和慢鏡頭。

圍觀群眾的不舍震驚臉,都換了幾個側面。

還有背面的小全景。

各種慢鏡頭。

連天上的雲,遠方父王帶兵趕來,都剪進了這一段裡。

如此濃墨重彩,在鏡頭表達裡,算很高規格的“英雄禮贊待遇”了吧,可以放大結局主角領盒飯了。

當然,我相信劇組的初衷,不是要給黃教主加戲,只是為了強調這個角色,“死過一回”的悲壯和痛苦。

(眼睛裡有藍光,不知道是要鋪墊什麼,還是燈光師要背鍋)

問題在於,才第一集,觀眾對人物很難有情感代入,也就很難產生認同。

這段的彈幕,充滿了“黃教主下線了好開心”的歡欣鼓舞!

你看,英雄角色的傷感,變成了“我不信任他、快下線”的演員情緒。

當然,這已經近乎於雞蛋裡挑骨頭了,畢竟,黃教主在隔壁,被網友群嘲為“人猿泰山”...

其實他有時候是個好演員,當年在陳可辛的戲裡,《中國合夥人》的表演,誰能說不好?

這次孔笙導演也很厲害,收制住了黃教主,劇集越往後看,越覺得他收斂、順眼。

甚至,越來越好。

問題在於,他的角色,比梅長蘇還“多智而近妖”。

每次陷入僵局,都有觀音兵從天而降,然後再重播,其實大哥早就已經算好了...

梅長蘇其實很有傑克蘇的嫌疑,但本質的不同,在於梅長蘇有赤焰軍七萬忠魂的悲劇感。

落點不在計謀和能力,而在赤子之心;還有胡歌本人“死過一次”,戲裡戲外的互文。

黃曉明的戲外口碑,不連累他就不錯了,戲裡如果沒有足夠的“情感正義”,必然會落入傑克蘇光芒萬丈太假的質疑中。

接下來,我們聊聊他弟弟劉昊然,表演的痕跡有點著急,但少年氣滿滿,聰明感也很自然。

少年

蕭平旌這個角色,是少年林殊、飛流、景琰的綜合體。

你看,他從不按規矩出牌,這是小飛流的路子啊。

像“水牛”一樣不聽勸,你想起來誰了嗎?

他有三種特質,第一層是聰明,對案件真假、套路虛實,非常通透;第二層是單純,對人心叵測、居心不良,他很耿直、並不甚在意;第三層是飛揚和蠢萌,少年心性,沒事愛自戀。

所以,劇組和劉昊然,要讓這三種特色,層次非常清楚,又完整有機地“生長”在一個人身上。

否則,就會覺得他智商情商忽高忽低,很奇怪;比如他雙商下線、當醫鬧,再以“關心則亂”做理由,都覺得圓不回來。

最典型的正面例子,是謝耳朵和卷福,他們專業上很聰明,對人情世故一竅不通。

劉昊然的角色,更複雜,官場人心種種,他也不是一味不懂。

況且,未來在經歷變故之後,他還有一個變沉著的痛定思痛的過程。

所以,其實也就更難,目前來看,完成度還可以。

聰明、機警,在他的判斷裡非常清楚。

看一眼地圖,通過沉船地點,推出大哥那裡要出事。

看一眼街上這麼多兵,就明白撫台大人不可能不知情。

單純,比如他哥總是給他“下套”,他卻一直以為是他爹,找到機會就“懟”自己親爹。

皇后對他的舉動很猜忌,他還很耿直,有啥說啥。

“飛揚”和自戀,最明顯。

老愛吹噓自己,然後迅速被打臉;每次看他耍帥,就知道一會要被打臉了...

林奚敲門,沒人開,他瀟瀟灑灑翻牆,輕輕鬆松進人家院子。

結果,門一開,有人在家,這就很尷尬了...

一臉自戀問人家姑娘,你是要一直跟蹤我到大同府嗎?被對方公事公辦解釋了一通,這就很尷尬+1了。

少年長大的一天,是他的耍帥、耍寶,變成真正的舒展帥氣。

而按照《風起成林》的走向,他的成長,會建立在巨大悲劇的基礎上。

就像當初,少年心氣淩雲,京是城裡最有名的天才小爺,連吹牛都神采飛揚、理所當然;後來被奸佞所害、痛定思痛,回首已是百年身,故人都換了模樣;轉身重來,踏上復仇之路,為私人恩怨,更為海晏河清。

這是蕭平旌,這更是梅長蘇本蘇啊!

如果說,《琅琊榜》只拍了後三分之一,復仇的部分,那麼《風起長林》這個鏡像版本的《琅琊榜》,拍得更遠、更深,更全。

從起,到落,再到起。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又何止大樑呢?

雖然,上一次的老皇上偏私,這一次的陛下寬仁,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沸騰的欲望,和不斷滋生的猜忌。

總有人,要淪為欲望的犧牲品。

為了彰顯這種殘酷,被犧牲的名單裡,永遠有最好的少年。

(請一定不要告訴我這部裡風流也要悲劇)

林殊是。

蕭平旌也是。

反派

因為看過度娘上的劇情簡介,知道蕭元啟未來要黑化。(我也希望他不黑化,歡迎打臉)

第一眼,注意力在“小應勤你真的好像黃軒啊”!第二眼,脖子短,穿這種古裝(其實是帶毛領的時候)格外吃虧。

可是慢慢,就發現這個未來要黑化的少年,角色真好。

上場的時候,他帶著一身正氣“見義勇為”,既然是宗室子弟,何來連累一說。

而這種“正”裡面,又夾雜著幾分,長期被輕視的憤怒。

他殺人,更多是因為被踩到尾巴,你以為我京城閒散子弟,就只敢說話、不敢殺人嗎?

回來以後稟報母親,母親說,被人忘了,就是我們最好的境況。

反復告誡他:長林府的公子們能做的事情,你不能做。

越是壓制,就越容易被引爆。

尋求自我價值、自我認知卻不得,長期被壓抑的痛苦,大過於對大道、正義的追尋。

兩種情緒,來回爭鬥。

正、邪,一念之間;這才讓人心生唏噓,不忍、警醒啊。

上一部裡,浴巾也好,蕭景睿也好,都算“京城閒散子弟”,卻都帶著最美好的面相,從頭到尾很理想。

蕭元啟,是陰影裡的他們。

然後我們說一說這一位撫台大人,一看見“樊勝美的哥哥”,我就想笑...但,雖然認出他來,從頭到尾也沒有一秒出戲。

特別好。

他這種“哎呀媽呀,說好了大家分贓,莫非你們想坑我?”狀態,演得太好了。

著急上火生氣。

還有幾分智商餘額不足,在反派團隊當“豬隊友”,沒少惹麻煩,打撈了“不該打撈”的船,還傻呆呆耍橫:那你讓我怎麼辦嗎?

上線時間一共也沒多長,居然演出了這麼多層次,很招人嫌棄、又可憐,還有蜜汁萌感。

(尤其是被蕭平旌打屁股or腿的時候)...

那種“慫”,一打就聽話的蜜汁慫萌。

他手下的那位錢統領,戲份更少了,基本是“殺人工具”;被威脅以後,不得已出賣他。

以為找到了另外的辦法,第一句話不是抓人,而是問:可以把我們撫台大人放了吧。

從戲份上講,非常“小角色”了,勝在這一句話,人物的不得已、自私、愧疚,都有了。

還有宋浮大人,明明是做錯事,但最後牢裡對話,莫名自帶肅然起敬的氣場。

至於看起來規格很高的上師大人...emmm

看劇照的時候,我以為郭京飛演的是大內官、宮人之類的角色,打扮也太妖豔了吧。

看這清秀的小辮子。

看這妖嬈的小指甲(像手機)

畢竟,郭京飛是個超級段子手,自帶笑點,但看戲的時候,我基本可以忘了他是郭京飛。

為了突出這種不陰不陽,他的臺詞,用了很多氣聲和低音,重音頓挫拿捏得很喜歡。

雖然從妝容上說,明顯這一部的佟麗婭,造型路子很像秦般弱;但從角色上講,我覺得郭京飛才更接近。

接下來,說一些具體的“延續”。

延續

這部劇最開心的打開方式,包括“姓氏連連看”“劇情連連看”。

網友大把吐槽,幾十年了,大渝怎麼還沒被滅?蕭景琰你這麼多年都幹了些啥啊?

再比如,荀飛盞,蒙大統領的弟子,終於有智商了,好開心!

夏江大人的演員王永泉,變成了醫者,氣場完全不一樣,所謂判若兩人,說的就是這種老戲骨吧,同場出現兩個角色,搞不好都認不出來是一個人。

(希望最後不要告訴我,他是夏江後人...)

庭生長大以後,成了老王爺,不知道是因為人設還是表演,常有幾分“大家長”的倨傲(內心os:難怪被朝臣猜忌)...

除了人物,鏡頭語言、佈景細節、背景音樂全都那麼熟悉。

就連配音,都很耳熟。

第一部的皇帝,應該是這一次的荀白水;

上一次的譽王配音,是荀飛盞。

當然,最重要的一以貫之,其實是風骨。

最愛聽他們罵人。

“熱血”這麼虛妄的東西,可以拍得這麼具體。

當年梅長蘇找言侯爺相幫靖王,如此不合情理、又無勝算可言,王爺你可願意?他願意。

梅長蘇問靖王,查赤焰軍這個事情,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死局,你還要做嗎?要做。

而今小平旌救下撫台大人,斥責:你也是為官一方,若有一絲是非曲直,何至於落到如此境地?

那種風骨,盪氣迴腸,如出一轍。

數十年已過,垂髫小兒已經成了國之棟樑,然而風雲再起。

世事蒼茫。

海晏的作品,如果說是歷史劇,會有太過“傑克蘇”的嫌疑,劉和平老師編劇的《大明王朝1566》,甚至正午團隊自己的《北平無戰事》都更成熟。

而琅琊榜和風起長林的可貴,在於赤子之心。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樣的偏向虎山行,大多是要身敗名裂的;從這個角度說,琅琊榜和風起長林的勝利,更像童話。

心如明月,海晏河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