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房地產稅真來了,他們為啥不恐慌?

這一次, 房地產稅真的要來了!

12月20日, 財政部部長肖捷在《人民日報》發表《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一文, 明確提出要“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收房地產稅”。 並且列出了“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時間表, “力爭在2019年完成全部立法程式, 2020年完成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改革任務”。

這意味著房地產稅的開徵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事實上, 與房地產稅相關的表述, 早在11月初就曾被公開報導過。 但是, 這次重申依然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 因為房地產稅的消息總是能牽動很多人的神經。

夾在繳稅負擔以及調控房價的爭議聲中,

手中持有多套房子的人成了關注焦點。 因為, 如果按照累進制徵稅的話, 房子越多, 繳稅越重, 這一類人群自然也“最慘”。

如今的樓市, 談虎色變!面對即將到來的房地產稅, 他們會賣掉手中多餘的房子嗎?

01

案例一:智暉, 五套房

“沒影響, 就當少收一個月租金”

對於此次肖捷部長提到的“力爭在2019年完成全部立法程式, 2020年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改革”, 不少人都會認為“還早著呢”。

手中持有多套房的智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對於房地產稅的開徵, 常常研究樓市的他, 表現得十分理性和淡定。

“我的房子大都是商辦類的, 住宅的少, 因為買得早, 所以差不多商辦類房子成本都收回來了, 如果開徵房地產稅, 就是租金交多少的問題。 商業類的稅是租金的12%, 就當是每年少收一個月的租金而已。 ”智暉表示, 只要能保證他的房子出租出去, 他就是賺的。

讓智暉不恐慌的另外一個原因是, 他認為房地產稅的立法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政策出臺沒那麼快。

“國外的土地是私有化,

不用交出讓金, 在北京買的商品房, 70年的房子已經交過了土地出讓金, 再反過來收稅, 相當於把土地出讓金又收了一遍, 這是重複徵稅, 所以說, 在2020年完成徵稅立法等工作, 我認為都是在往前說, 頂多就是提案了。 ”

智暉說的有一定道理。 自從上海、重慶兩地推行房產稅試點以來, 市場對於房產稅如何徵收以及如何將房產稅擴圍到全國的討論就從未間斷過。 房產稅擴大徵收試點一直沒有進展, 後來, 又演變成了房地產稅的整體改革。

早在2014年的兩會上, 全國人大法工委的一位負責人就曾透露, 房地產稅相關立法方案已由全國人大相關工作部門和國務院相關機構共同起草, 條件成熟時會依法提請全國人大審議。

但4年過去了, 當初的這版房地產稅在法工委到現在都沒有返回, 這也說明其中涉及的利益和法理的複雜性。

對於房地產稅的徵收標準, 肖捷部長只是稱“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收”, 並沒有給出更多明細。 但市場一直傳言, 將來可能會按照累進稅率來徵收, 如此一來, 持有多套房子的人壓力將更大。

但智暉看得很開, 他認為可以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 能持有10套房子的人就可以歸為富人了, 這些人持有成本很低, 他們對收稅也不會那麼敏感。

“香港和澳門的稅那麼高, 政府官員的財產也都會公示, 處在上流社會的人, 哪一家哪一戶基本都有3—5套房子, 對他們來說, 房子就是消耗品, 該繳稅繳稅,

也很正常, 因為他們真的有需求。 ”

而關於房地產稅對投資客影響的說法, 智暉更是覺得“那都是不懂樓市的人說出來的話”。

智暉說, 在北京, 2010年就已經開始限購, 2010年以前投資客的房子到現在只要還沒賣的, 也早就遠遠脫離成本區了, 2009年西二環買一套房子1萬/平米, 現在至少十幾萬, 跟這些人談成本、談收稅一點意義都沒有。

2010年之後嚴格限購, 除了假結婚、假離婚的個案操作, 投資客根本沒法批量買進, 北京真實的房屋空置率在10%左右, 這個量其實很小。

02

案例二:薑坤, 兩套房

“不賣也不買, 再買第三套肯定繳稅”

“當時買房時我就考慮到房地產稅的事了,所以我買的房子都是小面積的,房地產稅對我影響不大。”名下有兩套房的薑坤面對房地產稅一事,連誇自己有“先見之明”。

幾年前,薑坤在一家報社工作,工作穩定,薪酬不高,想要用“死工資”買套房簡直是天方夜譚。但好在薑坤喜歡炒股,也很懂行,幾年下來,利用炒股積攢下來的錢,他買了第一套房,90多平米。

後來,薑坤卻把這套90平米的房子賣掉換成了一套面積更小的,“我從報社離職後,認識了好多政府的人,總聽到一些國家草案什麼的小道消息,說是房地產稅跟房子面積也有關係。為保險起見,我就把這套房子換成了79平米的,還用剩下的錢買了輛車,直到後來2015年我爸爸來北京住的時候,我又買了第二套房,60多平米。”

現在兩套房,姜坤夫妻住一套,爸媽住一套。姜坤想得很周到,“我家現在4口人,日後有孩子的話,五口人,面積正好合適。”

現在面對開徵房地產稅一事,薑坤說不會再買第三套房了:“如果再買第三套房,肯定繳稅。”姜坤說,日後房子也不保值,花很少的錢就可以住到理想的位置,等二環房子賣5萬/平米的時候,他就把現有的兩套房全賣了,在二環買一套80平米的。

與姜坤一樣,王超的名下也有兩套房,父母住一套,自己住一套。他的態度是,只要稅率不太超預期,他是不會賣房的,為了不繳稅,把房子賣了肯定不值。

王超也堅信:對於擁有一套房或者兩套房的人來說,稅費應該也不會太高,要不然老百姓也不會答應啊。

03

案例三:嚴妍,三套房

“看看能否承受,再決定是否賣掉”

“如果你有好幾套房子,趁早賣掉多餘的房子,因為將來房子賣也賣不掉,租也租不出去。城市是市民的城市,不是有錢人的城市。”一周之前,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勸大家賣房的言論成為焦點,囤房群體成為“恐慌對象”。

鑒於曹德旺的言論,當時,就有人勸嚴妍賣掉手中多餘的房子;如今房地產稅的文章一出,又有朋友閒聊時勸嚴妍賣掉其中一套房子。

不過,學金融的嚴妍有自己的考慮。她說,到底徵收多少,現在都還沒確定,還沒親身感受到,除非是租不出去,外加每年還繳好幾萬的稅,才會考慮賣掉房子。

對於身邊朋友都在說房地產稅可能會導致降房價的問題。從事多年金融行業的嚴妍仍舊不贊同。她很篤定地認為,收房地產稅和房價下降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繫,所以也不用擔心,“房價核心跟貨幣和土地有關。”

嚴妍還拿國外舉例稱,美國、紐約、澳大利亞、日本收了那麼多年的房產稅了,華盛頓、矽谷、悉尼的房價也一直在“上揚”,所以不動產跟大通脹有關,這主要是貨幣背景決定的。

“當時買房時我就考慮到房地產稅的事了,所以我買的房子都是小面積的,房地產稅對我影響不大。”名下有兩套房的薑坤面對房地產稅一事,連誇自己有“先見之明”。

幾年前,薑坤在一家報社工作,工作穩定,薪酬不高,想要用“死工資”買套房簡直是天方夜譚。但好在薑坤喜歡炒股,也很懂行,幾年下來,利用炒股積攢下來的錢,他買了第一套房,90多平米。

後來,薑坤卻把這套90平米的房子賣掉換成了一套面積更小的,“我從報社離職後,認識了好多政府的人,總聽到一些國家草案什麼的小道消息,說是房地產稅跟房子面積也有關係。為保險起見,我就把這套房子換成了79平米的,還用剩下的錢買了輛車,直到後來2015年我爸爸來北京住的時候,我又買了第二套房,60多平米。”

現在兩套房,姜坤夫妻住一套,爸媽住一套。姜坤想得很周到,“我家現在4口人,日後有孩子的話,五口人,面積正好合適。”

現在面對開徵房地產稅一事,薑坤說不會再買第三套房了:“如果再買第三套房,肯定繳稅。”姜坤說,日後房子也不保值,花很少的錢就可以住到理想的位置,等二環房子賣5萬/平米的時候,他就把現有的兩套房全賣了,在二環買一套80平米的。

與姜坤一樣,王超的名下也有兩套房,父母住一套,自己住一套。他的態度是,只要稅率不太超預期,他是不會賣房的,為了不繳稅,把房子賣了肯定不值。

王超也堅信:對於擁有一套房或者兩套房的人來說,稅費應該也不會太高,要不然老百姓也不會答應啊。

03

案例三:嚴妍,三套房

“看看能否承受,再決定是否賣掉”

“如果你有好幾套房子,趁早賣掉多餘的房子,因為將來房子賣也賣不掉,租也租不出去。城市是市民的城市,不是有錢人的城市。”一周之前,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勸大家賣房的言論成為焦點,囤房群體成為“恐慌對象”。

鑒於曹德旺的言論,當時,就有人勸嚴妍賣掉手中多餘的房子;如今房地產稅的文章一出,又有朋友閒聊時勸嚴妍賣掉其中一套房子。

不過,學金融的嚴妍有自己的考慮。她說,到底徵收多少,現在都還沒確定,還沒親身感受到,除非是租不出去,外加每年還繳好幾萬的稅,才會考慮賣掉房子。

對於身邊朋友都在說房地產稅可能會導致降房價的問題。從事多年金融行業的嚴妍仍舊不贊同。她很篤定地認為,收房地產稅和房價下降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繫,所以也不用擔心,“房價核心跟貨幣和土地有關。”

嚴妍還拿國外舉例稱,美國、紐約、澳大利亞、日本收了那麼多年的房產稅了,華盛頓、矽谷、悉尼的房價也一直在“上揚”,所以不動產跟大通脹有關,這主要是貨幣背景決定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