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芳華背後的馮小剛,道盡多少地產瘋狂

其實現在已經很少有機會去電影院了, 但是最近還是見縫插針的遛到電影院, 給馮小剛捧場, 看了這部電影

芳華

核心原因還是因為對那一段歷史感興趣。

令我意外的是, 這一次我在電影院居然看到很多老年人觀看, 可見這一段特殊的歷史在多少人心中曾經留下過烙印

看完之後果然沒有失望, 我看到馮小剛用非常克制的情緒, 來講述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過程, 一段記錄一個文工團的美好年華在動盪歷史進程中的起承轉合

推薦朋友們週末有空的時候可以去看一下

另外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馮小剛也是一個非常喜歡在電影裡談論房地產的這麼一個導演, 我也是出於好奇, 在想小鋼炮會不會在這裡也談一下

果不其然, 在電影的結尾, 我看到了差不多這樣的畫面

說的是發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 改革開放, 文工團解散後,

也有一群人到海南淘金, 他們在海口邂逅的這麼一個片段

其中穗子後來上了大學成了作家, 在自己的簽售會上問郝淑雯的老公怎麼沒來

她說他老公現在就是一個錢串子整天忙著賺錢

當這個場景發生在90年代的海南的時候, 我心裡就咯噔了一下,

感覺馮小剛就要聊房地產了

結果果不其然, 後面郝淑雯這麼說

就是這麼簡單一句話:又拿地去了

一個又字其實暗含了很多元素

就這麼幾句話, 其實把當時海南房地產開發的場景描述的玲離盡致

1988年, 海南省建省, 同時被開闢為經濟特區, 和1980年成立的的深圳、珠海經濟特區、廈門經濟特區和1981年設立的汕頭經濟特區共同成為新中國五大經濟特區。

海南省當年就出臺了非常激進的改革方案“三十條”, 推行的還是現在都很時髦的“小政府”政策

“三十條”除了把國務院(1988)24號和28號檔給予海南的優惠政策加以細化和具體化外,

在一些方面顯示出更加開放的姿態。 “三十條”規定:凡在海南註冊的企業, 均享有進出口經營權;凡是國家法律、法規及省政府的條例規章沒有明文禁止的, 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生產經營活動, 企事業單位、團體和個人均可放開經營, 大膽試驗;允許企業以一業為主, 交叉工業、商業、服務業、旅遊業及其他業務。

規定裡大量的出現的凡是可以看出政府扶持海南的決心

這也符合陳燦當時的狀態,首先他是一個個體,而作為個體因為具備買地的資格,所以當時有大量像“陳燦”這樣的個體戶湧入海南

而為什麼他可以賺到錢呢,因為本質上陳燦是紅二代,當時紅色背景的家庭在改革開放的大浪潮裡是具備優勢的

整個市場屬於整體開放的狀態,但是因為湧入的人太多,資源傾斜給誰當時政府具備一定程度的特權,而作為紅二代毫無疑問有這樣的優勢

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海南有大量的土地都出讓到了個人手裡

讓我們再來回顧下15年前海南的資料

1992年,海南全省房地產投資達87億元,占固定資產總投資的一半;

海口一地的房地產開發面積就達800萬平方米,地價由1991年的十幾萬元/畝飆升至600多萬元/畝;

同年,海口市經濟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83%,另一個熱點城市三亞也達到了73.6%;

海南全省財政收入的40%來源於房地產業;

1988年,海南商品房平均價格為1350元/平方米,1991年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漲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達到7500元/平方米的頂峰。短短三年,增長超過4倍。

這個數字可能現在來看是很小的,但是我們看比例以及各種增速,可以感受下當時場面的瘋狂

但是為什麼可以用又這個字呢

因為對於個體戶來說,雖然有錢,但是本質上沒那麼多錢,為什麼可以重複多次的拿地呢

這本質上還是和當時的特殊環境有關

1991年海南創新性推出了一個籌集資金的神器,叫做“房地產投資券”:

簡單的來說就是:房子還沒建,就可以通過發行投資券籌錢,房子建的時候再抵押給銀行借錢,對於開發商,這就是空手套白狼嘛

這也是為什麼可以理解房地產企業會這麼多的冒出來,平均每80個人就有一家房地產企業,原因就是開發房子幾乎不要錢啊,這誰不做

就是這樣空手套白狼的模式,助推了不少膽子大的個體,能夠持續的在這個城市裡拿地

高房價讓在海南的人都瘋了,幾乎所有人都在炒房,高峰時期,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擠在城市只有100多萬的小島上,儘管所有人都不知道這些房子蓋好賣給誰,可是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地玩著一個名為“擊鼓傳花”的遊戲,一個窮光蛋,一夜就能變成百萬富翁,而那時的百萬富翁抵得上現在一個億萬富翁。

所以馮小剛幾句話,都把當時海南整體房地產開發描摹的非常透徹,我看一眼就覺得真心厲害

當然,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寫房地產了,過去的幾步電影裡都有涉及

依然是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把問題寫的非常深刻

比如說私人定制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有非常大的一段來描述宋丹丹這個老太太去買房的場景,因為買不起房,就給他私人訂制了一個買房過程,房子必須買最貴的用來滿足老太太的內心

所以在這樣略帶玄幻的情節中,我們可以看到,馮小剛用反話,說了一堆房地產的真理

這一段發生的時間點我大致推算應該是2005年後的房地產市場,行情已經提升,部分投機者看到了房地產的價值,開始炒作樓市泡沫

其中有幾段非常典型

第一是宋丹丹進門的這一段

這一段其實聊的是客戶,很長一段時間內,炒房客游走在各個專案上,基本上都是盯著一個開發商,然後成批成批的收購房子,日常就是空關著,基本不會住。目的就是等增值後拋售。

在銀行可以高杠杆借貸的模式下,這樣的炒房團屢試不爽

這句話在如今房子不是用來炒的是用來住的主旋律是多麼的貼切,真心覺得馮小剛的神來之筆

第二段

當宋丹丹看普通住宅不滿意之後,白百合又說

哈,這在我們地產人眼裡是屬於典型的高低配的模式,為什麼要聊這一段,對外說的是,同一塊地,開發商通過做不同的產品獲得額外的利潤,產品結構一調整,一個可以賣一千多萬的土地,就可以造出價值高十倍的別墅類產品

這是包括現在,很多開發商為實現溢價的主要模式

住宅獲得現金流,別墅獲得利潤。這個套路在如今地產圈各個開發商依然屢試不爽

當然,這還不是馮小剛描述地產瘋狂最極致的場景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就是大腕裡的場景(當時的關之琳真好看),這個片段已經是經典了,在未來十多年房地產市場裡無數次的發生,現在看來依然是歷歷在目

一個瘋子在講如何做房地產行銷,我們可以認真看下裡面的對白

最後的這句話,已經深刻的印在所有人的腦子裡

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在癲狂的市場裡,也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越是浮誇的項目,越是有人願意買單

正是因為這樣詭異的邏輯,所以導致整個行銷在走一個極致虛假的畫面,類似於殺客、逼定這樣的術語,你很難想像是一個銷售用來面對百萬開支的購物用戶

這是地產的特殊,也是整個行業裡的癲狂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三部電影,幾乎馮小剛把地產所有的浮誇都聊了個遍

芳華里浮誇的市場,大腕裡浮誇的開發商,私人定制裡浮誇的買房者,整個行業都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戾氣

當然,對於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場景,馮小剛在電影裡也小心翼翼的提到幾句

依然來自私人訂制,裡面有幾句話是這樣的

首先,馮小剛點出了房價貴的理由是

地價貴

這本身已經非常大膽,地價貴,那土地誰買誰賣本質上已經一目了然了,地價貴是推動房價貴的核心原因

其實作為一個導演,能夠把問題衍生到這裡我已經很佩服了,厲害的馮小剛不僅聊到這裡,把房價貴的另外一個重要元素也強調了下

我們來看下對話是這樣的

為什麼整體而言社會接受相對較高的房價,本質上這和貨幣超發有關係,通貨膨脹是很長一段時間的主旋律,而如果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會有非常不好的影響

但是通過房地產可以很好的緩解其他產業鏈上的價格上漲,所以對於地產政府被動的也願意接受房價上漲

主觀上房價上漲能夠帶動財政收入,被動的來說房價上漲可以很好的環節市場上其他的物價上漲,這兩個因素上造成整個行業的價格上漲而攔不住

厲害吧,我看私人訂制的時候是2013年,我還沒做自媒體,但是已經從事一段時間房地產了,看到這個片段的時候,我內心嘖嘖嘖不停的感歎

或許這就是房地產的特殊性,也是行業發展至今急需要改善的問題。整個房地產發展至今,環節上參與了太多元素太多環節,從而導致衍生出各種畸形的產物。我們用電影的方式極盡吐槽和諷刺這樣的場景,但是回過頭來看當下的地產,卻是多少有點無力

地產轉型,任重而道遠,都說房地產從上半場轉型到下半場,說實話這中間沒有中場休息,所以開發商、地產人都要抓緊時間,別10年後再來看這三部電影,發現和如今的場景依然一模一樣

這世道最大的諷刺是,本以為是浮誇,最後發現是寫實

差不多是這樣,還是推薦大家去看芳華,一部不錯且耐看的電影

另外,最後強調下,最懂房地產的導演,差不多就是馮小剛了,哈哈哈哈哈

這也符合陳燦當時的狀態,首先他是一個個體,而作為個體因為具備買地的資格,所以當時有大量像“陳燦”這樣的個體戶湧入海南

而為什麼他可以賺到錢呢,因為本質上陳燦是紅二代,當時紅色背景的家庭在改革開放的大浪潮裡是具備優勢的

整個市場屬於整體開放的狀態,但是因為湧入的人太多,資源傾斜給誰當時政府具備一定程度的特權,而作為紅二代毫無疑問有這樣的優勢

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海南有大量的土地都出讓到了個人手裡

讓我們再來回顧下15年前海南的資料

1992年,海南全省房地產投資達87億元,占固定資產總投資的一半;

海口一地的房地產開發面積就達800萬平方米,地價由1991年的十幾萬元/畝飆升至600多萬元/畝;

同年,海口市經濟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83%,另一個熱點城市三亞也達到了73.6%;

海南全省財政收入的40%來源於房地產業;

1988年,海南商品房平均價格為1350元/平方米,1991年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漲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達到7500元/平方米的頂峰。短短三年,增長超過4倍。

這個數字可能現在來看是很小的,但是我們看比例以及各種增速,可以感受下當時場面的瘋狂

但是為什麼可以用又這個字呢

因為對於個體戶來說,雖然有錢,但是本質上沒那麼多錢,為什麼可以重複多次的拿地呢

這本質上還是和當時的特殊環境有關

1991年海南創新性推出了一個籌集資金的神器,叫做“房地產投資券”:

簡單的來說就是:房子還沒建,就可以通過發行投資券籌錢,房子建的時候再抵押給銀行借錢,對於開發商,這就是空手套白狼嘛

這也是為什麼可以理解房地產企業會這麼多的冒出來,平均每80個人就有一家房地產企業,原因就是開發房子幾乎不要錢啊,這誰不做

就是這樣空手套白狼的模式,助推了不少膽子大的個體,能夠持續的在這個城市裡拿地

高房價讓在海南的人都瘋了,幾乎所有人都在炒房,高峰時期,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擠在城市只有100多萬的小島上,儘管所有人都不知道這些房子蓋好賣給誰,可是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地玩著一個名為“擊鼓傳花”的遊戲,一個窮光蛋,一夜就能變成百萬富翁,而那時的百萬富翁抵得上現在一個億萬富翁。

所以馮小剛幾句話,都把當時海南整體房地產開發描摹的非常透徹,我看一眼就覺得真心厲害

當然,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寫房地產了,過去的幾步電影裡都有涉及

依然是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把問題寫的非常深刻

比如說私人定制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有非常大的一段來描述宋丹丹這個老太太去買房的場景,因為買不起房,就給他私人訂制了一個買房過程,房子必須買最貴的用來滿足老太太的內心

所以在這樣略帶玄幻的情節中,我們可以看到,馮小剛用反話,說了一堆房地產的真理

這一段發生的時間點我大致推算應該是2005年後的房地產市場,行情已經提升,部分投機者看到了房地產的價值,開始炒作樓市泡沫

其中有幾段非常典型

第一是宋丹丹進門的這一段

這一段其實聊的是客戶,很長一段時間內,炒房客游走在各個專案上,基本上都是盯著一個開發商,然後成批成批的收購房子,日常就是空關著,基本不會住。目的就是等增值後拋售。

在銀行可以高杠杆借貸的模式下,這樣的炒房團屢試不爽

這句話在如今房子不是用來炒的是用來住的主旋律是多麼的貼切,真心覺得馮小剛的神來之筆

第二段

當宋丹丹看普通住宅不滿意之後,白百合又說

哈,這在我們地產人眼裡是屬於典型的高低配的模式,為什麼要聊這一段,對外說的是,同一塊地,開發商通過做不同的產品獲得額外的利潤,產品結構一調整,一個可以賣一千多萬的土地,就可以造出價值高十倍的別墅類產品

這是包括現在,很多開發商為實現溢價的主要模式

住宅獲得現金流,別墅獲得利潤。這個套路在如今地產圈各個開發商依然屢試不爽

當然,這還不是馮小剛描述地產瘋狂最極致的場景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就是大腕裡的場景(當時的關之琳真好看),這個片段已經是經典了,在未來十多年房地產市場裡無數次的發生,現在看來依然是歷歷在目

一個瘋子在講如何做房地產行銷,我們可以認真看下裡面的對白

最後的這句話,已經深刻的印在所有人的腦子裡

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在癲狂的市場裡,也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越是浮誇的項目,越是有人願意買單

正是因為這樣詭異的邏輯,所以導致整個行銷在走一個極致虛假的畫面,類似於殺客、逼定這樣的術語,你很難想像是一個銷售用來面對百萬開支的購物用戶

這是地產的特殊,也是整個行業裡的癲狂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三部電影,幾乎馮小剛把地產所有的浮誇都聊了個遍

芳華里浮誇的市場,大腕裡浮誇的開發商,私人定制裡浮誇的買房者,整個行業都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戾氣

當然,對於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場景,馮小剛在電影裡也小心翼翼的提到幾句

依然來自私人訂制,裡面有幾句話是這樣的

首先,馮小剛點出了房價貴的理由是

地價貴

這本身已經非常大膽,地價貴,那土地誰買誰賣本質上已經一目了然了,地價貴是推動房價貴的核心原因

其實作為一個導演,能夠把問題衍生到這裡我已經很佩服了,厲害的馮小剛不僅聊到這裡,把房價貴的另外一個重要元素也強調了下

我們來看下對話是這樣的

為什麼整體而言社會接受相對較高的房價,本質上這和貨幣超發有關係,通貨膨脹是很長一段時間的主旋律,而如果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會有非常不好的影響

但是通過房地產可以很好的緩解其他產業鏈上的價格上漲,所以對於地產政府被動的也願意接受房價上漲

主觀上房價上漲能夠帶動財政收入,被動的來說房價上漲可以很好的環節市場上其他的物價上漲,這兩個因素上造成整個行業的價格上漲而攔不住

厲害吧,我看私人訂制的時候是2013年,我還沒做自媒體,但是已經從事一段時間房地產了,看到這個片段的時候,我內心嘖嘖嘖不停的感歎

或許這就是房地產的特殊性,也是行業發展至今急需要改善的問題。整個房地產發展至今,環節上參與了太多元素太多環節,從而導致衍生出各種畸形的產物。我們用電影的方式極盡吐槽和諷刺這樣的場景,但是回過頭來看當下的地產,卻是多少有點無力

地產轉型,任重而道遠,都說房地產從上半場轉型到下半場,說實話這中間沒有中場休息,所以開發商、地產人都要抓緊時間,別10年後再來看這三部電影,發現和如今的場景依然一模一樣

這世道最大的諷刺是,本以為是浮誇,最後發現是寫實

差不多是這樣,還是推薦大家去看芳華,一部不錯且耐看的電影

另外,最後強調下,最懂房地產的導演,差不多就是馮小剛了,哈哈哈哈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