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唐三鏡楊俊麗:白酒度數知識,喝酒的都來看看吧!

在網上經常看到“白酒多少度數的最好喝?”“低度酒是高度酒跟水勾兌的嗎?”類似的問題, 顯然酒友對白酒度數瞭解的不夠。 下面8個白酒度數知識, 不僅可以解答以上問題, 還會揭示為何“李白鬥酒詩百篇”“武松一氣十八碗”。

第一, 酒度走過的歷程

中國的釀酒技術和西方一直不同, 中國酒絕大多數是以農作物原料釀造的, 洋酒多是以葡萄等水果釀造的。 大約在西元前5000~3000年時候, 中國已經出現了穀物釀酒, 當時釀出來的是黃酒, 估計才幾度。 後來到了宋代, 人們逐漸掌握了用酒麴釀酒的方法, 開始大量酒麴造酒,

酒的度數又進一步提高了, 可以達到十多度。 北宋時期, 遼國、金國等進駐中國以後, 才首創出蒸餾酒。 元朝建立了莫大的歐亞版圖以及完全統治中土後, 將蒸餾酒放在了所有酒類之上。 雖然明朝時又興起了發酵酒, 使得華夏傳統的釀酒工藝得到發揚, 但後來滿清入關後, 對高濃度和極度抗寒的蒸餾酒情有獨鍾, 因此入口辛辣、渾身發熱的蒸餾酒漸漸替代了香醇濃郁、後勁很足的發酵酒, 成為了主流, 直到現在。

第二, 酒度怎麼檢測的

酒度的定義是指酒中純乙醇(酒精)所含的容量百分比。 如某酒100毫升中純乙醇含量為10毫升, 這種酒的酒度就是10度, 但容量是隨溫度高低有所增減的。 我國規定是在溫度20℃時檢測。 也就是20℃時, 100毫升酒中純乙醇含量多少毫升, 是為該酒的酒度。

第三, 白酒分多少度

數現行標準白酒通行度數一般有28度、33度、35度、38度、39度、40度、43度、45度、48度、50度、52度、53度、56度、60度、68度。

第四, 度數與品質風味沒關係

白酒的酒度多少, 並不是、也不能代表著酒的品質風味的優與劣, 高酒度作為過酒癮來說尚可起些效果。

第五, 自釀酒可高達75度

我國上市的白酒中, 瀘州老窖生產過73度的基酒, 市面上很罕見。 不過最烈的酒恐怕是一些農村和少數民族自釀的糧食酒, 度數最高可達75度, “度數高的酒由於沒有勾兌東西, 醉酒和醒酒都很快, 貪杯對內臟有害, 建議大家少喝。 ”

第六, 低度酒不是高度酒加水勾兌出來的

糧食經過發酵後釀出的酒一般是十幾度, 十幾度的酒經過蒸餾, 前期出來的酒可達80多度(稱酒頭)。 掐頭去尾, 就是要去掉蒸餾兩頭, 取中間部分, 一般可達50度。 真正成品酒度數是要經過不同批次、度數酒互相勾兌確定的。 由於低度酒不易保存, 成品低度酒是高度酒通過降度處理(在釀酒工藝中稱“加漿”)得來的,

不是人們常說的簡單加水勾兌。

第七, 優質低度酒工藝比高度酒複雜

我國白酒的特是點甘洌芳香, 酒度較高。 一旦降度, 就會出現以下問題:一是和原酒的風味、風格有明顯變化;二是降度後出現渾濁(白濁)乃至沉澱;三是口味不調和、易出現水味。 因此, 低度白酒的生產要求保持原酒風格, 又不能出現渾濁現象, 要保證低度白酒“低而不淡”、“低而不雜”、“低而不濁”的品質, 並具有明顯的典型性。 各酒廠生產低度白酒過程基本是一致的。 低度白酒生產一般要經過選擇酒基、加水降度、處理渾濁、調香調味、靜置貯存等一系列工藝才能生產出優質的低度白酒。 低度白酒生產中的勾兌工作比高度酒勾兌難度要大一些, 一些名優低度白酒要經過數次勾調,

要保持低度白酒低而不淡、綿柔、後味淨甜。 而處理降度後的渾濁, 其手段多種多樣, 但要把出現渾濁的物質適當除去, 又不至於使其它香味物質也被同時除去, 難度也很大。

第八, 李白、武松為什麼都能喝?

“李白鬥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這當然誇張了點。根據古代的容量標準來算,1鬥約12斤,12斤白酒足以讓人酒精中毒,那李白為什麼喝完鬥酒,還能詩百篇呢?他喝的是什麼酒呢?在唐朝,現代意義上的白酒還沒真正出現。那時的酒在釀制方法和口感上類似現在的黃酒,也就不超過10度。以現在52度白酒折算,鬥酒也就是不到2斤白酒。而且黃酒對腸胃的刺激程度卻與白酒完全不同。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戶曉。武松上景陽崗前,在山腳的小飯館裡吃飯時,他一氣喝了十八碗酒,帶著醉意連夜上山,打死了一隻老虎。其實,那個年代的人們所喝的酒應該屬於今天稱為“醪糟”之類的甜酒,充其量也就幾度,否則,智取生辰綱時,英雄們怎能拿它解渴呢?如果按每碗盛三兩10度的酒計算,武松的酒量大概是今天50度的白酒一斤多點。至於店家打出“三碗不過崗”,那只不過是個酒幌子。

長安市上酒家眠”,這當然誇張了點。根據古代的容量標準來算,1鬥約12斤,12斤白酒足以讓人酒精中毒,那李白為什麼喝完鬥酒,還能詩百篇呢?他喝的是什麼酒呢?在唐朝,現代意義上的白酒還沒真正出現。那時的酒在釀制方法和口感上類似現在的黃酒,也就不超過10度。以現在52度白酒折算,鬥酒也就是不到2斤白酒。而且黃酒對腸胃的刺激程度卻與白酒完全不同。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戶曉。武松上景陽崗前,在山腳的小飯館裡吃飯時,他一氣喝了十八碗酒,帶著醉意連夜上山,打死了一隻老虎。其實,那個年代的人們所喝的酒應該屬於今天稱為“醪糟”之類的甜酒,充其量也就幾度,否則,智取生辰綱時,英雄們怎能拿它解渴呢?如果按每碗盛三兩10度的酒計算,武松的酒量大概是今天50度的白酒一斤多點。至於店家打出“三碗不過崗”,那只不過是個酒幌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