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崇禎是歷史上第一個使用望遠鏡的中國皇帝

望遠鏡是17世紀發明的最重要的科學儀器。 它發明不久, 便由傳教士帶到了中國。 崇禎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先用望遠鏡觀測天象的中國皇帝。

一般認為, 望遠鏡的發明者是荷蘭米德爾堡的眼鏡商漢斯·利珀希。 1 600年幾個孩子在漢斯的店裡玩耍已做好的鏡片, 他們偶然發現透過兩片疊在一起的鏡片, 遠處教堂的風標居然被放大了許多。 漢斯便根據孩子們的發現, 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單筒望遠鏡, 被稱為“荷蘭柱”。

最初, “荷蘭柱”只是貴族手中的玩具, 後來便有人將它用於軍事以嘹望敵軍的陣地。 義大利人伽利略製造出了可放大3 0倍的高效望遠鏡。 16 8 8年牛頓又發明了第一架反射式望遠鏡, 它只有6英尺長, 但物像清晰。 其後, 望遠鏡日益完善。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 耶穌會傳教士陽馬諾最早向中國人介紹了望遠鏡的巧妙。 中國的第一架望遠鏡是 6 2 6年由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帶來的,

他還和李祖白兩人共同翻譯了《遠鏡說》一書, 把西方望遠鏡的製作使用方法介紹到中國。 《遠鏡說》一也標誌著“西方光學輸入中國的開始”。

望遠鏡傳人中國, 立刻引起了“好奇訪異”者的興趣。 但首先重視它的是天文官, 頗稱讚其精妙。 大學士徐光啟於崇禎二年(1628年)奏請, 裝配三架望遠鏡用來測天, 並獲得崇禎帝的准許。 崇禎七年(1634)年, 由湯若望監製的望遠鏡大功告成, 崇禎帝接“曆局”奏摺, 隨即派太監前去驗看新制望遠鏡, 然後又命令湯若望在宮中“築台”陳列。

切安排就緒, 崇禎帝親臨觀看望遠鏡, 看後崇禎帝萬分欣喜。 崇禎帝成為最早用望遠鏡觀測天象的中國皇帝。 到了清代, 帝王對望遠鏡的興趣依然很大。 熱心科學的康熙帝, 曾帶領諸皇子, 用望遠鏡觀看過日食。 1773年12月26日, 義大利畫家潘延璋、法國機械師李俊賢獻給乾隆帝大小西洋奇器2 5件, 乾隆帝最感興趣的則是一架用新法制作的短筒望遠鏡。

望遠鏡不僅宮廷天文學家使用, 民間也有人用它觀測天象。

明末清初人揭暄是中國最早用望遠鏡進行月面觀察的人, 他還為後人留下了中國最早的月面圖。 見諸記載的民間較早獨立製造望遠鏡的是明末蘇州人孫雲球。 據康熙《吳縣誌》載, 登上虎丘用孫雲球自製的“千里鏡”試看, “遠見城中樓臺、塔院、若接幾席, 天平、靈岩、穹窿諸峰, 峻贈蒼翠萬, 象畢見”。

望遠鏡不僅用來測天, 它還用於軍事。 中國最早將望遠鏡用於軍事的則是明末蘇州人薄玨。 崇禎四年(1631年), 薄玨為中丞張國維造炮, “每置一炮, 即設千里鏡, 以偵賊之遠近”。 薄玨創造性地把望遠鏡放置在自製的火炮上提高了射擊精度。 在明清的交戰中, 望遠鏡發揮了巨大的功用。

望遠鏡還滿足了中國人對西洋器具的好奇心, 以致收藏望遠鏡的風氣直到清末仍很盛行。 清康乾時期的宮廷麗i師郎世寧所繪香妃戎裝像蔔, 頂盔貫甲的香妃就令人矚目地握著·具單筒望遠鏡。 清代著名戲曲家李漁的擬話本短篇小說集《二樓》中的《夏宦樓》說的就是秀才翟吉人借助望遠鏡窺視閑閣隱秘, 成就一段美滿姻緣的故事。曾國藩女兒曾紀芬年譜中就有她從小在家中玩翠遠鏡的記載。清

朝時每架望遠鏡征關稅銀陰兩,當時其進風琴,銀規矩等都要先折成望遠鏡再徵稅。可見當時望遠鏡進口數量很多,已在中國人中很流行。

更多歷史故事,敬請關注:知史明智

成就一段美滿姻緣的故事。曾國藩女兒曾紀芬年譜中就有她從小在家中玩翠遠鏡的記載。清

朝時每架望遠鏡征關稅銀陰兩,當時其進風琴,銀規矩等都要先折成望遠鏡再徵稅。可見當時望遠鏡進口數量很多,已在中國人中很流行。

更多歷史故事,敬請關注:知史明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