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融信託:3年探索 做綜合性金融服務提供者

隨著信託業受託資產規模再創新高增至24萬億元, 行業領軍者們也完成了自身的飛躍發展。 于1987年成立的中融信託,在行業近十年的黃金髮展期內也完成了自身的蛻變——從一家地方金融公司轉變為一家業務覆蓋全國、風格成熟穩健的綜合金融服務提供者, 截至2016年底, 中融信託管理的信託資產已達6829.68億元, 位居行業前10位。 2017年, 公司連續完成3次增資, 成功躋身行業百億元俱樂部, 資本金實力大大增強。

主動轉型

回望2014年, 中融信託敏銳地抓住行業大發展的歷史機遇, 在對宏觀政策、經濟走勢、產業格局以及自身特點做了大量分析後,

主動提出3~5年轉型目標, 旨在“從單純的資金提供者轉型成為集私募投行、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於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提供者”。

彼時, 信託的被動管理業務占比高達60%~70%。 對於信託公司而言, 被動管理業務風險較小、易操作, 也容易擴大信託公司的受託資產規模。 期間, 中融信託在行業大發展的歷史機遇中也完成了規模和業績的迅速提升, 其“專業性、市場化、高效率”的業務風格也讓公司成為行業領軍企業之一。

然而市場在不斷變化。 融資人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不斷升級, 他們需要不同的金融工具而非單一的債權融資;投資人因為資金期限、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的不同, 對產品的需求逐步分化;黨和國家的政策導向也逐步明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主題被不斷強化;順應這些變化,

銀行、券商、基金、保險也都開始做出業務調整。

中融信託主動尋求轉型, 仍屬先行。 主動管理業務意味著更多的精力和付出, 同時風險和收益預期也並不明確, 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不過, 行業共識在此後不久就開始轉變, 通道業務份額擠壓、競爭日趨激烈, 轉型逐漸成為諸多信託公司共同面臨的問題, 加強主動管理業務、回歸信託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本源更是重中之重。 中融信託可謂是先行一步。

3年努力

此後三年, 中融信託一直圍繞“私募投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持續推進轉型。 在私募融資領域做到“管好存量, 控制增量, 加強貸後管理”,

從而夯實根基, 謀劃全面轉型;在資產管理業務方面, 不斷提高投資管理能力, 為客戶實現價值增值;財富管理方面, 推進直銷管道建設, 提高服務水準, 從業務導向型逐漸向客戶導向型轉變。

在行業的選擇上, 中融信託一直致力於尋找朝陽產業以及代表新生產力、新商業模式的企業, 為優秀的公司提供綜合的金融解決方案並與之共同成長。 在房地產領域, 中融信託則更看好城市更新帶來的機會——對核心城市住宅或商業地產專案進行設計升級、環保改造, 通過主動管理推動專案升值。 此外, 家族信託、金融科技、資產證券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領域也被視為轉型業務開拓的重點領域。

期間, 中融信託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整體保持平穩,

主動管理管理型信託資產規模穩步上升。 具體來看, 中融信託2014年~2016年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分別為7105.93億元、6699.19億元、6829.67億元, 2014年~2016年主動管理型信託資產規模分別為4137.87億元、4585.04億元、4820.62億元, 此外中融信託的主動管理業務比例也在穩步提升, 截至2016年底, 中融信託主動管理業務占比已達71%, 位居行業前列。

如今, 資產管理行業面臨諸多的變化, 信託也面臨著監管統一、回歸本源的新局面。

“在資產管理市場上, 信託制度在靈活性上一直存在優勢, 信託公司也在不斷創新去適應市場的變化。 新形勢對信託公司而言是重大挑戰, 也是發展的新機遇期。 公司將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 嚴格按照監管的要求,

穩中求進、把握機遇、應對挑戰, 堅持依法合規經營, 更好地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不斷助力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中融信託負責人表示, 公司還將深化轉型, 不斷提高主動管理能力, 真正為投資人和融資人實現價值增值。

截至2016年末, 中融信託合併管理資產8584.72億元, 淨資產128.10億元, 實現營業總收入67.96億元, 均位居行業前列。 同時, 中融信託投向工商企業、基礎設施等實體經濟比例超過5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