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趙本山「鄉村愛情」後,再無農村題材電視劇!農村這麼不招待見嗎

不管你喜不喜歡趙本山, 你得承認, 在長達二十多年時間裡, 本山大叔就是東北農民、北方農民的形象代言人。 趙本山通過白雲黑土系列小品,

以及《劉老根》、《馬大帥》、《鄉村愛情》系列電視劇, 成功塑造了北方農民群像。 農民的樸實、憨直、小狡黠, 通過他的藝術創造, 在螢屏上變得立體、豐富起來。

得感謝趙本山, 不是他, 大部分城裡人對農民形象的想像, 還停留在「阿Q」身上, 準確一點說, 是嚴順開老師塑造的阿Q身上。

《鄉村愛情》一部接一部, 目前已拍到第十部, 趙本山雖然露臉次數越來越少, 但作為投資人、製片人, 該系列仍帶有其濃濃的「本山式」鄉村美學、語言風格。 該系列的長盛不衰, 一方面證明了本山大叔在觀眾心目中的影響力、叫座指數, 一方面也折射出當下的文藝創作圈裡, 農村題材影視劇匱乏, 有品質、有影響力的佳作更是鳳毛麟角。

「農村題材」之所以不受待見, 跟觀眾的審美取向、創作者的靈感枯竭、資本趨利避害有關。

觀眾審美:追捧玄幻、奇幻、穿越、宮鬥、抗日神劇、都市言情, 對農村影視不感興趣

近幾年, 螢屏充斥的要麼是小鮮肉、流量明星主演的玄幻劇、宮鬥劇、穿越劇, 如《花千骨》、《琅琊榜》;要麼是極不嚴肅的抗日神劇;要不就是光鮮亮麗的都市言情劇,

如《歡樂頌》。 觀眾享受著飛天入地、意Y、腹黑、爭寵帶來的視覺快感, 或者心理按摩, 而沉重、厚重、凝重的現實題材作品, 大多叫好不叫座。

前幾年曾有過爭論:收視率, 是不是萬惡之源?一味聽從收視大棒的指揮, 則文藝生態將變得畸形繁榮, 欠缺生態應有的參差多態。

創作匱乏:不瞭解農村, 也不去深入農村, 閉門造車, 靠想像去營構農村世界。

如今的創作者, 欠缺「十年磨一劍」的耐心, 對創作題材一知半解就敢下筆, 也沒想過靠體驗生活來獲取間接經驗。 他們坐在咖啡館裡, 搜搜資料, 借鑒下同類作品, 再敲敲鍵盤。 於是, 他們創作出的作品, 常常讓觀眾錯愕、訕笑, 甚至痛駡。

如今創作圈, 對當下農村真實生活瞭解的有幾人?對農民複雜性格進行精准刻畫的有多少?你沒有農村背景, 並且在農村呆過一年半載, 很難接上地氣, 你的想像只能靠有限的幾個標籤、臉譜去拼湊。

有自知的創作者因為生活經驗不足, 導致靈感枯燥,

從而不敢輕易對農村題材下手。 而無知無畏的創作者, 弄出一部啼笑皆非的「大作」, 也會知難而退, 不再觸碰。

資本逐利:農村場景不是當下社會的主流舞臺, 熱錢湧往玄幻、古裝、都市、抗戰等題材領域。

資本逐利, 投資者趨利避害本無可厚非。 影視項目的風險非常高, 成則賺得盆滿缽滿,敗則傾家蕩產。他們要考慮到商業回報、控制風險,必須謹慎決策。農村題材影視作品,受制于觀眾不買帳、創作不接地氣等多重因素,要叫好又叫座,太難。

趙本山的本山傳媒,為什麼敢投入?因為他們握有趙本山這張王牌,還有靠小品在全國打開市場的一眾演員,並且,他們靠多年苦心經營,已獨佔農村題材影視鼇頭,所謂「本山出品,必屬精品」是也。最重要的,演員系本山傳媒旗下藝人,片酬成本很低,從而有效控制了製作成本。

結語:大部分都市觀眾對農村的喜愛,屬於葉公好龍。因為都市生活的不盡如人意,他們會把農村想像成「詩意的棲居地」、「世外桃源」,但真的讓他們長期定居農村,很難。他們不過是享受著城市諸多便利同時,希望城市也能像農村一樣詩意、田園般小清新。所以,即便面對觸及農村生活深處的影視劇,他們也並無興趣。

最多,他們就像看《鄉村愛情》一樣,是帶著獵奇、審醜、尋找優越感去看的。

成則賺得盆滿缽滿,敗則傾家蕩產。他們要考慮到商業回報、控制風險,必須謹慎決策。農村題材影視作品,受制于觀眾不買帳、創作不接地氣等多重因素,要叫好又叫座,太難。

趙本山的本山傳媒,為什麼敢投入?因為他們握有趙本山這張王牌,還有靠小品在全國打開市場的一眾演員,並且,他們靠多年苦心經營,已獨佔農村題材影視鼇頭,所謂「本山出品,必屬精品」是也。最重要的,演員系本山傳媒旗下藝人,片酬成本很低,從而有效控制了製作成本。

結語:大部分都市觀眾對農村的喜愛,屬於葉公好龍。因為都市生活的不盡如人意,他們會把農村想像成「詩意的棲居地」、「世外桃源」,但真的讓他們長期定居農村,很難。他們不過是享受著城市諸多便利同時,希望城市也能像農村一樣詩意、田園般小清新。所以,即便面對觸及農村生活深處的影視劇,他們也並無興趣。

最多,他們就像看《鄉村愛情》一樣,是帶著獵奇、審醜、尋找優越感去看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