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南航徐川:耶誕節前談自信

先是平安夜, 接著耶誕節, 西方人的傳統節日。 在鋪天蓋地的氛圍中, 在歡天喜地的慶祝裡, 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人糾結有人憂, 如此興師動眾地慶祝一個西方的節日, 如何不感到憂心忡忡?如何不感到惴惴不安?

其實, 不安沒必要, 抵制沒意義, 該過節就好好過節, 該歡樂就好好歡樂。

如果還想不開, 不如就在今天, 我們一起聊文化, 說自信。

一、中國人應該自信麼?

中華民族雄踞九州, 炎黃子孫生生不息, 世代傳承繁衍至今。 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 賡續傳承, 惠澤四海, 影響深遠。 儒墨道法, 孔孟老莊;漢唐盛世,

威名遠揚;開疆拓土, 宋元更替;明朝“治隆唐宋”, 清朝“遠邁漢唐”。 三千年之封建王朝, 始終自居世界中心, 放眼望去, 堂堂帝國唯我而已。

談歷史, 中國人應該是自信的。

看今朝, 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 “亞投行”蓄勢待發, “一帶一路”雄心勃勃, “大國崛起”風正帆懸, “中國來了”舉世矚目, “世界互聯網大會”恰逢其時, “訪英援非”高瞻遠矚, 舉目四望, 世界民族之林我們已經站穩腳跟, 正在迅速地和平崛起。

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 都不需要之一, 我們不得不問一句:

這難道不值得驕傲嗎?

這難道不值得自信嗎?

所以, 中國人應該是自信的。

二、中國人現在自信麼

但現實是, 我們還有點不自信。

我們先看看身邊。

北京樓盤叫“東方之長島”, 上海浦東是“東方曼哈頓”,

太湖影視基地是“東方好萊塢”, 關漢卿是“東方莎士比亞”, 你身邊的樓盤叫“香榭麗舍”, 他周邊的社區叫“拉菲水岸”, 奶粉自然是別人的好, 空氣當然是別人的清爽, 月亮應該也是別人的圓, 電鍋、馬桶蓋, 從吃的到拉的, 國外優質一條龍, 國外天藍藍水清清, 行走的街道很乾淨, 汽車要買進口的, 手機要用蘋果的, 甚至無數面對外國人就啞巴的中國人竟然還都給自己取個英文名。

生活之外看文化, 制度自然也是西方的好, 節日也是西方的有味道, 同樣是因為愛情, 同樣有商家推波助瀾, 七夕節就是幹不過情人節。 情人節送玫瑰理所應當, 耶誕節扮老頭十分正常, 平安夜送蘋果順理成章。

總而言之, 統而言之, 在中國,

大家取洋名、買洋貨、留洋學、過洋節, “挾洋人以自重”。 外國就像我們生命當中別人家的孩子, 每當遇到不順心、不開心的情況, 外國就跳出來給我們做標杆上堂課, 好像境外之域處處都是天堂。

這樣的中國人是自信的嗎?

顯然不自信, 不能說卑躬屈膝, 談不上奴顏媚骨。

至少也是底氣不足。

三、中國人為什麼不自信

在工業革命迅猛發展的兩百多年裡, 國人沉浸在閉關鎖國的太平盛世裡。 當睜眼看世界的時候, 別人依然是“蕞爾小邦”, 竟然有“堅船利炮”, 必然是“奇技淫巧”, 我們還是“天朝上國”, 還在夜郎自大, 還等萬國來朝, “乃不知有英, 無論美法”, 自大充滿頭腦, 自信從何談起?

鴉片戰爭以後, 中國人遭人欺壓, 任人欺淩, 割地賠款成了家常便飯,

損兵折將、缺兵少將成了常態。 虎門銷煙一波未平, 沿海門戶悉數洞開, 天朝上國迷夢初醒, 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太后皇帝四處逃亡, 立憲新政鬧劇收場。 “九·一八事變”之後華夏境內滿目瘡痍, 及至日本戰敗, 國人依然四顧茫然, 倉皇張望。 一個軍事上長期的失敗者, 被打成喪家之犬, 即使贏了也不踏實, 更不放心, 沒有太多發言權, 基本沒有表決權, 自信從何而來?

五四運動以來, 舊文化被“新文化運動”全面革新, 迎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傳統的根斬而未斷, 文化的脈衰而未亡, 卻免不了傷筋動骨, 元氣損耗。 “破四舊”讓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灰頭土臉, 孔孟之道慘遭鄙夷, 書籍文物焚毀無數。

更兼之“文化大革命”, 十年浩劫, 荼毒深遠。 四舊雖已破, 四新尚未立, 傳統根已弱, 文化脈已衰!一個沒有文化信仰的人, 脊樑已彎, 是直不起腰來講話的, 自信從何而來?

改革開放以降, 我們撥亂反正, 平反冤假錯案, 昭雪歷史, 還人清白。 當開始全面建設經濟時, 科技的落後不是一星半點, 人才的匱乏不是個十百千, 基礎的欠缺不是一城一池。 專家學者是剛從牛棚工廠請回來的, 學生是剛從鄉野邊陲選出來的, 校舍是在破敗不堪的地方搭起來的。 我們重新回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道路上, 與國外的差距是望塵莫及, 落後是即成事實。 一個沒有技術優勢的民族, 實力差距懸殊, 自信從何而來?

三千年的傳統, 我們棄的太多, 揚的太少, 甚至沒有。我們只管推倒,不管重來。軍事上長期落後挨打,文化上嚴重停滯退化,科技上基本落後匱乏,我們的自信能從天而降、拔地而起、橫空出世嗎?

一個沒有自信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沒有自信的國家,是沒有未來的。

我們,路在何方?

四、中國人能自信嗎?

中國人的自信到底從哪來?

自信從道路來,從理論來,從制度來。

自信從道路來。道路的標籤問題眾說紛紜,其實可以擱置爭議放開眼光,孰優孰劣自然有歷史給出答案。小平同志講,要從姓社還是姓資的爭論中擺脫出來,放開手腳,大膽地試,大膽地闖。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實踐反復地證明了一個道理,用腳投票是最靠譜的。我們的人民和黨一起,在艱難困厄中殺出一條血路,在圍追堵截中闖出一片天地,在社會主義陣營中堅挺屹立,憑什麼不自信?

自信從理論來。實踐出真知,我們的理論經歷了八年抗戰的考驗,經歷了三年內戰的檢驗,經歷了“兩個凡是”的挑戰,凝練成了“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發展成了“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正匹配著中國的偉大實踐,開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的理論來源於實踐,也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成就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績,憑什麼不自信?

自信從制度來。我們的制度是歷史選擇的,也是人民選擇的。一部人類文明史,可以看作是一部制度變遷史。對一個國家而言,道路選擇和理論創新,都要靠制度來保障;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也必然體現為制度自信。“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後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今天,站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憑什麼不自信?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歸根結底還是文化自信。習總書記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這是我們幾千年文化的根脈和精髓,雖然遭遇過劫難,雖然受到過挫傷,但傳統美德的精髓還在,傳統文化的精神還在,傳統習俗的影響還在。中華民族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永遠不倒,延續精神血脈勢在必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傳遞中國正能量是必然途徑,但最根本要靠文化。

西方文明鋒芒正盛,伊斯蘭文明輝煌難再,中華文明韜光養晦,人類未來誰主沉浮?三種文明誰能爭鋒?

中華文明平等地看待其他文明,和而不同,求同存異;自由地汲取其他文明,相容並包,海納百川;獨立地發展自己,不驕不躁,不卑不亢。這就是中華文明的突出優勢——平等、自由、獨立,不一家獨大,不夜郎自大,不敝帚自珍。這樣的文明才能如水一樣,如空氣一樣,自然地存在,和諧地發展,平靜地繁榮。

再說說耶誕節

回頭開篇的主題,再說說耶誕節。

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當然這也是一句經常被誤用的名言。

存在總是現實的,也是符合邏輯機理的,哪怕你不喜歡,哪怕你覺得不對。

另外,行走在發展的道路上,既要有堅定的信心,也要有包容的勇氣。

既然你真的相信未來一定在中國,又何必與潮流作對?

過別人的節並不傷筋動骨,也不奴顏媚骨,找個機緣一起開心也未必就要上綱上線,何況國人追尋的只是節日裡吃喝玩樂的內容,至於宗教背景和節日來源,大家不願深究,也無意深究,別人既不嚴肅,你又何必緊張?

無論平安夜,還是耶誕節,一定要快樂!

天天快樂!

(作者:團中央學校部特約評論員 南京航空航太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黨委副書記 徐川)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團中央學校部」,搜索「tzyxxb」即可關注。

甚至沒有。我們只管推倒,不管重來。軍事上長期落後挨打,文化上嚴重停滯退化,科技上基本落後匱乏,我們的自信能從天而降、拔地而起、橫空出世嗎?

一個沒有自信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沒有自信的國家,是沒有未來的。

我們,路在何方?

四、中國人能自信嗎?

中國人的自信到底從哪來?

自信從道路來,從理論來,從制度來。

自信從道路來。道路的標籤問題眾說紛紜,其實可以擱置爭議放開眼光,孰優孰劣自然有歷史給出答案。小平同志講,要從姓社還是姓資的爭論中擺脫出來,放開手腳,大膽地試,大膽地闖。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實踐反復地證明了一個道理,用腳投票是最靠譜的。我們的人民和黨一起,在艱難困厄中殺出一條血路,在圍追堵截中闖出一片天地,在社會主義陣營中堅挺屹立,憑什麼不自信?

自信從理論來。實踐出真知,我們的理論經歷了八年抗戰的考驗,經歷了三年內戰的檢驗,經歷了“兩個凡是”的挑戰,凝練成了“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發展成了“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正匹配著中國的偉大實踐,開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的理論來源於實踐,也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成就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績,憑什麼不自信?

自信從制度來。我們的制度是歷史選擇的,也是人民選擇的。一部人類文明史,可以看作是一部制度變遷史。對一個國家而言,道路選擇和理論創新,都要靠制度來保障;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也必然體現為制度自信。“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後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今天,站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憑什麼不自信?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歸根結底還是文化自信。習總書記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這是我們幾千年文化的根脈和精髓,雖然遭遇過劫難,雖然受到過挫傷,但傳統美德的精髓還在,傳統文化的精神還在,傳統習俗的影響還在。中華民族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永遠不倒,延續精神血脈勢在必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傳遞中國正能量是必然途徑,但最根本要靠文化。

西方文明鋒芒正盛,伊斯蘭文明輝煌難再,中華文明韜光養晦,人類未來誰主沉浮?三種文明誰能爭鋒?

中華文明平等地看待其他文明,和而不同,求同存異;自由地汲取其他文明,相容並包,海納百川;獨立地發展自己,不驕不躁,不卑不亢。這就是中華文明的突出優勢——平等、自由、獨立,不一家獨大,不夜郎自大,不敝帚自珍。這樣的文明才能如水一樣,如空氣一樣,自然地存在,和諧地發展,平靜地繁榮。

再說說耶誕節

回頭開篇的主題,再說說耶誕節。

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當然這也是一句經常被誤用的名言。

存在總是現實的,也是符合邏輯機理的,哪怕你不喜歡,哪怕你覺得不對。

另外,行走在發展的道路上,既要有堅定的信心,也要有包容的勇氣。

既然你真的相信未來一定在中國,又何必與潮流作對?

過別人的節並不傷筋動骨,也不奴顏媚骨,找個機緣一起開心也未必就要上綱上線,何況國人追尋的只是節日裡吃喝玩樂的內容,至於宗教背景和節日來源,大家不願深究,也無意深究,別人既不嚴肅,你又何必緊張?

無論平安夜,還是耶誕節,一定要快樂!

天天快樂!

(作者:團中央學校部特約評論員 南京航空航太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黨委副書記 徐川)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團中央學校部」,搜索「tzyxxb」即可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