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境外資產逾三千億,揭秘海航跨境並購之路

近日, 評級機構標普(S&P)警告稱, 海航集團(HNA Group)激進的融資結構正在破壞其信用度,“海航集團在未來幾年有大量債務到期, 且其融資成本已明顯高於一年之前, ”標普在其報告中表示。

不止標普, 據彭博消息, 滙豐因擔憂海航高企的債務而在今年下半年加大了與海航有關事務的審查力度, 也已經告知公司內部的交易撮合人, 要求暫時不要再謀求與海航集團有關的業務。 而在幾個月前, 有媒體爆出中國銀監會要求各銀行排查海外並購活躍企業的資金和風險情況, 海航成為被“點名”的五家企業之一。

海航近年來一系列的跨境收購, 不止一次引發了外界對海航資金鏈的質疑。

對於海航的資金來源問題, “海航的資金來源, 既有一二級市場融資, 也有企業自有資金, ” 海航集團負責人回應稱。 海航也於近日發表聲明稱, 目前財務狀況處於非常健康的狀態。 據海航集團披露資料顯示, 其資產負債率實現“七連降”, 從七年前的82%降至59.5%。

近日, 國開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等八家國內政策性及商業銀行對海航2018年授信合作事宜上, 一致表示, 將繼續與海航集團保持全方位合作。 同時, 海航發佈公告稱其各大金融機構授信總額8170億元, 尚餘3100億元未使用。

“最近海航就清理了旗下100多家企業, 對海外資產也根據政策作出調整” , 海航集團CEO譚向東表示說,

“海航是理性的投資者, 只買不賣會撐死, 有買有賣才是生意, 所以我們有買有賣, 有進有出。 ”

然而, 近年來在跨境領域的並購中, 海航可能是全球企業中最活躍的一家。

據晨哨集團研究部資料, 不完全統計, 海航自2010年至今開展了40宗跨境並購,

交易總額已經超過400億美元。 其跨境投資佈局主要涉及航空公司、物流供應商、餐飲集團、酒店、租賃公司及辦公樓等, 而本文將其佈局分為航空旅遊板塊、現代物流板塊、現代金融板塊及酒店及辦公樓四個模組。 目前, 海航已從成立之初的偏安海南一隅的地方航空運輸企業發展成為涵蓋航空、酒店、旅遊、地產、商品零售、金融、物流等多領域的企業集團。 海航官網顯示, 其總資產逾萬億元, 境外總資產超過3300億元, 旗下境外企業數量45家, 境外員工近29萬人。

今年7月份, 美國《財富》雜誌公佈2017年世界500強榜單中, 海航位列第183位, 排名較上年上升170名。

航空旅遊領域作為海航集團的本業, 海航自2006年至今已經跨境並購10餘起。

從2006年成功重組並控股香港航空到到2011年並購香港康泰股權進而推動香港出境旅遊和華南地區入境旅遊,

海航以香港作為對外的橋頭堡, 並在2010年成立了海航香港總部;

從2010年成功並購土耳其my TECHNIC維修公司部分股權和2012年組建迦納AWA航空和並購了法國藍鷹航空48%的股權, 到今年8月1510萬歐元收購德國法蘭克福哈恩機場82.5%股權, 境外航公公司的設立和並購成為海航佈局全球航線網路的重要支點;

而15年海航1300萬美元並購南非航空公司6.2%股份和十億五千萬美元收購藍色巴西航空23.7%股份, 則表明海航的境外航空佈局已經擴展到非洲和南美洲;

13年海航並購澳大利亞Arena航校80%股權, 並更名為澳大利亞國際航空學校, 到16年海航15億美元收購瑞士航空服務公司佳美集團,

海航在航空旅遊領域的附加板塊也在開展佈局。

海航在現代金融服務領域的動作, 並不亞於航空領域。 據不完全統計, 截止今年, 已經有11筆跨境並購。

租賃業務方面, 海航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海航在2010年年初並購了澳大利亞ALLCO航空租賃業務開始, 在2011年又並購了全球五大集裝箱租賃公司之一的SEACO, 13年並購歐洲第一大拖車租賃公司TIP從而開始了海航在航空業以外的其他產業的國際化佈局;

2015年並購集裝箱租賃業務供應商Cronos和25.55億美元並購飛機租賃公司Avolon Holdings Ltd. 100%股權, 並將其均納入海航持有34.56%股權的渤海租賃而使後者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集裝箱租賃業務提供商和全球第四大飛行租賃公司;

更為大手筆的是, 海航在2016年分別以25億美元收購飛機租賃集團Avolon和100億美元收購CIT Group Inc.的飛機租賃業務。

非租賃金融業務方面,海航也未放慢步伐。

繼2016年4月,海航宣佈收購全球最大的零售貨幣兌換運營商之一英國外幣兌換運營商International Currency Exchange (ICE),又在今年8月份,完成從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淡馬錫手中全球最大免稅品零售商Dufry的16.2%股權的收購,並將海航在Dufry的持股比例將升至20.92%。可見海航在零售業務領域上的佈局明顯;

隨著海航在今年買下《財經》雜誌的主管方“聯辦”80%股權,並以4.46億美元收購英國耆衛保險公司(Old Mutual Plc)旗下美國資產管理公司25%的股份。特別是在今年5月份海航增持德意志銀行股份至9.92%成為德國銀行業巨頭德意志銀行最大股東的動作,海航在現代金融領域的動作頻頻。

作為航空起家的海航,在現代物流領域的佈局也不容小覷。

海航在物流板塊通過利用資本、資源和技術優勢,試圖從資金、資產以及風險控制三方面來構建金融平臺。據海航內部人士透露,海航物流的物流金服已經是全牌照的金融服務提供者,擁有供應鏈金融、保理、保險、租賃、資產交易所、網路支付等金融工具。

繼2006年,海航重組香港快運開展香港市場之後,在2011年並購土耳其ACT貨運航空公司打入歐洲市場;

15年海航27.3億瑞郎(約人民幣175億元)收購全球最大的航空地面及貨運服務商瑞士國際空港服務有限公司(Swissport)100%股權和2016年海航60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的IT產品分銷商和供應鏈服務商美國科技公司英邁(Ingram Micro)的兩個大手筆,表明海航在航空服務、供應鏈綜合管理服務等物流領域的發力;

海航在2017年也持續有動作,以10億美元收購新加坡物流供應商CWT,以1.27億元人民幣收購巴西集團Odebrecht旗下物流公司所持60%RJA股權、同時以1904.60萬元人民幣向新加坡樟宜機場控股公司旗下Excelente售出9%的RJA股權到海航以4億澳元(2.8億澳元現金和1.2億澳元債務的形式)收購澳洲最大汽車代理Automotive Holdings旗下的冷鏈物流業務。

在酒店、辦公樓等不動產領域的投資上,海航自2010年以來也有11宗的跨境並購。

海航熱衷於對豪華酒店的投資。

海航在2013年海航並購了歐洲第三大酒店連鎖集團NH酒店集團20%股權,並在一年後增持NH酒店集團股權,由20%上升至29.5%,並成為NH最大股東,海航對歐美的豪華酒店的投資拉開序幕。

15年海航並購北美紅獅酒店15%股份,2016年海航收購美國卡爾森酒店集團100%股權,以及後者持有的瑞德酒店集團51.3%的多數股權,並在2016 年底對瑞德酒店集團剩餘約49%股權發出強制性收購要約;

2016年10月,海航集團以約65億美元,從黑石集團手中收購其持有的約25%希爾頓集團股份,將成為後者的最大股東。

而海航也在過去幾年瞄準了辦公樓等不動產的投資。

在海航於2011年斥資2.59億美元從凱雷集團買下曼哈頓美洲大道1180號大樓90%股權後,海航在美國不動產的收購還有,2016年8月收購的三藩市市中心一棟寫字樓商業地產,以及今年3月海航正主導一項收購總價值達22.1億美元曼哈頓公園大道245號(245 Park Ave.)大樓的交易;

出售資產是調整投資佈局的一部分

據路透11月8日報導,海航同意出售西班牙NH酒店集團(NHH.MC)1.14%的股權,市價估值2150萬歐元。而早在今年4月,海航也宣佈了持有近6年的曼哈頓美洲大道1180號大樓的出售,市場估值3.2億美元。

海航集團官方資料顯示,目前海航境內外合作金融機構逾300家。在SEACO、Swissport、IngramMicro、Pactera等項目的並購整合中,海航與羅斯柴爾德、中金公司、高盛、摩根大通、巴克萊銀行、黑石基金等國際金融機構有合作。目前,海航的境外社會及金融機構資金占比已超過5成。

“國家不支持的行業,我們不投;支持的‘一帶一路’專案,我們就堅決地走出去,”譚向東表示海航將回應國家政策,調整海外投資並購節奏,“海航的投資並非盲目,很多專案體現出良好的投資收益,例如對酒店管理集團希爾頓25%股權的收購,公司股價已反映掙了21個億;例如收購的Gategroup 明年將上市,至少能掙15億。”

非租賃金融業務方面,海航也未放慢步伐。

繼2016年4月,海航宣佈收購全球最大的零售貨幣兌換運營商之一英國外幣兌換運營商International Currency Exchange (ICE),又在今年8月份,完成從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淡馬錫手中全球最大免稅品零售商Dufry的16.2%股權的收購,並將海航在Dufry的持股比例將升至20.92%。可見海航在零售業務領域上的佈局明顯;

隨著海航在今年買下《財經》雜誌的主管方“聯辦”80%股權,並以4.46億美元收購英國耆衛保險公司(Old Mutual Plc)旗下美國資產管理公司25%的股份。特別是在今年5月份海航增持德意志銀行股份至9.92%成為德國銀行業巨頭德意志銀行最大股東的動作,海航在現代金融領域的動作頻頻。

作為航空起家的海航,在現代物流領域的佈局也不容小覷。

海航在物流板塊通過利用資本、資源和技術優勢,試圖從資金、資產以及風險控制三方面來構建金融平臺。據海航內部人士透露,海航物流的物流金服已經是全牌照的金融服務提供者,擁有供應鏈金融、保理、保險、租賃、資產交易所、網路支付等金融工具。

繼2006年,海航重組香港快運開展香港市場之後,在2011年並購土耳其ACT貨運航空公司打入歐洲市場;

15年海航27.3億瑞郎(約人民幣175億元)收購全球最大的航空地面及貨運服務商瑞士國際空港服務有限公司(Swissport)100%股權和2016年海航60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的IT產品分銷商和供應鏈服務商美國科技公司英邁(Ingram Micro)的兩個大手筆,表明海航在航空服務、供應鏈綜合管理服務等物流領域的發力;

海航在2017年也持續有動作,以10億美元收購新加坡物流供應商CWT,以1.27億元人民幣收購巴西集團Odebrecht旗下物流公司所持60%RJA股權、同時以1904.60萬元人民幣向新加坡樟宜機場控股公司旗下Excelente售出9%的RJA股權到海航以4億澳元(2.8億澳元現金和1.2億澳元債務的形式)收購澳洲最大汽車代理Automotive Holdings旗下的冷鏈物流業務。

在酒店、辦公樓等不動產領域的投資上,海航自2010年以來也有11宗的跨境並購。

海航熱衷於對豪華酒店的投資。

海航在2013年海航並購了歐洲第三大酒店連鎖集團NH酒店集團20%股權,並在一年後增持NH酒店集團股權,由20%上升至29.5%,並成為NH最大股東,海航對歐美的豪華酒店的投資拉開序幕。

15年海航並購北美紅獅酒店15%股份,2016年海航收購美國卡爾森酒店集團100%股權,以及後者持有的瑞德酒店集團51.3%的多數股權,並在2016 年底對瑞德酒店集團剩餘約49%股權發出強制性收購要約;

2016年10月,海航集團以約65億美元,從黑石集團手中收購其持有的約25%希爾頓集團股份,將成為後者的最大股東。

而海航也在過去幾年瞄準了辦公樓等不動產的投資。

在海航於2011年斥資2.59億美元從凱雷集團買下曼哈頓美洲大道1180號大樓90%股權後,海航在美國不動產的收購還有,2016年8月收購的三藩市市中心一棟寫字樓商業地產,以及今年3月海航正主導一項收購總價值達22.1億美元曼哈頓公園大道245號(245 Park Ave.)大樓的交易;

出售資產是調整投資佈局的一部分

據路透11月8日報導,海航同意出售西班牙NH酒店集團(NHH.MC)1.14%的股權,市價估值2150萬歐元。而早在今年4月,海航也宣佈了持有近6年的曼哈頓美洲大道1180號大樓的出售,市場估值3.2億美元。

海航集團官方資料顯示,目前海航境內外合作金融機構逾300家。在SEACO、Swissport、IngramMicro、Pactera等項目的並購整合中,海航與羅斯柴爾德、中金公司、高盛、摩根大通、巴克萊銀行、黑石基金等國際金融機構有合作。目前,海航的境外社會及金融機構資金占比已超過5成。

“國家不支持的行業,我們不投;支持的‘一帶一路’專案,我們就堅決地走出去,”譚向東表示海航將回應國家政策,調整海外投資並購節奏,“海航的投資並非盲目,很多專案體現出良好的投資收益,例如對酒店管理集團希爾頓25%股權的收購,公司股價已反映掙了21個億;例如收購的Gategroup 明年將上市,至少能掙15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