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馮小剛:拍《芳華》就像做了一場夢

12月16日晚, 槍稿聯合到場, 順利舉辦了槍稿觀影會第001場, 中國電影資料館600人大廳座無虛席。

特別感謝所有前來捧場的讀者, 我們為你們的熱情與美貌傾倒。 那些參與報名但搶票未果的朋友們, 請繼續關注槍稿的觀影會招募資訊, 小預告:下周的觀影會, 我們還會請到一位重量級導演。

昨晚《芳華》映後, 導演馮小剛、影評人賽人與現場觀眾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對談互動。 今天槍稿為大家推送的便是現場文字版實錄——馮導吐露心聲, 細緻地與現場觀眾們聊了聊創作《芳華》的始末, “最毒舌影評人”賽人則在解讀影片時依舊不改愛開黃腔之本色。

槍稿觀影會第001場 《芳華》

馮小剛 X 賽人 對談實錄

槍稿觀影會第001場。

主持人:馮導, 上次見您還是《集結號》上映時, 到現在為止已經十年過去了, 這兩個電影其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實際上這和您拍電影有很大的關係,

《集結號》之前, 您被認為是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大導演, 《集結號》之後, 您開始拍一些深沉有力的電影, 越來越任性了。 到這個電影的時候, 聽說是您的一個心願清單的最後一部, 所以首先請您給大家先介紹一下, 這個電影對您來說是有多麼的重要, 後面請賽人老師做一個評述。

馮小剛:各位好!今天外頭風特別大, 我穿著秋褲覺得腿特別涼, 但是大家還是在這麼嚴寒的情況下出來看電影, 作為一個導演, 這是很感動的事。

馮小剛有沒有你說的這種可能呢?我也不敢說, 因為我也不知道。 我覺得是這樣, 這個劉峰就是愛那個林丁丁, 其實他對何小萍, 他就是, 劉峰是一個非常樂於助人的, 在那個時代, 他是那麼一種人, 然後他在整個的集體在欺負何小萍的時候, 他能夠給她一些關心, 何小萍是很容易愛上他的, 但是劉峰, 在他的心裡, 我覺得包括在嚴歌苓的小說裡, 我看不到劉峰愛何小萍, 他就跟她一直很好, 像兄妹一樣, 包括她小說裡面也寫了很大的篇幅, 最後劉峰在海口和一個妓女住在一起,

那個小說裡是這麼寫的。

賽人:就是能力還是有的, 是吧?

馮小剛:能力是有的, 我覺得他們就是這樣一種相濡以沫的關係, 至於他們是不是應該住在一起, 甚至還, 還做了一些男女之事, 那個其實對我這個電影來說不重要了, 我是覺得, 在小說裡寫劉峰被人拐的時候, 何小萍及時趕到了, 把他接到自己的家裡頭, 細心的照顧, 讓劉峰撿了一條命。 對於我來說呢, 我當然還是希望, 有這一點人性的暖和氣, 所以當何小萍說, 你能抱抱我的時候, 我覺得劉峰沒有猶豫把她摟在懷裡邊, 但是好像如果是經歷過一場生死的戰鬥, 做這樣的一個舉動, 好像也是可以, 何小萍入伍就是他接來的兵, 一直到今天,

這個成為了她最值得信賴, 也是兩個人最互相疼愛的一種人物關係。

劉峰(黃軒 飾)和何小萍之間的情感關係十分微妙。

賽人:主持人有什麼想問的?

主持人:憋半天了。 我覺得從敘事角度來說, 其實非常的特別, 剛才您也說了, 是您欣賞這些東西, 讓嚴歌苓去寫的這個小說, 其實女性第一視角的這個電影,其實還是保持了蕭穗子的一種視角,但是您又是一個男性導演,這當中其實有點像,讓-雅克·阿諾去拍杜拉斯的《情人》,《情人》是女作家杜拉斯的自傳體小說,但男導演去拍的。在這過程中一定會有哪些是女性視角,哪些是男性視角,那些女性的視角,甚至是說女性意識,一個男導演能不能去把握住這些問題。我想問馮導,在您這個電影當中,您去掉了一些什麼,或者自己是加上了哪些您個人的視角的東西?

主持人(左)向馮小剛提問。

馮小剛:其實嚴歌苓還是圍繞著劉峰、何小萍在寫,我想拍這個電影的時候,我腦子裡是沒有故事的,我腦子裡有影像,有那些在夏天陽光裡頭,好像是有水在流動的感覺,我覺得有那些一張一張的面孔,那些女孩的身影、舞姿,包括樂隊的那些孩子們,那些東西,一直覺得拍出來很別致,很不一樣,過去中國電影很少拍這些。但是我沒有故事,我自己也可以寫劇本,我也可以寫我的故事,但是我認為我的故事,那就是男性的視角的,而且我那故事,我在部隊,我是比較調皮搗蛋的那種,幹了很多出格的事吧,打架,炊事班偷東西呀,領導看著我很頭痛。可是我並不想拍男的,我想拍一幫女孩,我就寫不了。嚴歌苓寫,但是她並沒有給我寫一幫女孩,她寫的是劉峰,她寫的是何小萍。

其實就劉峰這樣一個人物來說,我在文工團的時候,我周圍好像沒有這麼一個人,沒有這麼一個好像黃軒演的劉峰這種人,所以我看完小說,我不知道劉峰應該長什麼樣,這個人在我腦子裡,他不像何小萍、蕭穗子、郝淑雯、林丁丁,我大概腦子裡都能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印象,只有劉峰我不知道應該是什麼樣。那麼,我只有見到黃軒的那一刻,我才覺得,哎,對,好像應該是他這樣,所以是這樣的一個情況。你知道我們文工團那時候,所有的男的都是,就是最老實的,擱野戰部隊裡也算是最淘氣的,最不省心的,沒有劉峰這樣的。小說裡說,他還是一個從小鎮上,一個縣劇團來的,所以在我心裡頭,劉峰是沒有模特的,劉峰這個人物我就是按照嚴歌苓給我提供的原原本本的在拍。何小萍這個人物,我是按照嚴歌苓的本子在拍,除此之外,剩下其他人,是我腦子裡的一些,就是對我們文工團的那些人的印象,如果僅僅拍劉峰和何小萍的故事,我好像就沒有什麼興趣了,實際上我要拍的是這樣一個群體,這麼一些讓我覺得特別懷念的內容。

黃軒非常符合馮小剛心目中“劉峰”的氣質。

主持人:我再問一個問題,大家可以踴躍舉手。我問的最後這個問題是,跟這個電影的重頭戲戰爭戲有直接的關係,這場看了之後,確實覺得那個鏡頭是非常非常震撼的,這裡面可以看到有一些特技在裡面,比如說有一個蝴蝶,它出來的時候,有點像《唐山大地震》裡一些蜻蜓的視角。在整個過程中是極其複雜的,大家在看的時候,其實發現還是有大炮在裡面進行運動,好像似乎有這個,似乎在進行整個戰鬥的過程當中,又有一個調度。我想問的是,是真的拍下來的嗎?如何做的這個鏡頭的設計的呢?

馮小剛:當時拍這個戰爭的時候,我在想,我們做《集結號》的時候,我知道我可以拍得很殘酷,然後在《一九四二》大的轟炸的時候,我們基本上就把那場戲做到了登峰造極,連轟炸再空中的掃射,那我想問這一次,我如果還是那麼做的話,就沒意思了,所以我想能不能做一個別人沒做過的,那我就看這些戰爭片,我也看了《贖罪》,看到《贖罪》的時候,海灘上有一場戲,當然它那個就比較容易,因為他不打,他只是在跟著這個人在走,只是走了特別久,這裡面有槍斃戰馬,有破壞吉普車的水箱等等等等這一切。我想做一個,能不能做一個像《贖罪》這麼長的戰鬥,但是它又完全是戰鬥的狀態裡的,這個團隊是韓國團隊,我跟他們合作了好多戲了,他是《太極旗飄揚》這個團隊,我第一次跟他們合作是《集結號》,然後是《唐山大地震》,所有地震的部分是他們做的,然後是《一九四二》,然後是《芳華》。

為了拍好片中的長鏡頭,馮小剛做了大量的功課。

馮小剛:我知道韓國人有一個特點,就是說他們老憋著一口氣,就是說,我們除了比好萊塢便宜,剩下我們都不輸他們,他們一直憋著這麼一口氣,然後我確實覺得他們做得非常的棒。我就說,那好,如果是一個中國的特效團隊,我就不提這個,因為他做不到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是韓國的特效團隊,有沒有可能,我逼他一下,他們就有這種不服輸的精神,然後我就說,哎,這個好像是好萊塢的團隊是能做到的,我就是沒有那麼多的錢。我把這個想法說了,他們幾個人,因為他們牽扯到幾個部門,一個是爆破的部門,一個是電腦的部門,一個是特效化妝,有伍行,這四個部門要配合好,我說能不能就一個鏡頭,一個長鏡頭,他們說很困難,會犧牲掉很多的殘酷性,比如說我們靠剪接,一發子彈過來,把這個胳膊打飛了,打斷了,因為剪接,我就有時間裝這個假肢,裝這個模型,做所有的血漿,包括炸點怎麼弄,然後我再切別的鏡頭。比如說《集結號》開始,前面7、8分鐘,可能是幾百個鏡頭,大概五六百個鏡頭組合起來這一場戲。

我當時說的是5分鐘,要一個鏡頭,這個沒有時間,你打完了這個人,你再打那個人,我都沒有時間去做,我也沒有時間在他們身上按這個炸點,我沒辦法在攝影機和人之間有炸點,因為我要保證攝影師的安全。炸彈點會直接打到鏡頭上,他只是給攝影師做好了保護。他說現在這樣,攝影師又有那麼多的線路,又在一個茅草地裡,裡頭全是火山岩地上,我沒辦法保證這個安全,說了很多,而且這個鏡頭不能是平面的,要是一個立體的,有時候要躍起來,要跟著跑,景別要產生很大的變化,有時候是特寫,有的時候是變成全景的,做不到,最後商量完了做不到。然後我就不接受,我說這不可能啊,你這怎麼可能做不到呀?一定會做到的,只是肯定非常困難。到第四次開會的時候,我已經放棄了,我就想,確實做不到,那是沒辦法,就在第四次開這個會的時候,這個韓國團隊跟我說,導演,給你一個好消息,我們能做到,我當時就很振奮,當然他們說比較貴,他說肯定也比好萊塢便宜,最後這一個鏡頭,最後結帳,原來說700萬是預算,真正這一個鏡頭完了花了900萬。

這個長鏡頭最後花了900萬。

馮小剛:其實呢,你今天問到我這個話,我們就是不能夠撒謊,是吧,這是由8個鏡頭組成的,只是他們想到了一個方法,讓你完全看不到接點,當然每次拍這個鏡頭結束,到對那個鏡頭的時候,他有他一套方式,就是他可以保證接起來完全可以接上,這個電腦現場就在對,所以經常會,全都準備好,一開始,不行,重來,接不上,路線不行,收尾也是,而且每天不停在排練,排練一整天,然後拍這一個鏡頭,10天吧。後來是因為手裡沒有炸藥了,韓國的團隊也很遺憾,他說他們設想的那個效果要比現在這個更猛烈,但是我們因為,你知道炸藥管控審批太難了,所以我們手裡剩的那塊,我印象拍到最後一天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們說,我還有兩塊炸藥,也就意味著,第一,這個鏡頭要縮減,第二,你必須一次完成,錯了就再沒有了,收不了尾了。所以,這個非常非常有難度。但是我覺得就是要做這個,從《我不是潘金蓮》開始,我就一直在想,做一些可能性,別人沒做的事,我們能不能去做一些嘗試。

馮小剛稱:如今的他想要做一些別人沒做過的嘗試。

主持人:這個鏡頭真是載入史冊了,大家給我們的馮導掌聲。下面我們把時間都交給觀眾,大家可以聊一聊你們的觀感,也可以提出你的疑問,這個機會非常難得,我估計最多四、五個問題。

觀眾:我就是想跟馮導說聲謝謝,因為我是嚴歌苓的書迷,我特別喜歡她筆下的人物,因為我覺得特別鮮活,特別靈動,她以前拍的那些電影我都看了,也覺得很好,但是就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我覺得她筆下的女性都有特別的特質,就是對苦難有一種特別的免疫力。今天看到這個電影,讓我想到她之前有一部短篇小說《灰舞鞋》,那裡面的女孩叫蕭穗子,和何小萍的經歷有點相似,那裡面也有一場相似,就是在文工團受了欺負,然後讓她去一堆沙堆裡鏟馬糞,然後她當時就在沙堆裡面跳了一支舞,那支舞的描寫,讓我覺得這個人物特別鮮活。今天看到這一場,她在草坪上跳舞的時候,我就覺得看到了我心裡應該嚴歌苓筆下的人物,我就覺得馮導這部影片拍得特別好,非常感謝。

熱愛舉手的觀眾們。

主持人:好,沒有提問。(觀眾笑)下面找一個男生吧。

觀眾:馮導,您好,我想問一下,您在文工團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把自己的生活拍進去,您說一直想拍文工團的東西,我想問一下,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想拍這個東西的。

馮小剛:我在文工團的時候,我都是坐在操場上看電影的,我從來沒想過我能去拍電影,我從沒想過,開始有這樣的願望,把文工團的這一段經歷拍成故事,那是我當導演以後。

主持人:淺藍色衣服的那位觀眾。

觀眾:馮導您好,我就有一個小問題,我在整個觀影的過程中,看到那些鏡頭,包括色彩的選取,個人感覺像是加了一個濾鏡,就是有些色彩會覺得很有當時的年代的一些顏色,但是我想問一下,這個是您有意為之的,還是說您當時的記憶就是這樣的?

馮小剛:不是,這個我想回答你的問題,我們的攝影師羅攀,他特別不希望做一個拍年代的回憶就去消色,好萊塢你看,拍三、四十年代,他有他自己的一個色調,他沒有,這一點他跟我達成一個共識,就是我們回憶起我們這段生活的時候,我們覺得是最有色彩的時候,所以,《一九四二》那電影,我大概去掉了70%的顏色,我飽和度只保留了30%,接近於黑白了,《芳華》我是百分之百還原,沒做任何加一個添色的色鏡在裡面,但是它對我們美術提了特別高的要求,他希望我們的環境、服裝、道具在一個調子裡面,所以這次是百分之百色彩還原的電影,沒做任何消色的處理。

觀眾:就是您記憶當中那個時代的特色?

馮小剛:對,我覺得現在有點,在我看來是有點灰色的,但是我回憶中的那個年代是彩色的。

《芳華》中色澤飽滿的畫面是導演有意為之。

觀眾:馮大爺您好,我也想首先感謝您一下,我覺得是您讓我在今天這樣電影市場上,讓一部藝術片,能在兩天之內票房破2個億。我有一個問題,您剛才說,電影後面的篇幅不太夠,我個人感覺,可能有的人物不是特別豐滿,時代的推進也稍微的有些倉促,我想請問您為什麼不把時間再拍長一點,比如說為什麼不拍成180分鐘的電影?

馮小剛:這個是每個導演沒有一次不要面臨的一個特別痛苦的決定,就是我們拍的時候都是要盡可能多拍,然後第一剪的時候都是3個多小時,我覺得這個電影大概是從3個小時20分鐘,最後慢慢剪成了3個小時,剪成了2個小時45分鐘,剪成了2個半小時,又從2個半小時,剪到了2個小時15分鐘,是他們告訴我,電影院認為,2個小時15分鐘對觀眾來說,是一個很大的一個極限,不能接電話,現在的人,腦袋上有好多天線,有好多事,還有上廁所、喝水,喜歡抽煙的人要出去抽煙,總之,還有就是身體坐在一個椅子上邊,超過這個時間,通常來說超過2個小時,他就會覺得疲勞,2個小時,所有的發行商,他們都建議你把電影剪到2個小時以裡,但是確實,像這樣的一個故事,如果再往2個小時以裡剪,就沒法看了,因為它需要累積,它不是說非得上來就出結果。

馮小剛吐槽當代人節奏太快,耐性太差。

其實電影和文學比起來已經有很大的差別了,文學是一棵大樹,枝繁葉茂,有枯枝爛葉,有掉下來的果子,有落在地上變成泥的果子,然後有動物棲息在樹上,有小蟲子在上邊爬,所有的這些細節,閱讀小說的人,有的是時間慢慢看,而且他覺得特別豐富,電影是每一場戲,既沒有樹葉,也沒有枯枝敗葉,每個枝上都要掛著一個果子,觀眾看電影的時候,每一場都是這樣,商業片都是這樣的,每一場你都要給我一個果子,文藝片還稍微好一點,還能允許你有一些小閒筆在裡頭,所以這個片長真的是最苦惱的,沒辦法。有的時候很想把一個東西乾脆變成一個上下集的電影,但是人家告訴我,上下級的電影沒有成功的,所以我就只能這樣剪了,剪到後來我實在剪不下去了,剪到2個半小時的時候實在剪不下去了。

其實我找了好多導演,大概有七、八位導演,過來看電影,看完跟我聊,就說挺好的,反正也改不了,反正你也改不了了,最後在一起喝酒,我說可以改呀,那他們說哪兒可以改,哪兒可以剪,我一聽,對呀,他們說呀,比如說何小萍,雪山底下跳舞那個,他們說這個節奏,要大踏步的往戰爭走,前面磨嘰時間太長了,類似這樣的地方,其實說了十幾處,然後我就根據這些導演提的這些,下了一個狠心,然後就把整理出來的單子,交給剪接,我說我不看,你剪,剪完了我看也可以。也就是說你狠著往2小時剪,也未必不行,但是電影的氣質會產生變化。

馮小剛稱:《芳華》的剪輯是一個非常痛苦的取捨過程。

觀眾:您好,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開始主持人進場的時候,說是您心願清單上的最後一部影片,想您對這個做一個回答。第二個問題,近幾您的中國電影市場,其實我們有很多的影片和劇本在回溯上世紀的那個時期,我們的傷痕文學,其實可以引導下來,我們現在仿佛想構建一種傷痕電影,然後我們在不停的想要去撫平這個傷痕,其實我們在那個年代受的傷到今天為止還沒有癒合,想問您對於“傷痕電影”的概念的展望,然後對於受眾的期待是什麼?謝謝。

馮小剛:首先,我覺得電影應該是多樣的,我作為觀眾我希望能看到每個導演都拍不同的電影,不同的題材,有拍未來的,有拍過去的,有拍現在的,有拍得非常的形而上的,有拍得非常的形而下的,也有拍非常魔幻的,也有拍現實主義的,我是希望電影應該是特別多樣的,不要變成很單一的。對我這個導演來說,我應該拍我有興趣的東西,比如說現實主義的,跟我的成長經歷有關係的,因為我們這一代人,說起來,你看我們出生在58年,跟著三年自然災害,物質特別匱乏,但是我覺得我又比現在的年輕人幸福,我經歷了這麼多大的歷史變遷、波動,風雲激蕩,我覺得我的一生,最好後邊不定再趕上點什麼大事才圓滿呢。我覺得這些東西應該是有電影來記錄它,來讓大家知道。

現場“最美提問者”。

比如說《手機》這部電影,其實就是我們大家剛有手機的時候,我們發現手機這個東西開始進入到我們的生活裡,開始進入到我們的人際關係裡,那我就拍了這麼一部,你看那個電影,其實能夠看到,那個時代,就是九十年代,2000年左右的時候,中國城市生活。比如說拍《大腕》,當我們突然被廣告包圍的時候,我們說廣告是無孔不入的,我們要不要拍一個電影,哪一個最嗨的明星死了,願意把這個葬禮授權給廣告客戶,我覺得喜劇確實可以把這種現象往特別極致裡推。包括姜文當時拍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他也記錄了一個時代。

我多說一句,我覺得《活著》和《霸王別姬》都拍得非常好,《陽光燦爛》也非常好,但是《活著》和《霸王別姬》導演視點是公眾的視點,是大家共同對歷史的一個認識,姜文的《陽光燦爛》特別好,是一個孩子的視點,一個個人的視點,文化大革命,不用上課,然後可以無法無天,可以折騰,可以打架,可以別脖子,他從一個民族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場浩劫,是一場災難,但是從一個少年的角度,姜文沒有用一個公眾的視角拍文革,他用了個人的視角去拍,結果變得特別的有意思、有趣。

《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照。

主持人:我是替他補充一下,聽起來好像挺嚇人的,說您這個作品是您心願清單的最後一部,後邊您是不拍了還是怎麼樣的?

馮小剛:宣傳團隊總要總結出一個,這是一部什麼,其實心裡頭念念不忘的還有一部,我覺得下一部準備拍那個。

馮小剛:再有一個,我覺得這個人呢,到了現在這個時候,他在某個階段是很不平和,很激烈,別人說你不好,你咣就上去了,現在這個階段,包括看待票房這事,你看我們宣傳這個,弄一個這個第一,那個第一,總結出各種第一,我覺得其實呢,原來自己可能也會排一個,但是現在我覺得這個不是太重要,因為一個人你這一輩子能永遠是這樣嗎?不可能,而且你既然選擇了你要拍這個類型電影,像《芳華》這樣的電影,像《我不是潘金蓮》這樣的電影,那你又希望它是一個《戰狼2》的票房,這是不可能的事。那就是說你要拍這樣的電影,那你就應該想他的受眾群,大概是什麼樣,通常來說,像我的電影,如果拍得文藝一點,他的受眾群,有一波觀眾肯定來看,就是大概在1000多萬觀眾,就這麼一個數,產生的票房大概就是3、4個億。如果你的成本控制得很得當,那這個票房是可以回收你的成本的。那你不能說你想拍一個這樣的電影,那你又希望所有想看爆米花電影的觀眾都進來看,這是不現實的。這個東西,我覺得尤其是在我上映的時候,自己要冷靜,也不能每天一到這個時候,就把自己當商業片了,你就每天這個數字什麼的,這個時候你始終要想,這樣類型的電影,能有這樣的票房,有這麼多觀眾看,非常好了,所以要盡可能的讓自己不要老是像一個鬥獸似的那麼緊張,還是要放鬆下來。

比如說這次拍《芳華》,拍《一九四二》,拍《我不是潘金蓮》的時候,我還是說,一個導演,履歷,以後縷下來,你總得有幾部有分量的電影,然後這些電影是不是可以再去得獎,我相信每個導演都有這樣的想法。然後,拍《芳華》的時候,我是徹底的沒有這樣的一種想法。我覺得我一直想拍的這麼一部電影,到底是什麼樣的結果,我要做最不好的打算,但是你拍不拍,你自己還是要拍,這樣的電影,也不會去得獎,你是不是也要拍?要拍。所以,拍《芳華》這次的感覺特別好,讓自己做了一場夢,睡得特別的沉穩,睡得特別的香,然後到拍完了,要從這個夢裡醒過來的時候,特別的不願意醒過來,就是過了一次癮。

馮小剛稱:拍《芳華》的感覺就像做了一場夢。

主持人:最後,咱們做一個總結,先從賽人開始,我覺得您作為影評人角度來說,和小剛導演有很多的交往,您也給大家推薦一下,講講馮小剛導演在您心目中的影響,然後給大家推薦一下《芳華》這部電影,然後最後請馮小剛導演做一個總結陳詞。

賽人:剛才說馮小剛導演,我記得看他演戲的時候,最早的一部戲是《便衣員警》,是一個電視劇,他以前是一個電視劇的美工,他在裡面演一個小偷,馮導演壞人是強項,經常演壞人,各種各樣的壞人,戴帽子、不戴帽子,穿鞋不穿鞋的,脫鞋脫褲子的都有。除了這個電視劇,還有他編輯了一個電視劇叫《編輯部的故事》,那裡面有一個臺詞“出大事了”。後來馮小剛在《老炮兒》之前還主演過一部電影,一叫出來這個名字,大家可能都會覺得我占你們便宜,就是《 我是你爸爸》。

我以前跟馮導開玩笑說,我說馮導的電視劇拍得像電影,特別好,比如《一地雞毛》,大家有機會可以在網上看《一地雞毛》,那個電視劇特別有電影感。我覺得拍電影呢,有點像電視劇,但是後來有一部電影開始有轉變,就是從《集結號》開始,一個是這個片子。

還有一點想提醒大家的,馮導的片子,憂傷是很動容的。馮小剛可能是一個老玩鬧,但是他一直在做電影,包括他第一部電影,《永失我愛》最動容的一場戲是,兩個情人之間說話,郭濤背著馮導的妻子徐帆,徐帆喊郭濤什麼?喊爸爸、爸爸,就是他的妻子喊自己的丈夫爸爸,我當時看那場戲眼淚都下來了,我覺得那場戲真的讓我眼睛看瞎了。這個是我喜歡的馮小剛,他一直沒變,這麼多年,十幾年來,他伴隨著我看電影、電視劇這樣的一個漫長的過程,電視劇從《便衣員警》開始。用一句歌詞怎麼怎麼形容呢?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不會忘記。

馮小剛第一部電影《永失我愛》劇照。

主持人:謝謝賽人,最後請馮導對觀眾和媒體再說幾句。

馮小剛:首先,槍稿是集中了一大批非常有鋒芒和知識的影評人,對電影的解讀都非常有自己獨到見解的一批人做的一個新的東西,能夠參加槍稿第一次的活動,也是非常感謝,一個是感謝觀眾,也感謝槍稿。

另外,我覺得這樣一部一部的拍吧,選擇這條路,就是要拍自己喜歡的、自己能夠激動起來的這些影片,因為我到這個年齡了,我也不會去為了什麼別的原因拍一個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我覺得沒必要那樣做,我覺得人在這個時候,他就是成長,不斷在成長,剛才他說的,拍《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的時候,我以前那時候確實聽到很多人說,他拍的不是電影,他拍的像電視劇,那時候還很不服氣,現在一路拍過來,其實我是在《夜宴》這部電影的時候,突然對電影感,找到了這種感覺,現在日後回憶起來那時候,一看《甲方乙方》,確實是一個電視劇的拍法,包括到現在,我覺得還在成長,還在學習,每一次都在學習在成長,包括對電影語法的學習,我覺得讓我們每一次拍電影的時候,都很有收穫,在這裡得到了很大的樂趣。

馮小剛稱自己還在不斷地摸索、成長。

主持人:非常感謝馮導演,有兩個新銳的新媒體給我們做支援,大家可以掃碼關注,正像馮導所說,文藝片其實很不容易,能夠獲得這麼多觀眾、這麼多年齡段的人的支持,我覺得是中國電影文化多樣性的一個很好的體現。我們有預祝《芳華》有很好的成績,也祝馮導身體健康,能夠給我們拍出越來越多好的作品。好的,我們掌聲感謝!也謝謝賽人。

馮小剛:謝謝大家!

©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其實女性第一視角的這個電影,其實還是保持了蕭穗子的一種視角,但是您又是一個男性導演,這當中其實有點像,讓-雅克·阿諾去拍杜拉斯的《情人》,《情人》是女作家杜拉斯的自傳體小說,但男導演去拍的。在這過程中一定會有哪些是女性視角,哪些是男性視角,那些女性的視角,甚至是說女性意識,一個男導演能不能去把握住這些問題。我想問馮導,在您這個電影當中,您去掉了一些什麼,或者自己是加上了哪些您個人的視角的東西?

主持人(左)向馮小剛提問。

馮小剛:其實嚴歌苓還是圍繞著劉峰、何小萍在寫,我想拍這個電影的時候,我腦子裡是沒有故事的,我腦子裡有影像,有那些在夏天陽光裡頭,好像是有水在流動的感覺,我覺得有那些一張一張的面孔,那些女孩的身影、舞姿,包括樂隊的那些孩子們,那些東西,一直覺得拍出來很別致,很不一樣,過去中國電影很少拍這些。但是我沒有故事,我自己也可以寫劇本,我也可以寫我的故事,但是我認為我的故事,那就是男性的視角的,而且我那故事,我在部隊,我是比較調皮搗蛋的那種,幹了很多出格的事吧,打架,炊事班偷東西呀,領導看著我很頭痛。可是我並不想拍男的,我想拍一幫女孩,我就寫不了。嚴歌苓寫,但是她並沒有給我寫一幫女孩,她寫的是劉峰,她寫的是何小萍。

其實就劉峰這樣一個人物來說,我在文工團的時候,我周圍好像沒有這麼一個人,沒有這麼一個好像黃軒演的劉峰這種人,所以我看完小說,我不知道劉峰應該長什麼樣,這個人在我腦子裡,他不像何小萍、蕭穗子、郝淑雯、林丁丁,我大概腦子裡都能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印象,只有劉峰我不知道應該是什麼樣。那麼,我只有見到黃軒的那一刻,我才覺得,哎,對,好像應該是他這樣,所以是這樣的一個情況。你知道我們文工團那時候,所有的男的都是,就是最老實的,擱野戰部隊裡也算是最淘氣的,最不省心的,沒有劉峰這樣的。小說裡說,他還是一個從小鎮上,一個縣劇團來的,所以在我心裡頭,劉峰是沒有模特的,劉峰這個人物我就是按照嚴歌苓給我提供的原原本本的在拍。何小萍這個人物,我是按照嚴歌苓的本子在拍,除此之外,剩下其他人,是我腦子裡的一些,就是對我們文工團的那些人的印象,如果僅僅拍劉峰和何小萍的故事,我好像就沒有什麼興趣了,實際上我要拍的是這樣一個群體,這麼一些讓我覺得特別懷念的內容。

黃軒非常符合馮小剛心目中“劉峰”的氣質。

主持人:我再問一個問題,大家可以踴躍舉手。我問的最後這個問題是,跟這個電影的重頭戲戰爭戲有直接的關係,這場看了之後,確實覺得那個鏡頭是非常非常震撼的,這裡面可以看到有一些特技在裡面,比如說有一個蝴蝶,它出來的時候,有點像《唐山大地震》裡一些蜻蜓的視角。在整個過程中是極其複雜的,大家在看的時候,其實發現還是有大炮在裡面進行運動,好像似乎有這個,似乎在進行整個戰鬥的過程當中,又有一個調度。我想問的是,是真的拍下來的嗎?如何做的這個鏡頭的設計的呢?

馮小剛:當時拍這個戰爭的時候,我在想,我們做《集結號》的時候,我知道我可以拍得很殘酷,然後在《一九四二》大的轟炸的時候,我們基本上就把那場戲做到了登峰造極,連轟炸再空中的掃射,那我想問這一次,我如果還是那麼做的話,就沒意思了,所以我想能不能做一個別人沒做過的,那我就看這些戰爭片,我也看了《贖罪》,看到《贖罪》的時候,海灘上有一場戲,當然它那個就比較容易,因為他不打,他只是在跟著這個人在走,只是走了特別久,這裡面有槍斃戰馬,有破壞吉普車的水箱等等等等這一切。我想做一個,能不能做一個像《贖罪》這麼長的戰鬥,但是它又完全是戰鬥的狀態裡的,這個團隊是韓國團隊,我跟他們合作了好多戲了,他是《太極旗飄揚》這個團隊,我第一次跟他們合作是《集結號》,然後是《唐山大地震》,所有地震的部分是他們做的,然後是《一九四二》,然後是《芳華》。

為了拍好片中的長鏡頭,馮小剛做了大量的功課。

馮小剛:我知道韓國人有一個特點,就是說他們老憋著一口氣,就是說,我們除了比好萊塢便宜,剩下我們都不輸他們,他們一直憋著這麼一口氣,然後我確實覺得他們做得非常的棒。我就說,那好,如果是一個中國的特效團隊,我就不提這個,因為他做不到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是韓國的特效團隊,有沒有可能,我逼他一下,他們就有這種不服輸的精神,然後我就說,哎,這個好像是好萊塢的團隊是能做到的,我就是沒有那麼多的錢。我把這個想法說了,他們幾個人,因為他們牽扯到幾個部門,一個是爆破的部門,一個是電腦的部門,一個是特效化妝,有伍行,這四個部門要配合好,我說能不能就一個鏡頭,一個長鏡頭,他們說很困難,會犧牲掉很多的殘酷性,比如說我們靠剪接,一發子彈過來,把這個胳膊打飛了,打斷了,因為剪接,我就有時間裝這個假肢,裝這個模型,做所有的血漿,包括炸點怎麼弄,然後我再切別的鏡頭。比如說《集結號》開始,前面7、8分鐘,可能是幾百個鏡頭,大概五六百個鏡頭組合起來這一場戲。

我當時說的是5分鐘,要一個鏡頭,這個沒有時間,你打完了這個人,你再打那個人,我都沒有時間去做,我也沒有時間在他們身上按這個炸點,我沒辦法在攝影機和人之間有炸點,因為我要保證攝影師的安全。炸彈點會直接打到鏡頭上,他只是給攝影師做好了保護。他說現在這樣,攝影師又有那麼多的線路,又在一個茅草地裡,裡頭全是火山岩地上,我沒辦法保證這個安全,說了很多,而且這個鏡頭不能是平面的,要是一個立體的,有時候要躍起來,要跟著跑,景別要產生很大的變化,有時候是特寫,有的時候是變成全景的,做不到,最後商量完了做不到。然後我就不接受,我說這不可能啊,你這怎麼可能做不到呀?一定會做到的,只是肯定非常困難。到第四次開會的時候,我已經放棄了,我就想,確實做不到,那是沒辦法,就在第四次開這個會的時候,這個韓國團隊跟我說,導演,給你一個好消息,我們能做到,我當時就很振奮,當然他們說比較貴,他說肯定也比好萊塢便宜,最後這一個鏡頭,最後結帳,原來說700萬是預算,真正這一個鏡頭完了花了900萬。

這個長鏡頭最後花了900萬。

馮小剛:其實呢,你今天問到我這個話,我們就是不能夠撒謊,是吧,這是由8個鏡頭組成的,只是他們想到了一個方法,讓你完全看不到接點,當然每次拍這個鏡頭結束,到對那個鏡頭的時候,他有他一套方式,就是他可以保證接起來完全可以接上,這個電腦現場就在對,所以經常會,全都準備好,一開始,不行,重來,接不上,路線不行,收尾也是,而且每天不停在排練,排練一整天,然後拍這一個鏡頭,10天吧。後來是因為手裡沒有炸藥了,韓國的團隊也很遺憾,他說他們設想的那個效果要比現在這個更猛烈,但是我們因為,你知道炸藥管控審批太難了,所以我們手裡剩的那塊,我印象拍到最後一天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們說,我還有兩塊炸藥,也就意味著,第一,這個鏡頭要縮減,第二,你必須一次完成,錯了就再沒有了,收不了尾了。所以,這個非常非常有難度。但是我覺得就是要做這個,從《我不是潘金蓮》開始,我就一直在想,做一些可能性,別人沒做的事,我們能不能去做一些嘗試。

馮小剛稱:如今的他想要做一些別人沒做過的嘗試。

主持人:這個鏡頭真是載入史冊了,大家給我們的馮導掌聲。下面我們把時間都交給觀眾,大家可以聊一聊你們的觀感,也可以提出你的疑問,這個機會非常難得,我估計最多四、五個問題。

觀眾:我就是想跟馮導說聲謝謝,因為我是嚴歌苓的書迷,我特別喜歡她筆下的人物,因為我覺得特別鮮活,特別靈動,她以前拍的那些電影我都看了,也覺得很好,但是就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我覺得她筆下的女性都有特別的特質,就是對苦難有一種特別的免疫力。今天看到這個電影,讓我想到她之前有一部短篇小說《灰舞鞋》,那裡面的女孩叫蕭穗子,和何小萍的經歷有點相似,那裡面也有一場相似,就是在文工團受了欺負,然後讓她去一堆沙堆裡鏟馬糞,然後她當時就在沙堆裡面跳了一支舞,那支舞的描寫,讓我覺得這個人物特別鮮活。今天看到這一場,她在草坪上跳舞的時候,我就覺得看到了我心裡應該嚴歌苓筆下的人物,我就覺得馮導這部影片拍得特別好,非常感謝。

熱愛舉手的觀眾們。

主持人:好,沒有提問。(觀眾笑)下面找一個男生吧。

觀眾:馮導,您好,我想問一下,您在文工團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把自己的生活拍進去,您說一直想拍文工團的東西,我想問一下,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想拍這個東西的。

馮小剛:我在文工團的時候,我都是坐在操場上看電影的,我從來沒想過我能去拍電影,我從沒想過,開始有這樣的願望,把文工團的這一段經歷拍成故事,那是我當導演以後。

主持人:淺藍色衣服的那位觀眾。

觀眾:馮導您好,我就有一個小問題,我在整個觀影的過程中,看到那些鏡頭,包括色彩的選取,個人感覺像是加了一個濾鏡,就是有些色彩會覺得很有當時的年代的一些顏色,但是我想問一下,這個是您有意為之的,還是說您當時的記憶就是這樣的?

馮小剛:不是,這個我想回答你的問題,我們的攝影師羅攀,他特別不希望做一個拍年代的回憶就去消色,好萊塢你看,拍三、四十年代,他有他自己的一個色調,他沒有,這一點他跟我達成一個共識,就是我們回憶起我們這段生活的時候,我們覺得是最有色彩的時候,所以,《一九四二》那電影,我大概去掉了70%的顏色,我飽和度只保留了30%,接近於黑白了,《芳華》我是百分之百還原,沒做任何加一個添色的色鏡在裡面,但是它對我們美術提了特別高的要求,他希望我們的環境、服裝、道具在一個調子裡面,所以這次是百分之百色彩還原的電影,沒做任何消色的處理。

觀眾:就是您記憶當中那個時代的特色?

馮小剛:對,我覺得現在有點,在我看來是有點灰色的,但是我回憶中的那個年代是彩色的。

《芳華》中色澤飽滿的畫面是導演有意為之。

觀眾:馮大爺您好,我也想首先感謝您一下,我覺得是您讓我在今天這樣電影市場上,讓一部藝術片,能在兩天之內票房破2個億。我有一個問題,您剛才說,電影後面的篇幅不太夠,我個人感覺,可能有的人物不是特別豐滿,時代的推進也稍微的有些倉促,我想請問您為什麼不把時間再拍長一點,比如說為什麼不拍成180分鐘的電影?

馮小剛:這個是每個導演沒有一次不要面臨的一個特別痛苦的決定,就是我們拍的時候都是要盡可能多拍,然後第一剪的時候都是3個多小時,我覺得這個電影大概是從3個小時20分鐘,最後慢慢剪成了3個小時,剪成了2個小時45分鐘,剪成了2個半小時,又從2個半小時,剪到了2個小時15分鐘,是他們告訴我,電影院認為,2個小時15分鐘對觀眾來說,是一個很大的一個極限,不能接電話,現在的人,腦袋上有好多天線,有好多事,還有上廁所、喝水,喜歡抽煙的人要出去抽煙,總之,還有就是身體坐在一個椅子上邊,超過這個時間,通常來說超過2個小時,他就會覺得疲勞,2個小時,所有的發行商,他們都建議你把電影剪到2個小時以裡,但是確實,像這樣的一個故事,如果再往2個小時以裡剪,就沒法看了,因為它需要累積,它不是說非得上來就出結果。

馮小剛吐槽當代人節奏太快,耐性太差。

其實電影和文學比起來已經有很大的差別了,文學是一棵大樹,枝繁葉茂,有枯枝爛葉,有掉下來的果子,有落在地上變成泥的果子,然後有動物棲息在樹上,有小蟲子在上邊爬,所有的這些細節,閱讀小說的人,有的是時間慢慢看,而且他覺得特別豐富,電影是每一場戲,既沒有樹葉,也沒有枯枝敗葉,每個枝上都要掛著一個果子,觀眾看電影的時候,每一場都是這樣,商業片都是這樣的,每一場你都要給我一個果子,文藝片還稍微好一點,還能允許你有一些小閒筆在裡頭,所以這個片長真的是最苦惱的,沒辦法。有的時候很想把一個東西乾脆變成一個上下集的電影,但是人家告訴我,上下級的電影沒有成功的,所以我就只能這樣剪了,剪到後來我實在剪不下去了,剪到2個半小時的時候實在剪不下去了。

其實我找了好多導演,大概有七、八位導演,過來看電影,看完跟我聊,就說挺好的,反正也改不了,反正你也改不了了,最後在一起喝酒,我說可以改呀,那他們說哪兒可以改,哪兒可以剪,我一聽,對呀,他們說呀,比如說何小萍,雪山底下跳舞那個,他們說這個節奏,要大踏步的往戰爭走,前面磨嘰時間太長了,類似這樣的地方,其實說了十幾處,然後我就根據這些導演提的這些,下了一個狠心,然後就把整理出來的單子,交給剪接,我說我不看,你剪,剪完了我看也可以。也就是說你狠著往2小時剪,也未必不行,但是電影的氣質會產生變化。

馮小剛稱:《芳華》的剪輯是一個非常痛苦的取捨過程。

觀眾:您好,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開始主持人進場的時候,說是您心願清單上的最後一部影片,想您對這個做一個回答。第二個問題,近幾您的中國電影市場,其實我們有很多的影片和劇本在回溯上世紀的那個時期,我們的傷痕文學,其實可以引導下來,我們現在仿佛想構建一種傷痕電影,然後我們在不停的想要去撫平這個傷痕,其實我們在那個年代受的傷到今天為止還沒有癒合,想問您對於“傷痕電影”的概念的展望,然後對於受眾的期待是什麼?謝謝。

馮小剛:首先,我覺得電影應該是多樣的,我作為觀眾我希望能看到每個導演都拍不同的電影,不同的題材,有拍未來的,有拍過去的,有拍現在的,有拍得非常的形而上的,有拍得非常的形而下的,也有拍非常魔幻的,也有拍現實主義的,我是希望電影應該是特別多樣的,不要變成很單一的。對我這個導演來說,我應該拍我有興趣的東西,比如說現實主義的,跟我的成長經歷有關係的,因為我們這一代人,說起來,你看我們出生在58年,跟著三年自然災害,物質特別匱乏,但是我覺得我又比現在的年輕人幸福,我經歷了這麼多大的歷史變遷、波動,風雲激蕩,我覺得我的一生,最好後邊不定再趕上點什麼大事才圓滿呢。我覺得這些東西應該是有電影來記錄它,來讓大家知道。

現場“最美提問者”。

比如說《手機》這部電影,其實就是我們大家剛有手機的時候,我們發現手機這個東西開始進入到我們的生活裡,開始進入到我們的人際關係裡,那我就拍了這麼一部,你看那個電影,其實能夠看到,那個時代,就是九十年代,2000年左右的時候,中國城市生活。比如說拍《大腕》,當我們突然被廣告包圍的時候,我們說廣告是無孔不入的,我們要不要拍一個電影,哪一個最嗨的明星死了,願意把這個葬禮授權給廣告客戶,我覺得喜劇確實可以把這種現象往特別極致裡推。包括姜文當時拍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他也記錄了一個時代。

我多說一句,我覺得《活著》和《霸王別姬》都拍得非常好,《陽光燦爛》也非常好,但是《活著》和《霸王別姬》導演視點是公眾的視點,是大家共同對歷史的一個認識,姜文的《陽光燦爛》特別好,是一個孩子的視點,一個個人的視點,文化大革命,不用上課,然後可以無法無天,可以折騰,可以打架,可以別脖子,他從一個民族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場浩劫,是一場災難,但是從一個少年的角度,姜文沒有用一個公眾的視角拍文革,他用了個人的視角去拍,結果變得特別的有意思、有趣。

《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照。

主持人:我是替他補充一下,聽起來好像挺嚇人的,說您這個作品是您心願清單的最後一部,後邊您是不拍了還是怎麼樣的?

馮小剛:宣傳團隊總要總結出一個,這是一部什麼,其實心裡頭念念不忘的還有一部,我覺得下一部準備拍那個。

馮小剛:再有一個,我覺得這個人呢,到了現在這個時候,他在某個階段是很不平和,很激烈,別人說你不好,你咣就上去了,現在這個階段,包括看待票房這事,你看我們宣傳這個,弄一個這個第一,那個第一,總結出各種第一,我覺得其實呢,原來自己可能也會排一個,但是現在我覺得這個不是太重要,因為一個人你這一輩子能永遠是這樣嗎?不可能,而且你既然選擇了你要拍這個類型電影,像《芳華》這樣的電影,像《我不是潘金蓮》這樣的電影,那你又希望它是一個《戰狼2》的票房,這是不可能的事。那就是說你要拍這樣的電影,那你就應該想他的受眾群,大概是什麼樣,通常來說,像我的電影,如果拍得文藝一點,他的受眾群,有一波觀眾肯定來看,就是大概在1000多萬觀眾,就這麼一個數,產生的票房大概就是3、4個億。如果你的成本控制得很得當,那這個票房是可以回收你的成本的。那你不能說你想拍一個這樣的電影,那你又希望所有想看爆米花電影的觀眾都進來看,這是不現實的。這個東西,我覺得尤其是在我上映的時候,自己要冷靜,也不能每天一到這個時候,就把自己當商業片了,你就每天這個數字什麼的,這個時候你始終要想,這樣類型的電影,能有這樣的票房,有這麼多觀眾看,非常好了,所以要盡可能的讓自己不要老是像一個鬥獸似的那麼緊張,還是要放鬆下來。

比如說這次拍《芳華》,拍《一九四二》,拍《我不是潘金蓮》的時候,我還是說,一個導演,履歷,以後縷下來,你總得有幾部有分量的電影,然後這些電影是不是可以再去得獎,我相信每個導演都有這樣的想法。然後,拍《芳華》的時候,我是徹底的沒有這樣的一種想法。我覺得我一直想拍的這麼一部電影,到底是什麼樣的結果,我要做最不好的打算,但是你拍不拍,你自己還是要拍,這樣的電影,也不會去得獎,你是不是也要拍?要拍。所以,拍《芳華》這次的感覺特別好,讓自己做了一場夢,睡得特別的沉穩,睡得特別的香,然後到拍完了,要從這個夢裡醒過來的時候,特別的不願意醒過來,就是過了一次癮。

馮小剛稱:拍《芳華》的感覺就像做了一場夢。

主持人:最後,咱們做一個總結,先從賽人開始,我覺得您作為影評人角度來說,和小剛導演有很多的交往,您也給大家推薦一下,講講馮小剛導演在您心目中的影響,然後給大家推薦一下《芳華》這部電影,然後最後請馮小剛導演做一個總結陳詞。

賽人:剛才說馮小剛導演,我記得看他演戲的時候,最早的一部戲是《便衣員警》,是一個電視劇,他以前是一個電視劇的美工,他在裡面演一個小偷,馮導演壞人是強項,經常演壞人,各種各樣的壞人,戴帽子、不戴帽子,穿鞋不穿鞋的,脫鞋脫褲子的都有。除了這個電視劇,還有他編輯了一個電視劇叫《編輯部的故事》,那裡面有一個臺詞“出大事了”。後來馮小剛在《老炮兒》之前還主演過一部電影,一叫出來這個名字,大家可能都會覺得我占你們便宜,就是《 我是你爸爸》。

我以前跟馮導開玩笑說,我說馮導的電視劇拍得像電影,特別好,比如《一地雞毛》,大家有機會可以在網上看《一地雞毛》,那個電視劇特別有電影感。我覺得拍電影呢,有點像電視劇,但是後來有一部電影開始有轉變,就是從《集結號》開始,一個是這個片子。

還有一點想提醒大家的,馮導的片子,憂傷是很動容的。馮小剛可能是一個老玩鬧,但是他一直在做電影,包括他第一部電影,《永失我愛》最動容的一場戲是,兩個情人之間說話,郭濤背著馮導的妻子徐帆,徐帆喊郭濤什麼?喊爸爸、爸爸,就是他的妻子喊自己的丈夫爸爸,我當時看那場戲眼淚都下來了,我覺得那場戲真的讓我眼睛看瞎了。這個是我喜歡的馮小剛,他一直沒變,這麼多年,十幾年來,他伴隨著我看電影、電視劇這樣的一個漫長的過程,電視劇從《便衣員警》開始。用一句歌詞怎麼怎麼形容呢?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不會忘記。

馮小剛第一部電影《永失我愛》劇照。

主持人:謝謝賽人,最後請馮導對觀眾和媒體再說幾句。

馮小剛:首先,槍稿是集中了一大批非常有鋒芒和知識的影評人,對電影的解讀都非常有自己獨到見解的一批人做的一個新的東西,能夠參加槍稿第一次的活動,也是非常感謝,一個是感謝觀眾,也感謝槍稿。

另外,我覺得這樣一部一部的拍吧,選擇這條路,就是要拍自己喜歡的、自己能夠激動起來的這些影片,因為我到這個年齡了,我也不會去為了什麼別的原因拍一個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我覺得沒必要那樣做,我覺得人在這個時候,他就是成長,不斷在成長,剛才他說的,拍《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的時候,我以前那時候確實聽到很多人說,他拍的不是電影,他拍的像電視劇,那時候還很不服氣,現在一路拍過來,其實我是在《夜宴》這部電影的時候,突然對電影感,找到了這種感覺,現在日後回憶起來那時候,一看《甲方乙方》,確實是一個電視劇的拍法,包括到現在,我覺得還在成長,還在學習,每一次都在學習在成長,包括對電影語法的學習,我覺得讓我們每一次拍電影的時候,都很有收穫,在這裡得到了很大的樂趣。

馮小剛稱自己還在不斷地摸索、成長。

主持人:非常感謝馮導演,有兩個新銳的新媒體給我們做支援,大家可以掃碼關注,正像馮導所說,文藝片其實很不容易,能夠獲得這麼多觀眾、這麼多年齡段的人的支持,我覺得是中國電影文化多樣性的一個很好的體現。我們有預祝《芳華》有很好的成績,也祝馮導身體健康,能夠給我們拍出越來越多好的作品。好的,我們掌聲感謝!也謝謝賽人。

馮小剛:謝謝大家!

©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