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養老金連漲14年,但36%中國人65歲後仍繼續工作!更可怕的是……

01

現在, 36%的中國人65歲後還在繼續工作!看到這個數字時, “上班狗”貓妹覺得眼前一黑, 我是多麼熱切地盼望60歲後雲遊四海的生活啊。

但是現實很殘酷, 36%這個數字, 居然在亞洲還算低的!

先來看一張紮心的圖:

這是經合組織(OECD)發佈的資料。

● 65歲至69歲群體的就業率, 排除個別國家, 亞洲和歐洲真的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 亞洲包攬前三, 印尼最高為50.6%, 韓國、日本緊隨其後。

● 而排在最後的法國和西班牙分別僅為6.3%和5.3%。

● 中國的老齡人口就業比例是36%, 排名第六, 在亞洲國家中處於比較靠後的位置, 但整體看比例也非常高了。

現實情況確實如此:

❶ 在歐洲, 即使退休年齡略微提高也會引發大規模抗議, 老人退休後也不用帶孫子, 日子過的特別瀟灑。

❷ 而在亞洲, 很多老人出去工作, 比如貓妹去日本時開車的司機都是六七十歲的老爺爺, 而且大部分地區均支援提高退休年齡。

❸ 在中國, 在網上關於延遲退休的意見特別大, 但實際中很多到了退休年齡的人, 還希望“再幹幾年”, 問單位“能不能被返聘回去”。

❹ 人們對“延遲退休”、“退休後再出去工作”, 支持的理由也是多種多樣的, 有的人希望保持健康和積極的生活, 還有的人是為了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

以備不時之需。

由於低生育率和人口預期壽命的延長, 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迅速, 從“少年中國”到“銀髮中國”, 僅僅用了18年(1981-1999年)時間。 現在老齡人口的比例現在正以平均每年上升0.32個百分點的速度在膨脹。 到2050年, 全世界每5個人中有一位老人, 而中國每3個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 數量達4.87億, 其中80歲以上老人高速增長, 預計將達9700萬人。

02

說起退休, 有些人的感覺是自由、機會、悠閒、享樂、興奮, 還有些人的感受是窮、無安全感、孤獨。

很大的差別在於財務狀況。

為什麼這麼多人在退休之後還在繼續工作,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錢不夠多, 貓妹的一個長輩, 退休後每月能拿三千多, 在一個三線城市的大家族裡, 這個錢只夠他隨份子的!於是只能繼續工作。

中國的儲蓄率高, 也是沒辦法的事, 大家都在吃老本。 美國為什麼儲蓄率低?下面這個圖能做一些解釋:

從這個圖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出, 中美兩國的退休儲備相差是多麼懸殊。

美國人退休後的經濟來源有三個支柱:第一支柱指的是政府主導的基本養老金,

第二支柱指的是雇主主導的企業年金, 第三支柱指的是完全靠個人積累的個人稅延養老金。 其中公共養老只是最弱的一部分。

而中國則嚴重依賴社保養老, 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完全不給力。 所以為啥美國人不用存錢?因為養老的問題人家已經做好準備了。

03

而且我們的養老金還有很多大家關切的問題:

❶ 養老金空賬4.1萬億, 這個問題越想越心塞;

❷ 記帳利率達到了8.31%;

❸ 這兩年在搞基本養老保險“擴面”, 為了完成任務, 各地都採取了一些“非常”措施, 比如降低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基數, 比如針對臨近法定退休年齡的未參保人群推出一次性補繳政策。 如果吸納進來的是年輕人為主倒還好說, 拉進來的是交完錢馬上就領錢的,還可能一領就是幾十年的,你覺得從長遠看是好事兒嗎?

❹ 養老金標準已經連續上漲了13年,前11年是連續以10%左右的幅度上漲的,從2016年起漲幅下降至6.5%,2017年的漲幅進一步下調至5.5%。明年的漲幅很快就會見分曉。據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楊燕綏預測,2018年養老金增長率可能是5%,未來可能是4.5%,呈現與通貨膨脹率持平的狀態。

❺ 從這張圖就可以看出來,基本養老保險的替代率總體趨勢是逐年下降的。

2016年全部就業人員平均工資57394元/年,2016年人均養老金水準是2400元左右,現在看,還可以。但隨著替代率下降,會低到什麼水準誰也不好說。所以,大家最好現在就有清醒的判斷,要對基本養老保險的定位有明確的認識,那就是“保基本”。這個“基本”,如果是基本到“衣可遮體、食可果腹”的狀態,你該怎麼辦?

❻ 指望企業年金嗎?別鬧了,企業年金一直以來都是國企、事業單位的專屬福利,而且現在隨著改革,企業年金這兩年的規模也已經停滯不前了。

所以,還是靠自己吧。存款、理財、股票等金融資產;除了自住的房子,再來幾套可以產生租金和靈活變現的房子;買點商業養老保險……記住這句話,活得越久越費錢。未來最大的悲哀不會是“人沒了,錢還在”,更可能是“人還在,錢沒了”。

04

貓妹的一位長輩,已經70多歲了,每週要和自己70來歲的妹妹輪流去照顧自己90多歲的父親。因為老人堅持不去住養老院,兩個人只能輪班去父親家裡住48小時,陪伴行動不便的父親、給父親做飯,如此循環往復已有10年時間。這位長輩時常感歎,多虧自己還算身體好,又不是獨生子,至少還有妹妹可以兩人輪班。

目前,我們國家已經進入長壽時代,60歲以上老人的平均余壽已經超過20歲,而且未來的人均壽命還會延長。但現在的家庭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子女由於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而離家,貓妹覺得,未來老人空巢、獨居的情況不會得到改善,反而可能更嚴重。

而且子女越有出息可能就越指望不上子孫承歡膝下,現在清華大學裡就住著幾百名子女都在國外的“空巢”老教授,因為子女太優秀,基本都在國外,他們的養老、護理問題都急需解決。

現在,北京的公立養老院就要排隊,據說排個幾年都不新鮮。隨著重度老齡化高原期的到來,未來養老看護方面的專業人才會越來越缺乏。屆時,六七十歲的老人去照顧八九十歲的老人,七八十歲的老人互相照顧,或許會成為新常態。

這也是為什麼《你爸躺在地上, 而你在通訊錄裡》這篇文章會成為爆款的原因。多少空巢老人,不怕死卻怕生病。一旦家有失能老人,問題會更棘手。目前中國市場上還沒有大型的、知名的護理服務公司。而且,這方面的服務人員數量也相當匱乏,很多人寧可保潔、育兒嫂都不願意去照顧老人。

舉個例子,就說對正常人來說非常簡單的洗澡,對失能老人來說,卻成了難以完成的任務。那篇文章提到“春節女兒回來過年,和媽媽一起要給老爸洗個澡,乾乾淨淨過年。娘倆找個大床單,一人拽一頭兒,把老爺子抬進衛生間,浴房裡鋪上瑜伽墊,給一年多只是擦擦身的老爸洗了個痛快澡。”

在步入老齡化社會更早的日本,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但日本人發明了“行動到宅沐浴車”,由1名護理師、2名居家照顧員隨車到住家提供洗澡服務。不知道在中國,還要多久才能建立起這樣的便利護理手段。即便有了,這麼消耗人工的服務,得多貴呢?

活到老幹到老,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宿命。

拉進來的是交完錢馬上就領錢的,還可能一領就是幾十年的,你覺得從長遠看是好事兒嗎?

❹ 養老金標準已經連續上漲了13年,前11年是連續以10%左右的幅度上漲的,從2016年起漲幅下降至6.5%,2017年的漲幅進一步下調至5.5%。明年的漲幅很快就會見分曉。據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楊燕綏預測,2018年養老金增長率可能是5%,未來可能是4.5%,呈現與通貨膨脹率持平的狀態。

❺ 從這張圖就可以看出來,基本養老保險的替代率總體趨勢是逐年下降的。

2016年全部就業人員平均工資57394元/年,2016年人均養老金水準是2400元左右,現在看,還可以。但隨著替代率下降,會低到什麼水準誰也不好說。所以,大家最好現在就有清醒的判斷,要對基本養老保險的定位有明確的認識,那就是“保基本”。這個“基本”,如果是基本到“衣可遮體、食可果腹”的狀態,你該怎麼辦?

❻ 指望企業年金嗎?別鬧了,企業年金一直以來都是國企、事業單位的專屬福利,而且現在隨著改革,企業年金這兩年的規模也已經停滯不前了。

所以,還是靠自己吧。存款、理財、股票等金融資產;除了自住的房子,再來幾套可以產生租金和靈活變現的房子;買點商業養老保險……記住這句話,活得越久越費錢。未來最大的悲哀不會是“人沒了,錢還在”,更可能是“人還在,錢沒了”。

04

貓妹的一位長輩,已經70多歲了,每週要和自己70來歲的妹妹輪流去照顧自己90多歲的父親。因為老人堅持不去住養老院,兩個人只能輪班去父親家裡住48小時,陪伴行動不便的父親、給父親做飯,如此循環往復已有10年時間。這位長輩時常感歎,多虧自己還算身體好,又不是獨生子,至少還有妹妹可以兩人輪班。

目前,我們國家已經進入長壽時代,60歲以上老人的平均余壽已經超過20歲,而且未來的人均壽命還會延長。但現在的家庭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子女由於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而離家,貓妹覺得,未來老人空巢、獨居的情況不會得到改善,反而可能更嚴重。

而且子女越有出息可能就越指望不上子孫承歡膝下,現在清華大學裡就住著幾百名子女都在國外的“空巢”老教授,因為子女太優秀,基本都在國外,他們的養老、護理問題都急需解決。

現在,北京的公立養老院就要排隊,據說排個幾年都不新鮮。隨著重度老齡化高原期的到來,未來養老看護方面的專業人才會越來越缺乏。屆時,六七十歲的老人去照顧八九十歲的老人,七八十歲的老人互相照顧,或許會成為新常態。

這也是為什麼《你爸躺在地上, 而你在通訊錄裡》這篇文章會成為爆款的原因。多少空巢老人,不怕死卻怕生病。一旦家有失能老人,問題會更棘手。目前中國市場上還沒有大型的、知名的護理服務公司。而且,這方面的服務人員數量也相當匱乏,很多人寧可保潔、育兒嫂都不願意去照顧老人。

舉個例子,就說對正常人來說非常簡單的洗澡,對失能老人來說,卻成了難以完成的任務。那篇文章提到“春節女兒回來過年,和媽媽一起要給老爸洗個澡,乾乾淨淨過年。娘倆找個大床單,一人拽一頭兒,把老爺子抬進衛生間,浴房裡鋪上瑜伽墊,給一年多只是擦擦身的老爸洗了個痛快澡。”

在步入老齡化社會更早的日本,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但日本人發明了“行動到宅沐浴車”,由1名護理師、2名居家照顧員隨車到住家提供洗澡服務。不知道在中國,還要多久才能建立起這樣的便利護理手段。即便有了,這麼消耗人工的服務,得多貴呢?

活到老幹到老,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宿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