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金山嶺上看掄花,當非遺吻上國寶

4月3日, 在金山嶺長城杏花節開幕的傍晚, 河北承德灤平縣火鬥山鄉長海溝門村村民梁志福和他的搭檔們把國家非遺“掄花”表演搬到了長城腳下。

非遺與世界自然遺產的對接讓觀眾大呼過癮。

“掄花”, 一項源自民間的表演藝術,

因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和極具觀賞性的視覺效果而經久不衰, 在長海溝門村傳承了300餘年, 並於2014年躋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掄花的原材料和裝備並不複雜。

把舊的鑄鐵鍋砸成碎片, 用石碾碾成均勻的小碎片, 和木炭一起裝進花筒(用鐵絲編成的小簍)。

表演在晚間進行, 在空地上支起花架, 上方有一根2.5米長的扁擔, 把兩個花筒掛在扁擔的兩端。

點燃花筒後, 慢慢搖動花架的中心軸, 兩個花筒因離心力作用徐徐向兩邊展開。

隨著轉動速度的增加, 花筒內溫度不斷升高, 鐵片熔化、鐵花飛濺, 整個場地流光溢彩、美輪美奐。

“掄花”看似簡單, 但要達到理想的視覺效果, 需要“掄花”人對鐵片與木炭的配比有精准的把握, 同時要很好地掌握裝筒時的分層技巧,

木炭也須用樺木或柏木燜制而成, 這樣才能保證鍋鐵熔化需要的溫度。

作為一項儀式感很強的民間表演, “掄花”寄託了鄉親們對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祈願。

往期回顧

徵稿啟事

承德旅遊是一個開放的平臺, 無論你是承德土著還是外來遊客,

都可以把在承德生活、旅行的點滴記憶時刻分享給大家。 可以是美景故事、遊記心得、也可以是散文隨筆, 我們期待與您一起分享在承德的美好時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