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我國工業園區仍處於“摸著石頭過河”階段

首屆新時代地方工業園建設創新峰會在京舉行

本報記者 毛晶慧

12月23日, 由中國改革報社、中國改革與發展論壇、《中國信用》雜誌聯合主辦的首屆新時代地方工業園建設創新峰會, 在北京舉行。 與會嘉賓圍繞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中的體制機制創新, 地方工業(產業)園區新舊動能轉換、產業集群集聚、產城融合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等問題開展了深入研討。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劉日紅在會上表示, 從20世紀80年代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 到90年代外向型經濟的“集中高地”, 再到當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工業產業園區建設始終是我國改革開放、體制創新的重要平臺。 工業園區不僅是重大產業佈局的主要承載地, 也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因此, 在推進我國製造強國建設的進程中, 高度重視工業園區的建設與發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據不完全統計, 目前我國各類工業園區約22000多個。 他們既是改革創新的示範區, 又是新興產業的聚集區。 “儘管各類園區的探索實踐全面而廣泛, 但總體仍停留在‘摸著石頭過河’的經驗主導階段, 還需要上升到理論層面, 塑造出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和園區迴圈化改造的中國模式, 培育並形成核心競爭能力。 ” 《中國改革報》副總編輯、《中國信用》雜誌總編輯吳小雁介紹說,

在未來的轉型發展過程中, 如何應對更高的環境品質要求以及環境風險的防控, 也是接下來需要探討的話題。 工業園區更應成為“社會責任生態圈”的先行者。 近年來國內一些工業產業園區已攜手各方, 提出了很多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行動倡議, 為提升企業社會價值, 打造“區域責任共同體”提供了良好示範, 也證明了在生態文明建設日益受到重視的時代裡, 工業園區建設的巨大潛力。

劉日紅說, 現在全球價值鏈中, 製造服務化的趨勢在近幾年越來越突出。 世界貿易組織估算, 現在世界發達國家貨物出口當中55%的增值是來自服務, 而中國現在是40%, 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那麼就要求我們從國家層面來逐步推動服務業部門的開放,

從地方上來說是盡可能改善融資、通訊、運輸、資訊的服務水準, 才能提高工業園區的開發水準。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莊聰生在會上表示, 在地方的各類工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創業園區中, 民營企業占到80%以上, 各類園區當中絕大多數都是民營企業。 “但目前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出現了‘三心二意’現象。 ”他分析稱, 第一個“心”是指投資信心和對發展預期的信心不足, 第二個“心”是對產權保護不放心, 第三個“心”是一些企業對做實體不專心, 心態很浮躁。 “二意”是投資意願不強、創新意願不強。

當前, 我國也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經濟發展面臨著一系列不可忽視的挑戰和問題。 “民間投資意願不強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莊聰生稱, 希望全社會包括園區要引導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 增強創新的緊迫性, 做好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的準備。

莊聰生總結認為, 轉型驅動是民營企業未來的發展道路, 它有五種途徑:一是引導他們加大研發投入, 實施創新驅動。 二是大力提升傳統產業, 不斷向價值鏈高端提升。 三是推動工業化、資訊化融合, 推動智慧化製造。 四是注重品牌和品質建設。 五是借力大企業聯動發展。 同時, 莊聰生強調, 在全國應形成一種尊重創業創新和尊重納稅人的氛圍, 讓創業者感受到應有的信任和尊重, 形成關心支持創業創新的好的社會環境。

此外, 還要保護民營企業的產權, “這樣, 企業家才會吃定心丸, 才能有護心符, 他們才有更多的精力做企業, 為園區提供創造, 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為全面小康做出更多的貢獻”。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員高國力則認為, 工業園區不論從國際還是國內來看, 都是帶動一個國家產業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工業化進程的有效方式。 在他看來, 地方工業園區還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 包括地方工業園區的產業結構競爭力還不夠強;集約發展的水準相對比較低;低水準不良競爭問題比較突出等。 針對這3個問題, 建議地方工業園區進一步強化或者培育壯大各級各類地方園區的特色和優勢, 也要強調地方工業園區的蟬翼化發展;加強工業園區的分類創新能力;要把地方工業園區的綠色經營式增長放在一個更加重要的位置;探索各類各級工業園區協同合作的有效模式。

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指出,傳統產業要轉型、升級,要想辦法提高它的附加價值率,不一定要把這些產業全部滅掉。此外,園區的發展要和鄉村振興戰略結合,推動城市的資本、生產要素順利地下到農村去。

據悉,本屆峰會期間還舉行了中國改革報社與中金潤實業集團戰略合作啟動儀式。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中央及地方政府負責人、知名企業家等近300人出席了此次峰會。據介紹,中國改革與發展論壇自2003年創辦以來,努力打造“改革的風向標,發展的晴雨錶”,一直積極關注改革進程、聚焦改革熱點、剖析改革難點、推進改革發展,已成為推動改革的重要平臺。

也要強調地方工業園區的蟬翼化發展;加強工業園區的分類創新能力;要把地方工業園區的綠色經營式增長放在一個更加重要的位置;探索各類各級工業園區協同合作的有效模式。

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指出,傳統產業要轉型、升級,要想辦法提高它的附加價值率,不一定要把這些產業全部滅掉。此外,園區的發展要和鄉村振興戰略結合,推動城市的資本、生產要素順利地下到農村去。

據悉,本屆峰會期間還舉行了中國改革報社與中金潤實業集團戰略合作啟動儀式。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中央及地方政府負責人、知名企業家等近300人出席了此次峰會。據介紹,中國改革與發展論壇自2003年創辦以來,努力打造“改革的風向標,發展的晴雨錶”,一直積極關注改革進程、聚焦改革熱點、剖析改革難點、推進改革發展,已成為推動改革的重要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