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在國內引起憤慨的刺槍術到底是什麼?詳解日本刺槍術《劍術教範》

之前有新聞, 是說日本將曾經在中國犯下滔天罪過的刺槍術引入了學校課堂, 此事一出, 就在國內引起討論的熱潮, 那麼這個刺槍術究竟是什麼呢?

就二戰時期來看, 各國的白刃戰訓練實際上是大同小異的, 因為八路軍當時的條件極其艱苦, 即使有相關的拼刺訓練教材, 油印的也恐怕很難保存下來。 同時, 雖然八路軍的刺槍術吸收了蘇式刺槍術和中國傳統武術的精華, 但是基本技法仍然來自對手日本軍隊。 下面就以日軍昭和九年(1932年)頒佈的《劍術教範》為參考, 探討一下當時的刺槍術吧。

突刺的基本動作:以“預備”姿勢為基礎, 利用右腳的蹬力, 左腳快速向前邁步, 同時以兩臂迅速向前上方推槍, 其中右拳的位置應抬至左胸前, 順勢將左臂送出, 左前臂稍內旋(便於控制突刺的方向), 並貼於槍身處, 保持水準。 將步槍刺入對方胸腹部位置。 此時重心要落于左腳, 右腳作為進退之依託……也就是說, 突刺時要手腳並出, 動作一定要做到“快、狠、准”。

教官應保持“預備”姿勢, 根據實際情況, 左手引左臂稍外偏, 以便學員突入, 並根據突刺的進出量, 控制木槍的位置及角度, 或者將刺來的木槍打開,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防刺”。 實際上在防刺時, 如何控制對方步槍的所謂“刺入量”也是至關重要的。 不過在日軍拼刺的“基本訓練”中, 似乎沒有專門的“防刺”訓練。 不過在《劈刺實驗錄》中卻有類似的敘述:“凡劈開對方槍劍, 俱宜打在他手前。 因手前打開一寸, 對手之槍尖或劍尖即蕩開一尺……”更進一步則是“劈腕”,

即用刺刀劈刺對方之左手。 但是這種“取其根節”的打法, 與傳統武術是相通的, 但用好這一招, 需要戰士有敏銳的觀察力, 並在瞬間判斷對方刺入的時機, 如果撥槍稍晚一點, 就被對方刺中;因此在大多數拼刺訓練教程中, 均未作硬性要求。

在書中還談到了所謂的“接近格鬥”, 即格鬥雙方已經進入了刺刀攻擊的距離之內, 按照武術槍法的說法就是“圈內槍”。 表面上看上去似乎不太相關, 但卻又好像一氣呵成。

在雙方步槍格在一起的時候, 用拳腳攻擊對方要害, 並順勢用槍托尾部擊打敵人,或者雙手握住步槍背帶上節之上的位置,用“短刺突”殺傷對方。不過,這部分內容是作為“附錄”出現的,也許聯隊長們很少組織這方面的訓練吧,因為在這種格鬥中日軍似乎並不佔優勢。

說起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刺槍術訓練與日式刺槍術也頗有淵源。例如,在《劍術教範》中,曾談到,進攻者要利用突刺時的“餘勢”接近對方至雙方刺刀尖相距為“兩拳”為宜,而在解放軍的拼刺訓練教程中也有類似的描述。

喜歡閱讀可關注bingjian118

並順勢用槍托尾部擊打敵人,或者雙手握住步槍背帶上節之上的位置,用“短刺突”殺傷對方。不過,這部分內容是作為“附錄”出現的,也許聯隊長們很少組織這方面的訓練吧,因為在這種格鬥中日軍似乎並不佔優勢。

說起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刺槍術訓練與日式刺槍術也頗有淵源。例如,在《劍術教範》中,曾談到,進攻者要利用突刺時的“餘勢”接近對方至雙方刺刀尖相距為“兩拳”為宜,而在解放軍的拼刺訓練教程中也有類似的描述。

喜歡閱讀可關注bingjian11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