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年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報告(下)

發佈媒體:每日經濟新聞

研究支持: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

資料支援:普益標準

發佈時間:2017年12月15日

3、信託資管

3.1 信託業總體概況

在“新常態”背景下, 統一監管、去杠杆、去通道是資管行業過去一年的主旋律, 資管行業面臨嚴格的政策監管, 監管檔密集出臺, 對通道類業務進行嚴格規範。 受益于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資管通道業務受阻, 通道回流信託效應明顯, 信託資產規模呈現快速增長。 截至 2017 年上半年末, 信託資產規模同比增長 33.86%, 信託資產規模在各大資管行業中僅次於銀行理財, 高居第二位。 與此同時, 信託業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 包括資產管理市場競爭加劇, “資產荒”頻現, 來自“互聯網+”的衝擊等, 大資管時代的到來使信託公司制度紅利優勢削弱, 給行業轉型調整升級帶來壓力。 進入2017年, 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入, 新的經濟形態開始顯現,

但傳統經濟的調整仍在繼續, 這對信託公司存續專案的風險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給信託行業的業務創新帶來了壓力。 總的來看, 當前我國信託行業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3.1.1行業增速放緩

2017年二季度末, 信託全行業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為23.14萬億(平均每家信託公司3402.94億元), 跨入“23萬億時代”, 環比增長5.33%, 同比增長33.86%。 自2016年二季度同比增速首次跌破兩位數, 由15.07%降至8.95%後, 2016年三季度以來迎來了三個季度的加速增長, 到2017年一季度末同比增速達到32.48%, 2017年二季度增速進入趨緩階段, 為33.86%;從季度環比增速來看, 2016年四季度到2017年二季度環比增速分別為11.29%、8.65%和5.33%, 呈放緩態勢。

2017年上半年, 中國經濟實現6.9%增長率, 宏觀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主要指標好於預期,

市場信心逐步好轉, 經濟保持了穩中向好態勢。 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新發展理念和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取得的新進展, 信託資產的增長出現了升中趨穩。 2017年二季度, 在信託業務開拓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下, 有效防範風險成為共識, 信託行業通過適度控制增速使增長更加平穩, 確保信託業持續健康發展。

3.1.2經營業績先升後降

2016年下半年以來, 信託全行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呈先上行後下行態勢。 2016年四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91%, 成功遏制了2016年一季度以來的持續下滑趨勢;2017年二季度末, 信託全行業經營收入281.02億元, 較2016年二季度的281.43億元, 同比微降0.15%。 2017年二季度信託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209.48億元, 較去年同期水準上升5.04%,

環比增長34.83%。 從利潤總額的同比增長態勢可以看出, 儘管利潤環比增長數相對較大, 自2016年四季度以來, 其同比增速是逐漸下行的。 這說明在供給側改革和經濟新常態的宏觀經濟背景下, 信託行業利潤總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3.1.3專案總體風險可控

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穩中向好, 但新常態下企業去杠杆、去產能的步伐仍在繼續, 使得信託項目的風險仍然存在;同時, 信託公司前期專案盡職調查中未能得到準確市場訊息, 專案運營過程中管理水準不足等也都是項目風險的重要形成原因。 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 信託行業風險項目個數為581個, 相對去年同期減少24個, 比一季度增加20個, 比2016年四季度增加36個;行業風險規模達到1381.08億元, 比一季度末的1227.02億元增加12.56%, 不良率達到0.60%, 較上季度的0.56%差不多。 在信託資產規模處於穩定增長的背景下, 2016年3季度以來信託資產的風險率總體呈下降趨勢。

在有效防範風險隱患的行業背景下, 信託公司正在逐步加強風險專案處置的規範性和市場化, 不良率總體呈現下降趨勢, 內部的信託賠償準備和資本實力逐季上升,加上行業保障基金機制已開始運作,行業的總體風險依然處於可控範圍之內。

3.1.4結構持續優化

從信託功能看,信託業務結構持續優化。融資類業務曾一直保持較大的占比優勢,但自2013年之後其規模占比持續下降,投資類業務占比先升後降,事務管理類則保持了快速擴張,2013年初規模僅為1.52萬億元,2017年二季度增至12.48萬億元,占比也從最末升至第一。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融資類信託規模為4.49萬億元,占比19.40%,同比下降18.08%;投資類信託規模達6.17萬億元,,占比26.68%,同比下降19.46%;事務管理類信託規模達12.48萬億元,占比53.92%,同比增長24.83%。

事務管理類信託大量增加,源於信託公司的通道類業務的增長:一方面由於監管層出臺的新政對於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資管的相關業務進行了規範,使得通道業務大量回流信託管道,另一方面是受經濟新常態影響,在宏觀經濟換擋期內為保證規模穩定和業績增長,信託公司加大對通道業務的拓展力度,從而帶來事務管理類信託規模的增長。隨著信託業逐漸向專業化和差異化發展,各信託公司的主動管理能力得到提升,融資類業務占比的下降和事務管理類業務的持續發展表明信託業務功能已顯現並將逐步深化,事務管理類信託業務是信託制度的功能表現,其快速增長符合當前信託行業回歸信託本源的信念。在金融行業改革推進和信託全行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投資類和事務管理類業務可以作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雙核”,提供新的業績增長點。

3.2 集合類資金信託

3.2.1 集合類資金信託發行機構類型分析

據普益標準統計,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共有42家信託公司成立6858款集合信託產品,其中2016年四季度成立產品數為1630款,2017年一季度成立產品數出現下滑,為1466款,2017年二、三季度持續回升,分別為1626款、2136款。同比增幅在2017年三季度達到峰值,為65.45%,一季度增幅最小為24.98%。

在成立集合信託產品的42家信託公司中,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成立產品數超過100款的有24家,成立產品數低於50款的有7家,成立規模最大的信託公司共成立了集合信託產品631款,成立規模最小的信託公司僅成立了21款集合信託產品。

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間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率為6.79%,其中平均收益率超過8%的信託公司有1家,平均收益率低於7%的有26家,平均收益率最高值為10%,最低值為5.63%。這期間內集合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率逐步回升,2016年四季度平均收益率為6.61%,2017年一季度平均收益率上升至6.64%,2017年二季度平均收益率持續上升,為 6.75%,2017年三季度突破7%大關,升至7.10%。2017前三季度平均收益率的同比增幅也由負轉正,分別為-19.07%、-7.30%、6.76%。

3.2.2 集合類資金信託運用領域分析

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投向其他投資領域和證券市場的最多,共占集合信託產品總數的60.64%,超過六成。其中,成立的投向其他投資領域的產品數量為3360款,占集合信託產品總額的40.78%;投向證券市場領域的集合信託產品共成立1636款,占成立產品總額的19.86%。集合信託產品集中投向上述兩領域表明基於對證券投資預期的改善,部分配置資金進入證券市場,證券類集合信託產品成立數量較多,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繼續維持傳統的業務模式和業務範圍將無法滿足信託公司發展需要,多樣化投資是必然趨勢。占比排名第三位的是房地產,共成立984款產品,占比為11.94%,各運用領域具體分佈情況如下:

從各季度表現來看,2016年四季度,投向基礎產業、房地產、金融機構的產品成立數量環比出現下滑,其中金融機構領域降幅最大,為38.64%,投向證券市場、工商企業和其他領域的產品成立數量環比出現上升,其他領域環比漲幅最大,高達100%。其他投資領域占比遠超其餘各領域,共成立962款產品,占比46.36%,數量接近半數,居所有領域之首。第二的是證券市場領域,共成立364款產品,占比為17.54%。第三的是基礎產業領域,成立268款產品,占比為12.92%。工商企業領域成立202款產品,占比9.73%,排行第四。第五的是房地產投資領域,成立171款產品,占比8.24%。金融機構領域延續占比下滑的趨勢,共成立108款產品,占比5.20%,排名第六。信貸資產和商品投資領域該季度沒有成立產品。

2017年一季度,投向各領域的產品成立數量占比排名與上一季度保持不變。大量集合信託資金仍然留在其他領域,占比保持第一的前提下有小幅下降,共成立759款產品,占比為42.81%。證券市場投資領域保持第二,共成立415款產品,占比23.41%,較上一季度有提升。基礎產業領域成立188款產品,占比10.60%,略有下降。第四仍是工商企業領域,成立172款產品,占比9.70%。第五的房地產領域成立139款產品,占比小幅下降至7.84%。金融機構領域成立100款產品,占比出現小幅回升,為5.64%。信貸資產和商品投資領域該季度沒有成立產品。

2017年二季度,其他投資領域成立產品數量和占比“雙降”,共成立631款產品,占比33.14%。證券市場領域成立產品數與占比均未發生太大變化,新成立產品數444款,占比23.32%。房地產排名躍居第三,共成立254款產品,占比躍升至13.34%。工商企業投資領域與房地產領域不相上下,成立產品242款,占比12.71%。金融機構成立產品數量超過基礎產業排名第五,成立產品201款,占比10.56%。基礎產業占比持續下降至6.93%,本季度排名變為最後,成立132款產品。商品和信貸資產領域都沒有新產品成立。

2017年三季度,其他投資領域占比回升,環比數量增加也較大,共成立產品1008款,占比40.53%,以絕對優勢排名第一。房地產領域持續上升躍居第二,與排名第三的證券市場成立產品數比較近似,分別為420款、413款,占比分別為16.89%、16.61%。第四是工商企業投資領域,共成立產品254款,占比10.21%。第五的金融機構領域緊隨其後,共成立產品230款,占比9.25%。基礎產業保持第六名,成立產品162款,占比持續下降至6.51%。信貸資產和商品投資領域該季度仍沒有成立產品。

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各領域平均收益率環比呈現緩慢回升態勢。但同比來看,除2017年三季度外,各季度收益率整體來看仍不如去年同期的水準。平均收益率最高的是房地產領域,為7.17%;平均收益率最低的是證券投資領域,為5.21%。

3.2.3 集合類資金信託期限分析

當前多數集合信託產品未披露期限,根據已披露的產品期限資訊,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間成立的產品接近一半期限為12-24個月,其值為1563款,占比為45.34%。期限12個月以下的產品共1251款,占比36.29%。期限24-36個月的產品共成立378款,占比10.97%。占比最低的是期限36個月以上的產品,共成立255款,占比7.4%。從季度變化來看,期限在24個月以下的集合類信託產品成立數量一直呈現上升趨勢,期限在24-36個月的產品成立數量除2017年二季度偶有回落外均保持上升趨勢,期限36個月以上產品的成立數量在2016年四季度至2017年二季度都呈上升趨勢,2017年三季度數量回落。

期限為12個月以下的產品在2016年四季度以來一直保持在第二位,占比在30%-40%之間變化,並呈現下降趨勢,最低點出現在2017年二季度,占比達到34.99%。期限處於12-24個月的產品份額從2016年四季度以來保持總體上升態勢,由42.37%上升至49.37%,並一直保持排名第一。期限位於24-36個月區間的產品份額持續走低,由2016年四季度的14.38%下降至2017年三季度的9.27%,但數值總體上升。期限在36個月以上的產品份額除2017年二季度超過期限24-36個月的產品0.1%之外,一直保持排名最末,並在2017年三季度出現份額數量“雙回落”。

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成立的各期限類型產品,收益率除未披露類型外,都一直處於上升區間內,與去年同期相比雖有下降,但同比降幅逐漸縮小。

期限類型為12-24個月和24-36個月的產品平均收益率最高,均為7.10%;其次是12個月以下類型的產品,平均收益率為6.61%;期限類型36個月以上的產品平均收益率最低,為6.53%。

3.2.4 集合類資金信託期限類型分析

按照時間長短,可以將集合資金信託分為不同的期限類型;而按照期限結構,則可將集合資金信託分為單一期限、多期限以及開放式三種形式。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成立的產品中,單一期限型產品占絕對優勢,共成立8011款,占97.24%,2016年四季度至2017年一季度成立數量出現下降,2017年二季度回升,但整個統計時期,份額處於持續上升過程,2017年三季度份額已經達到99.16%。第二是開放式產品,共成立179款產品,從各季度變化來看,該類型產品數量在2017年出現驟降,份額在統計期內則持續下降,2017年以來已不足1%。多期限組合共成立48款產品,份額僅為0.58%,保持在1%以下。

根據預期收益率的統計情況,2016年四季度以來單一期限類型平均收益率持續上升,多期限組合類型收益率先升後降,兩種類型收益率在2017年三季度趨同,均突破7%。多期限組合表現優於其他期限類型,平均收益率為7.16%。其次是單一期限類型,平均收益率為6.85%。開放式期限類型根據不完全統計,平均收益率為5.66%。

3.2.5 集合類資金信託資金運用方式分析

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運用最多的是其它方式和貸款支出,分別成立2931、1767款產品,占比共計54.45%。其次是用於證券投資,共成立1680款產品,占比19.47%。排名第四的是權益投資,共成立1495款產品,占比17.33%。第五是股權投資運用,共成立489款產品,占比5.67%。債券投資一共成立267款產品,占比3.09%,排在最末。統計期內未發行用於租賃和組合運用的產品。

從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各應用類型季度變化趨勢來看,其他應用領域的產品波動較大,但其數量和占比始終保持最多,2016年四季度到2017年二季度呈現下降趨勢,2017年二季度數量降至最低點的516款,占比25.09%,2017年三季度出現回升,成立產品899款,占比33.72%。證券投資類產品占比持續上升,在2017年一季度達到排名第二的最高點,成立產品428款,占比22.49%,隨後雖然絕對數量未出現大幅下降,占比卻一路下滑,到2017年三季度跌至第四,成立產品433款,占比16.24%。權益投資產品總體走勢平穩,未出現大幅起落,占比在16%-19%之間變化,產品數量總體呈現上升,占比最高點出現在2017年二季度,成立產品378款,占比18.38%,在第三季度占比與證券投資類趨同,發行數量436款,占比16.35%,以微弱優勢排名第三。貸款運用方式數量和占比總體上揚,2017年二季度有大幅上漲,一躍升至第二,成立產品495款,占比24.06%,2017年三季度成立產品數量為606款保持上漲,占比微降至22.73%。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類在2016年四季度非常接近,分別為46、48款,占比2.3%、2.4%,此後兩者差距逐漸拉開,股權投資類數量和占比持續上升,於2017年三季度達到高點,成立產品213款,占比7.99%,債權投資類則一直較為平穩,於2017年一季度小幅上升到達高點後緩慢下降,在2017年三季度成立產品數量達最高點,占比卻達到最低點,成立產品79款,占比2.96%。

各應用類型產品預期收益率在2016年四季度後總體來看下跌趨勢放緩,部分類型甚至出現回升。除證券投資類產品收益率明顯較低外,其他類別收益率均比較接近且逐漸趨同。在2016年四季度到2017年一季度,股權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應用收益率出現下降,債權投資、貸款運用、權益投資收益率小幅上升。2017年二、三季度,所有應用類型產品預期收益率均呈現上升趨勢。三季度同比漲幅最大的是債券投資類型,達到16.80%,環比漲幅最大的事證券投資類型,達9.35%。統計期內,股權投資類產品平均收益率最高,達到7.16%,其他類產品平均收益率都位於7%以下,貸款運用類產品為6.96%,權益投資類產品為6.86%,債券投資類產品為6.76%,租賃類產品為6.64%,平均收益率最低的是證券投資類產品,為5.48%。

3.3 信託業資管市場展望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由持續高增長轉換為中高速增長。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實體經濟盈利能力也隨之下降,進而弱化其信用水準。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前期專案的違約風險提高,亦存在抵質押物的處置風險,同時伴隨著“資產荒”的持續升溫與行業競爭不斷加劇,信託業收入增長緩慢,項目收益率回升乏力。延續傳統的業務模式將導致未來增速不斷下滑。嚴峻的現實情況迫使信託公司改變傳統經營理念,積極尋求增長新動力。

3.3.1信託定位

“信託”的本義是“信任委託”,信託機構本應在獲取委託人信任的基礎上代客理財,但實踐中信託機構多基於隱性剛性兌付來開展融資性業務,偏離了信託業的本源。因此,從中長期看,信託業應以提升受託管理能力為轉型方向,明確行業定位,重點開展符合“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本源定位、體現受託管理能力的業務。同時,分步對非本源業務進行優化,建設制度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受託資產管理機構。

明確行業定位,突出本源業務,應重點培育具有行業核心競爭力的三類業務。一是受託理財業務。結合近年來在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以及私募股權投資方面的探索經驗,充分發揮股權投資制度優勢,培育股權投資業務。憑藉信託制度本身較高的國際市場認知度及跨業展業優勢,穩步提升受託境外理財能力。二是受託服務業務。培育家族信託業務,將服務範圍由傳統的個人資產配置、資產保值增值向財務諮詢、稅務規劃、物業管理、養老醫療、慈善籌畫等廣義的金融服務拓展,探索“家族辦公室”綜合服務。培育慈善信託,充分利用信託制度優勢,借鑒國際通行模式,形成信託專屬特色。三是資產證券化業務。主動轉變僅承擔特殊目的通道的現狀,充分利用“信託單位”安排,盤活各類優質資產,更好地發揮跨業資源配置作用。

總而言之,明確信託公司在行業中的“定位”,需要依據自身資源稟賦、戰略目標和市場細分,追求差異化定位,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

3.3.2信託產品創新

隨著資管新規等一系列監管措施的推出,其展示出的落實監管的堅決態度對信託公司的轉型升級無異於一股強大的推動力,信託公司必須及時轉換業務模式,及時推進產品設計創新與產品模式升級,以應對新的監管環境。

首先,為了適應剛性機制這一風險緩衝機制的打破,投資於非標債權的信託產品更有必要走基金化的道路,以專業化經營為核心業務模式,以基金化原理為核心的產品結構將成為監管“新政”下我國信託業務模式的主要趨勢。由於基金化產品與信託產品都是為投資者提供一種專業化的投資理財產品服務,具有內在功能上的一致性和極強的相互適應性,基金化信託產品在具備一定規模和較為充分的流動性設計前提下,通過在不同專案、不同產品、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之間的組合投資在空間上分散風險,通過組合投資通過長期化運作在時間上分散風險,可以最大程度地分散風險,避免“一對一”產品帶來的過度風險集中,保證投資收益,徹底避免了信託產品的兌付風險以及由此引起的聲譽風險。通過基金化信託產品,一方面可以逐步強化陽光私募的信託本質,另一方面可推動信託公司通過真實的投資回報和風險控制,樹立產品品牌和市場信譽,贏得客戶,使投資者全面理解信託產品的收益和風險結構,形成真正市場化的信託產品需求者,最終培育出一個成熟、理智、有序的信託市場環境。

其次,可以按照信託機構收取管理費、投資者享有全部投資收益的原則,重新設計信託產品的收入分配機制。在剛性兌付背景下,給投資者分配固定收益後,由信託公司享有全部剩餘收入, 因此投資者對信託產品的需求往往是多多益善,不能夠正確判斷風險,同時信託公司可能會忽略風險審查,盲目只求高收益專案,導致一些優質穩健的大型信託專案因收益上的劣勢逐漸失去市場。短期來看造成投資者開始追逐信託產品,並由此造就最近幾年中國信託業“跨越式”發展的神話,然而長期來看這種不健康的發展方式不利於信託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並會導致的風險不斷積累,最終很可能誘發系統性問題。因此重新設計非剛兌信託產品,建立由投資者承擔風險並享有信託管理費之外全部收益的機制,有助於強化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同時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信託公司不必要的風險承擔,最終能夠實事求是反映整個信託業的全部風險與收益。

第三,應設計並向市場推出更多具有信託比較優勢的投資標準化債權資產和權益性資產的產品。信託所有權與收益權分離的制度設計,能起到風險隔離的作用,這是其他理財產品不具備的;且信託橫跨貨幣、資本和實業領域,投資方式包涵標準與非標的債權、股權以及收益權,投資範圍與方式都十分寬泛,可以更滿足更大範圍的企業融資需求,在產品設計方面具有獨一無二的靈活性。因此信託行業應該充分利用自己這兩方面的比較優勢,設計並推廣新型產品。另外,依託財富傳承服務,信託公司可向家族辦公室模式轉型,深度運用信託法律制度優勢,為高淨值家族提供個人與企業、境內與境外、近期與遠期等多種組合服務。信託公司還可充分利用自身專業優勢與資源優勢,為客戶打造綜合金融解決方案,並利用信託制度的靈活性,整合各類資管機構的優勢,創新產品設計,探索保險金信託、養老金信託、慈善信託等新產品。

3.3.3信託發展方向

中國信託業前幾年的超高速增長是特定時期特定條件下的非常態,信託公司抓住這一難得機遇促成了整個行業的飛躍。在新的更加嚴格的監管模式下,信託公司需要儘快減少對剛性兌付和通道業務的依賴,充分抓住信託業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的優勢,走差異化、專業化發展道路,從資源整合、行銷、品牌、資產管理、資訊技術、風險管控、研發創新等方面打造核心能力,推動機構戰略轉型。借鑒國際信託業發展經驗實踐,基於理財市場發展趨勢的綜合判斷,信託業未來轉型發展主要有四大方向:

1、投資銀行業務。一直以來信託公司以“實業投行”自居,圍繞客戶和專案的投融資需求,進行非標準化信託產品創設的私募投行業務。而目前信託公司所謂的“實業投行”稱號其實是有名無實的。未來,信託公司若想坐實“實業投行”,必須大力培育產業研究與深耕能力,努力在風險與收益中找到自己的平衡點,儘快從通道業務的角色回歸到“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主動管理能力的提升上。在具體的業務選擇上,應該重點關注資產證券化、消費信託、家族信託、產業基金、資本市場投資、股權投資等領域。

2、資產管理業務。信託公司主要是以是以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為主要大類資產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目前從被動管理型業務向主動管理型業務轉型是大勢所趨,資產管理業務代表以客戶為導向的運營模式,針對特定客戶的需求定制方案,更充分地表現了信託公司的主動管理能力。未來,信託機構需要降低債權融資類業務占比,加快以證券投資、並購投資、項目股權投資、PE投資、投貸聯動等為資金運用方式的資產管理業務作為支柱業務的塑造力度,更多地對接標準化債權資產、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擺脫影子銀行色彩。

3、財富管理業務。作為長期以來定位高端資產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信託公司擁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和靈活的配資模式,具備抓住初具雛形的財富管理市場發展機遇的良好基礎,能夠開展家族信託業務滿足高淨值人群的風險偏好和投資需求。利用信託的制度優勢,信託公司可以向高淨值人群提供有別於其他機構的特色財富管理服務。此外,國內外經驗都表明, 財富管理服務的費率通常高於信託業務的綜合平均費率。對於擁有豐富投資經驗人才的信託公司來說,財富管理模式是一個發展空間十分廣闊的方向。在這一領域,信託公司依託信託制度的隔離優勢,可提供涵蓋財富傳承、稅務籌畫、法律諮詢、家族治理等在內的高端定制化綜合金融服務。

4、專業化受託服務。《信託法》為信託公司開展以信託制度下的受託管理服務提供了較完備的法律條件。專業化的受託服務(簡稱服務信託)不以尋求資產增值,主導投資決策為出發點,受託人只為委託人提供基礎服務,包括:交易制度安排、資產或資金保管和集合管理、權益分配(獨立協力廠商)、IT支援等,目前資產證券化、企業年金、證券信託託管業務、消費信託、土地流轉信託、慈善信託等都有可能成為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3.3.4信託轉型路徑

信託行業的轉型升級不應僅涉及業務模式層面,還應在信託公司經營理念、組織架構等有所突破。目前,信託公司可以選擇的轉型路徑主要有以下三種:產品專業化下的資產管理公司或者信託理財公司;客戶專業化下的財富管理機構或者綜合金融百貨公司;產品專業化+客戶專業化下的私人銀行或金融控股公司。

產品專業化即指信託公司依託股東背景、市場環境、信託制度等優勢,在業務結構、產品模式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加快引進與培養專業人才,運用金融科技,增強識別、研判、應對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的能力,提升專案管理能力,如通過成立事業部完善專案管理制度,從單一專案的管理向產業鏈管理過渡,實現產品開發的專業化、精細化。面對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加入資管行業競爭的壓力,信託需要實現差異化經營,搶佔市場份額,而信託公司則可沿著這一路徑逐步發展成為資產管理公司或者信託理財公司。目前信託公司業務主要還是以產品為中心,通過提升資產管理能力實現產品專業化仍然十分重要,且隨著市場融資需求的降低,信託公司樹立主動管理的展業思路,大力培養主動管理能力、專業投資能力,針對優勢領域大力發展投資類業務,也將帶來新的業務增長。

客戶專業化即指信託公司根據自身的經營情況,匹配滿足條件、具有特定偏好的目標客戶,實現目標人群的差異化、精細化,使服務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客戶專業化強調服務細分客戶,充分重視客戶需求,是一種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具體到業務層面,信託公司實施客戶專業化戰略,就是充分重視客戶資源,為高端客戶提供理財規劃、財產傳承、資產管理等。同時,隨著客戶對資產配置的需求趨向多元化,需要信託公司成立綜合性的金融服務平臺,滿足各類需求,在這一路徑下信託公司可發展成為財富管理機構或綜合金融百貨公司。信託公司應根據自身情況,將財富管理業務作為戰略性業務進行積極培育,以適應日益增多的超高價值客戶對財富安全、財富傳承、全球配置資產的需求,並依託大資料的技術支援,著力研究目標客戶群的偏好和需求,制定符合相應條件的方案,從而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此類業務多為單一信託,監管限制不多,信託機構展業的自由度很大。

將產品專業化和客戶專業化相結合,必須使研發的產品既能保持較高的專業化、差異化水準,又能滿足目標客戶群的資產配置需求,使資源能夠在內部進行流通,擴大利潤率。由於私人銀行發展階段的轉變和高淨值客戶財富目標的變化,家族信託等產品專業化和客戶專業化相結合的私人銀行業務逐漸成為信託公司需要深耕的方向之一。隨著資管新規的發佈,信託公司可以以此為契機減少通道業務,更多的涉足家族財富管理領域。除了傳統的資金型家族信託之外,信託公司還可定制信託與保險深度結合的產品,可使得納入家族信託的資產來源得到進一步擴充。通過兼併、收購其他金融機構如銀行等實現產品專業化和客戶專業化的融合,最終發展成為私人銀行或金融控股公司。這類業務更加回歸信託本源,體現了信託業持續發展的方向。

在行業細分的背景下,由於歷史沿革、所處地域甚至股東背景等的不同,各信託公司形成了不同的業務特色。沿著這三條轉型路徑,各信託公司結合自身的業務特色選擇不同領域,提升核心競爭力,最終能促進信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4、公募基金

4.1公募基金行業總體概覽

4.1.1數量持續上升

截止到2017年9月,市場上共存在公募基金數量4663款,其中封閉式基金427款,占比9.16%,開放式基金4236款,占比90.84%。從數量來看,無論是公募基金總數還是封閉式、開放式基金各自數量都呈現逐月平穩上升趨勢,2016年10月封閉式與開放式基金分別為251款、3227款,到2017年9月這一數字上升到427款、4236款,總增幅分別為70.12%、31.27%,統計期內增長速度逐漸趨緩。從占比來看,統計期內封閉式基金占比持續上升,從7.22%到9.16%,增幅1.94%,同時開放式基金占比下降。

由於開放式基金占比達到九成以上,因此選取開放式基金作為代表分析各類型開放式基金情況。2016年10月到2017年9月,從數量上看,除QDII型開放基金數量增長略有反復外,各類型開放式基金數量均呈現上升趨勢,且走勢平穩。2017年9月,數量最多的是混合型開放式基金,共2011款,數量最少的是QDII型開放式基金,共133款。

從占比來看,各類型總變化不大。2016年10月到2017年9月占比最高的混合型開放式基金在統計期內占比保持平穩,有略微下降,從48.13%微降至47.47%。排名第二的債券型開放式基金占比上升,從20.61%升至23.18%。股票型開放式基金占比則先降後升,於2017年3月達到低點17.71%後緩慢回升至18.01%。貨幣型和QDII型開放式基金均表現平穩,保持在8%和3%上下。

4.1.2份額震盪上升

截止2017年9月,各類基金總份額105853.82億份,其中,封閉式基金份額5801.74億份,占比5.48%,開放式基金份額100052.08億份,占比94.52%。封閉式基金份額數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3月持續增加,由4550.32億份增至7109.74億份,2017年4-8月份額數保持穩定,9月下降至5801.74億份。開放式基金份額數除2016年11月和2017年1月出現下滑外,均保持增長,增長最快的月份出現在2016年12月和2017年7月,環比增幅達到6.8%和6.65%。

從開放式基金的不同分類的份額數量來看,混合型、債券型、股票型、QDII型開放式基金的份額在統計期內均未出現大幅波動,總體表現平穩,截止2017年9月分別達到17196.2億份、13152.95億份、5826.69億份、899.73億份。貨幣型開放式基金由於數量最多,其份額波動與開放式基金總份額的波動保持一致,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份額出現震盪,其後份額數一路走高,由2017年1月最低點的35967.68億份增加到9月的62976.51億份。

從開放式基金的不同分類的份額所占比重來看,占比過半的貨幣型開放式基金統計期內總體呈現增長趨勢,除2017年一季度外均保持在半數以上,2017年3月以來份額占比持續上升,到9月占比達到62.94%。排名第二的混合型開放式基金份額占比出現下滑,2017年9月為17.19%。排在三、四位的債券型與股票型開放式基金份額占比在統計期內分別呈現先升後降和持續下降趨勢,2017年9月占比分別為13.15%和5.82%。占比最少的QDII型開放式基金占比出現下降,2017年9月已不足1%,占比0.90%。

4.1.3淨值波動增長

截止2017年9月,總體基金淨值達到111407.12,其中封閉式基金淨值為6076.36,占比5.45%,開放式基金淨值為105330.76,占比94.55%。從封閉式基金淨值來看,2016年10月淨值最低為4839.16,隨後波動上升,2017年3月達到峰值,淨值額為7280.57。從開放式基金淨值來看,除2016年11月和2017年1月出現下降外,均呈現上漲態勢。2017年1月最低淨值為77307.8,2017年9月最大淨值為105330.76。

從開放式公募基金淨值的不同類型來看,占比最大的貨幣型波動也較大,且與開放式基金總體淨值走勢相同。占比第二和第三的混合型開放式基金與債券型開放式基金淨值在統計期內呈現相同變動趨勢,於2017年一季度出現增長,2017年二季度出現減少。股票型和QDII型表現平穩,淨值分別集中在7000和1000上下變化。

4.2不同類型基金業績比較

根據投資物件等的不同,可將基金分為普通股票型、複製指數型、增強指數型、平衡混合型、偏股混合型、偏債混合型、中短期純債、長期純債型、一級債基、二級債基、債券指數型、保本型、其他、貨幣型共十四大類型,並比較截至2017年10月31日各類型基金不同時期總回報。

對於不同時期回報總體來說,最近一月、最近三月、今年以來的總回報最高的是普通股票型,其次是增強指數型,第三是偏股混合型;最近六月與最近一、二、三年的總回報最高的是增強指數型,其次是普通股票型,排名第三的類型分佈則比較分散,期限在最近六月的是複製指數型,期限在最近一年、三年的是偏股混合型,期限在最近兩年的是其他類型。對於不同時期,總回報最低的均為債券指數型,除最近六月與最近三年總回報為正外,該類型其他時期均為負回報。

具體來說,從十四大類型基金今年以來總回報率看,排名前六位的基金類型今年以來總回報率可達10%以上。回報率最高的基金類型是普通股票型,為19.24%,複製指數型基金回報緊隨其後,為18.63%。排在第三、四位的分別是偏股混合型和複製指數型,二者回報非常接近,分別為12.36%和12.09%。第五的其他類型今年以來總回報達到11.19%,平衡混合型排在第六,回報達到10.06%。隨後回報率出現斷檔,排名第七的偏債混合型基金回報率僅為5.71%。保本型、貨幣型、二級債基、中短期純債、一級債基、長期純債型基金的收益率比較接近,分佈在1.5%-3%之間。債券指數型基金出現負回報,為-0.68%。

從最近一個月總回報來看,表現最好的兩種類型仍然是普通股票型和增強指數型,分別為3.32%和3.12%,收益率達到3%以上。其次是偏股混合型,最近一月總回報達到2.48%。其他類型、平衡混合型、複製指數型回報可達1%以上,分別為1.89%、1.81%、1.25%。其餘種類的基金類型最近一月回報均在1%以下。排在最末的三款基金類型出現負回報,分別是長期純債型-0.002%、一級債基-0.04%、債券指數型-0.89%。

最近三個月總回報中,回報最高的仍為普通股票型基金,為8.12%。其次的兩種類型回報可達6%以上,分別是增強指數型6.46%、偏股混合型6.09%。接下來回報在4%-5%之間的三中類型分別是複製指數型5.45%、其他類型4.77%、平衡混合型4.56%。排在第七、八位的類型是偏債混合型和保本型,最近三月總回報分別為2.13%和1.06%。其餘類型基金最近三月回報率均不足1%。債券指數型仍出現負回報率-0.92%。

最近六個月總回報中,排名前三的基金類型出現了變化,分別為增強指數型15.03%、普通股票型13.92%、複製指數型10.30%。排名在第四到第六的基金類型收益可達5%以上,分別是偏股混合型9.80%、其他類型8.84%、平衡混合型7.80%、偏債混合型5.15%。除債券指數型外,其餘類型最近六月總回報均在1%-3%之間,排名最末的債券指數型在該時期取得正回報,達0.06%。

從十四種類型基金最近一年總回報來看,回報最高的是增強指數型,為18.86%,其次是普通股票型15.95%。排在第三到第五位的最近一年總回報分佈在8%-10%之間,分別是偏股混合型9.86%、其他類型9.74%、複製指數型9.81%、平衡混合型8.69%。隨後出現斷檔,第七名偏債混合型總回報4.08%,第八名貨幣型基金總回報3.57%。其餘類型最近一年總回報均在2%以下,其中排在最末的三種類型出現負回報,分別是長期純債型-0.53%、一級債基-0.59%、債券指數型-4.39%。

最近兩年總回報與最近一年回報比較接近,回報率排在前兩位的仍然是增強指數型19.77%、普通股票型18.03%,排名第三的基金類型變為其他類型,為11.19%。平衡混合型和偏股混合型緊隨其後,最近兩年總回報分別為10.96%和10.59%。排名第六到第十的基金類型回報分佈在5%-9%之間。排名最末的仍為債券指數型,為負收益率-1.66%。

最近三年總回報均為正回報,且與上述兩種時期類型相比回報率出現顯著提升。回報最高的增強指數型基金收益率達到61.37%,其次的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平衡混合型回報率均可達50%以上,分別為58.60%、55.56%、54.46%。排名第五的複製指數型收益為41.54%,第六、七名分別是偏債混合型的37.08%和其他類型的34.10%。排在最末的債券指數型取得正收益,為2.55%。

4.3 公募基金之FOF型

4.3.1 FOF發展現狀

FOF(Fund of Funds)即“基金中的基金”,指專門投資於其它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與普通基金相比,FOF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投資標的,前者通常以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為投資標的,FOF並不會直接投資於上述資產,而是主要買賣“基金”本身,通過持有其他基金來間接持有證券資產。其中公募型FOF指的是將80%以上基金資產投資於公募基金份額的基金。

在FOF的模式上,以管理人和基金投向作分類,公募FOF常見的產品形式可以分為以下四類,包括:內部管理+內部基金模式;內部管理+全市場基金模式;協力廠商管理+內部基金模式;協力廠商管理+全市場基金模式。

具體來講,內部管理+內部基金模式指的是所發行的FOF由自身基金公司擔任FOF管理人,並把FOF基金投向自己基金公司旗下發行的產品的模式。採用此種產品組合形式的一般都是大型的基金公司,因為只有大型基金公司才有能力發行足夠豐富的基金,以供FOF選取。這種產品形式的優勢就是能把費用降低,在費用上給客戶更多的優惠。

內部管理+全市場基金模式指的是發行的FOF由基金公司自己擔任FOF管理人,而FOF的投資物件卻不再局限於自己的基金公司所發行產品,投資物件則是全市場的所有基金。採取這種產品組合模式,可以在整個市場範圍內挑選到更加優質的基金,追求更加穩健甚至超額的收益,還可以避免因為內部基金隱含的道德風險。從當前市場來看,一般具有成熟優質客戶基礎的機構,多採用這種產品形式,也是許多銀行理財的選擇。

協力廠商管理+內部基金模式採用這種形式發行的FOF投資對象是基金公司內部的基金,但FOF的設計和投資組合構建由外部的投資顧問負責。採用這種產品組合形式的FOF基金,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如果發行公司對FOF配置能力欠缺,那麼就可以發揮外部投顧的專業配置優勢,實現互補。從近幾年市場發展態勢來看,這種強強聯合的方式可以實現資源更加優化的配置,有約一半的FOF使用了該組合形式。

協力廠商管理+全市場基金模式指投資物件是全市場的所有基金且FOF的設計和投資組合構建由外部的投資顧問負責。實行這種產品形式的公司,一般是沒有自有基金或者基金主動管理能力偏弱,資產配置專業性不突出的公司,但它們有一個特點,就是有極強的管道優勢,比如大型銀行或者保險公司,他們資金流並不存在問題,但主動管理以及資產配置專業性方面並不凸顯。

在FOF的分類上,可以分為私募股權型PE FOF、對沖基金型FOHF和公募基金型FOF。私募股權母基金(PE FOF)即通過對私募股權基金(PE)進行投資,從而對PE投資的項目公司進行間接投資的基金。對沖基金型FOHF(fund of hedge fund),是投資於單個對沖基金的集合投資工具,旨在通過專業的組合管理和風險管理控制技術、優中選優、分散單一投資策略、單一風格、單一基金管理人的管理風險,獲得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公募基金型FOF即指將80%以上基金資產投資於公募基金份額的基金。

在FOF的策略上,包括目標風險型、量化精選型、大類資產配置型、指數化型、目標日期型。目標風險型策略,就是設定了固定的風險收益水準,通過動態調整權益類資產和固定收益類資產的倉位,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量化精選型以量化指標衡量私募基金的業績表現,並以此作為投資可行性的參考。大類資產配置型從資產組合的配置目標出發,根據資產權重分配結果優選對應的基金構建FOF組合。指數化型以特定指數為標的。目標日期型策略,是指隨著目標日期的到來,基金管理者逐漸降低股票等高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轉而提高債券、現金類低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使投資者能夠在較長的週期內穩健實現財富管理,並且不用承受太大的波動率。

FOF起源于資本市場最為發達的美國,其發展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FOF的最初形式是投資一系列私募股權基金的基金組合,此時開始出現私募股權型和對沖基金型FOF。1985年先鋒基金(Vanguard)首次推出公募型,這是歷史上第一支證券類的FOF基金,該只共同基金FOF中70%的資產投資於股票類基金,30%投資於債權類基金,投資標的均為公司旗下的基金,基金推出後大受歡迎,同時也帶動了先鋒基金旗下其他基金的銷售,1986年末,先鋒公司旗下基金規模增長44.23%。20世紀90年代,是FOF基金發展成熟的階段。2000年以來養老金入市,助推目標日期型FOF迅速發展。最近幾年來,智慧投顧崛起,利用人工智慧的優勢,結合投資人的風險水準、期望收益以及市場動態,採用多種演算法和模型為投資人綜合資產配置的服務,將在FOF投資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4.3.2 FOF監管政策

2016年9月23日,中國證監會對外公佈 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第2號——基金中基金指引》(以下簡稱《FOF指引》),該《FOF指引》中重申了FOF的定義,明確了FOF的主要投資標的為“經中國證監會依法核准或註冊的公開募集的基金份額”。此次《FOF指引》在《運作辦法》對FOF原則性投資比例規定的基礎上,從集中持有風險、投資標的自身風險、投資標的運作期限和資產規模、流動性風險等方面對FOF進行了規範。同時做出了避免雙重收費的規定,明確基金中基金參與被投資基金的份額持有人大會的原則,首次明確ETF聯接基金的基金類別。在基金運作中,提出強化資訊披露、明確估值原則、規範業務架構等規範要求,該規範要求基金管理人從部門設置及制度層面等方面做出詳盡的安排,該要求也將是FOF審核重點之一,若基金管理人未符合上述要求,FOF將無法獲註冊。

2017年4月24日,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發佈了《基金中基金(FOF)審核指引》(以下簡稱《審核指引》),該《審核指引》主要包括明確了基金管理人申報FOF的材料要求;統一了基金名稱命名模式,即“XXXX基金中基金(FOF)”,並根據基金投資標的及投資方向的不同,進一步細分FOF產品類別,具體為:股票型FOF、債券型FOF、貨幣型FOF、混合型FOF以及其他類型FOF;明確了投資範圍、業績比較基準、投資組合要求、申購贖回、估值方法及時效的內容,並重申了《FOF指引》中相關費用、持有人大會和資訊披露方面的規定。

繼《基金中基金(FOF)審核指引》下發後,相關部門為推動公募FOF落地,2017年5月4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再次發佈《基金中基金估值業務指引(試行)》。《指引(試行)》對FOF投資於非上市基金的估值方法,投資於交易所上市基金的估值方法,以及投資基金不公佈基金份額淨值、進行折算或拆分、估值日無交易等特殊情況的估值方法做出了更加明確具體的規定。

4.3.3資管新規與FOF發展前景

根據資管新規關於多層嵌套的規定,“資產管理產品可以投資一層資產管理產品,但所投資的資產管理產品不得再投資其他資產管理產品(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除外)。”從規定可以看出,資管產品嵌套的要求有所放寬,允許單層嵌套的情況,符合基本原則中提到的對金融創新堅持趨利避害原則,顯露出監管對於規範的委外模式的認可。長期來看,委外仍會成為常態化工具,銀行委外可能會參考保險資管委外,更多的採取FOF的形式來投資,銀行資管、保險資管或將成為未來最大的FOF投資機構。

對於FOF類具體分類而言,公募FOF處於監管允許範圍內,而私募FOF的發展前景未明。未來,私募FOF面臨人才、技術、標的、規模、工具、資金、政策等方面的門檻,將面臨管理業績、資訊系統、資本金等信用資質及綜合實力的比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可能會有大量公司退出。相比私募FOF,公募FOF有雙重的優中選優、風險與收益的二次平滑、極其良好的流動性的優勢,更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對比美國與中國FOF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國現階段的市場現狀與美國上世紀90年代FOF基金發展之初的情況十分相似,基金業已有20年的發展,規模和數量上都初具規模,追求長期穩定收益的巨量養老保險資金即將入市,市場和政策環境都為FOF基金行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利環境。FOF可以提供市場上缺少的產品類型,而且具有較好的流動性。特別適合銀行資管、保險資管等資金體量較大、資金期限較長、風險偏好較低、收益要求不高、風格相對穩健的機構投資者。雖然當前我國FOF基金處於起步階段,專業性不強,資產配置和擇基方法都存在問題。未來隨著市場成熟,FOF將會更加細分,專業性也會隨著更加凸顯。無論從管理人的專業性,還是團隊構建的專業性,都將會發生質的飛躍。因此,總體來看未來FOF的發展空間是很廣闊的。

內部的信託賠償準備和資本實力逐季上升,加上行業保障基金機制已開始運作,行業的總體風險依然處於可控範圍之內。

3.1.4結構持續優化

從信託功能看,信託業務結構持續優化。融資類業務曾一直保持較大的占比優勢,但自2013年之後其規模占比持續下降,投資類業務占比先升後降,事務管理類則保持了快速擴張,2013年初規模僅為1.52萬億元,2017年二季度增至12.48萬億元,占比也從最末升至第一。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融資類信託規模為4.49萬億元,占比19.40%,同比下降18.08%;投資類信託規模達6.17萬億元,,占比26.68%,同比下降19.46%;事務管理類信託規模達12.48萬億元,占比53.92%,同比增長24.83%。

事務管理類信託大量增加,源於信託公司的通道類業務的增長:一方面由於監管層出臺的新政對於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資管的相關業務進行了規範,使得通道業務大量回流信託管道,另一方面是受經濟新常態影響,在宏觀經濟換擋期內為保證規模穩定和業績增長,信託公司加大對通道業務的拓展力度,從而帶來事務管理類信託規模的增長。隨著信託業逐漸向專業化和差異化發展,各信託公司的主動管理能力得到提升,融資類業務占比的下降和事務管理類業務的持續發展表明信託業務功能已顯現並將逐步深化,事務管理類信託業務是信託制度的功能表現,其快速增長符合當前信託行業回歸信託本源的信念。在金融行業改革推進和信託全行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投資類和事務管理類業務可以作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雙核”,提供新的業績增長點。

3.2 集合類資金信託

3.2.1 集合類資金信託發行機構類型分析

據普益標準統計,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共有42家信託公司成立6858款集合信託產品,其中2016年四季度成立產品數為1630款,2017年一季度成立產品數出現下滑,為1466款,2017年二、三季度持續回升,分別為1626款、2136款。同比增幅在2017年三季度達到峰值,為65.45%,一季度增幅最小為24.98%。

在成立集合信託產品的42家信託公司中,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成立產品數超過100款的有24家,成立產品數低於50款的有7家,成立規模最大的信託公司共成立了集合信託產品631款,成立規模最小的信託公司僅成立了21款集合信託產品。

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間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率為6.79%,其中平均收益率超過8%的信託公司有1家,平均收益率低於7%的有26家,平均收益率最高值為10%,最低值為5.63%。這期間內集合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率逐步回升,2016年四季度平均收益率為6.61%,2017年一季度平均收益率上升至6.64%,2017年二季度平均收益率持續上升,為 6.75%,2017年三季度突破7%大關,升至7.10%。2017前三季度平均收益率的同比增幅也由負轉正,分別為-19.07%、-7.30%、6.76%。

3.2.2 集合類資金信託運用領域分析

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投向其他投資領域和證券市場的最多,共占集合信託產品總數的60.64%,超過六成。其中,成立的投向其他投資領域的產品數量為3360款,占集合信託產品總額的40.78%;投向證券市場領域的集合信託產品共成立1636款,占成立產品總額的19.86%。集合信託產品集中投向上述兩領域表明基於對證券投資預期的改善,部分配置資金進入證券市場,證券類集合信託產品成立數量較多,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繼續維持傳統的業務模式和業務範圍將無法滿足信託公司發展需要,多樣化投資是必然趨勢。占比排名第三位的是房地產,共成立984款產品,占比為11.94%,各運用領域具體分佈情況如下:

從各季度表現來看,2016年四季度,投向基礎產業、房地產、金融機構的產品成立數量環比出現下滑,其中金融機構領域降幅最大,為38.64%,投向證券市場、工商企業和其他領域的產品成立數量環比出現上升,其他領域環比漲幅最大,高達100%。其他投資領域占比遠超其餘各領域,共成立962款產品,占比46.36%,數量接近半數,居所有領域之首。第二的是證券市場領域,共成立364款產品,占比為17.54%。第三的是基礎產業領域,成立268款產品,占比為12.92%。工商企業領域成立202款產品,占比9.73%,排行第四。第五的是房地產投資領域,成立171款產品,占比8.24%。金融機構領域延續占比下滑的趨勢,共成立108款產品,占比5.20%,排名第六。信貸資產和商品投資領域該季度沒有成立產品。

2017年一季度,投向各領域的產品成立數量占比排名與上一季度保持不變。大量集合信託資金仍然留在其他領域,占比保持第一的前提下有小幅下降,共成立759款產品,占比為42.81%。證券市場投資領域保持第二,共成立415款產品,占比23.41%,較上一季度有提升。基礎產業領域成立188款產品,占比10.60%,略有下降。第四仍是工商企業領域,成立172款產品,占比9.70%。第五的房地產領域成立139款產品,占比小幅下降至7.84%。金融機構領域成立100款產品,占比出現小幅回升,為5.64%。信貸資產和商品投資領域該季度沒有成立產品。

2017年二季度,其他投資領域成立產品數量和占比“雙降”,共成立631款產品,占比33.14%。證券市場領域成立產品數與占比均未發生太大變化,新成立產品數444款,占比23.32%。房地產排名躍居第三,共成立254款產品,占比躍升至13.34%。工商企業投資領域與房地產領域不相上下,成立產品242款,占比12.71%。金融機構成立產品數量超過基礎產業排名第五,成立產品201款,占比10.56%。基礎產業占比持續下降至6.93%,本季度排名變為最後,成立132款產品。商品和信貸資產領域都沒有新產品成立。

2017年三季度,其他投資領域占比回升,環比數量增加也較大,共成立產品1008款,占比40.53%,以絕對優勢排名第一。房地產領域持續上升躍居第二,與排名第三的證券市場成立產品數比較近似,分別為420款、413款,占比分別為16.89%、16.61%。第四是工商企業投資領域,共成立產品254款,占比10.21%。第五的金融機構領域緊隨其後,共成立產品230款,占比9.25%。基礎產業保持第六名,成立產品162款,占比持續下降至6.51%。信貸資產和商品投資領域該季度仍沒有成立產品。

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各領域平均收益率環比呈現緩慢回升態勢。但同比來看,除2017年三季度外,各季度收益率整體來看仍不如去年同期的水準。平均收益率最高的是房地產領域,為7.17%;平均收益率最低的是證券投資領域,為5.21%。

3.2.3 集合類資金信託期限分析

當前多數集合信託產品未披露期限,根據已披露的產品期限資訊,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間成立的產品接近一半期限為12-24個月,其值為1563款,占比為45.34%。期限12個月以下的產品共1251款,占比36.29%。期限24-36個月的產品共成立378款,占比10.97%。占比最低的是期限36個月以上的產品,共成立255款,占比7.4%。從季度變化來看,期限在24個月以下的集合類信託產品成立數量一直呈現上升趨勢,期限在24-36個月的產品成立數量除2017年二季度偶有回落外均保持上升趨勢,期限36個月以上產品的成立數量在2016年四季度至2017年二季度都呈上升趨勢,2017年三季度數量回落。

期限為12個月以下的產品在2016年四季度以來一直保持在第二位,占比在30%-40%之間變化,並呈現下降趨勢,最低點出現在2017年二季度,占比達到34.99%。期限處於12-24個月的產品份額從2016年四季度以來保持總體上升態勢,由42.37%上升至49.37%,並一直保持排名第一。期限位於24-36個月區間的產品份額持續走低,由2016年四季度的14.38%下降至2017年三季度的9.27%,但數值總體上升。期限在36個月以上的產品份額除2017年二季度超過期限24-36個月的產品0.1%之外,一直保持排名最末,並在2017年三季度出現份額數量“雙回落”。

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成立的各期限類型產品,收益率除未披露類型外,都一直處於上升區間內,與去年同期相比雖有下降,但同比降幅逐漸縮小。

期限類型為12-24個月和24-36個月的產品平均收益率最高,均為7.10%;其次是12個月以下類型的產品,平均收益率為6.61%;期限類型36個月以上的產品平均收益率最低,為6.53%。

3.2.4 集合類資金信託期限類型分析

按照時間長短,可以將集合資金信託分為不同的期限類型;而按照期限結構,則可將集合資金信託分為單一期限、多期限以及開放式三種形式。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成立的產品中,單一期限型產品占絕對優勢,共成立8011款,占97.24%,2016年四季度至2017年一季度成立數量出現下降,2017年二季度回升,但整個統計時期,份額處於持續上升過程,2017年三季度份額已經達到99.16%。第二是開放式產品,共成立179款產品,從各季度變化來看,該類型產品數量在2017年出現驟降,份額在統計期內則持續下降,2017年以來已不足1%。多期限組合共成立48款產品,份額僅為0.58%,保持在1%以下。

根據預期收益率的統計情況,2016年四季度以來單一期限類型平均收益率持續上升,多期限組合類型收益率先升後降,兩種類型收益率在2017年三季度趨同,均突破7%。多期限組合表現優於其他期限類型,平均收益率為7.16%。其次是單一期限類型,平均收益率為6.85%。開放式期限類型根據不完全統計,平均收益率為5.66%。

3.2.5 集合類資金信託資金運用方式分析

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運用最多的是其它方式和貸款支出,分別成立2931、1767款產品,占比共計54.45%。其次是用於證券投資,共成立1680款產品,占比19.47%。排名第四的是權益投資,共成立1495款產品,占比17.33%。第五是股權投資運用,共成立489款產品,占比5.67%。債券投資一共成立267款產品,占比3.09%,排在最末。統計期內未發行用於租賃和組合運用的產品。

從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各應用類型季度變化趨勢來看,其他應用領域的產品波動較大,但其數量和占比始終保持最多,2016年四季度到2017年二季度呈現下降趨勢,2017年二季度數量降至最低點的516款,占比25.09%,2017年三季度出現回升,成立產品899款,占比33.72%。證券投資類產品占比持續上升,在2017年一季度達到排名第二的最高點,成立產品428款,占比22.49%,隨後雖然絕對數量未出現大幅下降,占比卻一路下滑,到2017年三季度跌至第四,成立產品433款,占比16.24%。權益投資產品總體走勢平穩,未出現大幅起落,占比在16%-19%之間變化,產品數量總體呈現上升,占比最高點出現在2017年二季度,成立產品378款,占比18.38%,在第三季度占比與證券投資類趨同,發行數量436款,占比16.35%,以微弱優勢排名第三。貸款運用方式數量和占比總體上揚,2017年二季度有大幅上漲,一躍升至第二,成立產品495款,占比24.06%,2017年三季度成立產品數量為606款保持上漲,占比微降至22.73%。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類在2016年四季度非常接近,分別為46、48款,占比2.3%、2.4%,此後兩者差距逐漸拉開,股權投資類數量和占比持續上升,於2017年三季度達到高點,成立產品213款,占比7.99%,債權投資類則一直較為平穩,於2017年一季度小幅上升到達高點後緩慢下降,在2017年三季度成立產品數量達最高點,占比卻達到最低點,成立產品79款,占比2.96%。

各應用類型產品預期收益率在2016年四季度後總體來看下跌趨勢放緩,部分類型甚至出現回升。除證券投資類產品收益率明顯較低外,其他類別收益率均比較接近且逐漸趨同。在2016年四季度到2017年一季度,股權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應用收益率出現下降,債權投資、貸款運用、權益投資收益率小幅上升。2017年二、三季度,所有應用類型產品預期收益率均呈現上升趨勢。三季度同比漲幅最大的是債券投資類型,達到16.80%,環比漲幅最大的事證券投資類型,達9.35%。統計期內,股權投資類產品平均收益率最高,達到7.16%,其他類產品平均收益率都位於7%以下,貸款運用類產品為6.96%,權益投資類產品為6.86%,債券投資類產品為6.76%,租賃類產品為6.64%,平均收益率最低的是證券投資類產品,為5.48%。

3.3 信託業資管市場展望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由持續高增長轉換為中高速增長。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實體經濟盈利能力也隨之下降,進而弱化其信用水準。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前期專案的違約風險提高,亦存在抵質押物的處置風險,同時伴隨著“資產荒”的持續升溫與行業競爭不斷加劇,信託業收入增長緩慢,項目收益率回升乏力。延續傳統的業務模式將導致未來增速不斷下滑。嚴峻的現實情況迫使信託公司改變傳統經營理念,積極尋求增長新動力。

3.3.1信託定位

“信託”的本義是“信任委託”,信託機構本應在獲取委託人信任的基礎上代客理財,但實踐中信託機構多基於隱性剛性兌付來開展融資性業務,偏離了信託業的本源。因此,從中長期看,信託業應以提升受託管理能力為轉型方向,明確行業定位,重點開展符合“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本源定位、體現受託管理能力的業務。同時,分步對非本源業務進行優化,建設制度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受託資產管理機構。

明確行業定位,突出本源業務,應重點培育具有行業核心競爭力的三類業務。一是受託理財業務。結合近年來在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以及私募股權投資方面的探索經驗,充分發揮股權投資制度優勢,培育股權投資業務。憑藉信託制度本身較高的國際市場認知度及跨業展業優勢,穩步提升受託境外理財能力。二是受託服務業務。培育家族信託業務,將服務範圍由傳統的個人資產配置、資產保值增值向財務諮詢、稅務規劃、物業管理、養老醫療、慈善籌畫等廣義的金融服務拓展,探索“家族辦公室”綜合服務。培育慈善信託,充分利用信託制度優勢,借鑒國際通行模式,形成信託專屬特色。三是資產證券化業務。主動轉變僅承擔特殊目的通道的現狀,充分利用“信託單位”安排,盤活各類優質資產,更好地發揮跨業資源配置作用。

總而言之,明確信託公司在行業中的“定位”,需要依據自身資源稟賦、戰略目標和市場細分,追求差異化定位,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

3.3.2信託產品創新

隨著資管新規等一系列監管措施的推出,其展示出的落實監管的堅決態度對信託公司的轉型升級無異於一股強大的推動力,信託公司必須及時轉換業務模式,及時推進產品設計創新與產品模式升級,以應對新的監管環境。

首先,為了適應剛性機制這一風險緩衝機制的打破,投資於非標債權的信託產品更有必要走基金化的道路,以專業化經營為核心業務模式,以基金化原理為核心的產品結構將成為監管“新政”下我國信託業務模式的主要趨勢。由於基金化產品與信託產品都是為投資者提供一種專業化的投資理財產品服務,具有內在功能上的一致性和極強的相互適應性,基金化信託產品在具備一定規模和較為充分的流動性設計前提下,通過在不同專案、不同產品、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之間的組合投資在空間上分散風險,通過組合投資通過長期化運作在時間上分散風險,可以最大程度地分散風險,避免“一對一”產品帶來的過度風險集中,保證投資收益,徹底避免了信託產品的兌付風險以及由此引起的聲譽風險。通過基金化信託產品,一方面可以逐步強化陽光私募的信託本質,另一方面可推動信託公司通過真實的投資回報和風險控制,樹立產品品牌和市場信譽,贏得客戶,使投資者全面理解信託產品的收益和風險結構,形成真正市場化的信託產品需求者,最終培育出一個成熟、理智、有序的信託市場環境。

其次,可以按照信託機構收取管理費、投資者享有全部投資收益的原則,重新設計信託產品的收入分配機制。在剛性兌付背景下,給投資者分配固定收益後,由信託公司享有全部剩餘收入, 因此投資者對信託產品的需求往往是多多益善,不能夠正確判斷風險,同時信託公司可能會忽略風險審查,盲目只求高收益專案,導致一些優質穩健的大型信託專案因收益上的劣勢逐漸失去市場。短期來看造成投資者開始追逐信託產品,並由此造就最近幾年中國信託業“跨越式”發展的神話,然而長期來看這種不健康的發展方式不利於信託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並會導致的風險不斷積累,最終很可能誘發系統性問題。因此重新設計非剛兌信託產品,建立由投資者承擔風險並享有信託管理費之外全部收益的機制,有助於強化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同時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信託公司不必要的風險承擔,最終能夠實事求是反映整個信託業的全部風險與收益。

第三,應設計並向市場推出更多具有信託比較優勢的投資標準化債權資產和權益性資產的產品。信託所有權與收益權分離的制度設計,能起到風險隔離的作用,這是其他理財產品不具備的;且信託橫跨貨幣、資本和實業領域,投資方式包涵標準與非標的債權、股權以及收益權,投資範圍與方式都十分寬泛,可以更滿足更大範圍的企業融資需求,在產品設計方面具有獨一無二的靈活性。因此信託行業應該充分利用自己這兩方面的比較優勢,設計並推廣新型產品。另外,依託財富傳承服務,信託公司可向家族辦公室模式轉型,深度運用信託法律制度優勢,為高淨值家族提供個人與企業、境內與境外、近期與遠期等多種組合服務。信託公司還可充分利用自身專業優勢與資源優勢,為客戶打造綜合金融解決方案,並利用信託制度的靈活性,整合各類資管機構的優勢,創新產品設計,探索保險金信託、養老金信託、慈善信託等新產品。

3.3.3信託發展方向

中國信託業前幾年的超高速增長是特定時期特定條件下的非常態,信託公司抓住這一難得機遇促成了整個行業的飛躍。在新的更加嚴格的監管模式下,信託公司需要儘快減少對剛性兌付和通道業務的依賴,充分抓住信託業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的優勢,走差異化、專業化發展道路,從資源整合、行銷、品牌、資產管理、資訊技術、風險管控、研發創新等方面打造核心能力,推動機構戰略轉型。借鑒國際信託業發展經驗實踐,基於理財市場發展趨勢的綜合判斷,信託業未來轉型發展主要有四大方向:

1、投資銀行業務。一直以來信託公司以“實業投行”自居,圍繞客戶和專案的投融資需求,進行非標準化信託產品創設的私募投行業務。而目前信託公司所謂的“實業投行”稱號其實是有名無實的。未來,信託公司若想坐實“實業投行”,必須大力培育產業研究與深耕能力,努力在風險與收益中找到自己的平衡點,儘快從通道業務的角色回歸到“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主動管理能力的提升上。在具體的業務選擇上,應該重點關注資產證券化、消費信託、家族信託、產業基金、資本市場投資、股權投資等領域。

2、資產管理業務。信託公司主要是以是以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為主要大類資產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目前從被動管理型業務向主動管理型業務轉型是大勢所趨,資產管理業務代表以客戶為導向的運營模式,針對特定客戶的需求定制方案,更充分地表現了信託公司的主動管理能力。未來,信託機構需要降低債權融資類業務占比,加快以證券投資、並購投資、項目股權投資、PE投資、投貸聯動等為資金運用方式的資產管理業務作為支柱業務的塑造力度,更多地對接標準化債權資產、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擺脫影子銀行色彩。

3、財富管理業務。作為長期以來定位高端資產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信託公司擁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和靈活的配資模式,具備抓住初具雛形的財富管理市場發展機遇的良好基礎,能夠開展家族信託業務滿足高淨值人群的風險偏好和投資需求。利用信託的制度優勢,信託公司可以向高淨值人群提供有別於其他機構的特色財富管理服務。此外,國內外經驗都表明, 財富管理服務的費率通常高於信託業務的綜合平均費率。對於擁有豐富投資經驗人才的信託公司來說,財富管理模式是一個發展空間十分廣闊的方向。在這一領域,信託公司依託信託制度的隔離優勢,可提供涵蓋財富傳承、稅務籌畫、法律諮詢、家族治理等在內的高端定制化綜合金融服務。

4、專業化受託服務。《信託法》為信託公司開展以信託制度下的受託管理服務提供了較完備的法律條件。專業化的受託服務(簡稱服務信託)不以尋求資產增值,主導投資決策為出發點,受託人只為委託人提供基礎服務,包括:交易制度安排、資產或資金保管和集合管理、權益分配(獨立協力廠商)、IT支援等,目前資產證券化、企業年金、證券信託託管業務、消費信託、土地流轉信託、慈善信託等都有可能成為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3.3.4信託轉型路徑

信託行業的轉型升級不應僅涉及業務模式層面,還應在信託公司經營理念、組織架構等有所突破。目前,信託公司可以選擇的轉型路徑主要有以下三種:產品專業化下的資產管理公司或者信託理財公司;客戶專業化下的財富管理機構或者綜合金融百貨公司;產品專業化+客戶專業化下的私人銀行或金融控股公司。

產品專業化即指信託公司依託股東背景、市場環境、信託制度等優勢,在業務結構、產品模式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加快引進與培養專業人才,運用金融科技,增強識別、研判、應對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的能力,提升專案管理能力,如通過成立事業部完善專案管理制度,從單一專案的管理向產業鏈管理過渡,實現產品開發的專業化、精細化。面對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加入資管行業競爭的壓力,信託需要實現差異化經營,搶佔市場份額,而信託公司則可沿著這一路徑逐步發展成為資產管理公司或者信託理財公司。目前信託公司業務主要還是以產品為中心,通過提升資產管理能力實現產品專業化仍然十分重要,且隨著市場融資需求的降低,信託公司樹立主動管理的展業思路,大力培養主動管理能力、專業投資能力,針對優勢領域大力發展投資類業務,也將帶來新的業務增長。

客戶專業化即指信託公司根據自身的經營情況,匹配滿足條件、具有特定偏好的目標客戶,實現目標人群的差異化、精細化,使服務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客戶專業化強調服務細分客戶,充分重視客戶需求,是一種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具體到業務層面,信託公司實施客戶專業化戰略,就是充分重視客戶資源,為高端客戶提供理財規劃、財產傳承、資產管理等。同時,隨著客戶對資產配置的需求趨向多元化,需要信託公司成立綜合性的金融服務平臺,滿足各類需求,在這一路徑下信託公司可發展成為財富管理機構或綜合金融百貨公司。信託公司應根據自身情況,將財富管理業務作為戰略性業務進行積極培育,以適應日益增多的超高價值客戶對財富安全、財富傳承、全球配置資產的需求,並依託大資料的技術支援,著力研究目標客戶群的偏好和需求,制定符合相應條件的方案,從而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此類業務多為單一信託,監管限制不多,信託機構展業的自由度很大。

將產品專業化和客戶專業化相結合,必須使研發的產品既能保持較高的專業化、差異化水準,又能滿足目標客戶群的資產配置需求,使資源能夠在內部進行流通,擴大利潤率。由於私人銀行發展階段的轉變和高淨值客戶財富目標的變化,家族信託等產品專業化和客戶專業化相結合的私人銀行業務逐漸成為信託公司需要深耕的方向之一。隨著資管新規的發佈,信託公司可以以此為契機減少通道業務,更多的涉足家族財富管理領域。除了傳統的資金型家族信託之外,信託公司還可定制信託與保險深度結合的產品,可使得納入家族信託的資產來源得到進一步擴充。通過兼併、收購其他金融機構如銀行等實現產品專業化和客戶專業化的融合,最終發展成為私人銀行或金融控股公司。這類業務更加回歸信託本源,體現了信託業持續發展的方向。

在行業細分的背景下,由於歷史沿革、所處地域甚至股東背景等的不同,各信託公司形成了不同的業務特色。沿著這三條轉型路徑,各信託公司結合自身的業務特色選擇不同領域,提升核心競爭力,最終能促進信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4、公募基金

4.1公募基金行業總體概覽

4.1.1數量持續上升

截止到2017年9月,市場上共存在公募基金數量4663款,其中封閉式基金427款,占比9.16%,開放式基金4236款,占比90.84%。從數量來看,無論是公募基金總數還是封閉式、開放式基金各自數量都呈現逐月平穩上升趨勢,2016年10月封閉式與開放式基金分別為251款、3227款,到2017年9月這一數字上升到427款、4236款,總增幅分別為70.12%、31.27%,統計期內增長速度逐漸趨緩。從占比來看,統計期內封閉式基金占比持續上升,從7.22%到9.16%,增幅1.94%,同時開放式基金占比下降。

由於開放式基金占比達到九成以上,因此選取開放式基金作為代表分析各類型開放式基金情況。2016年10月到2017年9月,從數量上看,除QDII型開放基金數量增長略有反復外,各類型開放式基金數量均呈現上升趨勢,且走勢平穩。2017年9月,數量最多的是混合型開放式基金,共2011款,數量最少的是QDII型開放式基金,共133款。

從占比來看,各類型總變化不大。2016年10月到2017年9月占比最高的混合型開放式基金在統計期內占比保持平穩,有略微下降,從48.13%微降至47.47%。排名第二的債券型開放式基金占比上升,從20.61%升至23.18%。股票型開放式基金占比則先降後升,於2017年3月達到低點17.71%後緩慢回升至18.01%。貨幣型和QDII型開放式基金均表現平穩,保持在8%和3%上下。

4.1.2份額震盪上升

截止2017年9月,各類基金總份額105853.82億份,其中,封閉式基金份額5801.74億份,占比5.48%,開放式基金份額100052.08億份,占比94.52%。封閉式基金份額數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3月持續增加,由4550.32億份增至7109.74億份,2017年4-8月份額數保持穩定,9月下降至5801.74億份。開放式基金份額數除2016年11月和2017年1月出現下滑外,均保持增長,增長最快的月份出現在2016年12月和2017年7月,環比增幅達到6.8%和6.65%。

從開放式基金的不同分類的份額數量來看,混合型、債券型、股票型、QDII型開放式基金的份額在統計期內均未出現大幅波動,總體表現平穩,截止2017年9月分別達到17196.2億份、13152.95億份、5826.69億份、899.73億份。貨幣型開放式基金由於數量最多,其份額波動與開放式基金總份額的波動保持一致,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份額出現震盪,其後份額數一路走高,由2017年1月最低點的35967.68億份增加到9月的62976.51億份。

從開放式基金的不同分類的份額所占比重來看,占比過半的貨幣型開放式基金統計期內總體呈現增長趨勢,除2017年一季度外均保持在半數以上,2017年3月以來份額占比持續上升,到9月占比達到62.94%。排名第二的混合型開放式基金份額占比出現下滑,2017年9月為17.19%。排在三、四位的債券型與股票型開放式基金份額占比在統計期內分別呈現先升後降和持續下降趨勢,2017年9月占比分別為13.15%和5.82%。占比最少的QDII型開放式基金占比出現下降,2017年9月已不足1%,占比0.90%。

4.1.3淨值波動增長

截止2017年9月,總體基金淨值達到111407.12,其中封閉式基金淨值為6076.36,占比5.45%,開放式基金淨值為105330.76,占比94.55%。從封閉式基金淨值來看,2016年10月淨值最低為4839.16,隨後波動上升,2017年3月達到峰值,淨值額為7280.57。從開放式基金淨值來看,除2016年11月和2017年1月出現下降外,均呈現上漲態勢。2017年1月最低淨值為77307.8,2017年9月最大淨值為105330.76。

從開放式公募基金淨值的不同類型來看,占比最大的貨幣型波動也較大,且與開放式基金總體淨值走勢相同。占比第二和第三的混合型開放式基金與債券型開放式基金淨值在統計期內呈現相同變動趨勢,於2017年一季度出現增長,2017年二季度出現減少。股票型和QDII型表現平穩,淨值分別集中在7000和1000上下變化。

4.2不同類型基金業績比較

根據投資物件等的不同,可將基金分為普通股票型、複製指數型、增強指數型、平衡混合型、偏股混合型、偏債混合型、中短期純債、長期純債型、一級債基、二級債基、債券指數型、保本型、其他、貨幣型共十四大類型,並比較截至2017年10月31日各類型基金不同時期總回報。

對於不同時期回報總體來說,最近一月、最近三月、今年以來的總回報最高的是普通股票型,其次是增強指數型,第三是偏股混合型;最近六月與最近一、二、三年的總回報最高的是增強指數型,其次是普通股票型,排名第三的類型分佈則比較分散,期限在最近六月的是複製指數型,期限在最近一年、三年的是偏股混合型,期限在最近兩年的是其他類型。對於不同時期,總回報最低的均為債券指數型,除最近六月與最近三年總回報為正外,該類型其他時期均為負回報。

具體來說,從十四大類型基金今年以來總回報率看,排名前六位的基金類型今年以來總回報率可達10%以上。回報率最高的基金類型是普通股票型,為19.24%,複製指數型基金回報緊隨其後,為18.63%。排在第三、四位的分別是偏股混合型和複製指數型,二者回報非常接近,分別為12.36%和12.09%。第五的其他類型今年以來總回報達到11.19%,平衡混合型排在第六,回報達到10.06%。隨後回報率出現斷檔,排名第七的偏債混合型基金回報率僅為5.71%。保本型、貨幣型、二級債基、中短期純債、一級債基、長期純債型基金的收益率比較接近,分佈在1.5%-3%之間。債券指數型基金出現負回報,為-0.68%。

從最近一個月總回報來看,表現最好的兩種類型仍然是普通股票型和增強指數型,分別為3.32%和3.12%,收益率達到3%以上。其次是偏股混合型,最近一月總回報達到2.48%。其他類型、平衡混合型、複製指數型回報可達1%以上,分別為1.89%、1.81%、1.25%。其餘種類的基金類型最近一月回報均在1%以下。排在最末的三款基金類型出現負回報,分別是長期純債型-0.002%、一級債基-0.04%、債券指數型-0.89%。

最近三個月總回報中,回報最高的仍為普通股票型基金,為8.12%。其次的兩種類型回報可達6%以上,分別是增強指數型6.46%、偏股混合型6.09%。接下來回報在4%-5%之間的三中類型分別是複製指數型5.45%、其他類型4.77%、平衡混合型4.56%。排在第七、八位的類型是偏債混合型和保本型,最近三月總回報分別為2.13%和1.06%。其餘類型基金最近三月回報率均不足1%。債券指數型仍出現負回報率-0.92%。

最近六個月總回報中,排名前三的基金類型出現了變化,分別為增強指數型15.03%、普通股票型13.92%、複製指數型10.30%。排名在第四到第六的基金類型收益可達5%以上,分別是偏股混合型9.80%、其他類型8.84%、平衡混合型7.80%、偏債混合型5.15%。除債券指數型外,其餘類型最近六月總回報均在1%-3%之間,排名最末的債券指數型在該時期取得正回報,達0.06%。

從十四種類型基金最近一年總回報來看,回報最高的是增強指數型,為18.86%,其次是普通股票型15.95%。排在第三到第五位的最近一年總回報分佈在8%-10%之間,分別是偏股混合型9.86%、其他類型9.74%、複製指數型9.81%、平衡混合型8.69%。隨後出現斷檔,第七名偏債混合型總回報4.08%,第八名貨幣型基金總回報3.57%。其餘類型最近一年總回報均在2%以下,其中排在最末的三種類型出現負回報,分別是長期純債型-0.53%、一級債基-0.59%、債券指數型-4.39%。

最近兩年總回報與最近一年回報比較接近,回報率排在前兩位的仍然是增強指數型19.77%、普通股票型18.03%,排名第三的基金類型變為其他類型,為11.19%。平衡混合型和偏股混合型緊隨其後,最近兩年總回報分別為10.96%和10.59%。排名第六到第十的基金類型回報分佈在5%-9%之間。排名最末的仍為債券指數型,為負收益率-1.66%。

最近三年總回報均為正回報,且與上述兩種時期類型相比回報率出現顯著提升。回報最高的增強指數型基金收益率達到61.37%,其次的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平衡混合型回報率均可達50%以上,分別為58.60%、55.56%、54.46%。排名第五的複製指數型收益為41.54%,第六、七名分別是偏債混合型的37.08%和其他類型的34.10%。排在最末的債券指數型取得正收益,為2.55%。

4.3 公募基金之FOF型

4.3.1 FOF發展現狀

FOF(Fund of Funds)即“基金中的基金”,指專門投資於其它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與普通基金相比,FOF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投資標的,前者通常以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為投資標的,FOF並不會直接投資於上述資產,而是主要買賣“基金”本身,通過持有其他基金來間接持有證券資產。其中公募型FOF指的是將80%以上基金資產投資於公募基金份額的基金。

在FOF的模式上,以管理人和基金投向作分類,公募FOF常見的產品形式可以分為以下四類,包括:內部管理+內部基金模式;內部管理+全市場基金模式;協力廠商管理+內部基金模式;協力廠商管理+全市場基金模式。

具體來講,內部管理+內部基金模式指的是所發行的FOF由自身基金公司擔任FOF管理人,並把FOF基金投向自己基金公司旗下發行的產品的模式。採用此種產品組合形式的一般都是大型的基金公司,因為只有大型基金公司才有能力發行足夠豐富的基金,以供FOF選取。這種產品形式的優勢就是能把費用降低,在費用上給客戶更多的優惠。

內部管理+全市場基金模式指的是發行的FOF由基金公司自己擔任FOF管理人,而FOF的投資物件卻不再局限於自己的基金公司所發行產品,投資物件則是全市場的所有基金。採取這種產品組合模式,可以在整個市場範圍內挑選到更加優質的基金,追求更加穩健甚至超額的收益,還可以避免因為內部基金隱含的道德風險。從當前市場來看,一般具有成熟優質客戶基礎的機構,多採用這種產品形式,也是許多銀行理財的選擇。

協力廠商管理+內部基金模式採用這種形式發行的FOF投資對象是基金公司內部的基金,但FOF的設計和投資組合構建由外部的投資顧問負責。採用這種產品組合形式的FOF基金,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如果發行公司對FOF配置能力欠缺,那麼就可以發揮外部投顧的專業配置優勢,實現互補。從近幾年市場發展態勢來看,這種強強聯合的方式可以實現資源更加優化的配置,有約一半的FOF使用了該組合形式。

協力廠商管理+全市場基金模式指投資物件是全市場的所有基金且FOF的設計和投資組合構建由外部的投資顧問負責。實行這種產品形式的公司,一般是沒有自有基金或者基金主動管理能力偏弱,資產配置專業性不突出的公司,但它們有一個特點,就是有極強的管道優勢,比如大型銀行或者保險公司,他們資金流並不存在問題,但主動管理以及資產配置專業性方面並不凸顯。

在FOF的分類上,可以分為私募股權型PE FOF、對沖基金型FOHF和公募基金型FOF。私募股權母基金(PE FOF)即通過對私募股權基金(PE)進行投資,從而對PE投資的項目公司進行間接投資的基金。對沖基金型FOHF(fund of hedge fund),是投資於單個對沖基金的集合投資工具,旨在通過專業的組合管理和風險管理控制技術、優中選優、分散單一投資策略、單一風格、單一基金管理人的管理風險,獲得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公募基金型FOF即指將80%以上基金資產投資於公募基金份額的基金。

在FOF的策略上,包括目標風險型、量化精選型、大類資產配置型、指數化型、目標日期型。目標風險型策略,就是設定了固定的風險收益水準,通過動態調整權益類資產和固定收益類資產的倉位,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量化精選型以量化指標衡量私募基金的業績表現,並以此作為投資可行性的參考。大類資產配置型從資產組合的配置目標出發,根據資產權重分配結果優選對應的基金構建FOF組合。指數化型以特定指數為標的。目標日期型策略,是指隨著目標日期的到來,基金管理者逐漸降低股票等高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轉而提高債券、現金類低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使投資者能夠在較長的週期內穩健實現財富管理,並且不用承受太大的波動率。

FOF起源于資本市場最為發達的美國,其發展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FOF的最初形式是投資一系列私募股權基金的基金組合,此時開始出現私募股權型和對沖基金型FOF。1985年先鋒基金(Vanguard)首次推出公募型,這是歷史上第一支證券類的FOF基金,該只共同基金FOF中70%的資產投資於股票類基金,30%投資於債權類基金,投資標的均為公司旗下的基金,基金推出後大受歡迎,同時也帶動了先鋒基金旗下其他基金的銷售,1986年末,先鋒公司旗下基金規模增長44.23%。20世紀90年代,是FOF基金發展成熟的階段。2000年以來養老金入市,助推目標日期型FOF迅速發展。最近幾年來,智慧投顧崛起,利用人工智慧的優勢,結合投資人的風險水準、期望收益以及市場動態,採用多種演算法和模型為投資人綜合資產配置的服務,將在FOF投資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4.3.2 FOF監管政策

2016年9月23日,中國證監會對外公佈 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第2號——基金中基金指引》(以下簡稱《FOF指引》),該《FOF指引》中重申了FOF的定義,明確了FOF的主要投資標的為“經中國證監會依法核准或註冊的公開募集的基金份額”。此次《FOF指引》在《運作辦法》對FOF原則性投資比例規定的基礎上,從集中持有風險、投資標的自身風險、投資標的運作期限和資產規模、流動性風險等方面對FOF進行了規範。同時做出了避免雙重收費的規定,明確基金中基金參與被投資基金的份額持有人大會的原則,首次明確ETF聯接基金的基金類別。在基金運作中,提出強化資訊披露、明確估值原則、規範業務架構等規範要求,該規範要求基金管理人從部門設置及制度層面等方面做出詳盡的安排,該要求也將是FOF審核重點之一,若基金管理人未符合上述要求,FOF將無法獲註冊。

2017年4月24日,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發佈了《基金中基金(FOF)審核指引》(以下簡稱《審核指引》),該《審核指引》主要包括明確了基金管理人申報FOF的材料要求;統一了基金名稱命名模式,即“XXXX基金中基金(FOF)”,並根據基金投資標的及投資方向的不同,進一步細分FOF產品類別,具體為:股票型FOF、債券型FOF、貨幣型FOF、混合型FOF以及其他類型FOF;明確了投資範圍、業績比較基準、投資組合要求、申購贖回、估值方法及時效的內容,並重申了《FOF指引》中相關費用、持有人大會和資訊披露方面的規定。

繼《基金中基金(FOF)審核指引》下發後,相關部門為推動公募FOF落地,2017年5月4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再次發佈《基金中基金估值業務指引(試行)》。《指引(試行)》對FOF投資於非上市基金的估值方法,投資於交易所上市基金的估值方法,以及投資基金不公佈基金份額淨值、進行折算或拆分、估值日無交易等特殊情況的估值方法做出了更加明確具體的規定。

4.3.3資管新規與FOF發展前景

根據資管新規關於多層嵌套的規定,“資產管理產品可以投資一層資產管理產品,但所投資的資產管理產品不得再投資其他資產管理產品(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除外)。”從規定可以看出,資管產品嵌套的要求有所放寬,允許單層嵌套的情況,符合基本原則中提到的對金融創新堅持趨利避害原則,顯露出監管對於規範的委外模式的認可。長期來看,委外仍會成為常態化工具,銀行委外可能會參考保險資管委外,更多的採取FOF的形式來投資,銀行資管、保險資管或將成為未來最大的FOF投資機構。

對於FOF類具體分類而言,公募FOF處於監管允許範圍內,而私募FOF的發展前景未明。未來,私募FOF面臨人才、技術、標的、規模、工具、資金、政策等方面的門檻,將面臨管理業績、資訊系統、資本金等信用資質及綜合實力的比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可能會有大量公司退出。相比私募FOF,公募FOF有雙重的優中選優、風險與收益的二次平滑、極其良好的流動性的優勢,更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對比美國與中國FOF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國現階段的市場現狀與美國上世紀90年代FOF基金發展之初的情況十分相似,基金業已有20年的發展,規模和數量上都初具規模,追求長期穩定收益的巨量養老保險資金即將入市,市場和政策環境都為FOF基金行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利環境。FOF可以提供市場上缺少的產品類型,而且具有較好的流動性。特別適合銀行資管、保險資管等資金體量較大、資金期限較長、風險偏好較低、收益要求不高、風格相對穩健的機構投資者。雖然當前我國FOF基金處於起步階段,專業性不強,資產配置和擇基方法都存在問題。未來隨著市場成熟,FOF將會更加細分,專業性也會隨著更加凸顯。無論從管理人的專業性,還是團隊構建的專業性,都將會發生質的飛躍。因此,總體來看未來FOF的發展空間是很廣闊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