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他畫出了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人物畫!周總理說,畫歷史人物找他!

(關鍵字:蔣兆和;流民圖)

他家境貧寒, 卻自學成才

開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先河

成為一代宗師

周總理盛讚他畫的歷史人物

他同情弱者,

控訴戰爭

他的巨制《流民圖》

震驚天下, 卻險些被毀

陳丹青稱他為

“中國最偉大的人道主義畫家”

這是一位值得我們銘記的大師

蔣兆和(1904—1986)

卓越的人物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繪畫融中西技法

發展了中國水墨人物畫

造型精謹

善於表現人物內心的深刻

充滿人文關懷

《賣子圖》

他食不果腹 卻自學成才

蔣兆和出生在四川瀘縣的一個普通讀書人家, 初具傳統文化、傳統書畫詩文基礎。 16歲時, 因母逝父病, 家境窘迫, 他流浪到“十裡洋場”的上海。 他靠做服裝、廣告設計為生, 自修素描、油畫和雕塑, 他像阿Q一樣“舂米便舂米,

割麥便割麥”。 即使這樣, 有時還得忍饑挨餓、露宿街頭。

《老父操琴豈奈何》

正在他刻苦自修西畫素描、油畫、在藝海中摸索的時候、結識了出國留學中途返滬的徐悲鴻。 徐氏以西畫的寫實主義改良中國畫的主張, 給他的藝術探索路途以影響和促進。

30年代左翼文藝運動的滾滾大潮, 薰陶、激勵著青年蔣兆和。 他思考著怎麼認識社會和人生, 日漸明確了自己的藝術方向和藝術選擇。

《賣花生》

1925年“五卅”慘案之後, 處女作油畫《黃包車夫的家庭》問世, 表達了他對底層民眾生活命運的深切的關懷。

後來, 蔣兆和先後在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私立京華美專、中央美術學院任教。

《老乞婦》

當然, 心懷天下的蔣兆和並沒有躲進象牙塔里, 當“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的時候, 他又參加了臨時青年愛國宣傳隊, 日夜趕制抗日宣傳畫, 並為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總指揮蔣光鼐分別作寫生油畫肖像。據說,這兩幅抗日將領的肖像印刷品,打破了當時中國的畫片銷路最廣的記錄。

《蔡廷鍇將軍》

《蔣光鼐將軍》

堅持“為民寫真” 感動一個世紀

蔣兆和青年時期四處漂泊、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遭遇,使得他對下層人民的生活有著切身的體會。所以,他一生的創作,都和貧苦大眾的命運息息相通。

《一籃春色賣遍人間》

他畫黃浦江畔的黃包車夫,畫北平城裡撿破爛的老人和算命的盲人……畫自己親歷、親見的人間苦難。齊白石看到蔣兆和畫《賣子圖》,題寫了“妙手丹青老,工夫自有神。賣兒三尺畫,壓倒借山人”的詩句。

《流浪小子》

《與阿Q像》

蔣兆和在而立之年流寓北平,自此為京城老百姓寫照,成為老百姓的畫家,給他那些悲劇性作品做過模特兒的老人們還有不少健在。正如1942年他在北平出版的第一本畫冊的自序所言:

“知我者不多,愛我者尤少,識吾畫者皆天下之窮人,惟我所同情者,乃道旁之餓殍。”

《賣小吃的老人》

《街頭小子》

蔣兆和在《盲人》中題道:“莫當我無目,但憑這枝竹,人間黑暗地,有目豈吾如?”這說明他已不限於對人生之不幸的同情,還有對黑暗社會的抗爭。

《戰後餘生》

作為一名水墨人物畫家,蔣兆和用他的畫筆,執著地為下層民眾呼籲呐喊。他堅持“為民寫真”,讓中國的民眾和正在發生的重大事件以特寫的形式破天荒地躍然在中國畫紙上。

《迷途的羔羊》

最可貴之處在于,蔣兆和的作品摒棄任何概念,不虛擬些許希望,不鼓吹高亢的主張,惟忠實於滿目災像,而獨以內心的意志與大誠懇,直指生民塗炭而天地間無可哀告的絕境。這份用心,令人感動至今。

《施捨一個》

命運多舛的《流民圖》

如果說蔣兆和早期作品是通過一個人、一個家庭的悲劇,表達了作者對於人生的關切和社會的思考,那麼,創作於1943年的巨幅畫卷《流民圖》,則通過大江南北各個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上百個任務形象,表現了日本侵華戰爭給整個中華民族帶來的歷史性的悲劇,是他的反對侵略戰爭、對民族命運的憂患意識的集中體現。

《蔣兆和自畫像》

侵略者橫行霸道的行徑,激起了畫家內心深處強烈的悲憤之情,經過長期醞釀,1942年開始動筆,歷時一年完成了《流民圖》。他那時流寓北京,獨身一人,條件較艱難,籌措作畫費用已是不易,為了瞞過敵人的眼睛,不得不一小幅一小幅分散著畫,畫了一年多,最後合成六尺高、八丈多長的巨幅。

《流民圖》(局部)

在畫面中,蔣兆和塑造了一百多個無家可歸的、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形象,與真人等大。構圖多為半身特寫,重個性刻畫,使形象有呼之欲出之感。筆墨側重悲愴氛圍,烘染憤慨情緒的宣洩,縮短了藝術形象與觀眾間的距離,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流民圖》(局部)

陳丹青評論說:

“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人物畫,是蔣兆和先生的《流民圖》。《流民圖》一出手便是完滿的、成熟的,自足自洽,無可商量,具備一份經典所能站穩的重量。”

“唯《流民圖》中的人物,才是真人物,同在大難瀕死之際,個個是人物自己,不為“淪陷”、“苦難”、“掙扎”種種概念所吞沒,而以不折不扣的“人臉”與“姿態”,轉成繪畫的經典感。”

《流民圖》(局部放大)

1943年,《流民圖》在北平太廟首次展出,幾小時之後,遭日本憲兵隊禁展。它在日本侵略者的鼻子底下把人生被毀滅的慘狀如實地呈現出來,發出了對罪惡戰爭的批判,那“賊”怎麼不心虛,怎麼能容忍呢!

蔣兆和與夫人蕭瓊

窮苦秀才結緣大家閨秀

畫作頭一次展出那天,一名娟秀少女無意中走到了它的面前。那觸目驚心的畫面,讓她的精魂完全被震懾住了,以至於她忘了時空,只好像是被吸入了那個悲慘世界當中……雖然痛苦,卻絕不厭惡,相反有種異樣感覺,被莫名其妙吸引、欲罷不能。她叫蕭瓊,是京城四大名醫之一蕭龍友的掌上明珠,生性聰穎,喜歡繪畫,對藝術有著敏銳獨道的見解。《流民圖》讓她與蔣兆和結了緣。蔣、蕭二人很快便結為連理,從此相伴風雨人生路數十載,矢志不渝。

《流民圖》註定是命運多舛的。

1944年,蔣兆和將《流民圖》送到上海租界內進行義展,引發社會各界轟動,時稱:“寫盡人間之流離情景,博得觀眾同情。”正因反響太過熱烈,在上海展覽後,《流民圖》便被日本儲備銀行“變相沒收”,此後銷聲匿跡長達9年時間,其間蔣兆和一直尋找均無回音。

《朱門酒肉臭》

1953年,《流民圖》在上海華東倉庫被發現,已黴爛不堪,僅存半卷;1956年,編入日本版《世界美術全集》;1957年,在前蘇聯展出,引起轟動。

《拄杖老人》

時間來到1967年。當時,不懂事的紅衛兵們把《流民圖》批判為“反共賣國的大毒草”,竟險些將之銷毀!

《執扇人像》

1979年,中央美術學院領導小組做出結論,肯定為“一幅現實主義的愛國主義的作品”;1981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1991年,雕刻在蔣兆和的故鄉四川瀘州玉蟾山上;1994年5月,殘卷及複製的後半卷同時在中國美術館展出;1995年,蔣兆和的弟子姚有多、馬振聲等五人完成《流民圖》複製品全卷。

《琴音悠悠 我心緲緲》

1998年,原作捐獻給中國北京美術館。“《流民圖》從問世的第一天起,她就已經屬於國家與人民了。”這是蕭瓊女士在《流民圖》捐獻書上的陳詞:“《流民圖》不僅僅是一幅傑作,同時也是歷史的見證。”

周恩來:畫歷史人物,找蔣兆和

蔣兆和曾說:“我不知藝術之為事,是否可以當一杯人生的美酒?或是一碗苦茶?如果其然,我當竭誠來烹一碗苦茶,敬獻於大眾之前,共茗此盞,並勸與君更飲一杯人生美酒,怎樣?”在舊中國,他敬獻於大眾的只是一杯杯苦茶,而1949年之後,“並勸與君更飲一杯人生美酒”成為了新的主題。

《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蔣兆和與學生們的實踐驗證了他的現代水墨人物畫技法能真實地表現現代人物與事件的可能。他和同事們一起深入到街道、工廠、鄉村,和勞動者同吃同住同勞作,為他們畫像、寫生。

《四季圖(四幀)》

50年代初,周恩來總理就曾在一份有關新中國文化建設的重要文件上批示:“畫歷史人物,找蔣兆和”。

《杜甫》

《屈原像》

中科院第一任院長郭沫若便按照周總理批示,請蔣兆和為中國古代科學家畫像。蔣兆和運用現代人物的表現手法,賦予歷史人物鮮活的血肉風骨。張衡、祖沖之、僧一行、李時珍四大古代科學家的形象一經推出,立刻印成郵票、招貼畫。

《張仲景像》

《悠然見南山》

蔣兆和歷史人物的肖像畫創作,從此一發不可收。他借古人“意籍真情”抒發情懷,將寫實與寫意,現實與意境融入更加簡練奔放的厚重筆法之中。《杜甫像》《曹操像》《屈原》《曹雪芹像》《文天祥像》等歷史人物肖像畫成為蔣兆和晚年對中國水墨人物畫表現技法的又一次突破。

《李清照》

《李白醉酒》

(陳丹青講述蔣兆和先生的一生)

後記

蔣兆和先生的一生,是憂國憂民的一生,他如實畫出他所目擊的真實,無聲地表達對黑暗社會的不滿。唯有真正信奉真、善、美的人,才敢於如此直面醜惡。他的人文情懷與光輝人格,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文字原創,圖片來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並為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總指揮蔣光鼐分別作寫生油畫肖像。據說,這兩幅抗日將領的肖像印刷品,打破了當時中國的畫片銷路最廣的記錄。

《蔡廷鍇將軍》

《蔣光鼐將軍》

堅持“為民寫真” 感動一個世紀

蔣兆和青年時期四處漂泊、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遭遇,使得他對下層人民的生活有著切身的體會。所以,他一生的創作,都和貧苦大眾的命運息息相通。

《一籃春色賣遍人間》

他畫黃浦江畔的黃包車夫,畫北平城裡撿破爛的老人和算命的盲人……畫自己親歷、親見的人間苦難。齊白石看到蔣兆和畫《賣子圖》,題寫了“妙手丹青老,工夫自有神。賣兒三尺畫,壓倒借山人”的詩句。

《流浪小子》

《與阿Q像》

蔣兆和在而立之年流寓北平,自此為京城老百姓寫照,成為老百姓的畫家,給他那些悲劇性作品做過模特兒的老人們還有不少健在。正如1942年他在北平出版的第一本畫冊的自序所言:

“知我者不多,愛我者尤少,識吾畫者皆天下之窮人,惟我所同情者,乃道旁之餓殍。”

《賣小吃的老人》

《街頭小子》

蔣兆和在《盲人》中題道:“莫當我無目,但憑這枝竹,人間黑暗地,有目豈吾如?”這說明他已不限於對人生之不幸的同情,還有對黑暗社會的抗爭。

《戰後餘生》

作為一名水墨人物畫家,蔣兆和用他的畫筆,執著地為下層民眾呼籲呐喊。他堅持“為民寫真”,讓中國的民眾和正在發生的重大事件以特寫的形式破天荒地躍然在中國畫紙上。

《迷途的羔羊》

最可貴之處在于,蔣兆和的作品摒棄任何概念,不虛擬些許希望,不鼓吹高亢的主張,惟忠實於滿目災像,而獨以內心的意志與大誠懇,直指生民塗炭而天地間無可哀告的絕境。這份用心,令人感動至今。

《施捨一個》

命運多舛的《流民圖》

如果說蔣兆和早期作品是通過一個人、一個家庭的悲劇,表達了作者對於人生的關切和社會的思考,那麼,創作於1943年的巨幅畫卷《流民圖》,則通過大江南北各個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上百個任務形象,表現了日本侵華戰爭給整個中華民族帶來的歷史性的悲劇,是他的反對侵略戰爭、對民族命運的憂患意識的集中體現。

《蔣兆和自畫像》

侵略者橫行霸道的行徑,激起了畫家內心深處強烈的悲憤之情,經過長期醞釀,1942年開始動筆,歷時一年完成了《流民圖》。他那時流寓北京,獨身一人,條件較艱難,籌措作畫費用已是不易,為了瞞過敵人的眼睛,不得不一小幅一小幅分散著畫,畫了一年多,最後合成六尺高、八丈多長的巨幅。

《流民圖》(局部)

在畫面中,蔣兆和塑造了一百多個無家可歸的、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形象,與真人等大。構圖多為半身特寫,重個性刻畫,使形象有呼之欲出之感。筆墨側重悲愴氛圍,烘染憤慨情緒的宣洩,縮短了藝術形象與觀眾間的距離,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流民圖》(局部)

陳丹青評論說:

“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人物畫,是蔣兆和先生的《流民圖》。《流民圖》一出手便是完滿的、成熟的,自足自洽,無可商量,具備一份經典所能站穩的重量。”

“唯《流民圖》中的人物,才是真人物,同在大難瀕死之際,個個是人物自己,不為“淪陷”、“苦難”、“掙扎”種種概念所吞沒,而以不折不扣的“人臉”與“姿態”,轉成繪畫的經典感。”

《流民圖》(局部放大)

1943年,《流民圖》在北平太廟首次展出,幾小時之後,遭日本憲兵隊禁展。它在日本侵略者的鼻子底下把人生被毀滅的慘狀如實地呈現出來,發出了對罪惡戰爭的批判,那“賊”怎麼不心虛,怎麼能容忍呢!

蔣兆和與夫人蕭瓊

窮苦秀才結緣大家閨秀

畫作頭一次展出那天,一名娟秀少女無意中走到了它的面前。那觸目驚心的畫面,讓她的精魂完全被震懾住了,以至於她忘了時空,只好像是被吸入了那個悲慘世界當中……雖然痛苦,卻絕不厭惡,相反有種異樣感覺,被莫名其妙吸引、欲罷不能。她叫蕭瓊,是京城四大名醫之一蕭龍友的掌上明珠,生性聰穎,喜歡繪畫,對藝術有著敏銳獨道的見解。《流民圖》讓她與蔣兆和結了緣。蔣、蕭二人很快便結為連理,從此相伴風雨人生路數十載,矢志不渝。

《流民圖》註定是命運多舛的。

1944年,蔣兆和將《流民圖》送到上海租界內進行義展,引發社會各界轟動,時稱:“寫盡人間之流離情景,博得觀眾同情。”正因反響太過熱烈,在上海展覽後,《流民圖》便被日本儲備銀行“變相沒收”,此後銷聲匿跡長達9年時間,其間蔣兆和一直尋找均無回音。

《朱門酒肉臭》

1953年,《流民圖》在上海華東倉庫被發現,已黴爛不堪,僅存半卷;1956年,編入日本版《世界美術全集》;1957年,在前蘇聯展出,引起轟動。

《拄杖老人》

時間來到1967年。當時,不懂事的紅衛兵們把《流民圖》批判為“反共賣國的大毒草”,竟險些將之銷毀!

《執扇人像》

1979年,中央美術學院領導小組做出結論,肯定為“一幅現實主義的愛國主義的作品”;1981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1991年,雕刻在蔣兆和的故鄉四川瀘州玉蟾山上;1994年5月,殘卷及複製的後半卷同時在中國美術館展出;1995年,蔣兆和的弟子姚有多、馬振聲等五人完成《流民圖》複製品全卷。

《琴音悠悠 我心緲緲》

1998年,原作捐獻給中國北京美術館。“《流民圖》從問世的第一天起,她就已經屬於國家與人民了。”這是蕭瓊女士在《流民圖》捐獻書上的陳詞:“《流民圖》不僅僅是一幅傑作,同時也是歷史的見證。”

周恩來:畫歷史人物,找蔣兆和

蔣兆和曾說:“我不知藝術之為事,是否可以當一杯人生的美酒?或是一碗苦茶?如果其然,我當竭誠來烹一碗苦茶,敬獻於大眾之前,共茗此盞,並勸與君更飲一杯人生美酒,怎樣?”在舊中國,他敬獻於大眾的只是一杯杯苦茶,而1949年之後,“並勸與君更飲一杯人生美酒”成為了新的主題。

《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蔣兆和與學生們的實踐驗證了他的現代水墨人物畫技法能真實地表現現代人物與事件的可能。他和同事們一起深入到街道、工廠、鄉村,和勞動者同吃同住同勞作,為他們畫像、寫生。

《四季圖(四幀)》

50年代初,周恩來總理就曾在一份有關新中國文化建設的重要文件上批示:“畫歷史人物,找蔣兆和”。

《杜甫》

《屈原像》

中科院第一任院長郭沫若便按照周總理批示,請蔣兆和為中國古代科學家畫像。蔣兆和運用現代人物的表現手法,賦予歷史人物鮮活的血肉風骨。張衡、祖沖之、僧一行、李時珍四大古代科學家的形象一經推出,立刻印成郵票、招貼畫。

《張仲景像》

《悠然見南山》

蔣兆和歷史人物的肖像畫創作,從此一發不可收。他借古人“意籍真情”抒發情懷,將寫實與寫意,現實與意境融入更加簡練奔放的厚重筆法之中。《杜甫像》《曹操像》《屈原》《曹雪芹像》《文天祥像》等歷史人物肖像畫成為蔣兆和晚年對中國水墨人物畫表現技法的又一次突破。

《李清照》

《李白醉酒》

(陳丹青講述蔣兆和先生的一生)

後記

蔣兆和先生的一生,是憂國憂民的一生,他如實畫出他所目擊的真實,無聲地表達對黑暗社會的不滿。唯有真正信奉真、善、美的人,才敢於如此直面醜惡。他的人文情懷與光輝人格,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文字原創,圖片來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