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王源、汪蘇瀧、胡一天都翻唱她的歌,她卻靠聽別人的音樂治癒

采寫:新京報記者 楊暢

新媒體編輯:何建為

“我可以跟在你身後, 像影子追著光夢遊。 我可以等在這路口, 不管你會不會經過……”, 《追光者》恐怕是今年被翻唱最多的一首歌了吧。 王源、汪蘇瀧、胡一天、張若昀等明星都翻唱過, 還有不少網友也貢獻了超多的翻唱版本。

這首治癒系的《追光者》原唱生於香港, 熱愛合唱團, 後在多倫多讀完“文化研究”專業後, 來到北京工作。 一句來自李宗盛“你要知道你和音樂的關係是什麼”的忠告, 讓她開始寫歌、創作;

她個子高高, 口音軟糯, 喜歡休閒打扮, 素顏示人, 絲毫不介意露出臉上那些可愛的痣;

她是許多大牌歌手演唱會的御用和聲, 陳奕迅盛讚她是“天籟之音”, 林憶蓮曾評價她是“近年少有的好聲音”;

她, 就是Yoyo, 岑甯兒。

12月12日那天, 岑甯兒發佈了一張全新現場專輯《Live at Blue Note Beijing》。 這是StreetVoice街聲與Blue Note Beijing聯合推出現場錄音專輯系列計畫後, 發佈的首張作品。

以此為契機, 在北京東四環外的街聲辦公室裡, 新京報記者終於見到了這位元音樂“追光者”。

從小愛唱合唱團, 唱KTV也要唱和聲

不少人稱讚岑甯兒聲音“治癒”, 她聽到之後露出彎彎笑眼, “很榮幸耶, ”個子高高的她, 一開口的音調還是暴露了南方姑娘的本質, “Healing Power, 哇塞, 簡直就是一個超能力吧, 多好啊!因為我也是靠音樂治癒我的, ”接著她又吐槽自己, “但我不是聽我自己的, 聽自己的音樂不會治癒。 ”

岑甯兒北京演唱現場。

不過, 自黑歸自黑, 在岑甯兒的音樂裡, 始終有一股撫慰人心的力量。 也許, 這與她從小就“琢磨”聲音的魔力有關。 1984年11月7日, 岑甯兒出生于香港, “我應該從兩歲開始, 就喜歡唱歌了吧。 那時候我媽會用卡帶, 錄下來我講話、看書的聲音。 後來到小學二年級, 開始唱合唱團, 當時是老師選的, 你可以不去, 但是它是一個課外活動, 會參加校際比賽, 我很喜歡。 我每個禮拜都在倒數練合唱團的日子, 而且我不喜歡唱主音, 反而很喜歡和聲。 然後就一直唱到現在了。 ”

後來, 岑甯兒升學到了一所國際學校。

相對於合唱團, 這所學校裡的學生, 玩樂團的氛圍更濃厚。 面對這種情況, 岑甯兒發了一陣兒愁, 然後她決定, 要自己主動尋找機會。 於是, 岑甯兒便找到香港兒童合唱團, 順利加入了。

今年發行的現場專輯。

在團裡, 岑甯兒認識了五位元一樣熱愛唱和聲的朋友,

閒時他們不僅一起逛街、吃飯, 還喜歡在校樓梯、行人隧道等有回音的地方唱歌。 後來, 六個人組成了一支Acappella(無伴奏)合唱組合, 取名為“張山合唱團”。 這個古怪的團名, 來自于“張山”的英譯:Hill Cheung, 讀音與粵語“囂張”相同。 “我們愛唱和聲愛到, 一起去KTV唱歌時, 都是調出來歌曲原聲, 大家再一起來唱和聲的, ”岑甯兒笑著說道, “我們幾個人, 正好從高音到低音都有。 ”

因《電影之歌》來北京, 認識了李宗盛

17歲那年, 岑甯兒考上了加拿大多倫多的約克大學。 在國外, 岑甯兒在咖啡店打工、學攝影、接觸爵士樂的同時, 也不忘學習她的主專業——“文化研究”。 “其實這個專業就是藝術系下面的一個分支, 它不是專業的電影或者音樂、攝影, 但是你要知道藝術與社會、時代、文化的關係,比如安迪·沃霍爾是什麼時期,Pop Art又是怎麼回事。”

岑甯兒北京彈唱會現場。

由於大學的專業並沒有十分“垂直”,所以當2005年畢業那年,香港導演張婉婷問她願不願意來北京做《電影之歌》的專案助理時,岑甯兒立刻興奮地答應了。“雖然我之前連廣州、深圳都沒有去過,更別說北京了,但因為這個項目從排戲到拍攝,不僅有很多多媒體參與,還跟舞臺、音樂有關,所以我就非常感興趣。當時我從頭跟到尾,去拍攝一些舞臺要用的素材,然後跟演員排戲,唱音樂DEMO、和音,這些我都有參與。”

《電影之歌》是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的大型多媒體電影音樂劇專案。這個項目的參與者,除了岑甯兒之外,還有李宗盛和他的“愛徒”李劍青。“(跟李宗盛大哥)第一次遇見,是在有一次跟著導演開會時。後來,我一直跟著演員練歌、試音,慢慢就因為溝通音樂的部分跟大哥和劍青認識了。”

因李宗盛一句話,在北京待了四年

從2005年到2009年,岑甯兒在北京待的四年,是被她定義為“自修”的四年。在《電影之歌》項目快要結束的時候,李宗盛曾與岑甯兒聊起未來的規劃,“當時大哥問我下一步要幹嘛,但我剛畢業,其實也沒有什麼計畫。然後他就建議我要不要試試寫歌,還跟我說‘你要知道你和音樂的關係是什麼’,後來,我在北京一待就是四年。”

岑甯兒與李宗盛。

在“北漂”的日子裡,岑甯兒在世貿天階附近的爵士吧駐過唱,也曾接過紀錄片《張純如:南京大屠殺》劇組的場記/翻譯/導演助理工作,但更多的時間,她還是待在李宗盛在北京的工作室中。“那時候劍青也天天在那裡,因為大哥會忙,所以有問題我一般都問劍青。有時候我想到一個旋律,就先唱給他聽,然後他就給我按出和絃,我就會用相機拍下來應該怎麼按,”岑甯兒說,因為當時她沒什麼吉他的基礎,所以都是以這種方式來學習,“但千萬不要說他是我的吉他老師,那樣會毀掉他的名聲,”她笑著回憶道,“因為我太不及格了。”

而提及第一次寫歌,岑甯兒說,她在錄完自己的第一個DEMO後,曾跑去播放給李宗盛聽,“我就問大哥,這樣算寫了一首歌嗎?他說算啊,但是你寫了三個副歌。”

為陳奕迅做和聲,孤身一人去臺灣發展

在北京的日子裡,由於嘗試了多種多樣的工作內容,岑甯兒暫時擱置了對“和聲”的執念。“對,那個時候我沒有很專心。但是呢,後來我發現,無論是做舞臺,還是導演助理、場記,我到最後都會變成唱DEMO的人、唱主題曲的人、跟演員練音的人,所以我覺得,可能自己就是要做音樂了。”

從2008年開始,岑甯兒開始把注意力聚焦於“音樂”本身。她開始在劉美君、盧冠廷的演唱會上現身和聲,她與盧冠廷合唱的《一生所愛》,被許多人納入最愛的現場之一。2009年,岑甯兒正式回到了香港,她在兆基創意書院舉辦了一場個人小型表演,為親朋好友展示四年來在北京創作的成果。後來,她和張山合唱團其他幾位成員一起,受到陳奕迅的邀請,開始為他那場“DUO”演唱會擔任和聲。

2012年簡單生活節演出。

由於經常在街聲網站上面上傳自己的音樂DEMO,岑甯兒也認識了不少臺灣的獨立音樂人。“我曾經去臺北旅遊的時候,覺得很舒服,去Livehouse看一些樂團的小表演啊,也覺得那個獨立音樂圈子好像還蠻健康,大家也蠻歡迎我的,”所以,在2010年,岑甯兒又決定孤身一人去臺灣發展,從此,她在那裡一住就是七年,“其實剛開始去的時候,都沒有地方住,後來還是之前在街聲上認識的一個團,叫做staycool,我在他們剛剛搬走的家裡住了一個月,然後才在他們團長的擔保下,找到了房子。”

新鮮問答

新京報:今年《追光者》這首歌曲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能否分享下這首歌背後的誕生故事?有覺得它為自己帶來了不同的聽眾或者是一些新的機會嗎?

岑甯兒:有啊,它接觸到很多人,有工作人員告訴我說,這首歌的留言有22萬條,我真的很驚訝。其實當時我去錄的時候就是受到劇組邀請,就很簡單。我知道很多人會看這個電視劇,但我真的沒有預料到這首歌會得到這麼多關注。不過在收到歌的時候,我跟身邊的人都覺得它真的很入腦、洗腦,尤其是副歌部分,很快就會記住,反正我們幾個那幾天是都甩不掉(那個旋律)了(笑)。

胡一天翻唱《追光者》。圖片來自網路

新京報:相對於原版而言,《Live at Blue Note Beijing》裡的《追光者》編曲變得更柔和了。這樣處理的原因是什麼?

岑甯兒:可能我自己的東西比較像這個版本,我的編制,通常都是偏木吉他,然後三個樂器,肯定不會有弦樂,或者我也沒有玩電子,就算有電吉他也不會是那種很澎湃的感覺,都是比較安靜的、氛圍的。所以我就想說,在Blue Note的表演,我也要做一個像我的、不一樣的版本。

新京報:曾經有一個視頻,就是你在陳奕迅DUO演唱會裡,唱到《The End of The World》時哭得挺慘,當時是什麼觸動了你?

岑甯兒:那個是香港18場DUO的最後一場嘛,是在安可的部分,我那時候覺得,唱完這個之後就再也沒有了,那首歌的情緒剛好也是那樣,而且我又跟一起長大的和聲朋友一起唱,Eason還給我們獨唱的機會,所以各種激動的情緒交錯在一起。不過後來巡演也並沒有結束,又繼續在很多地方跑了兩三年。

陳奕迅演唱會上,岑甯兒演唱《The End of The World》。視頻截圖

新京報:最近發行的新歌《你知道你自己是誰嗎》,這個歌名也是一個疑問句。對於這個問題,你有自己的答案嗎?

岑甯兒:對,這首歌詞裡的每一句其實都是一個問題,而且都蠻尖銳的,像你決定要輕易妥協了嗎?是真的已經無路可走了嗎? ……其實我有時候會知道答案,有時候也不知道。就是會很清楚自己在幹嘛的時候,也有覺得其實不太知道自己在幹嘛的時候。最近一次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我前不久錄了一首電影的插曲,當我突然找到感覺後,錄了一遍就過了。當時我就覺得OK沒錯,這個是對的,我是做得到的。那個當下我就知道,我是應該要唱歌的。

岑甯兒第一張專輯《Here》。圖片來自網路

新京報:接下來對自己的發展有一個大概的規劃,或者是一個具體的目標嗎?

岑甯兒:其實從我2015年第一張專輯《Here》出了以後,我都已經把重心放在創作跟表演上面了。小小的目標就是現在要做第二張專輯,目前還在選歌階段,選完會開始編。我希望明年可以開始錄,錄一些比較好玩的東西。搞不好的話,也許也可以自己製作一下。

但是你要知道藝術與社會、時代、文化的關係,比如安迪·沃霍爾是什麼時期,Pop Art又是怎麼回事。”

岑甯兒北京彈唱會現場。

由於大學的專業並沒有十分“垂直”,所以當2005年畢業那年,香港導演張婉婷問她願不願意來北京做《電影之歌》的專案助理時,岑甯兒立刻興奮地答應了。“雖然我之前連廣州、深圳都沒有去過,更別說北京了,但因為這個項目從排戲到拍攝,不僅有很多多媒體參與,還跟舞臺、音樂有關,所以我就非常感興趣。當時我從頭跟到尾,去拍攝一些舞臺要用的素材,然後跟演員排戲,唱音樂DEMO、和音,這些我都有參與。”

《電影之歌》是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的大型多媒體電影音樂劇專案。這個項目的參與者,除了岑甯兒之外,還有李宗盛和他的“愛徒”李劍青。“(跟李宗盛大哥)第一次遇見,是在有一次跟著導演開會時。後來,我一直跟著演員練歌、試音,慢慢就因為溝通音樂的部分跟大哥和劍青認識了。”

因李宗盛一句話,在北京待了四年

從2005年到2009年,岑甯兒在北京待的四年,是被她定義為“自修”的四年。在《電影之歌》項目快要結束的時候,李宗盛曾與岑甯兒聊起未來的規劃,“當時大哥問我下一步要幹嘛,但我剛畢業,其實也沒有什麼計畫。然後他就建議我要不要試試寫歌,還跟我說‘你要知道你和音樂的關係是什麼’,後來,我在北京一待就是四年。”

岑甯兒與李宗盛。

在“北漂”的日子裡,岑甯兒在世貿天階附近的爵士吧駐過唱,也曾接過紀錄片《張純如:南京大屠殺》劇組的場記/翻譯/導演助理工作,但更多的時間,她還是待在李宗盛在北京的工作室中。“那時候劍青也天天在那裡,因為大哥會忙,所以有問題我一般都問劍青。有時候我想到一個旋律,就先唱給他聽,然後他就給我按出和絃,我就會用相機拍下來應該怎麼按,”岑甯兒說,因為當時她沒什麼吉他的基礎,所以都是以這種方式來學習,“但千萬不要說他是我的吉他老師,那樣會毀掉他的名聲,”她笑著回憶道,“因為我太不及格了。”

而提及第一次寫歌,岑甯兒說,她在錄完自己的第一個DEMO後,曾跑去播放給李宗盛聽,“我就問大哥,這樣算寫了一首歌嗎?他說算啊,但是你寫了三個副歌。”

為陳奕迅做和聲,孤身一人去臺灣發展

在北京的日子裡,由於嘗試了多種多樣的工作內容,岑甯兒暫時擱置了對“和聲”的執念。“對,那個時候我沒有很專心。但是呢,後來我發現,無論是做舞臺,還是導演助理、場記,我到最後都會變成唱DEMO的人、唱主題曲的人、跟演員練音的人,所以我覺得,可能自己就是要做音樂了。”

從2008年開始,岑甯兒開始把注意力聚焦於“音樂”本身。她開始在劉美君、盧冠廷的演唱會上現身和聲,她與盧冠廷合唱的《一生所愛》,被許多人納入最愛的現場之一。2009年,岑甯兒正式回到了香港,她在兆基創意書院舉辦了一場個人小型表演,為親朋好友展示四年來在北京創作的成果。後來,她和張山合唱團其他幾位成員一起,受到陳奕迅的邀請,開始為他那場“DUO”演唱會擔任和聲。

2012年簡單生活節演出。

由於經常在街聲網站上面上傳自己的音樂DEMO,岑甯兒也認識了不少臺灣的獨立音樂人。“我曾經去臺北旅遊的時候,覺得很舒服,去Livehouse看一些樂團的小表演啊,也覺得那個獨立音樂圈子好像還蠻健康,大家也蠻歡迎我的,”所以,在2010年,岑甯兒又決定孤身一人去臺灣發展,從此,她在那裡一住就是七年,“其實剛開始去的時候,都沒有地方住,後來還是之前在街聲上認識的一個團,叫做staycool,我在他們剛剛搬走的家裡住了一個月,然後才在他們團長的擔保下,找到了房子。”

新鮮問答

新京報:今年《追光者》這首歌曲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能否分享下這首歌背後的誕生故事?有覺得它為自己帶來了不同的聽眾或者是一些新的機會嗎?

岑甯兒:有啊,它接觸到很多人,有工作人員告訴我說,這首歌的留言有22萬條,我真的很驚訝。其實當時我去錄的時候就是受到劇組邀請,就很簡單。我知道很多人會看這個電視劇,但我真的沒有預料到這首歌會得到這麼多關注。不過在收到歌的時候,我跟身邊的人都覺得它真的很入腦、洗腦,尤其是副歌部分,很快就會記住,反正我們幾個那幾天是都甩不掉(那個旋律)了(笑)。

胡一天翻唱《追光者》。圖片來自網路

新京報:相對於原版而言,《Live at Blue Note Beijing》裡的《追光者》編曲變得更柔和了。這樣處理的原因是什麼?

岑甯兒:可能我自己的東西比較像這個版本,我的編制,通常都是偏木吉他,然後三個樂器,肯定不會有弦樂,或者我也沒有玩電子,就算有電吉他也不會是那種很澎湃的感覺,都是比較安靜的、氛圍的。所以我就想說,在Blue Note的表演,我也要做一個像我的、不一樣的版本。

新京報:曾經有一個視頻,就是你在陳奕迅DUO演唱會裡,唱到《The End of The World》時哭得挺慘,當時是什麼觸動了你?

岑甯兒:那個是香港18場DUO的最後一場嘛,是在安可的部分,我那時候覺得,唱完這個之後就再也沒有了,那首歌的情緒剛好也是那樣,而且我又跟一起長大的和聲朋友一起唱,Eason還給我們獨唱的機會,所以各種激動的情緒交錯在一起。不過後來巡演也並沒有結束,又繼續在很多地方跑了兩三年。

陳奕迅演唱會上,岑甯兒演唱《The End of The World》。視頻截圖

新京報:最近發行的新歌《你知道你自己是誰嗎》,這個歌名也是一個疑問句。對於這個問題,你有自己的答案嗎?

岑甯兒:對,這首歌詞裡的每一句其實都是一個問題,而且都蠻尖銳的,像你決定要輕易妥協了嗎?是真的已經無路可走了嗎? ……其實我有時候會知道答案,有時候也不知道。就是會很清楚自己在幹嘛的時候,也有覺得其實不太知道自己在幹嘛的時候。最近一次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我前不久錄了一首電影的插曲,當我突然找到感覺後,錄了一遍就過了。當時我就覺得OK沒錯,這個是對的,我是做得到的。那個當下我就知道,我是應該要唱歌的。

岑甯兒第一張專輯《Here》。圖片來自網路

新京報:接下來對自己的發展有一個大概的規劃,或者是一個具體的目標嗎?

岑甯兒:其實從我2015年第一張專輯《Here》出了以後,我都已經把重心放在創作跟表演上面了。小小的目標就是現在要做第二張專輯,目前還在選歌階段,選完會開始編。我希望明年可以開始錄,錄一些比較好玩的東西。搞不好的話,也許也可以自己製作一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