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佞佛宰相獻給佞道皇帝的道教神學作品——《三才定點陣圖》

這是知乎上的一道題。 主要是有人在道藏上見到這本《三才定點陣圖》裡有三清天之上的虛皇天, 來問虛皇天以及虛皇天的五種神名是什麼意思?此書是北宋宰相張商英獻給宋徽宗的。 一位是有名的佞佛宰相, 一位是有名佞道的道君皇帝。 最後國破身亡。

佞者, 巧語諂媚。 玩物喪志, 不盡其職, 好而不知其惡者, 佞也。 不好好治理國家保家衛國, 整天琢磨當活神仙的道君皇帝和不好好工作的信這個信那個的宰相, 都是佞, 這本就是佞佛宰相獻給佞道皇帝的自編神學經典。 又因為是官修道藏, 自然收錄其中, 還放到了洞真部。 ^_^

徽宗的藝術成就沒人能夠否定, 但這不能代表什麼, 寫再好字, 畫再好的畫, 但不好好做好本職, 也是會出問題的。 所以大家修道之心固然好, 不過要以徽宗為戒, 不能忘了本職工作, 那才是盡職守本, 才是踐行其道的, 而非反之。

首先, 虛皇本身就是玉清元始天尊的號, 後來演化成一種階位, 大道的階位。

所以上清玉晨高上虛皇等等稱謂也是存在的。 但這個時候就要稱元始天尊為成無上虛皇。 虛皇就是虛中之皇, 再無之上的道階了。

其次, 這位張宰相也是個“傳奇”人物, 早年家中好道,

他深受影響, 青年時候經常談玄, 還穿著道袍到處溜達, 所以在朝堂之上素有道名, 後來信了佛就成了所謂的護法居士。 而宋代皇帝好道, 他又因為早年淵源, 成了很多道教文獻的梳理編纂者。 張有佞佛之名, 宋徽宗有佞道之名。 所以他們搞出來的道教神學的東西真的很逗。

所以這冊書被定性成一位佞佛的宰相寫給佞道皇帝的道教神學書冊, 《三才定點陣圖》裡面的觀點很多都得在這種背景下解讀才有意義。 宋代皇帝為了彰顯自家的正統, 構造出了趙家祖宗是天上某位大神“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位置極為尊崇, 所以宋代的道教在這種背景下構造神系的, 等於是和著泥巴的玉石碎粒。 而瞭解宋代道教的人都清楚,

宋代道教實際上是有新舊之別的。 有些被奉為經典的某些經, 其實是當時被舊有傳統批判的。 但為了迎合某些政治情況, 所以新的經典在和舊的經典衝突融合中成了所謂的正宗。 。 。 世俗的道教一直都是被這種事情裹挾著在泥潭中匍匐前行的。 沾了多少髒東西不言自明, 若無分辨之學識, 只怕會成垃圾站。

就拿此經來說, 天真九皇和卦氣的關係就有政治目的。 天真九皇其實就是在給保生大帝再次找個更深根腳的一種神系構造, 要比唐代李姓更深的, 所以才構造出虛皇天。 這種就和神霄九皇有類似之處, 只不過不是大家熟悉的一種神學範疇。 其實在三清天之下就不見得是種卦氣分佈了, 何來三清天之上的天真九皇和人間卦氣的關係?

所以最起碼下篇:

《易》之八卦, 蓋祖乎天真九皇之氣也。 純陽為乾而居西北, 純陰為坤而居西南。 乾陽下降而奪坤中之陰, 故坎中實而為月也, 坤陰上升而奪乾中之陽, 故高中虛而為日也。 月也者, 受日之氣而行於十二辰者也, 晦則為坤體, 望則為乾體, 三日至七日出於庚而為震, 八日至十二日出於丁而為兌, 十三至十七日出於甲而為乾, 十八至二十二日出於辛而為巽, 二十三至二十七日出於戊而為艮, 二十八至初二日沒於乙而為坤。 是故五日為一候, 三候為一氣, 而分至啟閉, 於是乎不差抄忽。 其在《易》之六十四象, 高為火, 為電, 坎為水, 為雲, 而不曰日月, 蓋日月者, 變乾、坤、震、兌、艮、巽以成歲月日時者也, 入於象則滯於變矣。漢儒乃以四正為方伯卦,又以六子為乾坤之用,皆臆說也。三皇、五帝、仲尼以此窮理,以此盡性,而至於命。若夫不以神會而以智知,豈非所謂過此以往,未之或知者哉?

我們完全不同意。^_^。這基本以人間曆法推斷別處,只能說是亂講的。主要是三教合一的虛名之下,不仔細分辨,就要把打上儒家最高經典標籤的易經體系以某些浮躁的方式代入到道教神系中,滿足尊儒亦尊道的緯學瞎編。其實道教原本繼承經緯之學,豈會沒有卦氣的解釋,完全不是這種啦。張宰相歷經三朝,又是佛,又是道,又是儒的,又想在宗教上有建樹,又要彰顯有學問,又要當官,又要弄齋醮替皇帝祈求國運,又要健康長壽,又要死後超升,種種想要的太多,可以都不曾精深進去。才會有此過。那麼以他宰相之位卻拼湊出來這種文書。而後世評價皆以佞論之,實在是竹籃一場的。

所有的造作都是為了尊崇宋代皇帝祖先為超越唐代神系尊神,這是宋代很多宗派一系列活動背後的真正原因。徽宗號稱道君皇帝,其實是僭越之極的做法,結果大家也都清楚了。上有所好,下必媚而獻之。還好今世開明,不信教的世俗社會主導,不然可就熱鬧了。^_^。

其次,即便如此《三才定點陣圖》也有其價值,也就是乾貨哈,哈哈。但不見得在這些宏觀的架構上,也就是說虛皇天原本就不是單獨存在的,或稱為是大羅天的別稱,而大羅天本就是三清天共有的一種特殊位置。而不是單純的淩駕而上。道藏中常語“三清之上”。其實就像樓上的意思一樣,是住在樓中之意,而非樓頂上面還有什麼的意思。大羅天更是祖師爺不開放根本沒人進的去。就和大道為三氣所承一樣的道理,自然是無上虛皇元始天尊天寶君為主。張宰相只是道聼塗説加上自己附會政治需要搞出來的奇葩神學。虛皇天的說法在他之前就有流傳,是大羅天之異名,在道教中同實異名之事太多了。但虛皇天中的神尊就是他瞎編的了。只不過即便如此,人為之中總有點自然真實的乾貨啦。而其餘部分大體是唐代道教的言論的再組織,所以也沒啥,關鍵是這經配圖蠻好的,^_^

其次,道藏根本不是所有的經都是對的。更不是都要讀的。越讀腦子越亂,神系神學根本不是一個年代的,經文也非一門,所以但凡學道必然不會教閱藏。

這根本不是道門的作風,道不欲雜的。所以號稱通讀道藏可能做學問居多。道藏者,藏道也,我貌似也寫過。木藏于山林,水藏於川海。所以讀什麼,怎麼讀都是有講究,有目標的。為啥?因為收錄了大量這類的半真不假的文字。就如此文一樣。若非有解毒的,一定會被帶歪了。拿道藏裡面的東西說事,而不考慮其宗流歷史其實也是值得商榷的行為。修道這事比大家想像的專業多了。裡面門檻之多,絲毫不差於世間頂級的學問,而若以行論之,還要遠超。所以正因為艱深,才容易導致各種言論紛出,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吧。

最後,此經為什麼會收錄于道藏呢?道藏必然是國家帝王之命而編修。試問你修的時候,少一本明確有流傳的,又是儒生大官作的經文,帝王儒生又很外行的時候,會不會丟了烏紗或者乾脆被人構陷掉腦袋?而張宰相本人就被命為道藏編修了。我記得最起碼是參與編萬壽道藏的,所以就和今人一樣,自己寫的東西一樣找這個轍收進去。他還主導了金籙齋儀式的某規範修編,所以其中很多東西雖然沿用科儀三師之說,但也有不少他臆測加入的不妥之處。再次佐證道藏中不光這些經文不見得都靠譜,其餘也多有不靠譜之處。

後世明代萬曆道藏,很多是看的差不多,有點乾貨的,能收就都收進去了。因為什麼?因為修道水準下降很嚴重,因為元代毀藏以來,能留下道經不算多了。所以能收都收進去,充門面的心思只怕不是沒有。而甄別能力遠不如唐代宋代的。雖然如此,依然比今人的強得多,但仍舊有很多有意無意混在其中的。不過,這樣無為而成的森林,藏木于林,反倒暗合時機。自家知道該看什麼不該看什麼就可以了。而本書最有意義的是它的圖啦。很難得傳下來,描繪了宋代的一些細節,所以也該保存在道藏中。不過這種神學,這種把宋代皇帝祖先強造成諸神之上的嘗試後來少有人提,大家心裡都知道為啥。就是當時陪著佞道的皇帝玩唄。^_^。而對後世就是一個警告。並不是好道,佞道,天道就予之。打著道的名義沒用的,一切都是歷史中出現過了。

所以道不是一個宗教性的概念,雖然道教確實是先輩用以承載如何接近道的路徑,但其中泥沙俱下,根本有些是不能都拿來用的。尊道必以行之為要。那麼該幹什麼就幹什麼,此為盡職,就是道在人層面最現實的準則。看看歷史上佞佛佞道的皇帝官員文人吧。哪個真正得好了?梁武帝餓死宮中,唐玄宗一手好牌自己打爛掉,而且很多道門宗師都勸過他,不要整天好小術,治國保民就是行大道,不聽唄。宋代道君皇帝被俘,千古恥辱。明代差點被勒死的某帝。。。都是佞道誤國之輩。所以啦。對道教這個宗教貢獻大,未必對民眾國家好,也並非是在修道。很多事不是燒香磕頭吹牛就管用的,通道是真正理解踐行不離守根之道,你活著依靠的是你的職責,也就是本職之德行,舍此既是離根,不守其根,就長不好。不行守根,既非通道。作為宗教,道教並不是全都是好的。歷史上的文中之事多也,枚不勝舉。已經不是砂中取金了,而是垃圾堆撿寶珠。朱子所言確也。很多小朋友單單迷戀那種漢沙文主義的宗教文化氛圍,不好好學習,不好好工作,不好好讀書,不好好鍛煉身體,這樣早晚是個江湖混子,文玩昆曲愛好者而已。這樣的例子一抓一把。歲數一大,無非就是些自以為是而已。

以此可見,在道教研究方面,既不能只有解構分析的學者,也不能只有信仰神學的道士在搞,兩者互相制衡琢磨方有可觀吧。^_^。少些佞道佞佛佞神的總是好事。學者們的研究,解構對於平衡這類問題是極有好處的。所以兩邊都不能少。^_^

入於象則滯於變矣。漢儒乃以四正為方伯卦,又以六子為乾坤之用,皆臆說也。三皇、五帝、仲尼以此窮理,以此盡性,而至於命。若夫不以神會而以智知,豈非所謂過此以往,未之或知者哉?

我們完全不同意。^_^。這基本以人間曆法推斷別處,只能說是亂講的。主要是三教合一的虛名之下,不仔細分辨,就要把打上儒家最高經典標籤的易經體系以某些浮躁的方式代入到道教神系中,滿足尊儒亦尊道的緯學瞎編。其實道教原本繼承經緯之學,豈會沒有卦氣的解釋,完全不是這種啦。張宰相歷經三朝,又是佛,又是道,又是儒的,又想在宗教上有建樹,又要彰顯有學問,又要當官,又要弄齋醮替皇帝祈求國運,又要健康長壽,又要死後超升,種種想要的太多,可以都不曾精深進去。才會有此過。那麼以他宰相之位卻拼湊出來這種文書。而後世評價皆以佞論之,實在是竹籃一場的。

所有的造作都是為了尊崇宋代皇帝祖先為超越唐代神系尊神,這是宋代很多宗派一系列活動背後的真正原因。徽宗號稱道君皇帝,其實是僭越之極的做法,結果大家也都清楚了。上有所好,下必媚而獻之。還好今世開明,不信教的世俗社會主導,不然可就熱鬧了。^_^。

其次,即便如此《三才定點陣圖》也有其價值,也就是乾貨哈,哈哈。但不見得在這些宏觀的架構上,也就是說虛皇天原本就不是單獨存在的,或稱為是大羅天的別稱,而大羅天本就是三清天共有的一種特殊位置。而不是單純的淩駕而上。道藏中常語“三清之上”。其實就像樓上的意思一樣,是住在樓中之意,而非樓頂上面還有什麼的意思。大羅天更是祖師爺不開放根本沒人進的去。就和大道為三氣所承一樣的道理,自然是無上虛皇元始天尊天寶君為主。張宰相只是道聼塗説加上自己附會政治需要搞出來的奇葩神學。虛皇天的說法在他之前就有流傳,是大羅天之異名,在道教中同實異名之事太多了。但虛皇天中的神尊就是他瞎編的了。只不過即便如此,人為之中總有點自然真實的乾貨啦。而其餘部分大體是唐代道教的言論的再組織,所以也沒啥,關鍵是這經配圖蠻好的,^_^

其次,道藏根本不是所有的經都是對的。更不是都要讀的。越讀腦子越亂,神系神學根本不是一個年代的,經文也非一門,所以但凡學道必然不會教閱藏。

這根本不是道門的作風,道不欲雜的。所以號稱通讀道藏可能做學問居多。道藏者,藏道也,我貌似也寫過。木藏于山林,水藏於川海。所以讀什麼,怎麼讀都是有講究,有目標的。為啥?因為收錄了大量這類的半真不假的文字。就如此文一樣。若非有解毒的,一定會被帶歪了。拿道藏裡面的東西說事,而不考慮其宗流歷史其實也是值得商榷的行為。修道這事比大家想像的專業多了。裡面門檻之多,絲毫不差於世間頂級的學問,而若以行論之,還要遠超。所以正因為艱深,才容易導致各種言論紛出,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吧。

最後,此經為什麼會收錄于道藏呢?道藏必然是國家帝王之命而編修。試問你修的時候,少一本明確有流傳的,又是儒生大官作的經文,帝王儒生又很外行的時候,會不會丟了烏紗或者乾脆被人構陷掉腦袋?而張宰相本人就被命為道藏編修了。我記得最起碼是參與編萬壽道藏的,所以就和今人一樣,自己寫的東西一樣找這個轍收進去。他還主導了金籙齋儀式的某規範修編,所以其中很多東西雖然沿用科儀三師之說,但也有不少他臆測加入的不妥之處。再次佐證道藏中不光這些經文不見得都靠譜,其餘也多有不靠譜之處。

後世明代萬曆道藏,很多是看的差不多,有點乾貨的,能收就都收進去了。因為什麼?因為修道水準下降很嚴重,因為元代毀藏以來,能留下道經不算多了。所以能收都收進去,充門面的心思只怕不是沒有。而甄別能力遠不如唐代宋代的。雖然如此,依然比今人的強得多,但仍舊有很多有意無意混在其中的。不過,這樣無為而成的森林,藏木于林,反倒暗合時機。自家知道該看什麼不該看什麼就可以了。而本書最有意義的是它的圖啦。很難得傳下來,描繪了宋代的一些細節,所以也該保存在道藏中。不過這種神學,這種把宋代皇帝祖先強造成諸神之上的嘗試後來少有人提,大家心裡都知道為啥。就是當時陪著佞道的皇帝玩唄。^_^。而對後世就是一個警告。並不是好道,佞道,天道就予之。打著道的名義沒用的,一切都是歷史中出現過了。

所以道不是一個宗教性的概念,雖然道教確實是先輩用以承載如何接近道的路徑,但其中泥沙俱下,根本有些是不能都拿來用的。尊道必以行之為要。那麼該幹什麼就幹什麼,此為盡職,就是道在人層面最現實的準則。看看歷史上佞佛佞道的皇帝官員文人吧。哪個真正得好了?梁武帝餓死宮中,唐玄宗一手好牌自己打爛掉,而且很多道門宗師都勸過他,不要整天好小術,治國保民就是行大道,不聽唄。宋代道君皇帝被俘,千古恥辱。明代差點被勒死的某帝。。。都是佞道誤國之輩。所以啦。對道教這個宗教貢獻大,未必對民眾國家好,也並非是在修道。很多事不是燒香磕頭吹牛就管用的,通道是真正理解踐行不離守根之道,你活著依靠的是你的職責,也就是本職之德行,舍此既是離根,不守其根,就長不好。不行守根,既非通道。作為宗教,道教並不是全都是好的。歷史上的文中之事多也,枚不勝舉。已經不是砂中取金了,而是垃圾堆撿寶珠。朱子所言確也。很多小朋友單單迷戀那種漢沙文主義的宗教文化氛圍,不好好學習,不好好工作,不好好讀書,不好好鍛煉身體,這樣早晚是個江湖混子,文玩昆曲愛好者而已。這樣的例子一抓一把。歲數一大,無非就是些自以為是而已。

以此可見,在道教研究方面,既不能只有解構分析的學者,也不能只有信仰神學的道士在搞,兩者互相制衡琢磨方有可觀吧。^_^。少些佞道佞佛佞神的總是好事。學者們的研究,解構對於平衡這類問題是極有好處的。所以兩邊都不能少。^_^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