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看完《見習法醫》,我終於給法醫秦明找了個完美CP

2017年, 懸疑網劇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白夜追凶》, 《無證之罪》, 《法醫秦明》, 《心理師》….一路追下來, 意猶未盡, 沒想到劇荒的時候, 又有一部懸疑網劇《見習法醫》, 在2017年歲末播出了。 可是, 仔細看下來, 很多人都表示“這和我以前看過的不一樣哎”。

那麼, 這部《見習法醫》到底不一樣在哪裡呢?

01

真實的人物, 真實的案例, 這裡的法醫接地氣

《見習法醫》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噠。 劇中女法醫吉雪的原型就是鹽城濱海縣公安局法醫吉林娟。

《見習法醫》女主角陳冰(右)與故事原型吉林娟(左)

吉林娟, 鹽城濱海縣公安局法醫

在拍攝過程中, 吉林娟法醫是親自坐鎮指導的呦。

因為是最強大腦冠軍, 所以吉雪能在半個小時內記住幾百組人物資訊表;

因為有刑偵基礎, 所以三兩步就破譯嫌疑人電腦密碼, 並且解說起來頭頭是道;

因為是留美醫學博士, 所以在解說案情時, 各種專業術語信手拈來, 一言不合就狂飆英文;

這些都貼合吉雪的人設, 裡邊各種英姿颯爽的專業場景, 無不還原了原型吉林娟的個人魅力。

而介紹中, 吉林娟曾經通過蚊子屍體鎖定了犯罪嫌疑人, 這種傳奇經歷, 就體現在《見習法醫》林香香一案中。 在案件遇到瓶頸的時候, 吉雪找到了所有人忽略的滅蚊燈, 在蚊子屍體中檢測出了嫌疑人的去氧核糖核酸, 從而揪出了隱藏其中的犯罪嫌疑人。

在《見習法醫》中很多案件都是吉林娟曾經偵破案件的神還原。 其中吉雪的心理路程, 情感變化很多都是吉林娟本人的經歷。

之前我們看多了各種牛掰轟轟的神推理, 案件還沒什麼眉目, 大神都已經推理出兇手了。 反觀這個劇中的吉雪呢, 明顯就是菜鳥一枚, 來警局報導, 第一次看見領導, 一副爭先恐後博好感的模樣, 不就是生活中的你和我嘛。

作為一個25歲剛剛步入職場的新人, 沒少闖禍, 處處碰壁, 受領導教訓不服氣的頂牛, 哪裡有什麼大神的風采, 活脫脫一個愣頭青。 這不也是當初的你我嗎?

怪不得有網友吐槽, 吉雪, 你這樣橫衝直撞的, 在宮鬥劇裡活不過兩集好嘛?!

看到這裡你是要反駁我了。誰說吉雪是個菜鳥,人家可是有著太光鮮的履歷,17歲就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22歲就拿到了博士學位,還是超級大腦的總冠軍。

BUT,你好像也忘了,她還是個精神分裂患者。長期的壓力最終讓她崩潰,幻化出了另一個人格。這哪裡是完美人設,在壓力下,所有人都是凡夫俗子,我們的天才少女吉雪,也會像瘋子一樣的喃喃自語嘛。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天才和瘋子一線之隔?

02

真實場地,帶你看真正的法醫工作現場

《見習法醫》是由中國公安部門牽頭出品的網劇,裡邊的場景和法醫器材全部都是咱們公安部門提供的。

SO,你看到的可不是什麼搭景,更不是什麼綠幕摳圖,都是實打實的法醫工作場所。屍檢,痕檢,各種器械操作,可都是嚴格按照真實法醫工作流程操作!有嚮往法醫工作的盆友可要睜大眼睛看嘍。

在女作家易晴一案中,檢測易升屍骨的時候,吉雪判定其肋骨傷痕是屍骨長期暴露於荒山野地,受動物啃食以及自然風化所致,而王隊長卻堅持說這是兇器所為。

理由就是肋骨有三條間隔相同,形狀相仿的傷痕,為了驗證推測,法醫們把屍骨送去醫學檢測,證明推論正確。

這才是真實的法醫檢測程式,屍檢——痕檢——推測——證明——再次驗證。一切以事實為依據,而非全部有賴於刑偵人員的邏輯推理。

這才是所謂的,法律一切以證據為前提。

現實中的法醫刑偵工作,是客觀公正的,而非個人臆斷。很多從事刑偵工作以及法醫工作的人員都表示,現實中的工作是枯燥的,嚴謹的,遠沒有我們所看到的電視劇中來得熱血沸騰。

這正是《見習法醫》導演和劇組想要糾正的。

從一開始籌備,這部《見習法醫》就不是奔著利用抖包袱手段吸引人眼球的,它的目的是為了高度還原公安幹警以及法醫工作的真實性,導演江兆文就說,越真實的反映法醫的工作與生活會讓觀眾們對法醫,刑警等職業愈加敬佩。

在這部網劇裡,你看不到天花亂墜的推理演繹,也看不到什麼頂著主角光環的推理大神,有的只是扎實的案件偵破,層層推進,不疾不徐,不為了抖包袱而抖包袱,也不為了博眼球而設置層層障礙。雖然如此,這部《見習法醫》看起來也還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很多人都大呼只有19集的劇情,不過癮。

為了演好劇中的吉雪,咱們的小花旦陳冰劇裡劇外的纏著法醫吉林娟指導,還找來了劇中案例的真實錄影反復觀看,不知道她在看的時候有沒有害怕,反正我是被劇中的骷顱頭嚇哭了,不帶這麼玩兒的好嗎。

03

女性視角,一部菜鳥的奮鬥史

之前的懸疑推理劇十之八九是以男性為視角,是因為男性更客觀,推理能力更縝密,視野也更開闊,比如,今年網劇黑馬——《白夜追凶》,就是典型的男性視角,大男主光環。劇情的推進全部有賴於主角潘粵明(劇中飾演關巨集宇,關巨集峰)的推理,而這部《見習法醫》呢,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採用的是女性視角,沒有讓人歎為觀止的炫技推理,也沒有出其不意的腦洞大開,更多的是吉雪作為一名女性,她隨著案件,更細膩的心理活動。

她作為一名法醫,除了有職業要求的專業性之外,還有作為一個真實的人,作為女人特有的柔情,有時候甚至是有些感情用事。

劇中很多次吉雪在抓到犯罪嫌疑人時,卻苦於沒有證據,多次控制不住自己,傷害嫌疑人。

在案件偵破過程中,面對犯罪嫌疑人醜惡的嘴臉,苦於沒有證據的吉雪忍不住拳打腳踢

在色情主播林香香被殺案中,作為從小一起長大的閨蜜,吉雪是痛苦的,在得知殺人兇手是林香香的母親,小時候對她非常好的周阿姨的時候,她在心理上不能接受,不忍接受,我們能看到她的心理軌跡,一開始她做不到冷冰冰的大義滅親。那種糾結,讓我們所有人都感同身受,也許很多人會批評她說不專業,但是作為一個初入職場的25歲小姑娘,這樣的抉擇對於她來說還是有點難吧?

雖然得知了真相,但是情感上接受不了。

這種掙扎,這種細膩,是女性獨有的。《見習法醫》為我們呈現了,不一樣的視角,是冷冰冰男性推理之外的溫情世界。

我覺得,有這種深刻才是人性,才是有血有肉,會哭會笑,真實的一個人。

為了破案,吉雪會缺根筋的深入虎穴,沒有大神們的深思熟慮,也沒有時間計畫周詳。在漁人結案件中,在地下色情交易案中,她這種不顧後果的隻身前往,差點要了她的命,事後狼狽不堪,後怕連連,那種我見猶憐的可憐樣兒,哪有什麼天才少女的風采?她不過就是我們身邊一個普通的小姑娘。

即便如此,我反而願意相信,就是因為她這種天不怕地不怕,不撞南牆不回頭的精神,才有了後來英姿颯爽的女法醫。

怪不得很多網友看後都調侃,這是一部菜鳥勵志劇,是講述一個初出茅廬的見習法醫如何打怪升級成長為一名獨當一面,英姿颯爽的法醫的。

04

有收穫,有總結,《見習法醫》見證每個人的成長

每次案件後,吉雪都有寫個人總結的習慣,表現在劇情中就是吉雪個人鏡頭的解說。

林香香一案中,她反思自己的稚嫩,因為個人情感的因素而遮罩了事實真相,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專業。

這放我們的職場中呢,不就是提醒我們分析問題要客觀嗎?

女作家易晴一案中,她說,無法苟同她為了成功走捷徑的方法,因為生活從來沒有捷徑。

這些細膩的心思,成長的感悟,都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如果說《白夜追凶》是一部硬漢派懸疑劇,那麼《見習法醫》算不算是一部柔情派的懸疑劇?前者注重邏輯思維,案情推理,後者把關注點放在了案情的細節,發現案情背後的人性閃光點上,更關注案情背後,帶給我們的反思和教訓。

正是由於以上不同,很多網友在看完第一集後,就紛紛表示入坑。

看完《見習法醫》後,我經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是吉雪,我會怎麼做呢?

這在追完其他懸疑劇後,我就沒有這種想法,畢竟那些大神人設距離我們太遙遠了,看完後只有頂禮膜拜的份兒,誰會把這種“此人只應天上有”的人設往自己身上搬呢?吉雪倒是特別像是我們身邊的人,真實,接地氣。

如果你看完後,也有這種反思,那麼這部描寫女法醫的日常劇就是值得一看的,你說是嗎?

看到這裡你是要反駁我了。誰說吉雪是個菜鳥,人家可是有著太光鮮的履歷,17歲就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22歲就拿到了博士學位,還是超級大腦的總冠軍。

BUT,你好像也忘了,她還是個精神分裂患者。長期的壓力最終讓她崩潰,幻化出了另一個人格。這哪裡是完美人設,在壓力下,所有人都是凡夫俗子,我們的天才少女吉雪,也會像瘋子一樣的喃喃自語嘛。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天才和瘋子一線之隔?

02

真實場地,帶你看真正的法醫工作現場

《見習法醫》是由中國公安部門牽頭出品的網劇,裡邊的場景和法醫器材全部都是咱們公安部門提供的。

SO,你看到的可不是什麼搭景,更不是什麼綠幕摳圖,都是實打實的法醫工作場所。屍檢,痕檢,各種器械操作,可都是嚴格按照真實法醫工作流程操作!有嚮往法醫工作的盆友可要睜大眼睛看嘍。

在女作家易晴一案中,檢測易升屍骨的時候,吉雪判定其肋骨傷痕是屍骨長期暴露於荒山野地,受動物啃食以及自然風化所致,而王隊長卻堅持說這是兇器所為。

理由就是肋骨有三條間隔相同,形狀相仿的傷痕,為了驗證推測,法醫們把屍骨送去醫學檢測,證明推論正確。

這才是真實的法醫檢測程式,屍檢——痕檢——推測——證明——再次驗證。一切以事實為依據,而非全部有賴於刑偵人員的邏輯推理。

這才是所謂的,法律一切以證據為前提。

現實中的法醫刑偵工作,是客觀公正的,而非個人臆斷。很多從事刑偵工作以及法醫工作的人員都表示,現實中的工作是枯燥的,嚴謹的,遠沒有我們所看到的電視劇中來得熱血沸騰。

這正是《見習法醫》導演和劇組想要糾正的。

從一開始籌備,這部《見習法醫》就不是奔著利用抖包袱手段吸引人眼球的,它的目的是為了高度還原公安幹警以及法醫工作的真實性,導演江兆文就說,越真實的反映法醫的工作與生活會讓觀眾們對法醫,刑警等職業愈加敬佩。

在這部網劇裡,你看不到天花亂墜的推理演繹,也看不到什麼頂著主角光環的推理大神,有的只是扎實的案件偵破,層層推進,不疾不徐,不為了抖包袱而抖包袱,也不為了博眼球而設置層層障礙。雖然如此,這部《見習法醫》看起來也還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很多人都大呼只有19集的劇情,不過癮。

為了演好劇中的吉雪,咱們的小花旦陳冰劇裡劇外的纏著法醫吉林娟指導,還找來了劇中案例的真實錄影反復觀看,不知道她在看的時候有沒有害怕,反正我是被劇中的骷顱頭嚇哭了,不帶這麼玩兒的好嗎。

03

女性視角,一部菜鳥的奮鬥史

之前的懸疑推理劇十之八九是以男性為視角,是因為男性更客觀,推理能力更縝密,視野也更開闊,比如,今年網劇黑馬——《白夜追凶》,就是典型的男性視角,大男主光環。劇情的推進全部有賴於主角潘粵明(劇中飾演關巨集宇,關巨集峰)的推理,而這部《見習法醫》呢,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採用的是女性視角,沒有讓人歎為觀止的炫技推理,也沒有出其不意的腦洞大開,更多的是吉雪作為一名女性,她隨著案件,更細膩的心理活動。

她作為一名法醫,除了有職業要求的專業性之外,還有作為一個真實的人,作為女人特有的柔情,有時候甚至是有些感情用事。

劇中很多次吉雪在抓到犯罪嫌疑人時,卻苦於沒有證據,多次控制不住自己,傷害嫌疑人。

在案件偵破過程中,面對犯罪嫌疑人醜惡的嘴臉,苦於沒有證據的吉雪忍不住拳打腳踢

在色情主播林香香被殺案中,作為從小一起長大的閨蜜,吉雪是痛苦的,在得知殺人兇手是林香香的母親,小時候對她非常好的周阿姨的時候,她在心理上不能接受,不忍接受,我們能看到她的心理軌跡,一開始她做不到冷冰冰的大義滅親。那種糾結,讓我們所有人都感同身受,也許很多人會批評她說不專業,但是作為一個初入職場的25歲小姑娘,這樣的抉擇對於她來說還是有點難吧?

雖然得知了真相,但是情感上接受不了。

這種掙扎,這種細膩,是女性獨有的。《見習法醫》為我們呈現了,不一樣的視角,是冷冰冰男性推理之外的溫情世界。

我覺得,有這種深刻才是人性,才是有血有肉,會哭會笑,真實的一個人。

為了破案,吉雪會缺根筋的深入虎穴,沒有大神們的深思熟慮,也沒有時間計畫周詳。在漁人結案件中,在地下色情交易案中,她這種不顧後果的隻身前往,差點要了她的命,事後狼狽不堪,後怕連連,那種我見猶憐的可憐樣兒,哪有什麼天才少女的風采?她不過就是我們身邊一個普通的小姑娘。

即便如此,我反而願意相信,就是因為她這種天不怕地不怕,不撞南牆不回頭的精神,才有了後來英姿颯爽的女法醫。

怪不得很多網友看後都調侃,這是一部菜鳥勵志劇,是講述一個初出茅廬的見習法醫如何打怪升級成長為一名獨當一面,英姿颯爽的法醫的。

04

有收穫,有總結,《見習法醫》見證每個人的成長

每次案件後,吉雪都有寫個人總結的習慣,表現在劇情中就是吉雪個人鏡頭的解說。

林香香一案中,她反思自己的稚嫩,因為個人情感的因素而遮罩了事實真相,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專業。

這放我們的職場中呢,不就是提醒我們分析問題要客觀嗎?

女作家易晴一案中,她說,無法苟同她為了成功走捷徑的方法,因為生活從來沒有捷徑。

這些細膩的心思,成長的感悟,都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如果說《白夜追凶》是一部硬漢派懸疑劇,那麼《見習法醫》算不算是一部柔情派的懸疑劇?前者注重邏輯思維,案情推理,後者把關注點放在了案情的細節,發現案情背後的人性閃光點上,更關注案情背後,帶給我們的反思和教訓。

正是由於以上不同,很多網友在看完第一集後,就紛紛表示入坑。

看完《見習法醫》後,我經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是吉雪,我會怎麼做呢?

這在追完其他懸疑劇後,我就沒有這種想法,畢竟那些大神人設距離我們太遙遠了,看完後只有頂禮膜拜的份兒,誰會把這種“此人只應天上有”的人設往自己身上搬呢?吉雪倒是特別像是我們身邊的人,真實,接地氣。

如果你看完後,也有這種反思,那麼這部描寫女法醫的日常劇就是值得一看的,你說是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