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今日冬至︱養生集錦,冬日進補來年打虎!

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節氣, 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 君道長, 故賀。 ”《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 ”

冬至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 此後, 白天慢慢變長。 因此, 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 古時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

雨雪至, 霧霾散

中央氣象臺預計, 21日, 中東部地區有大範圍降水過程。 內蒙古中東部、黑龍江北部、陝西大部、山西大部、河北中南部、天津南部、山東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河南東部、蘇皖中北部、廣東東部沿海、浙江東部沿海、江西西北部、廣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雨。

接下來關注霧霾。 今日早晨, 北京東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北部、陝西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能見度低於200米的強濃霧, 局地有能見度低於50米的特強濃霧。 今日,

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中北部、山東中西部、陝西關中、遼寧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重度霾。

受降水清除作用, 陝西中部、山西南部、黃淮中南部等地的霾天氣將減弱或消散。

冬至三候

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 此時陽氣雖已生長,

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 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麋角解:麋與鹿同科, 卻陰陽不同, 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 所以為陰, 而冬至一陽生, 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水泉動:由於陽氣初生, 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以上節選自《微讀節氣》 (朱偉著)

冬至民俗, 你熟悉嗎

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 開始數"九"。 在古代, 入九以後, 文人墨客喜歡搞消寒活動, 擇一"九"日, 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 席上用九碟九碗, 成桌者用"花九件"席, 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祭天祭祖

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祭祖的同時, 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 叩拜神靈, 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 家和萬事興。

冬至美食, 你知多少北方 餃子

餃子, 相傳是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 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 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 撈出來剁碎, 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 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 施捨給百姓吃。 後來, 每逢冬至, 人們便模仿做著吃, 形成了習俗。

南方 湯圓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滕州 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

蘇州 米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鹵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閩南 薑母鴨

在閩南地區,當地人會在冬至享用薑母鴨。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姜(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

臺灣 糯糕

我國臺灣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

冬至時節,這樣養生1.冬至養生有“五忌”

冬藏要藏陽氣!冬天陽氣藏得好,春陽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而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節,要學會 “躲”才能養護好體內微弱的陽氣。

一忌暴飲暴食

冬至正值歲末年初,很快就會迎來元旦,此節氣期間多有聚會,切記不要暴飲暴食。因為此時,陽氣最弱,無法幫助身體運化過多的食物。

二忌寒冷

冬至時節,人體的陽氣太弱,所以身體的抵抗力也較差,這時要躲著寒涼,外出時一定要戴圍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風寒的侵襲,才能不感冒生病。

三忌房事

在人體陽氣虛弱時,宜養精蓄銳,不可過度而傷身。

四忌大汗

中醫認為,大量排汗同時也會耗費大量精氣。冬季應順應天時,注意養藏,安靜休養,不宜劇烈運動,大量出汗。

五忌是非

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

2.萬物之始,陽氣為重

萬物生長靠太陽,尤其是在冬天!想要補充人體的陽氣,最簡單的方法是——曬太陽!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補陽的方式是曬背部。

因為背部是人體督脈所在,中醫認為督脈是人體的陽經,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

方法:可以在中午找一個向陽的窗邊曬曬後背,全身都會很溫暖。

搓後腰養陽氣。腰眼為經外奇穴,位於人體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處。

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閭,不僅可以疏通經脈、強壯腰骨,還能起到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且男女都適用。

方法:雙手搓熱後,緊按於腰眼處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閭部,每日反復50-100遍。

3.三九“補冬”,小心上火

常言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冬令時節是給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大家稱之為“補冬”。中國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副主任姜良鐸教授稱:“正確的‘補冬’能使身體強壯而又保持窈窕。因為進入秋冬季節後,體內代謝下降,體力消耗減少,此時進補,藥物易被吸收和蘊蓄,從而發揮較大的功效。”

冬季進補可食用羊肉、牛肉等溫熱的食物防“三九寒冷”。還適宜進補阿膠、膏方等,效果幾乎是平時進補的兩倍。

然而,冬季養生飲食不宜過鹹,過鹹會傷腎,損傷陽氣。此外,飲食上還要注意不可過食辛辣刺激之物,容易上火。

此外,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乾燥,導致鼻咽乾燥、皮膚缺水,易上火,別忘補充津液,可食用荸薺、藕、蘿蔔、白菜、獼猴桃、柚子、桔子等滋陰去燥的食物。

4.做做艾灸,提高免疫力

冬至艾灸督脈:大椎、腎俞、脾俞。

冬至艾灸任脈:太溪、關元、神闕、中脘。

冬至是陰陽二氣自然轉化的時候,在陰陽交接的時候艾灸肚臍(神闕穴)最能激發身體陽氣!

方法: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鐘。

功效:調整陰陽平衡,調和氣血,增強免疫力,益壽延年。

天冷了,別忘了問候父母

“吃過這碗湯圓,就長一歲了。”冬至的時候,母親總是這樣說。母親親手做的湯圓格外好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又和著成長的傳說。

吃完湯圓,我們就全家圍在一起喝熱茶,看騰騰熱氣在冷空氣中久久不散。茶是父親泡的,他每天都喝茶。但那一天,他環視我們說:“果然又長大一些。”

那是很多年前冬至的記憶。父親逝世後,在冬至這天,我常想起他泡的茶,香味至今仍在齒邊。

(林清玄:季節十二帖之冬至)

冬至陽生春又來。新的開始,平安如意!

圖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或原出處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大家都在看:

被日本韓國覬覦十年的國家秘方,讓你狂吃不長肉,和肥膘說再見,更被譽為吃貨伴侶!

雙十一剛結束馬雲就攤上大事了!全國人民都上當了!不看你就吃虧了!

救命|姑娘這樣拆完快遞,嘴角潰爛流膿!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怎麼安全的拆快遞!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滕州 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

蘇州 米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鹵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閩南 薑母鴨

在閩南地區,當地人會在冬至享用薑母鴨。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姜(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

臺灣 糯糕

我國臺灣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

冬至時節,這樣養生1.冬至養生有“五忌”

冬藏要藏陽氣!冬天陽氣藏得好,春陽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而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節,要學會 “躲”才能養護好體內微弱的陽氣。

一忌暴飲暴食

冬至正值歲末年初,很快就會迎來元旦,此節氣期間多有聚會,切記不要暴飲暴食。因為此時,陽氣最弱,無法幫助身體運化過多的食物。

二忌寒冷

冬至時節,人體的陽氣太弱,所以身體的抵抗力也較差,這時要躲著寒涼,外出時一定要戴圍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風寒的侵襲,才能不感冒生病。

三忌房事

在人體陽氣虛弱時,宜養精蓄銳,不可過度而傷身。

四忌大汗

中醫認為,大量排汗同時也會耗費大量精氣。冬季應順應天時,注意養藏,安靜休養,不宜劇烈運動,大量出汗。

五忌是非

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

2.萬物之始,陽氣為重

萬物生長靠太陽,尤其是在冬天!想要補充人體的陽氣,最簡單的方法是——曬太陽!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補陽的方式是曬背部。

因為背部是人體督脈所在,中醫認為督脈是人體的陽經,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

方法:可以在中午找一個向陽的窗邊曬曬後背,全身都會很溫暖。

搓後腰養陽氣。腰眼為經外奇穴,位於人體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處。

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閭,不僅可以疏通經脈、強壯腰骨,還能起到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且男女都適用。

方法:雙手搓熱後,緊按於腰眼處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閭部,每日反復50-100遍。

3.三九“補冬”,小心上火

常言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冬令時節是給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大家稱之為“補冬”。中國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副主任姜良鐸教授稱:“正確的‘補冬’能使身體強壯而又保持窈窕。因為進入秋冬季節後,體內代謝下降,體力消耗減少,此時進補,藥物易被吸收和蘊蓄,從而發揮較大的功效。”

冬季進補可食用羊肉、牛肉等溫熱的食物防“三九寒冷”。還適宜進補阿膠、膏方等,效果幾乎是平時進補的兩倍。

然而,冬季養生飲食不宜過鹹,過鹹會傷腎,損傷陽氣。此外,飲食上還要注意不可過食辛辣刺激之物,容易上火。

此外,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乾燥,導致鼻咽乾燥、皮膚缺水,易上火,別忘補充津液,可食用荸薺、藕、蘿蔔、白菜、獼猴桃、柚子、桔子等滋陰去燥的食物。

4.做做艾灸,提高免疫力

冬至艾灸督脈:大椎、腎俞、脾俞。

冬至艾灸任脈:太溪、關元、神闕、中脘。

冬至是陰陽二氣自然轉化的時候,在陰陽交接的時候艾灸肚臍(神闕穴)最能激發身體陽氣!

方法: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鐘。

功效:調整陰陽平衡,調和氣血,增強免疫力,益壽延年。

天冷了,別忘了問候父母

“吃過這碗湯圓,就長一歲了。”冬至的時候,母親總是這樣說。母親親手做的湯圓格外好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又和著成長的傳說。

吃完湯圓,我們就全家圍在一起喝熱茶,看騰騰熱氣在冷空氣中久久不散。茶是父親泡的,他每天都喝茶。但那一天,他環視我們說:“果然又長大一些。”

那是很多年前冬至的記憶。父親逝世後,在冬至這天,我常想起他泡的茶,香味至今仍在齒邊。

(林清玄:季節十二帖之冬至)

冬至陽生春又來。新的開始,平安如意!

圖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或原出處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大家都在看:

被日本韓國覬覦十年的國家秘方,讓你狂吃不長肉,和肥膘說再見,更被譽為吃貨伴侶!

雙十一剛結束馬雲就攤上大事了!全國人民都上當了!不看你就吃虧了!

救命|姑娘這樣拆完快遞,嘴角潰爛流膿!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怎麼安全的拆快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