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揭示神秘“暮光地帶”珊瑚礁世界

時間回溯至1986年, 從專科學校輟學的19歲男孩Richard Pyle為了追逐一條身上有著紅色虎紋的粉色小魚, 他下潛至帛琉共和國附近一片水域的75米深處, 當時他覺得自己很難呼吸。 他攜帶的壓力錶顯示水中呼吸罐中仍有相當多的氧氣, 但由於大多數攜帶氧氣罐的潛水者不會到達如此深度, Pyle相信這條魚應該是科學上的新物種。 他把魚打入網中, 然後向上游去。

在游至55米水深時, 他完全無法呼吸。

壓力計上的指標明顯被卡主, 直接跳到“零”。 Pyle做了一個火箭式俯衝上升, 猛呼了一口氣, 這樣不會讓他的肺膨脹到爆炸。 當劃開水面時, 他已經眼冒金星, 這是暫時喪失意識的一種表現。 他大口地呼吸了幾次, 然後設法對漁船上等待的一位著名魚類學者喊道:“Jack, 看看這條魚!”

由於Pyle上升速度過快, 他血液和身體組織中的氮氣氣泡猛增, 撕裂了肌肉和神經。 這使他產生了減壓病, 又因為治療延遲導致病情加重。 當天晚上, 他就癱瘓了, 不能控制自己的手臂、腿或膀胱。

那麼, 那條魚呢?它並非科學上的新物種:魚類學家、美國夏威夷州火奴魯魯主教博物館的John E. "Jack" Randall已經收集了該物種, 並對它做了描述和命名。

然而, 30年後回顧這件事,

Pyle的言語中並沒有一絲諷刺意味:“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 我生活中所有的美好都可以追溯到那一天。 ”

當然, 接下來的30天, 他是在減壓室中度過的, 經過數周康復訓練他才可以重新控制四肢, 而且用拐杖走路超過1年。 為了獲得健康保險, 他重新註冊了夏威夷大學。 在那裡, 他開始跟著導師Randall攻讀魚類學專業博士學位, 隨後到主教博物館工作。 減壓病把他帶到了技術潛水的新世界, 他成為攜帶呼吸器潛水的一名先鋒, 並利用這一技術到達一次比一次更大的深度。

“暮光地帶”

今天, Pyle仍然在主教博物館工作, 是一名動物學家、資料庫協調官和潛水安全教官。 但他在海洋學領域的影響遠超過這些頭銜所賦予的意義。 他在探索神秘、昏暗的珊瑚礁棲息地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那是水下30~150米深處的空間, 他稱其為“暮光地帶”。

由於淺礁擁有色彩豔麗的硬珊瑚和魚類, 它們往往會得到科學家、自然保護學家和公眾的最高關注。 然而, 對更深棲息地(技術上被稱作中光度珊瑚生態系統)的大量研究出現地卻比較晚, 它們可能為那些因為污染、過渡漁業或全球變暖而從淺礁生態系統中被排擠出的物種“難民”提供了避難所。 統治中光度地帶的軟珊瑚由各種不同顏色的群落構成, 它們包括隆頭魚、鰈魚小熱帶魚、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以及其他海洋生物。 其中一些同時生活在深水和潛水棲息地中, 而另一些則更喜歡深水或淺水。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昆士蘭大學學者Pim Bongaerts說,

Pyle“是真正意義上第一位將科學界和普通公眾的注意力轉移到深海珊瑚礁的人”。 Pyle幫助開發阿勒探索暮光地帶珊瑚礁所必須的潛水設備, 他已經在那裡發現了100多種新魚類物種, 不過他推測那裡仍有2000多種珊瑚礁魚類物種等待發現。 驅動他的是時間上的緊迫性, 他希望在氣候變化和過度漁業等人類活動長期影響導致物種消失之前, 建立世界“生物多樣性圖書館”的卡片目錄。

分析和描述這些珊瑚礁的棲息地是第一步。 “我們剛開始理解有什麼在那裡生活, 但我們並不知道它們如何進食、相互之間如何互動以及如何繁衍。 ”Pyle說。 例如, 淺海珊瑚礁可以由光合作用維持, 但研究人員仍不完全瞭解是什麼能量在維持那些微光生態系統。 “與我們對淺海珊瑚礁的瞭解相比,深海珊瑚礁的一切都帶著問號。”

探索深藍

4名潛水夫全副武裝:帶著面罩、傳話筒、弧形軟管、閥門、電腦顯示器和多個儲存器的他們看起來有點像“機器人”。太平洋洋心的波浪舔舐著他們乘坐的小船,顛簸著駛向約6公里外的一處環礁,該環礁距離火奴魯魯西北部有一個多星期的航程。去年春季,科學家乘坐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的科考船Hiialakai進行了25天的海上航行,他們是其中的一個小組,目標是下潛至夏威夷群島東北部的帕帕哈瑙莫誇基亞國家海洋保護區周圍2000公里內的淺灘和環礁下方做研究。

他們的裝備與昔日Pyle在其災難性大學時代潛水中所用的標準水下呼吸器不可同日而語。他們佩戴的水下呼吸器可以迴圈潛水者的空氣,極大地提升了可在水下停留的時間。正是這種技術使得暮光地帶的珊瑚礁向科學家敞開了探索的大門。那些珊瑚礁超出了普通水下呼吸裝置能夠到達的安全範圍,而相關探索對操作起來十分昂貴的潛艇和遠端遙控設備來說又過於複雜。

視線中看不到陸地抑或海洋,周圍全是深藍。3名潛水夫穿著潛水服、戴著頭盔和手套,在太陽下發著汗,為即將襲來的寒冷做準備,當他們在深潛中穿過溫樓中樓時,海水可能會達到10℃。潛水夫們躍入水中後,便要用盡可能快的速度下潛。考慮到船上日程的緊張和上游過程中需要兩個多小時進行減壓,他們在水下100米處時僅有20分鐘研究珊瑚礁。

沐浴在陽光中的五顏六色的造礁石珊瑚統治著30米以上的淺海層。這些是熟悉的珊瑚礁,由在其鈣質骨骼中耕種共生藻類的微小寄生動物構建而成,會形成堆狀、樹枝狀、手指狀、盤狀等形態。近期,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石質珊瑚礁比預料的更深。例如,Pyle帶領16名研究人員構成的團隊對夏威夷群島的造礁石珊瑚礁進行了評估,相關成果於2016年10月發表,該研究稱在毛伊島和考艾島水深70~90米處發現了大面積珊瑚園。

當天,在一個環礁附近,潛水夫一直深潛到周圍的海水變成靛藍色。在暮光地帶,堅硬的珊瑚逐漸讓位于柔軟的柳珊瑚,它們的形狀像金字塔、風扇、羽毛和成簇的鞭狀物。在昏暗的光線下,它們的輪廓有些陰暗,但潛水夫的電筒卻讓它們呈現出真正的色彩——像彩虹一樣明媚鮮豔、五顏六色。

神奇時刻

是什麼讓科學家潛至如此深度?“並不是尋找的過程令人激動。”Pyle說,“是發現讓人激動。當我看見一條從未有人見過的魚時,那是一個神奇的時刻。”

Pyle是第四代夏威夷人,從孩提時代起,他就一直對魚非常癡迷,而且這種興趣並沒有隨著時間的發展被沖淡。去年6月5日,25天的海上航程行進了一半,當Pyle在庫雷環礁島附近的海底搜尋時,一條粉色和黃色相間的長鱸吸引了他的注意力。Pyle將它打入網中帶上了岸,他的激動之情像漣漪一樣在船上蕩漾開來,船上的科學家紛紛“圍觀”這個發現。.第二天,深潛夥伴Brian Greene發現這條雌魚開始誕育後代。“這是我見證的最令人激動的發現之一。”魚類物種收集者、火奴魯魯海洋探索學會主任Greene說。

現在,Pyle已經成為圈子裡一位為人所知的專家:他已經在出版物中為20多個物種命名,而且還有20多種新物種正在研究中。他是從1895年開始為科學動物命名的機構——國際動物命名委員會(ICZN)的委員。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Ellinor Michel說,他魚類分類學知識淵博,並能利用資料庫專業技能推動該機構現代化。她說,Pyle是ICZN線上開放獲取註冊庫“動物庫”背後的“設計師和規劃者”。據悉,動物庫旨在存儲已得到命名的動物,目前它有超過17.5萬個名字,相當於總命名的約10%。

對於上面的那條小魚,Pyle及其同事有產生了一個想法。當它在2016年12月發表時,他們將其命名為擬姬鮨屬·奧巴馬,以表達對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的尊敬,因為奧巴馬做出了將帕帕哈瑙莫誇基亞國家海洋保護區擴大至原來4倍的決策,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

上岸後,Pyle喜歡向聽眾生動地描繪暮光世界。2008年,他在法國巴黎參加一次晚宴時,這種熱情又一次毫無保留地暴發了,他描述了在帛琉群島水下120米處時一大群藍色的小熱帶魚像閃閃發光的鑽石一樣遊過。講到某一處,坐在他旁邊的人舉手示意發言。“我必須打斷你。”哈佛大學進化生物學家Edward O. Wilson 說,“坐在一位真正的博物學家旁邊是多麼榮幸呀!”(晉楠編譯)

“與我們對淺海珊瑚礁的瞭解相比,深海珊瑚礁的一切都帶著問號。”

探索深藍

4名潛水夫全副武裝:帶著面罩、傳話筒、弧形軟管、閥門、電腦顯示器和多個儲存器的他們看起來有點像“機器人”。太平洋洋心的波浪舔舐著他們乘坐的小船,顛簸著駛向約6公里外的一處環礁,該環礁距離火奴魯魯西北部有一個多星期的航程。去年春季,科學家乘坐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的科考船Hiialakai進行了25天的海上航行,他們是其中的一個小組,目標是下潛至夏威夷群島東北部的帕帕哈瑙莫誇基亞國家海洋保護區周圍2000公里內的淺灘和環礁下方做研究。

他們的裝備與昔日Pyle在其災難性大學時代潛水中所用的標準水下呼吸器不可同日而語。他們佩戴的水下呼吸器可以迴圈潛水者的空氣,極大地提升了可在水下停留的時間。正是這種技術使得暮光地帶的珊瑚礁向科學家敞開了探索的大門。那些珊瑚礁超出了普通水下呼吸裝置能夠到達的安全範圍,而相關探索對操作起來十分昂貴的潛艇和遠端遙控設備來說又過於複雜。

視線中看不到陸地抑或海洋,周圍全是深藍。3名潛水夫穿著潛水服、戴著頭盔和手套,在太陽下發著汗,為即將襲來的寒冷做準備,當他們在深潛中穿過溫樓中樓時,海水可能會達到10℃。潛水夫們躍入水中後,便要用盡可能快的速度下潛。考慮到船上日程的緊張和上游過程中需要兩個多小時進行減壓,他們在水下100米處時僅有20分鐘研究珊瑚礁。

沐浴在陽光中的五顏六色的造礁石珊瑚統治著30米以上的淺海層。這些是熟悉的珊瑚礁,由在其鈣質骨骼中耕種共生藻類的微小寄生動物構建而成,會形成堆狀、樹枝狀、手指狀、盤狀等形態。近期,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石質珊瑚礁比預料的更深。例如,Pyle帶領16名研究人員構成的團隊對夏威夷群島的造礁石珊瑚礁進行了評估,相關成果於2016年10月發表,該研究稱在毛伊島和考艾島水深70~90米處發現了大面積珊瑚園。

當天,在一個環礁附近,潛水夫一直深潛到周圍的海水變成靛藍色。在暮光地帶,堅硬的珊瑚逐漸讓位于柔軟的柳珊瑚,它們的形狀像金字塔、風扇、羽毛和成簇的鞭狀物。在昏暗的光線下,它們的輪廓有些陰暗,但潛水夫的電筒卻讓它們呈現出真正的色彩——像彩虹一樣明媚鮮豔、五顏六色。

神奇時刻

是什麼讓科學家潛至如此深度?“並不是尋找的過程令人激動。”Pyle說,“是發現讓人激動。當我看見一條從未有人見過的魚時,那是一個神奇的時刻。”

Pyle是第四代夏威夷人,從孩提時代起,他就一直對魚非常癡迷,而且這種興趣並沒有隨著時間的發展被沖淡。去年6月5日,25天的海上航程行進了一半,當Pyle在庫雷環礁島附近的海底搜尋時,一條粉色和黃色相間的長鱸吸引了他的注意力。Pyle將它打入網中帶上了岸,他的激動之情像漣漪一樣在船上蕩漾開來,船上的科學家紛紛“圍觀”這個發現。.第二天,深潛夥伴Brian Greene發現這條雌魚開始誕育後代。“這是我見證的最令人激動的發現之一。”魚類物種收集者、火奴魯魯海洋探索學會主任Greene說。

現在,Pyle已經成為圈子裡一位為人所知的專家:他已經在出版物中為20多個物種命名,而且還有20多種新物種正在研究中。他是從1895年開始為科學動物命名的機構——國際動物命名委員會(ICZN)的委員。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Ellinor Michel說,他魚類分類學知識淵博,並能利用資料庫專業技能推動該機構現代化。她說,Pyle是ICZN線上開放獲取註冊庫“動物庫”背後的“設計師和規劃者”。據悉,動物庫旨在存儲已得到命名的動物,目前它有超過17.5萬個名字,相當於總命名的約10%。

對於上面的那條小魚,Pyle及其同事有產生了一個想法。當它在2016年12月發表時,他們將其命名為擬姬鮨屬·奧巴馬,以表達對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的尊敬,因為奧巴馬做出了將帕帕哈瑙莫誇基亞國家海洋保護區擴大至原來4倍的決策,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

上岸後,Pyle喜歡向聽眾生動地描繪暮光世界。2008年,他在法國巴黎參加一次晚宴時,這種熱情又一次毫無保留地暴發了,他描述了在帛琉群島水下120米處時一大群藍色的小熱帶魚像閃閃發光的鑽石一樣遊過。講到某一處,坐在他旁邊的人舉手示意發言。“我必須打斷你。”哈佛大學進化生物學家Edward O. Wilson 說,“坐在一位真正的博物學家旁邊是多麼榮幸呀!”(晉楠編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