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項羽英雄卻出了這些昏招,作死不救,大好江山拱手相讓

題記:在現代, 我們都一直稱讚項羽是一名本色英雄, 殺伐決絕, 快意恩仇, 是一名大英雄!可是回到當時的社會, 人民百姓未必就喜歡這麼一位君王。 少容人之心, 動則殺戮, 恃武行兇, 毫無憐憫。 民之所棄, 天之所棄。

在劉邦與項羽的爭霸當中, 項羽占盡優勢卻完敗于劉邦實則因其昏招迭出, 說到底就是兩人的身份不一樣, 項羽, 出身貴族, 身負國恨家仇, 當年, 秦軍在王翦的帶領下消滅項燕率領的四十萬楚軍, 項燕戰敗身死;劉邦, 平民百姓一個, 犯誰八竿子打不著聯繫。

這項羽的第一步昏招就是坑殺了二十萬的秦軍降卒。

項羽雖然殺了二十萬的秦兵為當年的楚軍報了仇, 可是, 秦軍也是百姓, 漢人, 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 漢人政權便是全國的一統, 實際上從地緣上, 民俗上已經沒有了楚、秦、燕、趙、齊、魏之說, 他們從客觀上都可以算是古中國, 也就是說, 在這個古中國力, 秦人、楚人、燕人、趙人、齊人、魏人, 都是同一個統治者下的百姓, 項羽的行為在現代便可以稱為地緣攻擊。 製造了楚地人與秦地人的仇恨, 也就是說, 項羽沒能登上帝位, 即便登上了帝位, 國內也會紛爭不斷, 這一點可以從後來的形式上得到了驗證, 那就是漢王劉邦安守漢蜀之時, 項羽一直在東方疲於奔命。 這就是蕭何所說的, 項羽少了容天下之心, 做一個楚王足以,
做一個皇帝則不行。

項羽的第二步昏招其實跟第一步如出一轍, 放火燒了咸陽城, 屠掠秦地, 這一下客觀說明了項羽無心於一統, 並不把秦地視為統治範圍, 戰略上將三秦之地排除在外, 此消彼長, 默示了將三秦之地拱手讓與漢王劉邦。 這一舉措足以造成連鎖反應, 那就是丟了秦地, 也丟了川陝。 最關鍵的是, 項羽丟了關中平原與都江堰, 這是秦始皇耗費數十年積累的產業, 於是, 項羽從此沒有固定的糧食後援根基。

項羽的第三步昏招其實也源于其第一步的問題, 那就是, 項羽想要歸複秦以前的戰國形式, 即, 守住楚地足以。 這一點與秦始皇時期的齊國齊王健一個想法, 可是卻沒想過, 唇亡齒寒。 當劉邦擁有天下之時,

以勢壓楚, 楚軍必亡。 這一點上看, 劉邦有先見之明, 從大勢上看, 天下, 分久必合, 大一統有利於消除戰爭。

項羽第四步昏招則是自己個人上的失誤了, 那就是猜忌于範增。 應該說, 範增被猜忌也不能說是無辜, 範增雖然有才, 卻也是嫉賢妒能, 比如, 韓信, 比如陳平等, 這些人本來都是項羽的手下, 卻被範增排擠則轉送給劉邦。 從項羽失敗的角度來看, 范增算是劉邦的幫兇之一, 但是對項羽來說, 範增不是不能趕, 要趕就趁早趕, 但是, 當項羽決定趕走範增的時候卻不是一個對的時機, 那就是, 除了範增, 項羽已經無人可用了。 比如, 項羽可以帶兵到前線打仗, 則後勤的糧草保障, 後方的戰略防守應當交給誰?說到底, 項羽少了一個監國。

所以, 在戰爭的關鍵階段, 項羽無糧草供應。

總歸到底, 項羽本性優柔寡斷, 並不能說他是一位殘暴的人, 項羽是一名貴族之後, 所以他代表的是貴族階層的想法, 不外乎他所代表的利益團體希望他這麼做, 而且將他一步步的推向戰敗的結局。 而劉邦則更傾向于平民, 代表的利益團體也更傾向于平民, 這一點可以從雙方的利益團體上看, 項羽重武攻, 手下皆是蓋世戰將;劉邦重文治, 手下盡是謀士;武將戰場立功方能加官進爵, 文臣則需考慮茶米油鹽。 項羽的手下嗜戰嗜殺卻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劉邦的手下則是充分站在百姓的角度來看待, 秦國時期修長城建皇陵已經將國力消耗殆盡, 又經這數年農民起義的互相殘殺,

已經到了國民承受能力的極限, 百姓不希望戰爭, 希望和平與穩定。

優己/著 收錄 《紛爭》

本文系 社科哲學家、童話作家優己 原創發表

學漢語讀歷史, 交流兒童教學與教育請找 優己導師

微信搜索公眾號: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