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老子:具備這五點,才能稱得上情商高

情商高的人, 懂得柔靜慢的智慧

柔、靜、慢, 這是《道德經》中很重要的三個字。 柔靜慢在世俗眼裡, 是消極的。 但在老子眼中, 這確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大智慧。

柔更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老子說, 世界上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了, 但是水卻最能克制剛強。 “天下之至柔, 馳騁天下之至堅。 ”人和草木都一樣, 有生命的時候, 身體都是柔的, 死了以後身體就會慢慢變僵硬。

靜為躁君。 一杯混濁的水, 放著不動, 這樣長久平靜下來, 混濁的泥渣自然沉澱, 終至轉濁為清, 成為一杯清水。 靜能克服人身上的煩躁、焦躁、急躁。 靜, 讓我們更全面、深入地思考問題。

《道德經》第39章中說,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以動之徐生?這兩句話一靜一動, 出現了兩個徐, 徐就是慢。 道家要人做一切事不暴不躁, 不“亂”不“濁”, 一切要悠然“徐生”, 慢慢地來。 態度從容, 怡然自得, 千萬不要氣急敗壞, 自亂陣腳。

情商高的人, 做好平常事

老子說, 圖難於其易, 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 必作于易;天下大事, 必作於細。

很多事糾纏在一起, 盤根錯節, 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天下的大事, 也都是由小事糾纏在一起, 所以做大事, 要從小事做起。 因此聖人始終不直接去做大事, 所以能夠成就大的功業。

輕易許諾肯定難以兌現, 把事看得太容易肯定會遇到太多的困難。 因此聖人要把它看得困難一些, 所以最終不會遇到困難。

在老子看來, 對於難事, 應從容易下手的地方作起。 對於大事.應先從細小處著手。 他主張先易後難, 逐步完善, 以螞蟻啃骨頭的勁頭, 一點一點擊幹。 老子告訴我們做事的方法策略, 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情商高的人, 懂得紆回辯證

《道德經》上說, 曲則全, 枉則直, 窪則盈, 敝則新, 少則得, 多則惑。

這是老子的辯證法:彎曲可以保全, 受壓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 凋敝於是更新;單一因而得到, 繁多所以迷惑。

很多人喜歡直來直往, 結果把事情辦壞了。 春秋時期齊景公喜歡養鳥, 他讓臣子燭鄒看管一隻鳥,

燭鄒不小心, 這只鳥飛了, 齊景公生氣要殺燭鄒。

齊國國相晏子知道了, 就說:好吧, 把燭鄒這傢伙殺了給大王謝罪, 在殺死他之前我要當著大王的面數落他的罪行, 讓他死得瞑目。 晏子命人綁了燭鄒, 數落其罪, 共有三條。

其一, 大王的鳥竟然讓你放飛了;第二, 你放飛了大王的鳥, 惹得大王為一隻鳥而殺人;第三, 你死了不要緊, 可是大王為一隻鳥而殺人的事情傳出去, 其他諸侯國的國君和國民會笑話我們齊國國君把一隻鳥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 這不是敗壞大王的聲譽嗎?

有此三條, 燭鄒該殺。 齊景公聞言笑了, 說:“趕快放人, 我明白了。 ”這就是晏子“曲則全”的智慧。

情商高的人, 不斷戰勝自己

老子說,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 自勝者強。

能瞭解別人的稱為機智, 能認識自己的才叫聰明。 能戰勝別人的只能說明有力氣, 戰勝自己的才叫強者。

老子認為, 與其去跟別人爭強好勝, 不如戰勝自己。 與其整天與別人爭來爭去, 不如完善自己。 正所謂,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所以,真正的修行和修養,你只要做好你自己,不斷完善自己,修養自己,該是你的始終還會是你的,不必費盡心思去爭。

情商高的人,與人而愈有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聖人不積累財貨,他盡全力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盡可能給與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天的法則是利物而不害物,“聖人”的準則是幫助別人而不和別人爭奪。

世上的人都在不斷積聚財富,老子告訴我們另一種富有。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在於他積累多少財貨,因為積累起來的財貨總是有限的。幫助別人,就會與人而愈有。

在現代社會,我們滿耳充斥的都是“競爭”。殊不知,天地間萬事萬物的規律恰恰是相反的,你不爭,謙讓,給予,一心一意地去做事,反倒會得到的更多。

小人錙銖必較,爭而不為,一天到晚爭來爭去,常常什麼都得不到。就算一時得到,也終有一天“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其實,想明白了就會發現,給予的同時也就是在獲得,堅持不斷地給予,就一定會有大收穫。正所謂“助人者,人恒助之”。只要堅持廣種福田,一定會“與人而愈有”。

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以,真正的修行和修養,你只要做好你自己,不斷完善自己,修養自己,該是你的始終還會是你的,不必費盡心思去爭。

情商高的人,與人而愈有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聖人不積累財貨,他盡全力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盡可能給與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天的法則是利物而不害物,“聖人”的準則是幫助別人而不和別人爭奪。

世上的人都在不斷積聚財富,老子告訴我們另一種富有。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在於他積累多少財貨,因為積累起來的財貨總是有限的。幫助別人,就會與人而愈有。

在現代社會,我們滿耳充斥的都是“競爭”。殊不知,天地間萬事萬物的規律恰恰是相反的,你不爭,謙讓,給予,一心一意地去做事,反倒會得到的更多。

小人錙銖必較,爭而不為,一天到晚爭來爭去,常常什麼都得不到。就算一時得到,也終有一天“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其實,想明白了就會發現,給予的同時也就是在獲得,堅持不斷地給予,就一定會有大收穫。正所謂“助人者,人恒助之”。只要堅持廣種福田,一定會“與人而愈有”。

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