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1萬,縣名大部分人讀錯了!

山西, 中省會太原市, 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簡稱“晉”, 東依太行山, 西、南依呂梁山、黃河, 北依長城, 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 截至2016年, 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 其餘10個市從北到南分別是:大同、朔州、忻州、陽泉、呂梁、晉中、長治、晉城、臨汾、運城。 其中, 就臨汾市下轄的隰縣, 人口僅11萬, 縣名大部分人讀錯了!

首先, 就隰縣的“隰”字, 難寫又難認, 其正確讀音為(xí )。 隰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 在地理位置上, 隰縣位於臨汾市西北邊緣, 呂梁山大背斜中軸部, 地跨東經110°55′~111°15′, 北緯36°30′~36°55′。 東臨汾西, 西連永和, 南與蒲縣、大寧接壤, 北與石樓、交口毗鄰, 東西寬45公里, 南北長52公里, 總面積1415.3平方公里。 就隰縣的歷史來說, 早在5000多年前, 該地區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夏朝時期, 大禹將天下劃分為古九州, 今隰縣一帶屬古冀州的範圍內。 西元前17世紀, 今隰縣一帶為商朝下屬的小國。 西元前11世紀, 西周分封諸侯, 該地區屬姬姓諸侯國——蒲國。 到了春秋時期, 晉國佔據了今隰縣一帶。 並且, 晉文公重耳分封此地, 史稱蒲邑。 戰國這一歷史階段, 晉國被分為韓國、趙國、魏國三國, 今隰縣一帶屬魏國蒲陽。 西元前221年, 秦始皇建立秦朝後, 今隰縣一帶屬河東郡。

西漢這一歷史階段, 在今隰縣一帶置蒲子縣。 西晉永嘉二年(308年)劉淵建漢, 曾徙都蒲子, 後遷平陽, 於此置大昌郡。 北魏初屬仵城郡。 魏孝文帝改蒲子為長壽縣, 太和十二(488年)年於此置汾州。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置龍泉郡。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 視晉西為兵家必爭之地,

廢郡置隰州, 繼設隰州總管府, 開始以“隰”命名, 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隰州, 屬河東道。

最後, 北宋建立後, 隰州屬平陽府。 元朝建立後, 推行行省制, 隰州隸屬於中書省山西宣慰司晉甯路(治臨汾)。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 隰州屬山西承宣佈政使司平陽府。

清朝這一歷史階段, 隰州屬山西省平陽府。 1912年5月, 隰州改隰縣, 直隸山西省。 1914年劃屬河東道。 1978年設臨汾地區, 隰縣屬之。 2000年11月1日撤地設市, 成立地級臨汾市, 隰縣屬之至今。 如今, 隰縣總人口約為11萬人, 為山西省人口最少的縣之一。

文/情懷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