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職場智慧」兩樣東西影響你接下來的格局

像經濟學家一樣的思考, 讓你的人生擁有真正的大格局。

01按汽車喇叭為什麼應該付費

我這個人對汽車喇叭特別敏感, 平時經常呼籲政府應該對亂按喇叭的行為加大處罰力度。 直到有一天, 我看到這麼一條奇思妙想:

之所以亂按喇叭屢禁不絕, 因為查處成本太高。 建議政府強制安裝一種插卡付費才能按響的汽車喇叭, 100元充值10次, “嘟”一聲, 10塊錢沒了, 肯定能大大減少亂按喇叭的現象。

這個建議讓我又愛又恨, 這麼有格局的想法, 怎麼不是我想出來的呢?

這就是一種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在徐小平為他的母校薩省大學畢業典禮的一次演講中,

在講到如何形成人生的大格局時, 提到一個觀點:

在人生大事上, 要學會運用經濟學思考模型。

人生格局是一個很虛的詞, 很容易讓人想到心靈雞湯, 而用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後, 換個角度就會讓你豁然開朗。

比如經濟學中有一個核心的概念:稀缺性。

付費喇叭起作用的原理, 正是把沒有任何製造成本的喇叭聲, 變成“稀缺產品”, 才能收費。 然後把收到的一部分錢免費安排付費喇叭, 另一部分作為監管費用, 整個付費喇叭體系就能自動運轉了。

這個設計也暗含了對人的“自由裁量權”的尊重, 不是一刀切地規定某些地方絕對不能按喇叭, 而是讓你自己去決定, 眼下的情況有沒有必要按喇叭。

真正的人生格局, 從走上社會的第一天就要開始建立了。 而一切都要從“稀缺性”這個經濟學的最基本的思維方式開始。

02Stay hungry, 保持稀缺

窮人缺錢, 富人缺時間。

這個句式可以無限填充下去:

單身狗缺個暖被窩的, 結了婚的缺個人空間;

位高權重者缺安全感, 社會底層缺機會;

天后王菲缺什麼:一切都好, 只缺煩惱。

而且稀缺還是一個動態變化的現象。

本來你只是缺一條裙子, 結果補上了後, 你發現你還缺一雙鞋、一件大衣、一條圍巾, 一個包包……, 一旦你補上了一個“稀缺”, 一定會進入下一個“稀缺”。

剛進職場, 你缺經驗, 希望有更多的專案;等項目做了一些, 你開始心裡不平衡, 錢太少了;好了, 總算加工資, 不再為房租操心,

你又覺得工作上沒有自主權;等熬到了升職, 你剛剛有點小滿足, 就發現自己的時間開始不夠用了;於是你開始“授權”下屬分擔一部分你的工作, 卻發現自己是個管理小白……

好了, 等你混到了CEO的位置, 你才發現, 一切缺乏戰略目標的忙, 都是瞎忙。

某天, 你回頭看看你走過的路, 你忽然明白了。

原來, “稀缺”就是你成長的目標, 喬幫主的那句名言, 原來是這個意思:

經濟學家在研究“資源詛咒陷阱”時發現:戰略資源越豐富的國家, 國民智商越低——錢來得太容易的地方, 誰還會保持學習的動力呢?

格局小的人, 被“稀缺”牽著鼻子走, 滿足於眼前的蠅頭小利, 人生過得東一榔頭西一棒;格局大的人, 是那些擅於尋找現階段更有價值的“稀缺”的人。

稀缺導致了一樣東西的價值, 反過來說, 一旦你擁有了其中一樣, 它就會變成“過剩”。 對你的價值就會縮水。

於是這個世界就有了交易, 用你相對過剩別人相對稀缺的東西, 去換取別人相對過剩你相對稀缺的東西。

因此, 想要補充“稀缺”, 你就要找到你人生中“過剩”的東西,

這就是經濟學中另一個基本思維方式——比較優勢。

03比較優勢是個什麼優勢?

一條街上有兩個皮匠, 經驗豐富的老王做一雙皮鞋要1天, 生瓜蛋子的小李要2天, 如果兩人做出來的品質、款式都相同, 可以肯定, 小李的店是開不下去的。

這時, 我們說老王是有優勢的。

小李發現自己做鞋做不過老王, 一想, 不能在一顆樹上吊死啊, 那就做皮包吧。

老王偶爾也做包, 一個包需要4天。 於是, 小李苦心鑽研做包的手藝, 終於把做包的時間壓縮到了5天。

此時, 小李在做包上有優勢(3天對4天), 老王在做鞋上有優勢(1天對2天)。

前面的情況下, 誰有優勢, 都是一目了然的, 經濟學上稱之為“絕對優勢”。

但現實中的“絕對”都是暫時的,只有“相對”才是絕對的。

皮包的生意被小李搶走後,老王不服氣,下狠工夫,憑藉老皮匠的功底,硬是把一個包的製作週期縮短到了兩天,再度獲得成本優勢。

此時從“絕對優勢”上講,老王雙雙超越小李,是不是小李的店就開不下去了呢?

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老王雖然在做鞋和做包上都有絕對優勢,但問題是,老王只有一個老王,他一天就只有24個小時,多做一個包,就要少做兩雙鞋。

老王可以一時賭氣,在“做包”上採用趕超戰略,但長期而言,他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一定會計算一下:同樣的時間,是做包賺的多,還是做鞋賺的多?

當老王發現還是自己的老本行做鞋更賺錢時,他一定會採用這個經營策略——鞋的生意優先接下來,沒事做的時間才接包的生意。

這麼一來,小李又起死回生了。

你看,前面說過,“稀缺性”是經濟學的第一原理,也是人生的第一作用力,這時就體現出來了。

一旦老王擁有“兩項絕對優勢”,就出現了時間“稀缺性”的問題,不得不放棄其中優勢相對不明顯的皮包生意。

相對而言,小李因為當時一個誤打誤撞的選擇,反而形成了做包上的“優勢”。因為這不是真正的優勢,而是老王在時間上的稀缺造成的,經濟學上稱之“比較優勢”。

有了這個“比較優勢”,小李就可以和老李分工了。他甚至可以和老王合作,把老王做包的單子接下來,分一些介紹費給老王(代工廠的雛形),既解決了老王的“時間瓶頸”問題,自己生意穩定下來後,還能不斷提高手藝,把相對優勢變成絕對優勢,或者尋找新的比較優勢。

“他人的稀缺——自已的比較優勢——分工或合作——新的優勢”,“比較優勢”理論是經濟學上僅次於“稀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它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04窮,才是你的優勢

從“絕對優勢”到“比較優勢”,這是人類認知的巨大飛躍,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就算你真的一無是處,你至少還有一樣東西——時間。

以前我們常說,世界充滿了不公平,只有時間絕對公平,每個人都是24小時。

但引入了“相對優勢”理論之後,時間就不再“公平”,相反,它是對不公平的“劫富濟貧”。

假如你是一個剛進入職場的新人,應聘一個叫“資料收集員”的職位,你會在簡歷上寫,個人優勢是擅長找資料、瞭解行業、細心,等等。

其實,這些根本不是你的優勢,你一個新人,對這個行業上下游、對客戶一無所知,你憑什麼覺得你收集資料的能力比有經驗的人強?

你得到這份工作,其實憑藉的是你的“比較優勢”,就是“一窮二白”——沒有錢,沒有經驗。

因為沒有經驗,你的時間價值就低;因為缺錢,你才願意接受低薪的工作。

公司就是一群人之間的合作組織。只有憑藉這個“比較優勢”,一個新人才有機會進入職場,參與到合作中來。

不過,這個“比較優勢”一旦加薪,就不存在了。在這個只有一兩年的時間視窗內,你必須完成兩項任務:

一、通過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換,補充你現在最稀缺的能力;

二、形成你下一個“比較優勢”。

它們是什麼呢?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相同,我們可以從“國運”中得到一些啟發。

05“國運”的時間視窗

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稀缺”的東西真實是太多了,工業化體系、外匯、基礎建設、人才、制度,真正的一窮二白。

我們之所以要發展“三來一補”的加工貿易,引進“三資企業”建立外向型經濟,說白了,就是因為我們窮,“勞動力成本低、資源豐富”是一個非常明顯“相對優勢”,以此參與國際經濟合作。

但這個“相對優勢”的時間視窗非常短暫,能否把握好,這就一國的“國運”了。幸好,我們在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漸漸喪失的這三十年裡,把“工業化體系、外匯、基礎建設”這些原來“稀缺”的東西,又變成了新的“相對優勢”。

而像拉美國家,在這個時間,把賺來的錢用於消費,用於提高社會福利,最終在國民收入上升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再度回到貧窮國家的隊伍中。

在職場上,低成本的新人期就是一個短暫而重要的時間視窗,這段時間,窮是資本,千萬別跟別人比,未來的變數太大了。

想想中國三十年的低勞動成本時期,對於那些拿幾百塊錢在流水線上沒日沒夜加班的打工者而言,其實是非常殘酷的。但沒有這麼長的時間,也不可能有現在這麼強大、完整的製造業體系。

想要形成大的人生格局,一份成長性強的職業,比絕對收入高的職業,重要得多。

不過,人生所有稀缺的資源,對於下面這樣東西而言,都是浮雲。

06 時間給你的唯一機會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人永遠不會死,那會怎樣?

我的答案是——這個世界將永遠停止前進。

如果生命永續,就意味著你將擁有無限多的時間,時間就不再稀缺。那麼,你今天工作不如明天工作,明天工作不如永遠不工作。

因為時間是稀缺,導致你能做的事也是稀缺的,導致做成事情的資源,比如財富、權力、名譽、顏值、才華……,統統都是稀缺的。

所有的資源都可以從稀缺變成過剩,只有時間不會,它永遠是稀缺的,而且越來越“稀缺”。

不過,時間的稀缺性,仍然存在唯一的變數——生命值。

項羽24歲起兵,30歲,自刎了;霍去病19歲掛帥,23歲,掛了;曹沖7歲稱象,13歲,早夭了。

肯德基老爺爺56歲還在拿救濟金,結果活到90歲;齊白石66歲成名,93歲才無疾而終;薑子牙76歲拜相,硬是把生命堅持到139歲。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公平個屁!

為了業績和升職的機會而加班熬夜,為了與同事的矛盾而暗自生悶氣,帶著行李和滿身疲倦變成“空中飛人”……,一邊努力提高時間利用效率,一邊拼命刷生命值——這恐怕是我們這輩子做過的,最不划算的事兒了。

在時間價值這個最大的人生格局問題上,一定要優先做大“增量”——只要活得夠長,還要活得夠好,機會一定會有。

但現實中的“絕對”都是暫時的,只有“相對”才是絕對的。

皮包的生意被小李搶走後,老王不服氣,下狠工夫,憑藉老皮匠的功底,硬是把一個包的製作週期縮短到了兩天,再度獲得成本優勢。

此時從“絕對優勢”上講,老王雙雙超越小李,是不是小李的店就開不下去了呢?

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老王雖然在做鞋和做包上都有絕對優勢,但問題是,老王只有一個老王,他一天就只有24個小時,多做一個包,就要少做兩雙鞋。

老王可以一時賭氣,在“做包”上採用趕超戰略,但長期而言,他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一定會計算一下:同樣的時間,是做包賺的多,還是做鞋賺的多?

當老王發現還是自己的老本行做鞋更賺錢時,他一定會採用這個經營策略——鞋的生意優先接下來,沒事做的時間才接包的生意。

這麼一來,小李又起死回生了。

你看,前面說過,“稀缺性”是經濟學的第一原理,也是人生的第一作用力,這時就體現出來了。

一旦老王擁有“兩項絕對優勢”,就出現了時間“稀缺性”的問題,不得不放棄其中優勢相對不明顯的皮包生意。

相對而言,小李因為當時一個誤打誤撞的選擇,反而形成了做包上的“優勢”。因為這不是真正的優勢,而是老王在時間上的稀缺造成的,經濟學上稱之“比較優勢”。

有了這個“比較優勢”,小李就可以和老李分工了。他甚至可以和老王合作,把老王做包的單子接下來,分一些介紹費給老王(代工廠的雛形),既解決了老王的“時間瓶頸”問題,自己生意穩定下來後,還能不斷提高手藝,把相對優勢變成絕對優勢,或者尋找新的比較優勢。

“他人的稀缺——自已的比較優勢——分工或合作——新的優勢”,“比較優勢”理論是經濟學上僅次於“稀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它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04窮,才是你的優勢

從“絕對優勢”到“比較優勢”,這是人類認知的巨大飛躍,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就算你真的一無是處,你至少還有一樣東西——時間。

以前我們常說,世界充滿了不公平,只有時間絕對公平,每個人都是24小時。

但引入了“相對優勢”理論之後,時間就不再“公平”,相反,它是對不公平的“劫富濟貧”。

假如你是一個剛進入職場的新人,應聘一個叫“資料收集員”的職位,你會在簡歷上寫,個人優勢是擅長找資料、瞭解行業、細心,等等。

其實,這些根本不是你的優勢,你一個新人,對這個行業上下游、對客戶一無所知,你憑什麼覺得你收集資料的能力比有經驗的人強?

你得到這份工作,其實憑藉的是你的“比較優勢”,就是“一窮二白”——沒有錢,沒有經驗。

因為沒有經驗,你的時間價值就低;因為缺錢,你才願意接受低薪的工作。

公司就是一群人之間的合作組織。只有憑藉這個“比較優勢”,一個新人才有機會進入職場,參與到合作中來。

不過,這個“比較優勢”一旦加薪,就不存在了。在這個只有一兩年的時間視窗內,你必須完成兩項任務:

一、通過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換,補充你現在最稀缺的能力;

二、形成你下一個“比較優勢”。

它們是什麼呢?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相同,我們可以從“國運”中得到一些啟發。

05“國運”的時間視窗

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稀缺”的東西真實是太多了,工業化體系、外匯、基礎建設、人才、制度,真正的一窮二白。

我們之所以要發展“三來一補”的加工貿易,引進“三資企業”建立外向型經濟,說白了,就是因為我們窮,“勞動力成本低、資源豐富”是一個非常明顯“相對優勢”,以此參與國際經濟合作。

但這個“相對優勢”的時間視窗非常短暫,能否把握好,這就一國的“國運”了。幸好,我們在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漸漸喪失的這三十年裡,把“工業化體系、外匯、基礎建設”這些原來“稀缺”的東西,又變成了新的“相對優勢”。

而像拉美國家,在這個時間,把賺來的錢用於消費,用於提高社會福利,最終在國民收入上升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再度回到貧窮國家的隊伍中。

在職場上,低成本的新人期就是一個短暫而重要的時間視窗,這段時間,窮是資本,千萬別跟別人比,未來的變數太大了。

想想中國三十年的低勞動成本時期,對於那些拿幾百塊錢在流水線上沒日沒夜加班的打工者而言,其實是非常殘酷的。但沒有這麼長的時間,也不可能有現在這麼強大、完整的製造業體系。

想要形成大的人生格局,一份成長性強的職業,比絕對收入高的職業,重要得多。

不過,人生所有稀缺的資源,對於下面這樣東西而言,都是浮雲。

06 時間給你的唯一機會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人永遠不會死,那會怎樣?

我的答案是——這個世界將永遠停止前進。

如果生命永續,就意味著你將擁有無限多的時間,時間就不再稀缺。那麼,你今天工作不如明天工作,明天工作不如永遠不工作。

因為時間是稀缺,導致你能做的事也是稀缺的,導致做成事情的資源,比如財富、權力、名譽、顏值、才華……,統統都是稀缺的。

所有的資源都可以從稀缺變成過剩,只有時間不會,它永遠是稀缺的,而且越來越“稀缺”。

不過,時間的稀缺性,仍然存在唯一的變數——生命值。

項羽24歲起兵,30歲,自刎了;霍去病19歲掛帥,23歲,掛了;曹沖7歲稱象,13歲,早夭了。

肯德基老爺爺56歲還在拿救濟金,結果活到90歲;齊白石66歲成名,93歲才無疾而終;薑子牙76歲拜相,硬是把生命堅持到139歲。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公平個屁!

為了業績和升職的機會而加班熬夜,為了與同事的矛盾而暗自生悶氣,帶著行李和滿身疲倦變成“空中飛人”……,一邊努力提高時間利用效率,一邊拼命刷生命值——這恐怕是我們這輩子做過的,最不划算的事兒了。

在時間價值這個最大的人生格局問題上,一定要優先做大“增量”——只要活得夠長,還要活得夠好,機會一定會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