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老的水族裝飾品——魚過籠

“魚過籠”是對陶瓷托座的民間叫法, 明代青瓷中常見。 由於屬於附屬品, 所以價值不高。

有人將其“廢物利用”, 置於大的魚盆中, 給金魚提供一個遮陽躲避的場所,

觀其遊弋其間, 別有一番情趣。

“魚過籠”呈四足連座幾形, 上部中空以承托。 有青花或五彩繪蓮瓣紋等簡單圖案。 據沈從文雜文記:

由於南北氣候不同, 養魚方法也不盡相同;南方氣候比較熱, 必水多些金魚才能過夏, 因此盛行大魚缸。 這種魚缸一般多擱在人家庭院中, 缸上照規矩還得擱一座小小石假山,

上面種一些特別品種花藥, 千年矮或虎耳草, 和翠色蒙茸的青苔, 十分美觀。 一面可作缸中金魚的蔭蔽, 一面可供賞玩。 一座有值百十兩銀子的。 缸中水裡還擱個燈籠式空花

“魚過籠”, 明龍泉窯燒造較多, 景德鎮則燒作米色哥窯式。 北方地寒, 瓷缸多較小, 和玻璃缸常擱於客庭中窗前條案間, 作為室內裝飾品一部分。

浙江的學者認為:通常稱為“魚過龍”, 說是放在魚盆裡供魚穿梭之用是不對的。 關於它的用途, 明高濂在《遵生八箋》, 中曾提到“香椽出時, 山齋最要一事, 得官、哥二窯

大盤或青東磁龍泉盤……宣德暗花白盤、蘇麻尼青盤……數種以大為妙。 ……舊有青東磁架, 龍泉磁架最多, 以之架玩可堪清供’。 由此可知這種器皿叫“架”, 是專為架龍泉盤用的。

不論怎樣, 民間將托座用於魚盆裝飾, 都是極具情趣之事, “魚過籠”是最早的水族裝飾物, 組文記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