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什麼是“新匠精神”?

“技進乎道, 道通乎藝。 ”

根植于鄉土文化, 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為生產生活服務, 這是中國傳統手工藝長久以來的生存形態。

然而, 科技和資訊技術快速發展、文化藝術迅速交流融合的今天, 人們的生活形態和審美需求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大批手工藝品受到衝擊, 用於舊時生產生活的, 可以機械複製的, 審美價值不高的。

重提手工藝的當下, 政策扶持、社會討論、文化渲染, 它們或作為過往記憶的一部分供人們懷舊, 或衍生出各種體驗形式供人們消遣, 在變與不變中努力尋求著突破。 我們不忍告別。

但比起打“強行針”, 我們或許更應該搞清楚, 什麼才是屬於這個時代的手工藝?什麼才是新匠精神?

於是, 為了挖掘、呈現能夠代表中國當代審美的手工藝品, 傳播藝匠精神和東方美學, 一場“天工開物, 非凡匠藝”的展覽應運而生。

展覽展出了來自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的26位元匠人、設計師和藝術家帶來的傢俱、玻璃、陶瓷、漆畫、金工、編織、緙絲等不同媒介近百件作品。

一起來看看吧。

/ 團扇系列

李晶

材料:緙絲、銀鏨刻、紫竹、紅酸枝、黃楊木

/ 圈椅

陳志遠

“以格物取理, 順理成章, 熟能生巧, 技近乎道, 為國人帶來關於木的美好生活方式。 ”

——陳志遠

/ 鶴羽折布

/ 武夷——石曲

吳觀真

材料:大漆、沙石、金屬箔

/ 海的回應

王杉

材料:銅

/ 風過 杯托

王杉

材料:手工鍛銅、獨家銅著色

/ 花開·春夏 杯托

王杉

材料:手工鍛銅、獨家銅著色

工藝上秉持西方式的嚴謹,染色上抒發東方式的浪漫是我的態度,而如何把藝術繪畫性還原到金屬表面,就成了創作的源動力。

——王杉

/ 圓滿燈

黃國棟

材料:黑檀木、樹脂

/ 纖系列

陳尚儀

材料:銅絲

一卷0.3毫米的銅絲,一根金屬鉤針,便可以開始編織。銅絲經過編織後產生出織物肌理,同時兼具織物的柔軟細膩和金屬的韌性。單個螺旋狀線圈規則排列呈現出一種韻律的美感,讓人感受到視覺的柔軟,觸感的溫暖。

——陳尚儀

/ 紫砂壺

孫雪

材料:紫砂青灰泥、紫砂彩綠泥

/ 吉光片羽——翎

侯曉暉

材料:金屬絲綢

“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

——侯曉暉

/ 海上絲路系列

張小川

材料:蠶絲線、純銀鍍18K金、木、大漆、24K金箔、鋼

/ 連理枝·孵

張小川

材料:925銀鍍18K金、真絲、手工琉璃球、銅、樹脂

/ 慚愧系列

辛遙遙

材料:薄胎瓷

像對待紙張一樣對待泥片,裁剪後拼貼。易碎,是陶瓷的天賦。

——辛遙遙

/ 圓 桌鏡

范承宗

材料:竹

/ 榫 碗筷

范承宗

材料:竹

/ 日常對飲系列

樂子硯

材料:黑砂陶胎

/ 若水胸針

莊冬冬

材料:18K金、珍珠

/ 四月二十六

莊冬冬

材料:銀、鈦

“把將來與過去融合,幻化為奇彩的光波。”

——莊冬冬

/ 北宋湖田窯花口碗

鄧彬

材料:瓷、夏布、大漆、金粉

/ 苔葉系列

趙世箋

材料:925銀、琺瑯彩、天然鋯石

我試圖描繪的情感是日常生活中的掙扎,無論是人類的生命、植物還是動物,以及因為成長的掙扎而創造的無意間的美麗。

——趙世箋

/ 新石器

吳昊宇

材料:陶瓷

/ 一枝素影·梅花式花器&梅花式香盤

/ 一枝素影·梅花式篆香爐

王沁

材料:玻璃

“我尊重玻璃材料本身,並不想控制他,而只是嘗試著與他對話,理解他,融入他,使玻璃的物性和我的心性得到充分和諧。”

——王沁

/ 青瓷菱口盤

藍天

材料:陶瓷

/ 青白釉印花小碟

藍天

材料:陶瓷

/ 塊面系列

黃衛

康定斯基說“面”是兩條橫線與兩條分隔號相交而得,在上下、左右兩個二維方向裡加入前後,既是三維,形成了塊。塊為量詞,由平面疊加而成,是整體的一部分,這些即是《塊面》系列的基礎。

——黃衛

你會看到,年輕一代的手工藝匠人和設計師們,已經不再局限傳統技藝形式的“外衣”,他們更願意循著傳統文化的根源,在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探索著中國手工藝的“靈魂”。

他們開始“像哲人一樣思考,像工匠一樣勞作”,在器物中注入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將手工藝品藝術化,讓實用和審美兼而有之。

說到底,手工藝匠人和藝術家又有多少不同呢?

魏源說:“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這是工匠精神的最高境界,也應是中國的新匠精神。

轉載自:中國手藝網

/ 鶴羽折布

/ 武夷——石曲

吳觀真

材料:大漆、沙石、金屬箔

/ 海的回應

王杉

材料:銅

/ 風過 杯托

王杉

材料:手工鍛銅、獨家銅著色

/ 花開·春夏 杯托

王杉

材料:手工鍛銅、獨家銅著色

工藝上秉持西方式的嚴謹,染色上抒發東方式的浪漫是我的態度,而如何把藝術繪畫性還原到金屬表面,就成了創作的源動力。

——王杉

/ 圓滿燈

黃國棟

材料:黑檀木、樹脂

/ 纖系列

陳尚儀

材料:銅絲

一卷0.3毫米的銅絲,一根金屬鉤針,便可以開始編織。銅絲經過編織後產生出織物肌理,同時兼具織物的柔軟細膩和金屬的韌性。單個螺旋狀線圈規則排列呈現出一種韻律的美感,讓人感受到視覺的柔軟,觸感的溫暖。

——陳尚儀

/ 紫砂壺

孫雪

材料:紫砂青灰泥、紫砂彩綠泥

/ 吉光片羽——翎

侯曉暉

材料:金屬絲綢

“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

——侯曉暉

/ 海上絲路系列

張小川

材料:蠶絲線、純銀鍍18K金、木、大漆、24K金箔、鋼

/ 連理枝·孵

張小川

材料:925銀鍍18K金、真絲、手工琉璃球、銅、樹脂

/ 慚愧系列

辛遙遙

材料:薄胎瓷

像對待紙張一樣對待泥片,裁剪後拼貼。易碎,是陶瓷的天賦。

——辛遙遙

/ 圓 桌鏡

范承宗

材料:竹

/ 榫 碗筷

范承宗

材料:竹

/ 日常對飲系列

樂子硯

材料:黑砂陶胎

/ 若水胸針

莊冬冬

材料:18K金、珍珠

/ 四月二十六

莊冬冬

材料:銀、鈦

“把將來與過去融合,幻化為奇彩的光波。”

——莊冬冬

/ 北宋湖田窯花口碗

鄧彬

材料:瓷、夏布、大漆、金粉

/ 苔葉系列

趙世箋

材料:925銀、琺瑯彩、天然鋯石

我試圖描繪的情感是日常生活中的掙扎,無論是人類的生命、植物還是動物,以及因為成長的掙扎而創造的無意間的美麗。

——趙世箋

/ 新石器

吳昊宇

材料:陶瓷

/ 一枝素影·梅花式花器&梅花式香盤

/ 一枝素影·梅花式篆香爐

王沁

材料:玻璃

“我尊重玻璃材料本身,並不想控制他,而只是嘗試著與他對話,理解他,融入他,使玻璃的物性和我的心性得到充分和諧。”

——王沁

/ 青瓷菱口盤

藍天

材料:陶瓷

/ 青白釉印花小碟

藍天

材料:陶瓷

/ 塊面系列

黃衛

康定斯基說“面”是兩條橫線與兩條分隔號相交而得,在上下、左右兩個二維方向裡加入前後,既是三維,形成了塊。塊為量詞,由平面疊加而成,是整體的一部分,這些即是《塊面》系列的基礎。

——黃衛

你會看到,年輕一代的手工藝匠人和設計師們,已經不再局限傳統技藝形式的“外衣”,他們更願意循著傳統文化的根源,在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探索著中國手工藝的“靈魂”。

他們開始“像哲人一樣思考,像工匠一樣勞作”,在器物中注入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將手工藝品藝術化,讓實用和審美兼而有之。

說到底,手工藝匠人和藝術家又有多少不同呢?

魏源說:“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這是工匠精神的最高境界,也應是中國的新匠精神。

轉載自:中國手藝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